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作品
星云
文创新商机/王晋恒(双溪大年)
医院停车场晨读蔡兴隆蔡老板的散文集《温暖琐碎生活在南边》,翻到〈文化小浪潮〉一文,蔡老板提到,以往很多愚笨的梦想,比如开咖啡馆,时至今日都可能摇身一变成为“文化商机”。突然想起,前一天与女友抵达的手帐市集,不正是所谓的“文化商机”之一吗? 女友总能留意到市场上千奇百怪的文艺活动,为我千篇一律的生活增广视野。吉隆坡旅游的最后一天,她预留一个早上的时间,先逛手帐市集,再赶搭下午的飞机与火车各自回到工作的地方。 要不是这个市集,我甚至不知道首都还有一座步伐悠闲,人流稀疏,设备也算齐全的小商场。活动地点在三楼,正对精美文具零售商Cziplee的店面。市集以复古为主题,入口处垂挂一匹亚麻布,印上题为“可庆祝的小事”的分行散文,鼓励人们在忙碌生活中挖掘出惊喜,找到生命中的小确幸云云。 我和女友拖曳沉重的行李抵达。一名年届60的安娣热情迎迓,她的穿着打扮与说话方式,模仿着旧式酒店的老管家。我和女友很快入戏,厚着脸皮询问她可否替我们看管两个大行李。安娣面有难色,最终应允,简单注册后,还敲了敲桌上的钟,欢迎我们搭上时光之旅。那个当下其实怪难为情,并没有什么宾至如归的感觉,所以我们疾步走入会场。 三十多个手帐档口,组成一个独立却不遗世的“都市部落”(urban tribe)。每个摊主都对自己设计的产品珍之惜之,落力推销,介绍他们创作的缘起。摊主和顾客都是圈内人,彼此交换下一个手帐活动的资讯,几月几号哪个插画家会来,哪里哪里会有交流等……我想起曾经参与过的文学活动,现场气氛同样热闹,作为主讲人常有世界都听我说话的错觉。事实却是,在这个土地,写作终究只是一个小众的“爱好”。有时我会为了这个事实感到悲伤无力,所以往往为了收获“野生读者”(哪怕只是一至两个)而兴奋。 要不怕做小傻瓜 不知道这些手帐摊主,也想要他们的作品走向世界吗?还是,他们安于这个小圈圈,只想把产品(作品)卖给知音?我始终还是手帐创作的门外汉,认为这个爱好所需的素材比如贴纸、彩带、印章、便签十分烧钱。 举起手机拍了拍现场画面,传给人在北马,曾心血来潮想要做好一本手帐的好友科迪:“有兴趣吗?明天还有一天,可以赶下来!”他冷冷回复:“换了新工作后就没有这个时间了。”跳槽新公司后的这一个月,科迪因为业绩压力,砍掉了不少爱好,甚至到了“失去自己”的田地,所以我才想要刺激刺激他的创作激情。 这就回归到兴趣与正职之间的来回拉扯与共生,这一个我到每个分享会都会有人问起的难题。我想,道理总是离不开先把生存问题搞好,才有余力创作。前一日才在琳琅满目,令人犯选择困难症的贴纸堆中,下不了购买决心;后一天在远离中心的东马山打根,却见某位同事用设计老套,千篇一律的波浪纹贴纸点缀她的所有文具。选择有限,即是城与乡的差距之一。YouTube某个辩论“宁要大城床,不要小城房”的影片,某个嘉宾分享道——在城市,因为人口多,可以找到各种生僻冷门的兴趣圈子。 人口与经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地的文艺水平,这原是无可回避的现实;说是影响,却不代表限制,也不是放弃的借口。读蔡老板的散文集,特别欣赏他扎实经营咖啡馆的态度,没有煽情的号召,也没有商人的锱铢必较,不过在能力范围内做好本分,写好文章,搞好居銮的文艺活动,咖啡一杯一杯卖,读者一个一个吸引过来…… 另一篇散文中,他替某个沉迷金钱游戏,心中以钱财为唯一量尺的小伙子感到惋惜,因为那个小伙子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原本就存在“林林总总,各自殊异”的人,蔡老板举例——有些人心里只有社会公义与国家社稷;有些人幼吾幼老吾老,毕生投入公益活动;有些人穷其一生淬炼他们的手工艺…… 无论是个体生命,或是一座城市,都应该色彩纷呈,精彩多元。既然远赴东马,常常希望可以发现并投入这里的文化生态。“既然脚下是沙漠,就撒种吧”是我掩卷之后,时时想起的话,其境界比肩徐志摩的〈海滩上种花〉——你们要不怕做小傻瓜,尽量在这人道的海滩边种你的鲜花去——花也许会消灭,但这种花的精神是不烂的!
3星期前
星云
华社
星洲阅报计划专辑制作赛 5特优奖作品出炉
经评审团精挑细选及仔细评审后,星洲日报2024年学生阅报计划第26届专辑制作比赛成绩终于出炉!
2月前
华社
国际拼盘
Banksy一连5天公开新作品 疑与加沙战事或英国暴动有关
英国涂鸦大师Banksy一连5天有动物主题作品在伦敦出现,惹来猜测背后的意义,是否与近日反移民示威或加沙战事等社会议题有关。
4月前
国际拼盘
星云
平视畅销作家/小泥(马六甲)
畅销作家黄山料日前在马来西亚受访,其中一段话引发争议,连台湾卫福部都出面表示拒绝暴力。他说,“假如有一个人他总是对你家暴,你可以抵挡住他的家暴,那么那个人就是适合你的对象。”黄山料随后道歉,并解释百分之百反对家暴,惟表达能力欠佳,文字造诣仍有不足,会好好改进。黄山料再解释,他的原意是不需追求大家认为美好、健康的感情。爱情很主观,若能与对方的缺点相处、抗衡,就是关系的平衡点。 原以为黄山料既然认错道歉,争议便会平息,谁知网络仍出现许多批判,诸如“黄山料能成为畅销作家,整个社会都推了一把”,我突然生气了。向来没读黄山料,也没议论黄山料,黄山料的作品畅销,与我毫无关系,相信很多读者亦然。讨厌黄山料是个人自由,谁有意见不妨直说,但无须拉扯不相干的旁人。这类批评乍看格局宽阔,实则莫名其妙。 黄山料的作品不吸引我,仅是无缘。且我对喜欢黄山料的读者没有意见,由阅读获得快乐相当美好,我不想批评别人的幸福。 作品的客观评价是一回事,不过对读者的影响又是另一回事。我喜欢美国推理小说作家麦可.康纳利,陈静芳在《最后的美洲豹》导读,介绍麦可.康纳利生平,有一段让我相当吃惊。据说麦可.康纳利大二时深深爱上劳勃.阿特曼执导的电影《漫长的告别》,随后拜读雷蒙.钱德勒原著,于是放弃主修的建筑结构,决心成为推理小说家。我也看过劳勃.阿特曼的《漫长的告别》,印象不太好,电影将原著犬儒苍凉的世故,转成爱情伦理大悲剧。劳勃.阿特曼想拍爱情伦理大悲剧没问题,但何必将钱德勒弄得面目全非,我不认同。可是我眼中不成功的电影,却激励麦可.康纳利走上推理作家之路,此后不再以自己喜好评价别人的品味。不过热爱阅读倒也不必自诩优越,愿意阅读很好,喜欢影视、电玩、音乐、运动等等也很好,拥有让自己愉快的兴趣都很好。一般人生活多艰,快乐很珍贵。 黄山料绝非导致社会平庸的战犯,这是倒果为因的虚假罪名。黄的作品畅销,显示他抓住社会脉动,符合许多读者需求。愿意购买黄山料的书,说不定也会顺道买一些其他书籍,黄山料对出版、书店等行业有功无过。再说,青少年喜欢浅白作品无可厚非,多数人都是从天真无知,然后逐渐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后来有人成为文学读者,有人停留在流行作品,更多人甚或放弃阅读。这是个人因缘,无可如何。推广阅读一直是难题,很多人仍在努力。不过,鄙夷流行作品,比方从小由唐诗宋词启蒙,未必会成为更好的读者。 倘若只有文学读者买书,那么市场规模就太小了,出版、书店等行业恐怕集体崩坏,金字塔型的市场才是健康的,换句话说,流行作品永远是书市主流。或许部分国家人民素质较高,文学作品偶或跃升畅销书。惟既然这不是中文世界的现实,那就无需过度幻想。就算没有黄山料,所谓文学大师的作品,未必多卖一两本。 畅销作家并无原罪。与其批判流行作品浅薄无知,不如创作更好的作品取而代之,有为者亦若是。出现更多更优秀的流行作品,才是大家乐见的。
4月前
星云
狮城二三事
出席狮城活动 指酸民没看作品却给负评 蔡思贝:不公平
(新加坡17日讯)没有看作品,网民却酸言酸语,香港无线电视视后蔡思贝说:“我觉得蛮不公平!” 《新明日报》报道,为一家美容塑身中心新马港代言人的身份,蔡思贝昨天现身记者会,这次到新加坡她说只逗留一天半,活动后就得搭乘飞机到吉隆坡继续出席代言活动,可说是风尘仆仆。 第一次代言美容产品的蔡思贝,一袭粉红紧身短裙亮相,尽管行程紧密,但却没有丝毫的疲惫,反而心情轻松地接受活动主持人的访问,活动后的群访更与媒体有说有笑,甚至有问必答,来者不拒,像媒体问她出道以来,都面对许多负面的评论,她如何面对?是否也感到沮丧? 她无奈地回答表示,最沮丧的是,看到网民要罢看她的作品的留言,“他们看都没看我的作品就评论,对我来说是蛮不公平的。” 蔡思贝表示,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演技,毕竟演戏是她的梦想,她只想好好地演戏,对其他一切,她实际上不太在乎,“我是演员,最希望他们留意到我的作品,当他们说这么差的我不看,我就觉得你都没有看过,凭什么说我差。” 看到这些酸言酸语,蔡思贝自然会感到难过和沮丧,不过,她说幸好有很多支持她的人会跳出来为她平反,“我很感恩,有些时候会收到简讯,他们说以前不喜欢你,看完你的作品后,对你改观,对我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动力和鼓励。” 她重申自己已经从这些评论中学会抽身,也希望大家留意她的作品。 望参与陆综或拍陆剧 群访中有媒体问蔡思贝心目中的女神是谁?她点名张曼玉、舒淇和好莱坞女星安妮希达薇(Anne Hathaway),“我希望自己跟她们一样拥有松弛感。” 提及不少各地艺人往中国大陆拍剧或参加选秀节目,记者问她是否也有这样意愿? 蔡思贝表示不排除,自己也很想去大陆看看,去感受当地制作的不同,她也透露曾有人提议她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她不会抗拒,还说也想参加不同的综艺节目,她笑着说:“那些大陆的演技竞技节目也蛮有挑战性,我看那些节目都会热血沸腾,觉得很刺激很紧张,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尝试。” 当然她也盼望有一天有机会参与中国大陆的戏剧制作,但是,对于唱歌类型的节目,她笑着说自己不属于专业水平,“还是不要辛苦大家去听。”
5月前
狮城二三事
动力青年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童星陳汶鍹演藝路上追逐夢想
出版与媒体出身,从事文字工作超過二十年光景。喜欢自由,喜欢躺在文字的海洋中,积极经营正职与副业,朝斜杠人生迈进。 电邮:
[email protected]
今年15岁的陈汶鍹,是一位演员、广告模特儿,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位在籍中学生。 8岁开始就接拍广告和戏剧的陈汶鍹,一直坚持着自己所爱至今。她用自己的演艺之路与诸位青少年共勉,谁说年纪轻轻就不能追梦? “因为喜欢,所以去做,不怕吃苦。”这是陈汶鍹在追梦的过程中,对演艺事业的坚韧态度。 身为演员,表面上各种光鲜亮丽,然而在拍摄现场,不仅环境不舒服,还可能处处藏着危险。陈汶鍹说,拍摄现场一般都蚊子很多,为了保护被咬伤的皮肤避免影响观感,父亲随时都会拿出药膏,在皮肤伤口处涂抹。 “试过有一场戏,是在废墟中拍摄火场场面,当时我躺在废墟中,旁边就是一个空洞,只要稍微一不小心,就会从高处掉下去。四周还布满起火点,安全措施也没有很足够,当初接拍这场戏时,父母非常担心,但最终我还是坚持拍完了。 “拍戏肯定是要吃苦的,并不是舒舒服服就能完成。如果有兴趣从事这一个行业,必须认知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往往同学朋友询问有关演艺事业的事情时,我都是鼓励他们勇敢尝试。” 询问陈汶鍹在接拍戏剧工作是否会先挑选剧本时,她透露,以她的资历并没有到挑选工作的地位,通常是男一女一比较有机会先看剧本,再挑选工作。她们身为小角色,只有接到工作和进行拍摄时,才会知道拍摄内容及故事。 陈汶鍹拍摄过上百支广告,本地及中国电影也有好几部。她坦言最大的难度是,拍摄广告需要表情夸张,越夸张越好,以至于后来在拍摄电影及电视剧时,她需要把一直以来拍广告的表情习惯调整过来,这是她觉得最大的挑战。 她说,这两者拍摄的最大不同处是,无论是电影或戏剧,都是要求真情实感,表情不能太夸张,需符合剧情里头的真实情感表达。 她指出,虽然拍摄广告没有电影及戏剧那么辛苦,但她还是比较喜欢拍摄电影及戏剧,因为有故事性,角色比较有得发挥。“我希望将来可以冲出海外,往中国演艺圈发展,可以获得演出重要角色的机会,演出更多好电影、好作品。” 课本上学不到的人情世故 陈汶鍹曾经担任过百事可乐新年广告、Lotus平面广告等大型商家的广告模特儿,最近上映的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3》也有她的身影。这累积下来的一切,都归功于她的父母,在她8岁时发现她对表演的热爱,因此为她报读才艺班。而第一支广告就是才艺班的老师介绍的。 舞台上的挑战与乐趣 “从小我就很爱表演,很爱展现自己,因此除了演戏、拍广告,我也爱动漫角色扮演(Cosplay),只要有一个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台,我就会很享受在其中,任何挑战我都一定会去尝试。” 陈汶鍹表示,无论是拍戏或广告,都让她可以学习到课业以外的人情世故。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她说,其中有一场戏,场景是警察防诈骗讲座会,她从中吸收了不少防诈骗资讯,随后她将之分享给家人及身边的同学,这也是她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 拍摄工作辛苦,幸有父亲相伴 因为拍戏及广告的关系,陈汶鍹逐日变得自信,也积累不少经验。她鼓励喜欢演艺工作的朋友,不要因为觉得自己的样貌不行,就不敢去尝试。要踏入这一扇门,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元素。 演艺路上的奋斗与支持 她说,对于有兴趣从事演艺梦想的同学,首先要学会吃苦,因为在拍摄现场需要日晒雨淋;同时需要有耐心,因为在等待拍摄的过程中,有时候是相当漫长的:“我曾经试过最高纪录,是48小时都待在片场拍戏。” 陈汶鍹补充,如果懂得越多才艺,获选机会就越高,在面试时也就加分。陈汶鍹透露自己从4岁开始就学拉丁舞,后来还有学小提琴、唱歌。擅长的运动有篮球及游泳,每天会坚持抽出时间做运动,由专业的健身教练,为她设计适合的运动项目。 至于如何精进自己的演技,陈汶鍹说,平常拍戏时,她会多观察其他演员的演绎方式,也会努力听导演的教导,最主要就是一直拍、一直拍,自然而然就会熟能生巧。 在追梦的路上,父亲陈帝维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她很感谢父亲的陪伴,无论拍摄地点在哪里,父亲都会亲自载送她过去,在拍摄现场也一路陪伴她,直到拍摄完毕。“有一次的拍摄是从早到晚,从晚上到凌晨,超过24小时不间断的过程,当时父亲也一直陪伴在旁,没有离开过,让她可以很安心地坚持拍摄下去。” 学业永远为先 陈汶鍹努力在经营演艺事业的当下,对学业也丝毫不敢怠慢。父母对陈汶鍹的基本要求就是,从事演艺事业的同时,不能忽略学业。 就读Kingsway International Secondary School国际学校的陈汶鍹,上课时间较有弹性,也可以允许她请假去工作,她自称这是自己比一般人幸运的地方,让她可以同时兼顾学业及演艺工作。 兼顾忙碌的演艺事业,并未影响她在学业上考取好成绩。陈汶鍹在9个科目中,有至少7个科目拿到A等的好成绩。她为自己设下一个规则,那就是在考试前的2至3个星期,她坚持不接任何额外工作,以学业为先。 “我一直让自己的学业成绩维持在优秀的水平,一旦发现自己的学业成绩掉了下来,我就会选择停止所有演艺工作,直到学业成绩追上来为止。 “我跟父母约法三章,父母尊重我的想法,我可以去拍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条件是不能影响学业。这是我答应过父母一定要做到的责任。” 拍戏与读书并重 没有拍戏的日子,陈汶鍹便是一位用功求学的学生。“我读书的诀窍是,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记笔记,不清楚的地方一定会当下向老师及同学请教。我还曾经把功课带到片场去做。”追梦之际,她并没有忘记自己身为学生的义务——把书读好。 “未来,我想在本地读大学,至于会朝哪个领域发展,我目前还没有想清楚,毕竟我今年才15岁,还有很长时间去考虑。但宏观而言,我喜欢自由度较高,有挑战性的工作。” 相关报道: 电影《网红》公开征求演员 欲抢攻明年贺岁档 罗志祥914大马开唱 最贵票价828令吉 义演30周年玩舞功 歌手总彩高呼挑战大
5月前
动力青年
带你看世界
著名已故艺术家 一作品被指侵权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周四裁定,已故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基于一幅照片创作的作品侵犯该照片拍摄者版权。
2年前
带你看世界
北马新闻
他乡遇见槟城人系列7 | 剧场导演:不管走到天涯海角 总想把好作品带回家乡
长相斯文、谈吐优雅的庄雄伟是一名全职中文剧场导演,工作的重心虽然是在台湾,但他不时会回去马来西亚发表舞台作品。
2年前
北马新闻
古城
每年一折 巧手 母女耗3个月折“一帆风顺”
继过去两年以金纸折出“龙”及“龙凤”的作品后,新马六甲花园一对母女再次耗时约3个月,以巧手制作长达四尺半、阔一尺的“一帆风顺”金纸作品,祈求顺顺利利,两人直到今年除夕才完成该作品。
2年前
古城
一人之境
彭健伟/在名建筑内旅行
展开双翼的4位女神雕像,从正门玄关一道透着亮光的玻璃板门上清晰浮现出来,仿佛在迎接我这个慕名而来的旅客,准备引领我展开一场旅行。这是法国知名玻璃艺术家RenéLalique采用精致的浮雕手法特别制作的作品。 虽说是来看一场名为“旅途的想像与创造”的展览,但我更感兴趣的其实是建筑本身。 这里是东京都国立庭园美术馆。这栋建筑物在1933年作为朝香宫宅邸而建,凝聚了长期旅居法国的朝香宫夫妇的艺术素养,其富丽堂皇的建筑本身就宛如一件艺术品,素有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公馆的美誉。 这个展览共分为16个展区,遍布于美术馆各个空间。沿着策展方规划的路线走,一边观看展示的展品,一边欣赏建筑内每个房间各有千秋的设计。 比如位于大客厅的展区,展示了朝香宫夫妇从日本远赴欧洲的航行路线,以及他们如何接触当时风靡欧洲大陆的装饰艺术风格,并在返回日本后邀请法国设计师及日本宫内工匠操刀设计宅邸。 但我的视线离不开这个华丽空间内的装饰艺术精粹。围绕在墙面上方的壁画出自法国艺术家Henri Rapin之手,再往上看是同样由RenéLalique制作的枝形吊灯,门上有另一位设计大师Max Ingrand的蒸镀银磨砂刻花玻璃作品,还有那个大理石壁炉。另一端的小客厅,那个壮观的白瓷香水塔、黑漆柱子、半球形白灰泥天花板、马赛克地板,以及从玻璃窗望出去的绿意,共同交织成一首精彩的奏鸣曲。 其他展区延续了“旅途”的主题。二楼东北角采光良好的开放式空间展示了日本已故时尚设计师高田贤三的服装作品。高田贤三将他环游世界的旅途所见化为创作灵感,设计了他经典的民族风系列。在新馆的展区内,艺术家栗田宏一将他旅游日本各地后收集的土壤样本整齐排列,像一面摊开的地图。他说他着迷于人类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像考古的土壤层,每下降一点点就代表一个年代,你可以在土壤中看到人们在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 这趟名建筑旅行的终点,是美术馆外的满园秀色。美术馆地处繁华都市中心,但却拥有绿树成荫的庭园。我走入草坪另一侧的庭园,枫叶艳红,流泉淙淙,一间取名“光华”的小茶室隐没在绿荫之中。被那些独特设计及豪华材质撼动感官的视觉冲击,如同这趟东京之旅的种种收获,在恬静中时光中会慢慢沉淀成简练的意象,可以让我细细咀嚼回味良久。 我想起展览中艺术家宫永爱子的作品。透明树脂制成的行李箱内,由萘制成的钥匙被封闭在行李箱内。萘在常温中容易气化,时间久了钥匙就会以“不存在”的形式出现。时间流淌而过,但有些珍贵的东西留下了痕迹。即使换了载体,变了模样,仍可以经由无尽的想像与创造,一直存在下去。 更多文章: 彭健伟/咖啡吧台的另一端 彭健伟/爱上荞麦面 彭健伟/旅行,是到处留点遗憾
2年前
一人之境
周刊专题
【跨年专题:我们还能相信什么?/艺文篇】当评审机制引起质疑,文学奖还能相信吗?
今年,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新诗组因遭康文署取消得奖资格而从缺,评审亦被指责需遵守香港法律。原在去年业已评定的二本获奖诗集与候补作品,分别是周汉辉《光隐于尘》、陈李才《漫长的雾 黝黑的光》以及曾泳聪《戒和同修》,在比赛时隔一年半公布成绩之际被消失,去年12月更是在公共图书馆惨遭下架。如此,文学奖作为一种“权力游戏”,必然有其“游戏“运作的机制——如某种(潜)规则的确立。然而,是谁赋予了制订规则的权力?作为参赛者的我们,是否又能对它产生全然的信任? 当你主动参与,似乎便承认了这么一种权力。双年奖新诗组事件的发生,彷佛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奖机制所存在的缺陷,继而引发“我们还能否相信文学奖”的思考。文学奖一直以来都是文学新星亮相的舞台,然而对身为数字原住民的90、00后写作者来说, 文学奖不再是他们展现才华的唯一舞台,如此一来他们又是为了什么而参赛(或不参赛)?又有没有人曾对评审机制起疑?且看看十位已在国内外文学奖崭露头角的年轻写作者怎么想。 报道:本刊 梁馨元 照片:受访者提供 1. 你(还)会想参加文学奖吗? 2. 若会,为什么?(请勾选最多两个) A:奖金 B:个人价值 C:出版机会 D:伙伴 E:作品被评价与讨论的机会 F:其他 3. 你认为到什么样的情况会不再参赛? 4. 文学奖输了怀疑自己或评审? A:应该是自己不够好……吧 B:额,还是很喜欢自己的作品啊,可能换一批评审就不同结果了 5. 未来有一天,参赛与当评审的机会只能择一,你更想选哪个?为什么? A:参赛 B:当评审 6. 若今天你被赋予无上权力,因而可以挑战文学奖的机制,哪个部分是你首先想到的? 郑羽伦 * 著有诗集《如果时间尚未磨损》,毕业于拉曼大学生物科技系,现于管理与科技大学就读工商管理硕士,并同时任职医药产业。曾获海鸥文学奖、花踪文学奖新秀新诗奖、台湾宗教文学奖、台湾X19全球华文诗奖等。 1. 会 2. A、B 3. 拿了3座花踪新诗首奖或40岁以后就不参加单篇竞技的比赛了。 4. B 5. B。那时创作历程更丰富了,得到的多,跌的倒也会更多,可以分享给参赛者,也可以看看各个参赛作品的思路,产生创作的思维碰撞,也可以提升自己。 一直参赛怕给人家讲。 一直参赛如果还不得奖更加__(我指我自己罢了。) 6. “创作月薪RM20k”,为期两年。 增聘各个年龄层的评审,从20+、30+、…、60+至少五位,单一年龄层的评审品味差距可能不远,一些前卫的玩法可能难以被接受。 新诗组五十行的行数限制应该改为三十五或四十行以内,因为不是每位作者都擅长把诗写长,二三十行以内的好诗也很大可能会在比赛中败给写满五十行的作品,因为写得不够大不够满。 建议花踪把评审奖名额从一个增加至两个。 新诗的篇幅较短,可以尝试取消单篇竞技的机制,改为以3至5首作品参赛,这样或许可以制衡大题材在比赛中的优势,如果5篇作品都是大题材,很容易产生审美/阅读疲劳。” 卢姵伊 *1993年生,吉隆坡增江人,毕业于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任职出版社编辑,与叶福炎合编《什么?!诗刊》。曾获旅台文学奖散文首奖、海鸥青年文学奖散文首奖等。 1. 会 2. B、E 3. 已经在该组别获奖,或已出版的作品得到肯定 4. A 5. B。借由参与讨论作品,希望和其他评审能够更多交流,并且为心目中的好作品争取位置。好作品当然是主观的,除了作品足够优秀成熟,也要注意有没有不同的风格,可以为当下的文学环境带来刺激。 6. 增加没有国籍限制的翻译奖项吧(将马华文学翻译成英文) 黄子扬 * 黄子扬,曾获锺肇政文学奖、方修文学奖、嘉应散文奖等,著有散文集《徒手杀死那只狐狸》。 1. 会 2. A、F: 奖杯很漂亮(比如花踪、海鸥和台北文学奖) 3. 等拿到自己心目中的文学奖中的文学奖(比如时报/花踪,林荣三是不可能的了)之后,就不会再(以单篇)参加比赛了 4. B 5. B。小孩子才参赛,大人就要当评审(爱开玩笑)(结果自己还在参赛)。说真的,参赛是为了被看见,但评审是去进行「看见」这个动作。我自己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领受了太多别人的鼓励和恩惠,我希望自己也可以有祝福新人的力量。毕竟文学奖就是一个大家在平日创作中使出最大实力/企图心的一次越级打怪,透过评审工作,认真阅读并给予实际看法和建议就是其中一个帮助新人的方法。至于得不得奖其实只是一个运气的机制,至少我尽好当一个读者的本分,为好作品加冕。 6. 须视个别文学奖而论。我希望花踪从截稿到颁奖典礼三四个月内就结束、得过首奖不准参加下届比赛、提高新秀奖金等等。我希望马来西亚多有一些出版类的辅助计划(也可视为文学奖?),像台湾国艺会或教育部的那种,或类似台北文学奖年金类,以提交「出版计划书」并写成书本来办,多刺激书籍的出版而不只是单篇竞赛。最后其实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奖没什么机制好挑战的了,因为马华文学也没什么文学奖了呀(苦笑)。被赋予无上权力的话我倒希望马来西亚多举办一些文学奖,不然新人很难出头。 郑田靖 *96年生于大山脚,厦大中文系与北师大比较文学硕士毕业,南加大东亚系博士生。曾获海鸥青年文学奖、全国大专文学奖首奖等。出版个人诗集《鹿鸣》(2022),诗作入选若干文学选集。主编《口口:马华有声诗刊》。 1. 会 2. 不排除参加,如果参加也不会有特殊的理由,想参加的时候参加。 3. 觉得参赛不重要如无法提升自己的时候 4. B 5. A。二者不是上下阶级关系,而更多是不同的体系。作为有创作欲的作家来说,当然没有什么比创作(乃至于参赛)重要。担任评审只是次要的。担任评审不是为了让你自己有优越感,平时当玩笑来说还行,要真那么想就真的价值扭曲,担任评审背负的其实是对作品以及更宽广的文学批评与接受史的重要责任。况且,好的作家未必是好的评审,自己能写得好与能够批评完全是两回事,给不会批评的好作家当评审就是一种资源浪费,也会伤害参赛者的最佳利益。 6.我可能不太会去“挑战”(别人办的)文学奖机制,不满可以用很多“抗议”的方式:不参赛、批评或建言。机制是活的,是人定的,没什么不能改。非常现实的说,马华文学圈的文学奖建制并不是很成熟,当然很感激有这些出钱出力的单位/爱文学之士不遗余力地支持,但方向不太对,恐怕事与愿违。有些文学奖确实对于文学奖机制要更有敏感度,比如单篇文学奖的定位,以及所谓“老新秀”等现象该何去何从,这都需要深刻检讨马华文学大环境的变化。文学奖对文学圈的阶层流动有不少作用(反作用亦然),为此就应该更加谨慎,适时而动。公开展开说明未必是好事,如果有(好几个)文学奖筹委会觉得有必要,可以再联系交流,一起改变,总比单薄的力量来得好。 王晋恒 *马来西亚90后青年写作者,曾获花踪新秀文学奖、金车诗奖、香港青年文学奖及全球青年散文奖等文学奖,作品散见于报章及文艺杂志。 1. 会 2. B、C 3. 水准已经超越该文学奖 4. A 5. A。因为我享受匿名投稿,试验自己实力的过程。每一次参赛,都会觉得自己的创作力再度回归鲜活的状态。 6. 得过奖的应该被禁止参赛几年,把机会让给后进。 陈宏量 *96年生,毕业于拉曼大学中文系。爱诗,爱歌,爱一双能发现美或不美的瞳孔。苟活于世,庆幸学会了写作,能与身边的人砥砺前行。曾获花踪文学奖,香港青年文学奖等。 1. 会 2. B、E 3. 足够被认识的时候吧,毕竟从写作扩展开来的朋友圈,对我来说是相当珍贵的。 4. B 5. A。当评审很累,甚至酬劳可能还比得奖的奖金少。从中获得的成就感也有所不同,就个人而言,会倾向喜欢得奖的成就感多一些。 6.设定曾获奖者不能再参加上一次得奖的单篇组别,但可转而参加其他组别,从而让更多作者与作品被看见。 陈凯宇 *97年生于吉隆坡。2020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副修创意写作),2022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曾获新加坡大专文学奖、《联合早报》金奖、花踪新秀文学奖、港大散文奖。 1. 会 2. C、E 3. 不再需要经过文学奖证明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再写作 4. B 5. B。希望用另一个位置看待写作、审视自己的写作 6. 文学奖题材 丘凯文 *99年生,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学海》专栏作者。曾获花踪文学奖、香港青年文学奖、方修文学奖、海鸥青年文学奖等奖项。作品散见于《香港文学》《滇池》《马华文学》《文艺春秋》等国内外文艺刊物。 1. 会 2. A、B 3. 功成名就(?) 4. A 5. A。因为听说本地评审费不高(逃) 6. 增加出版基金类的文学奖 上官宇恒 *00后,柔佛居銮人,《大马青年》投稿小组成员,曾获国立中兴大学中兴湖文学奖、銮中文学奖、游川短诗奖等。 1. 会 2. B、E 3. 已经出书,并且有能力完成自己理想与想像中作品论述时。 4. B 5. B。当评审可以看到更多的作品,从作品讨论的过程中,看见其他创作者所以写与说的不同视角,也可以透过作品回应自身创作技巧和理念。 6. 评审制度的部分吧。通常文学奖特别是复审和决审的人数基本都很固定,除了评审真的能够以相关经验对作品感同身受外,大部分评审追求的还是四平八稳的作品。所以很多好的作品可能不够完整或是未能与评审的经验产生共鸣,就被刷掉。我其实很希望到了决审环节,除了是以评审团讨论的方式外,希望也可由读者群参与。这读者群未必是专业作家也可以是其他不同身分,以阅读作品后给出分数,但不参与讨论。最后以决审评审和读者群两边占据各半分数之总和来决定成绩,感觉会让有趣程度和技术整体性的最终判准提升更多。 邱然 * 00后,毕业于居銮中华中学第三届文科,目前为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本科大一生。槟城全国微型小说、同窗文艺奖、全国瑞玉杯散文奖、寸草心征文比赛等。 1. 会 2. A、F: 喜欢文学的竞争,输掉也没关系,就当做学习 3. 当有一天我写诗如李白、泰戈尔;写散文如培根、余光中;写小说如紫式部、托尔斯泰,那我应该就不参加了! 4. B 5. A。我会选择参赛,除了我的能力还不足以当评审以外,参赛可以给我带来的收获和快乐会更多。 6. 可以的话,像诗歌这一类短篇幅的文体,前十名或者冠亚季的名次讨论,我希望可以被安排在颁奖礼现场。很想看评委是怎么权衡和抉择冠亚之争的! 系列专题: 【跨年专题: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司法篇】当判决出现争议时,我们还能相信公义吗? 【跨年专题:我们还能相信什么?/政治篇】当选票无法替我们说话,我们还相信政治能重整国家秩序吗? 【跨年专题:我们还能相信什么?/诈骗篇】当诈骗手段防不胜防,我们还能相信这个世界吗? 【跨年专题:我们还能相信什么?/教育篇】当大企业招聘看重能力时,我们还能相信大学学历吗? 【跨年专题:我们还能相信什么?/网红篇】当网红行销踩地雷时,我们还能相信名人代言吗? 【跨年专题:我们还能相信什么?/灾难篇】当救灾无力、灾民自救时,我们还相信政府能消灾解难吗? 【跨年专题:我们还能相信什么?/虚拟世界篇】当元宇宙梦想欲振乏力,我们还能相信NFT和元宇宙有未来吗? 更多文章: 【档案馆/01】国家档案局──留住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 【档案馆/02】马大档案馆──旧照片,承载马大那些年的回忆 【档案馆/03】来西亚设计档案馆──探问设计找寻答案
2年前
周刊专题
用心教育
绘画,是21岁的她在俗世中唯一念想
3岁时,她被诊断出患了先天性听力障碍。在这个牙牙学语的年龄段,她开始佩戴着助听器,面对接下来的种种挑战。回忆起成长的岁月,现年只有21岁的她说:“这不只是听力障碍而已,当中还有对友谊的渴望,对长辈的期许等。” 她是来自马来西亚柔佛峇株巴辖的谢佳璇。她透露,当每个人期待一个3岁的孩子能把一句简单的句子表达清楚时,当时候的她连“我想吃饭”、“我想洗澡”诸如此类的简单句子也无法完整说出,咬字和发音也不清晰。于是,父母决定带她去给医生检查。在经过几次的测试后,医生宣告了她患上中度弱听(hearing impaired),从此她开启了佩戴助听器的生活。 3岁的孩子,不懂得耳边上的助听器意味着什么。直至求学,她才从别人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弱势。她说,小时候面对长辈的不理解,同龄小朋友的偏见,她的心里满是无奈,却不懂得为自己辩护。 因弱听误解而不被理解 “与人交往对于常人来说或许是简单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却是非常困难,虽有助听器帮助听清声音,但并非每次都能听得清楚。每当听不清时,我需要要求对方重复并放慢语速才能完全明白。也因为弱听,我常会误解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而闹出了不少笑话,甚至招到一些人的不理解与排挤。”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过程,谢佳璇娓娓道来一段深刻的经历。“犹记得有一次,朋友告诉我,她家的猫过世了,我却因为听不清楚而误解了她的意思,原本应该和她一起伤心,当时的我却大笑出来,导致这位朋友非常不满……我也感到非常尴尬而逐渐开始畏惧与人交流,甚至偶尔会感到自卑。” 绘画替代沟通,重拾人际信任 经历过无数次的误解和障碍,谢佳璇开始用绘画来替代沟通,渐渐地建立起绘画这个爱好。“我从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和了解绘画,记得看到美术老师示范的素描画后很是惊叹,便开始有了深入揣摩绘画技巧的想法。” 她先开始自学绘画,一点一点地琢磨与研究各种绘画技巧。后来,在美术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她慢慢将本身的经历和情感投入于绘画之中。绘画仿佛让谢佳璇重获新生,甚至为她原本有些灰色的生命添加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我喜欢画画,或者说我喜欢任何跟艺术有关的东西。艺术不仅帮助我表达了我对一些事情的观点,还让我结交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让我找回了缺失的自信。” 是的,这位21岁的小女生不只热爱画画,也喜欢做一些粘土手工艺品、手工饼干、针织品和刺绣。除了这些,她也喜欢弹钢琴和拉小提琴。她透露,父母为了培养她的自信心,帮她报读了不同的兴趣班,而她在开始学习弹奏钢琴和拉奏小提琴时,也因为弱听,而总是抓不清节奏感,造成无法将歌曲完美演绎。“但这没关系,我现在已经懂得调适自己的心态。我觉得活在当下,享受现在很重要。没有事情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演绎并不会打消我对音乐的热爱。” 每张作品都隐藏道理 谢佳璇目前是一名绘画老师,最爱人物画作,也很爱画儿童插画。当问到绘画风格时,她想了半晌说:“我没有什么风格,但喜欢任何绘画元素。素描画、手绘插画、油画、钢笔画、彩铅笔画、水彩画、儿童蜡笔画、禅绕画、粉笔画、壁画等等,我都喜欢。” 仔细翻阅她的作品集,发现每张作品背后都隐藏着一些道理。她曾经非常自卑,但也因为艺术重拾希望,所以每次画画都把激励自己的人生道理加入其中,既是激励着自己,也同时借由分享作品传递正能量给每个欣赏她的作品的人。 完成海贼王画作成就满满 绘画,已是21岁的谢佳璇在俗世中的唯一念想,也记录着她无数次的反思过程。 最近,谢佳璇刚完成了一幅“海贼王家族”的作品,当中涵盖《海贼王》720集中的316个人物。当她把作品放上社媒上分享时,引起了“海贼王”粉丝注意,获得超过千人点赞,表示赞叹。 “这是一幅充满着激情与热血的动漫画作 。我喜欢这幅画不仅仅是因为对《海贼王》的喜爱,更是因为完成这幅作品后所带来的成就感。我耗了将近两个月半才完成,虽然不容易,但我还是做到了。” 谢佳璇到现在为止画出大大小小的作品一共有252张,她视自己的作品如珍宝,她的愿望是想开一间艺术咖啡馆。“画画改变的不仅仅是我的脾气和悲观的性格,也铸就了更好的我。” 更多文章: 妈妈企业家 再忙也要进修 iNYALA沉浸式艺术展,赴一场光与音的艺术之约 【研究故事】大马诺丁汉大学 :本地企业仍未意识绿色经济好处 全马首家“神经心理学中心”成立 助脑伤患者修复认知力 东盟青年商讨应对迎战未来
2年前
用心教育
用心教育
2022年马来西亚大华银行 “年度之画”大奖《地皮》竞逐区域大奖
2022年马来西亚大华银行“年度之画”(UOB Painting of the Year)成绩揭晓,资深画家组的谢泽琳凭《地皮-Skin of Land》获得“年度之画”大奖,带走10万令吉现金奖。他将与印尼、新加坡和泰国得主较量,竞逐2022年大华银行东南亚“年度之画”区域大奖,获奖者将有机会赢取参加著名的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为期一个月的驻馆创作计划。 资深画家组 曾在2016年和2017年“年度之画”竞赛资深画家组中二度荣获银奖,谢泽琳目前在The One Academy执教纯美术课程。 在《地皮-Skin of Land》作品中,谢泽琳想表达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如何以环境为代价。他采用羊毛毡和合成纤维制作了一张动物形式的地图,边框则展现动物的皮肤。经过切割、洗涤和焚烧后,地图上未见任何文字,寓意着大自然与人居环境之间的界限已趋向模糊,象征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交织。艺术作品的中心是一片原始森林的图像,然而由于人类的发展,它正在慢慢被吞噬。 在描述本身的作品时,谢泽琳解释:“在中文里,‘地皮’是指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具商业价值地皮。这项艺术作品寓意着一只被追捕的动物,刻画出宝贵的土地经常因其自然资源而被开发的现象。地图中不同的等高线、符号和颜色勾勒出人类社会的复杂框架。” 随着获得这项殊荣,谢泽琳将跻身马来西亚大华银行“年度之画”获奖著名画家行列,历届获奖画家包括赛夫拉兹曼(2021年)、沙比利依德鲁斯(2020年)、锺沅萍(2019年)、张洁菁(2018年)、卓于沾(2017年)、严润森(2016年)、郭静洁(2014年) 和颜智生(2013年)。 轻快铁外作品展示 月中一起票选决定 在新锐画家组别中,黄宇祥凭题为《冲花凉》(Mandi Bunga)的混合媒体创作,荣获“年度之画”最具潜力画家奖。黄宇祥的作品展示了东南亚一带民间流行的“buang suay”(去霉运,意为净化身上的负能量)净化仪式。他采用白色的压克力颜料代表净化,黑色压克力颜料分层则代表不干净的能量或气场。这幅混合媒体作品使用压克力、结构浆料、铝箔、蓝色孔雀石和紫水晶制成,勾勒出黄宇祥的期望,盼我国在经历疫情的艰难时期后将重现繁荣,驱赶不良的能量。 该银行曾于5月宣布,配合马来西亚大华银成立71周年庆,该银行将于11月中举办特别活动。这段期间,在银行脸书专页上获得最高票数的新锐画家组获奖作品展示在轻快铁外观,让艺术走入更广大的社群中,同时也提高大马获奖艺术家的知名度及展示相关作品。 大华银行:你有才华 我来支持 马来西亚大华银行首席执行员黄慧慧表示,大华银行深信应为社区做正确的事,支持艺术人才艺术创作。在此项竞赛进入第12个年头之际,能继续为本地人才提供得以充分发挥才华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艺术媒介来传达鼓舞人心的视觉故事和人生历练。 配合该银行“打造东盟的未来”的宗旨,将继续发掘和培育本地艺术家,让他们发挥所长及在国际平台大放异彩。通过“年度之画”,希望通过艺术展示我们的文化之不同视角和共同,毕竟,艺术超越文化,也能凌驾任何口头语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作品求变创新 评审团主要评审人周传美说:“今年的获奖作品通过各种材料传达了广泛的信息。本地艺术家以创意的方式来自我挑战,突破界限,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实在让我们感到鼓舞。通过艺术,他们为社会和艺术界作出重大的贡献,同时使本地艺术界更显活力。” 新锐画家组 2022年马来西亚大华银行“年度之画”资深画家组和新锐画家组获奖作品展示 展览日期:直至2022年11月8日 展览时间:10am至4pm(一至五)、10am至3pm(六) 展览地点:UOB Bangsar, Bangunan Bangsaria, Jalan Maarof, Bangsar, Kuala Lumpur 更多文章: 加入保育马来亚虎行列,大学生自愿为虎忙 【研究故事】被科技喂养长大的群体 革新教育迎i-世代 为弱势群体尽点心力,一起来送礼传爱 美国研究:ASD患者有望开车上路 自动轮椅减轻移动挑战,4子设计获IEM赛冠军 【研究故事】善用热带水果废弃物 减少环境污染
2年前
用心教育
教育专题
Ohoh The Panda熊猫为老师发声
在学校,她是一名华小老师,教华文、数学、音乐。 在脸书,她化身为一只翻白眼的熊猫Ohoh The Panda,常以幽默图文发表教师工作上面对的事,引起许多老师共鸣。 图文创作 谁是Ohoh the Panda背后的创作者?是什么原因促成Ohoh The Panda的诞生? “平平无奇的小学老师,主修华文。”Ohoh The Panda脸书专页是这么介绍作者。 专页拥有2万2000追随者的Ohoh The Panda作者,为了与创造出来的角色有所切割,目前在任何发表的平台上都不曾公开透露真实身分,包括此次的专访,仍希望保持神秘感,不想让大众误解创作题材都是她经历的事。 在图文创作的路上,人人称她为“Ohoh老师”。 Ohoh The Panda是在不刻意、不主动经营之下诞生,再走进教师生活圈,成为排解工作压力的转发图文,没想到不经意画下的熊猫图案会发展为受欢迎的角色。 Ohoh老师是95后,教书生涯迈入第四年。在她念师训期间,给朋友画卡片时,习惯地加上自绘的熊猫图,也在脸书上分享。后来朋友替她开专页,让她把作品集中收藏,本是画着好玩,没想到可以维持这么久。“一开始我是以这个角色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引起身边朋友的共鸣,渐渐越来越多人看。创作的图文,在学校圈广传,学校老师或校长会转发在群组。” “翻白眼的熊猫老师”图文创作之路就这样开始了。Ohoh老 师观察各个教师社交平台上有关老师常面对的问题,了解除了她本身之外,其他人遇到的情况,从中寻找创作灵感。 Ohoh The Panda像是为华小老师发声的出口。很多留言认同Ohoh The Panda的想法,道出了他们的心声等等。图文以搞笑风格呈献,让外界知道,老师并没有想像中轻松。“同样的一段话,若直接写在脸书如同一篇抱怨文,但以幽默图文转发,大家会视为调侃,这是我持续画下去的动力。” 问Ohoh老师找的是什么题材?她笑称:“是抱怨。我相信负负得正,大家很压力的时候,看到这些图文,都是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就会一笑置之,而且有股力量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 不同年龄层的老师,包括年资不超过10年及还有10年就退休的心态和面对的问题会完全不同,就视乎大家看待的角度。 “同行都知道老师处于的难点,可能因外界一两句话就抹杀过去的努力而委屈。Ohoh The Panda作品一出,仿如终于有人懂我们的辛苦,就会转发图分享。 “这也是我想跟Ohoh The Panda作品切割的原因,画出来的并不代表发生在我身上或我执教学校面对的状况。” Ohoh老师是以手机和电脑创作。她一向关注很多台湾的图文创作,如马来獏、爽爽猫、马克、掰掰啾啾、Duncan当肯等等,反而马来西亚或教育题材的图文不常见。 教育现场 贴近学生 了解想法 从师训毕业后,Ohoh老师2019年正式当老师,有过完整一年的教学生涯,还处于摸索阶段,就进入两年疫情下的线上教学。今年全面恢复实体课,两个月前刚修毕中国大学的国际汉语硕士课程,她终于可以回到正常生活。 这4年的教师经验,Ohoh老师以学生为中心,享受跟学生的对话,至于不受老师欢迎的文书工作,可能是学校的管理不错,认为自己尚能应付,不会很繁重。 当初为什么会念师训?“一个很老套的原因,我原喜欢大众传播,妈妈说当老师不错,我也可以接受这职业,最后选择念师训。”师训的首3年念的多是理论,还感受不到“我要当老师”这件事,毕竟不是自小的志愿。 直到第三、第四年开始实习,办一些生活营,接触到学生,才认真认识这份工作内容,发现这份工作蛮适合她,不再抗拒。 从一位菜鸟老师摸索不久,即进入网课,对Ohoh老师这批年轻老师来说,很容易上手和适应,一来是科技的掌握,二来跟学生的代沟不大。 “以前没有使用谷歌教室,就连曾经老师抗拒的家长群经疫情的催化后,而变成一个持续存在的事了。 “另一点是现代学生跟我们以前不同,他们生于科技时代,疫情期间接触手机、电脑和网络平台的时间更多。” 以Ohoh老师跟学生的相处,她发现自己比较能够理解学生的想法。或许她教的是高年级,可以沟通得来。学生会上的抖音、小红书、微博,她都在用。“我刷到的内容如一些流行语、网络梗、追星文化,在学校也听到学生在谈。网络没有年龄界限,学生刷的内容就跟我是一样的,甚至更多。” 关心时事但没聊天对象 下课时间,学生会跟她聊,发现他们知道的事很多,包括也会关注新闻,如蚊型脚车事件。不过,在学校,很多老师不让他们聊太多,学生惟有压抑自己乖乖上课,他们说在家没人可以聊。“我想过如何过滤他们看的内容,但有点难,因为大数据演算推送内容,只能提醒他们要专注学业,学生说都知道。可以发现他们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这不会影响他们上课的认真。” 这些都是她从教学现场所体会到的,跟以往师训和实习时期所学是两码子事。 疫情影响学习态度 这4年,对Ohoh老师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学生的学习。遇到了疫情,以及UPSR考试制度取消,学生突然失去了学习动力。以前六年级学生知道9月将有个重要的考试,学习不会松檞。现在,虽然还有评估,但他们不重视,愿意主动学习的学生很少了。“就连家长也松檞了,减少补习,未来学习上一定会出现变化,加上学生倾向要当网红,我是90后都觉得跟他们不同,何况是资深老师,面对的学生差异更大。” 新的评量制度一开始就遇到疫情,以前是数据说话,现在是由老师来定义程度。我们以为学生因为这制度会顾及学习态度和功课,以拿到满意的评估分数。但对学生来说,没有考试就不在乎功课。新的理念在师生间还没很有效传达,需要很长的过渡期。 保持内容中立 至于Ohoh The Panda,Ohoh老师认为专页粉丝不一定是老师而已,还有家长、外界人士,所以会确保内容中立,题材不一面倒向老师,也包括一些时事,如最近我国羽球双打赢得世锦赛冠军,她也画了一图。 Ohoh老师不止一次提到她是佛系经营,Ohoh The Panda接到合作要求,配合得到的话就做,目前没有具体的计划如出书,认为粉丝按赞是因为文字,不完全是图,她自己反而有时喜欢创作文字多过画图。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ohoh.panda 更多文章: 舞蹈科学科系,舞者的身心后盾 【饥饿30·25周年】凝聚力量 坚守扶贫初心 你的援手 改变他们的命运 调色师用七彩说故事 ESG新兴课程前景光明 邀国内外作曲家创作 郑凤珠“热带印象”推广大马 选不到热门科系才来读音乐 郑凤珠:这种心态不正确
2年前
教育专题
全国综合
以猫王经典服饰为灵感 UCSI学生作品戏院外展出
向演艺传奇人物致敬的电影——《猫王》昨日在全马正式上映,UCSI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ICAD)与电影公司马来西亚华纳兄弟合作,在上星期日的电影造势活动“JAMMIN 'WITH ELVIS”现场,展出20名ICAD学生以猫王经典服饰为灵感的服装设计作品。
2年前
全国综合
北马新闻
“槟城城市雕塑计划”比赛征件 冠军作品将在商场展示
IJM Perennial发展私人有限公司发起“槟城城市雕塑计划”比赛,开放给在籍大学生及学院生参与,冠军的投稿作品将被制成雕塑,一旦该公司旗下的The Light City综合发展项目完工,有关雕塑将移至该项目的购物商场内展示
3年前
北马新闻
更多作品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