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文化玄学
投资理财
郑丁贤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剧场
大柔佛
【特稿】4艺术工作者跨艺术呈献 《40而非》回顾省思展望
(新山2日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名年龄将近40岁或超过40岁,各别专业于打击乐、舞蹈、剧场、武术领域的艺术工作者,以跨艺术方式呈献演出“40而非”,回顾过去、省思当前,展望未来。 李劲松武艺坊创办人李劲松再有新作,这次是联合3名来自吉隆坡的艺术家,即“觉奏感打击乐团”创办人唐勇豪、城市芭蕾舞学院艺术总监吕威锦,以及“好事发生工作室”团长李奕翰共同创作。 12月起巡演 “40而非”从12月起至明年5月,将先后在中国、新山,以及吉隆坡巡演。 12月8至13日,4人将应邀前往中国南宁东盟戏剧节,呈献世界首演。新山站演出落在12月19至21日,吉隆坡站表演则是5月13至18日。 在“40而非”,每一个人都是主角,他们除了演绎各自的艺术专业,也将为其他演出者加入自己的专业元素。 须特别一提的是,他们将在各自的演出部份,通过旁白陈述自己所执著的艺术之路、省思人生与期许未来。 李劲松:4人迸发出不同火花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日前专访4人,请他们谈谈演出缘起,以及跨艺术合作所擦出的火花。 2019年,39岁的李劲松到欧洲国家巡演,在那一个月里,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即在40岁过后创作一支独舞作品,回望过去。然而次年发生冠病疫期,此想法也就暂时停摆心中。 事隔5年后,李劲松迈入44岁,原本的独舞创作,延伸发展成跨艺术作品,邀来了唐勇豪、吕威锦,以及李奕翰的加入。 李劲松认为,四人来自不同艺术领域,可互补学习,迸发出不同火花。 他说,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他在进入40岁后,内心却顿生许多疑问,也不断思考,是继续留在舒适圈,还是往外发展? 他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40而非”取自似是而非概念,许多事物非既定可见的,有各种可能性。另外,“非”也取自“飞”的谐音,具展翅高飞之意。 唐勇豪:让音乐独当一面 在“40而非”,唐勇豪不仅用音乐串连舞蹈、戏剧、武术作品,也让音乐独当一面。 唐勇豪将带来他擅长的鼓乐艺术表演,先后演奏多件乐器,如手碟、马来鼓、堂鼓、雨棍、铙钹、钢舌鼓等。 他说,他需要深刻瞭其他艺术领域的特点,协助处理各演出段落“听觉”的部份。 他解释,他的任务是把音乐加入其他人的表演段落,使乐声和演出节奏更加契合与贴切,提升演绎效果。 吕威锦:互相鼓励迸发动力 另一方面,舞蹈学习起步比一般人来得晚,20岁才开始习舞,吕威锦早年以惊人的毅力,在欧洲追寻舞蹈艺术梦想。 吕威锦用一张椅子来比喻四人的演出。他说,椅子要有4个脚,才能撑起上面的坐板。 在创作与排练的过程中,四人互相鼓励,迸发动力,让他感受极深。 他准备用极简的现代舞肢体动作,来重现他昔日赴欧洲追求舞蹈艺术的筑梦过程。 他说,舞蹈结合戏剧与音乐,能可更精细展现他过去追梦的历程。 李奕翰:探索戏剧艺术之路 在艺术生涯中,是导演,也是演员,李奕翰用“好玩”来形容“40而非”。 李奕翰透露,在创作的过程中,大家很想做出一些东西,各自会考虑到彼此,并进行取舍。 他表示,从每名演出者的台词,可了解到大家各自的个性,及对生活的看法。 预计自己会活到80岁,李奕翰想通过作品探索,戏剧艺术之路如何在漫长人生岁月中继续前行。 “40而非”新山站演出时间:12月19至21日晚上8时,地点位于李劲松武艺坊101剧场,票价分为学生与乐龄券45令吉、普通券75令吉、赞助券100令吉。 有意乐捐索票者,可洽询016-715 9193,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
2星期前
大柔佛
新教育
游走在剧场与文字间,新华作家梁海彬:未知是坚持的动力
来自新加坡的梁海彬身分多元,除了是剧场工作者,在舞台上挥洒演技也能写剧本。同时,他也是一名文字工作者,持续在不同的文学平台发表诗、小说和小品,出版过散文集《房间絮语》和小说集《大海的人》。 “文学创作是很个人的、也是孤独的”,梁海彬在刚过去的第17届花踪文艺营的座谈上,这样形容。为了打破这样子的定律,他走出户外、也走入校园和学生互动,彼此分享和拥抱生命里的困惑。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陈敬晖 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梁海彬也是本地80后作家牛油小生的同学。 在大学时期,他接触了文化、剧场和表演的研究学者柯思仁教授,开启对戏剧的想像。随后,他参加新加坡戏剧盒的青年支部“艺树人”,开启后来的剧场人生。问起对戏剧的热爱,源自于他对创作和表达的渴望,“我口语表达不好,表演的时候,总会有个导演指导,在表达上做补助。”慢慢地,他发现除了写作,上台表演也能是一种享受。 “在新加坡做戏剧工作时,察觉有人以剧团作为职业,我才发现原来(戏剧)是行得通,是可以维持生活的。” 只不过,在大众眼中20出头的小伙子,毕业后立马投入表演事业,维持稳定和三餐温饱的生活显得过于冒险,更何况是他的父母? “我给自己一年期限。在一年后,我跟我爸妈说不用担心,因为我还有余钱给你们,再给我试多两年吧!”一年、两年……梁海彬在剧场一待就是10年,在圈子里渐渐打出名堂。新加坡《联合早报》在一则专访中提及,他被导演吴文德比喻为“剧场界全才”,不单能演,也能写剧本。 从戏剧探索历史 “新加坡很多的戏剧内容跟社会紧紧相连,而我的创作侧重在历史。”他接着说:“在新加坡,很多历史都被遗忘。有些历史被抹杀掉,那又是暴力的一部分。Orang Laut(海人)的故事在新加坡几乎不见,他们的故事又该怎么继续?” 2019年,为配合“新加坡开埠200周年”纪念活动,梁海彬在《水˙土:二部曲》中的《土》担任编剧一角。《土》的剧情,围绕一个原本住在海上的小女孩展开。她因失去原有家园而到岸上生活。当时,英国人也和马来君主争夺这片土地主权,小女孩因此找不到立足之地。 他从长篇小说《悲君统治》(Duka Tuan Bertakhta)得到启发,想用戏剧的方式为被遗忘在历史洪流中的海人(Orang Laut)——实里达人(Orang Seletar)说话。 创作随社会氛围改变 若再深入了解新加坡华语剧场的变化,梁海彬认为每隔10年都会出现小小的转变。在七八十年代以前,剧本多专注在呈现人民生活贫穷疾苦,后来渐趋向种族和谐,“我们戏剧那边可能会讲‘什么叫和谐’,让观众有种‘我们现在不和谐吗’的疑问。”透过颠覆观众的想法,衍生对谈的空间,“当时很多的提问,都是为了让对话发生。 ” 随着网络普及,戏剧工作者创作空间更多了。但审查制度仍在,只不过讨论的切点不再一样。 “我们是艺术工作者,你们(政府单位)是审查制度,但我们一定要非黑即白吗?有没有可能是找到一个对话空间?”社会氛围和表演艺术紧密连结,当中最显而易见的,便是在新加坡废除禁止男性同性性行为的《刑法》377A条文后。 “刚好在那个期间,新加坡本地就看到有好几部戏,讲的都是跨性别课题。他们之间应该没有商讨,同时间出来就变成一个现象。”身为剧场人,梁海彬将所观察到的变化,写成题为〈剧场呈现LGBT+议题,引领观众思考弱势族群处境〉的文章,刊登在《PAR表演艺术杂志》。 他表示,年少时加入戏剧,注重探索自身对生命的感悟;到了不惑之年的现在,梁海彬更想认识各方面的课题,包括种族、歧视和平权,“我现在的作品也会比较扎根于社会。” 而在文学创作上,他的自由度更大了。 涉题范围广 什么都写一点 2019年出版的散文集《房间絮语》,他写下自己对身分的思考、和所处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城市中的所见所闻、感触和领悟。2021年的小说集《大海的人》,写的是自己和家园的思考和探索。 “在文字方面的创作,我觉得我的涉题还蛮广的。有时候我对历史有兴趣,可以多谈一点,有时对科技感兴趣,我也多写一点什么……”思索了一番,梁海彬从看似多元的取材中,看出了规律。 “现在回想的话,我的(作品)好像比较多回归到人性。人性是什么? 我们有没有可能进步,如何处理我们的劣根性和善。” 在剧场和文字间徘徊,他进一步说明,“有些议题适合交由文字处理,有时文字无法超越肢体语言。台上的人一动,那感觉马上出来了。你会感悟,这不是一个日常的身体,而是在表达一种天地间这样的东西。” 文学与戏剧间的互补 穿梭在戏剧和文学之间,两者如何影响梁海彬的创作? “我为什么喜欢写作,因为它很个人。但戏剧又影响我很多,在那边看到另一种可能性。”他在表演学习到的肢体语言,影响了诗歌写作;而他的小说创作,让他在戏剧中雕刻人物特性,更为上手。 从中,他希望颠覆大众对于文字属于“静态”的想法。过去的5月,梁海彬带着一群学生到户外写作,想要教会大家打开感官,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现在很多人都会内耗,那要怎么样提醒自己?其实不用所有东西都在脑袋打转。当你意识到还可以呼吸,整个局面就打开了。再进一步看看周围的人和外面的世界,有天跟地,还有很多小动物……你的问题是问题,但不要忘记万物都在发生和滋长,别因为内耗选择结束生命。” 用戏剧助学生寻自信 或许是曾经历内耗的时期,梁海彬才会更有感触,频频走入校园举办工作坊。 “回看我的十七八岁,我会希望可以为年轻人做些什么才投入教育。”在学术成绩作为指标的社会,成绩不好的同学士气低落,他希望戏剧有助他们寻回自信。 “有的学生会发现,他的生命不完全是学业,还有别的东西可以做得好。虽然这样子的自信很短暂,或到头来你的成绩还是决定了接下来一生怎么走。但至少今天,你开心了两个小时。虽然真是很低的要求,但以后到了社会就会知道,两个小时的开心是很重要。当你懂得去找这个东西,其实是很好玩的。” 而走入校园,梁海彬也能更靠近新一代的人,他带点自嘲地说:“6岁小朋友的纯真、18岁的世界观跟我不一样,也可以来挑战我这个要40岁的‘老扣扣’。” 后记 恐惧和爱,我选择爱 “有人问我是不是专业演员,我不敢举手。身边的演员朋友骂‘你不就在演戏吗?你一年演多少个戏,这就叫专业演员啊!你应该举手,你应该说是’。” “戏剧工作者”“教育者”“作家”,究竟该如何定义自己?梁海彬在日常经历不少困惑,惟他在想通以后,认为无需着急。或许就是这样的“未知”,成了他仍在戏剧,甚至是文字里头,持续坚持的动力。 “关于‘我是谁’,并不是一个哲学家才能问的,这是我们一辈子都能提的问题。” 一旦很多事情有了明确答案后,反倒少了走下去的动力。梁海彬以思考“我是谁”为例,他说:“我是怎么样的人?我是华人、我是新加坡人、我是男人……从基本的疑问中就会出现很多的议题。”在这些不确定中,反复思考出答案,但这就是结束了吗?他说:“当我以为找到答案了,答案又会在我生命的另个阶段返回来打我一拳。反问:真的吗?我是答案吗? 你再想想。” 在人生探索未知里,就像是在无光的深夜中前进。 “这个东西可以维持多久呢?我已经维持14年了,能够再撑多14年吗?你说我好像不太像新加坡人,其实并没有。那个恐惧一直都在,恐惧一直都在……” “你是对的,相信你自己。”看着他突然陷入的困惑,一时之间忍不住回应。 “谢谢你告诉我这个。生命很大,它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你的生活。爱跟恐惧之间,恐惧会在,不要去否定它,不要去避免它,选择爱。” 更多【新教育】: 黎乐怡《WAShhh》洗不净的血迹,嘘不静的禁忌 【河流保育/01】GEC打造自给自足社区 【河流保育/02】GEC结合河流保育 发展生态旅游
1月前
新教育
艺文
【展览】八板屋8月办《一箱子的光》舞台摄影展
《一箱子的光》(SEKOTAK CAHAYA)舞台摄影联展汇聚了表演艺术和舞台摄影作品,将于8月2日至11日在八打灵再也的八板屋举行。 联展由视觉艺术家李慕义构思布展设计,以八板屋(Papan Haus)作为摄影联展的光影舞台。在这幢八打灵旧社区房子的空间里,利用室内不同空间的纵深及光影,为影像展示作出第三层次的创作。 箱子,是神秘而充满创造力的黑箱子剧场;也是摄影师握在手中生成万千影像的小黑盒。记录舞台上不断消失的一瞬间,也是摄影师个人与表演艺术之间以光影对话的再创造。舞台或者表演艺术的拍摄,不仅仅是一场演出在舞台上的定格留影。它也涵盖了演出台前幕后的创作纪实、宣传定调、剧团和演员的定位与成长演进、剧场空间的对话。 透过镜位跟镜头焦距的选择,不同的摄影师将根据自己的直觉与观察,从一个旁观的记录者,进而成为隐身在其中的主观创作者。 参与展出的摄影师及主题包括:柯文光“在定格中流动的舞姿”、姚国康“阅读舞台上的诗意影像”、林伟彬“影像与剧团的双重刺点”,及曾德嘉的“剧场/非剧场的空间碎片”。 展览期间也有几场讲座分享(需预先报名,空间有限,先到先得),简讯如下—— 【第一场】摄影师和剧场的对话 日期与时间:2024年8月4日 @ 11am 地点:八板屋(Papan Haus) 【第二场】摄影的多重创作 日期与时间:2024年8月11日 @ 11am 地点:八板屋(Papan Haus) 更多详情可浏览:八板屋脸书 【联展资讯】《一箱子的光》(SEKOTAK CAHAYA) 呈献:PaPan Collective 日期与时间:2024年8月2日至11日 (星期一至五 @ 1pm-6pm;星期六至日 @ 11am-8pm) 地点:八板屋(Papan Haus) 购票:https://www.cloudjoi.com/shows/1882-sekotak-cahaya
5月前
艺文
社区精彩
古风汉元素到赛博朋克风 扯铃 跳跃的视觉体验
由DiAboluSon创办兼艺术总监马政文主催,7月26至28日(星期五至日)于白沙罗表演艺术中心进行一连4场扯铃剧场《THE EVOLUTION》。
5月前
社区精彩
牛杂
牛忠/怪胎、莎剧
有句名句,不知谁说的,大意是100个读哈姆雷特的人,就有100个人眼中的哈姆雷特。李奕翰和刘志海在这个时间点选择改编演出这个哈姆雷特版本,有没有想要大马观众看了他们眼中的这个哈姆雷特,而去思考一些眼前面对的问题……
1年前
牛杂
会员文
牛忠 | 怪胎、莎剧
有句名句,不知谁说的,大意是100个读哈姆雷特的人,就有100个人眼中的哈姆雷特。李奕翰和刘志海在这个时间点选择改编演出这个哈姆雷特版本,有没有想要大马观众看了他们眼中的这个哈姆雷特,而去思考一些眼前面对的问题…… 还是不懂如何从以前的错误中学习,明知故犯,真系死性不改,没药医了! 看了陈伟光和吴利光《像我这样一个怪胎》及李奕翰和刘志海《进退两难的哈姆雷特》的剧场演出散场后,有交流会。原本没打算留下,正走出剧场时,却止步留了下来,还发问了不应该问的问题。这种尴尬的事早有前科,上次看了叶瑞良的《一时一时的》电影,交流会多多口水问了一个搞到大家一头雾水的问题。 [nonvip_content_start] 《像我这样一个怪胎》,看后脑里打滚是怪胎还是作怪。其实不重要,只要是“怪”就达到陈伟光和吴利光的剧作概念了。前半段的文字、灯光、音响所产生的效果,是可以完全激发每个观众的想像力,有很大空间天马行空,而且是没有对或错的个人解读。不知是因为我对外星人这现象感兴趣,我在幻想这一幕是地球人类用文字和外星人用音符对话交流的戏。正当我在沉思,陈伟光突然高喊了一段“动词”、“名词”、“叹词”、“象声词”、“助词”、“虚词”来讲解中文的变化多端,无穷奥妙,顿时把我从沉思中唤醒!有如在看着一幅抽象画,正在和画面的符号、颜色、构图连接相通时,突然有人推了我一把,递给我一张解读这幅抽象画的说明。不管说明写了什么,我更加享受自己的领悟。一件完成后的艺术品是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已不在创作者的管控之下。 我问了陈伟光一个不应该问的问题,他会不会更加高兴假如观众对《像我这样一个怪胎》的解读是跟他的创作原意是180度的对立。 第二场《进退两难的哈姆雷特》是以哈姆雷特里最为人知的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为创作泉源,开场就用下棋来表达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这个剧有时张力十足,有时陷入沉闷,看时心情有如潮起潮落。当时有个奇想是否是to be or not to be的变相演绎效果。 哈姆雷特在世界各地是最为广泛改编演出的莎剧,电影就超过50部了。有句名句,不知谁说的,大意是100个读哈姆雷特的人,就有100个人眼中的哈姆雷特。所以每一次哈姆雷特被改编演出,就是改编者眼中的哈姆雷特。李奕翰和刘志海在这个时间点选择改编演出这个哈姆雷特版本,有没有想要大马观众看了他们眼中的这个哈姆雷特,而去思考一些眼前面对的问题……我不识趣的问了这个问题。 看剧场,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我只会看热闹。
1年前
会员文
艺文
【艺文活动】第19届大马中学生戏聚赛《戏时代》 9月2日DPAC揭幕
由 TEAM 聚团举办的“马来西亚中学生戏聚奖”经历了约 20 年岁月,其中“戏聚展”演出从小型黑箱剧场演出发展至中型的剧场,碰上疫情的时候也转成线上形式呈现。戏聚展历经了多次形式的改变,为的是提供中学生更好的演出与参赛形式。 今年,戏聚展将摆脱以往的展览模式,以较为正式的比赛模式进行,本届主题为“第 19 届马来西亚中学生戏聚比赛—— 戏时代”。 TEAM 聚团一直秉持着中学生戏聚奖的精神,“一窥中学生的实验天空,感受中学生的原创动力”,期待看到年轻学子带来更 多新鲜的创作题材与概念,为疫情后的新时代注入更多新的戏剧元素,故名《戏时代》。 本届戏聚展废除了多次演出的模式,让参赛者体验“比赛只有一次机会”的紧张与刺激感,提醒参赛者不抱侥幸地好好把握唯一的演出机会。 虽然这一届戏聚展以比赛模式进行,但依然保留“自己与自己比赛”的形式,奖颁奖典礼将与以往相同,并不是以“最佳”的形式颁奖,而是甲等系列的奖项;也就是说,只要参赛者达到甲等水准,就能得奖。 10 支参赛队伍除了雪隆区的兴华中学戏剧学会、光华独中戏剧学会、尊孔独中戏剧学会、坤成中学戏剧组外,还有来自彭亨的关丹中华中学梦朝戏剧社,以及芙蓉中华中学戏剧学会。 活动简讯: 日期与时间:2023年9月2日 (星期六)@ 1PM 地点:白沙罗表演艺术中心DPAC 颁奖典礼: 同日 @ 7PM 十支参赛队伍:
1年前
艺文
艺文
叶伟章/剧场里的空间魔术师──专访当代日本导演小池博史
小池博史的作品一直难以被定位,依稀记得上世纪90年代在台北演出时,评论员将其定位为新兴形态的“表演艺术”;网上资料则多称为“舞蹈剧场”,也有人认为实验极强。
2年前
艺文
会员文
牛忠|我的末日青春
上一次去槟城是2018年,看《末日青春》,由假牙诗集《我的青春小鸟》改编搬上剧场演出的舞台剧。相隔5年,这次去槟城出自同一个理由,看《我的末日青春小鸟》剧场演出。 大马资深剧场制作人陈伟光是假牙的粉丝,今年农历新年假牙从伦敦回马过年,我这个好管闲事的多事佬作红娘,安排陈伟光从槟城风尘仆仆南下与假牙见面。他俩聊得很愉快。假牙得知陈伟光今年再度把《我的青春小鸟》改编,以全新版本搬上剧场,高兴之外也替陈伟光担心票房失利,赔得鸡毛鸭血。为了支持,版权费只收RM1。 这次《我的末日青春小鸟》演10场,10场爆满。虽然爆满,陈伟光说还是要赔钱,但很兴奋,因为得到观众的支持,是最好的回馈和安慰。 我看了两场,笑说第一场是我自己要看,第二场是替假牙看。 [nonvip_content_start] 剧场空间呈长方形,在一间老房子的2楼,改造成一间pub的格局,有酒吧前台,有现场乐队……观众是来参加一场“我的末日青春小鸟”派对,和演员打成一片。这个概念在本地剧场可能是个首创。70年代,Peter Shaffer的《Equus》在伦敦剧院首演,就用了观众与演员互动的舞台设计,令观众看剧时多了一份参与感和亲切感。《我的末日青春小鸟》在这方面是成功了。 我就说说一些亲身感受吧。一踏进剧场,放眼一看“天堂Pub”的周围环境装饰,有点陈旧的颓废味道,当我看到一小舞台两旁有两面拼接的长镜子里Pub的反映,感觉是来看《Cabaret》舞台剧,进错了剧场。还来不及回过神来,表演开始了。一个舞者在小舞台舞动起来,见到的是他的逆光身形,另一端一个女歌手唱起歌来,突然有点像去年夏天在伦敦看《Cabaret》开场戏。当然是两码事,只是我自己的幻想症发作而已。 表演是在一端的小舞台和另一端的酒吧前台同时进行,演员在两端之间流窜走动,浑身解数演出。真是苦了观众,时时刻刻头要向左转向右转,像看打网球赛,一不小心要扭伤了脖子!哈哈! 看第一场,我是坐在小舞台的一端,此处灯光较暗,另一端酒吧前台和现场乐队方向演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看不到。所以我只看了半部演出。第二场我选择坐在酒吧前台的一端,看另半部演出,这里灯光较亮,看到更多的细节,比如演绎〈你不再爱我〉诗句时,电话铃声响,一个女演员跑去酒吧前台接电话,极之重要的一个环节设计。在另一端的观众是如何也看不到这一幕。也在这方向,有个小惊喜,看到一个女演员演得真好。没她的对白,没她的戏份时,她是一直在诗句的意境里,不是那种为表演而表演的方式。我零距离看她的脸部神情和身体语言,是环境里产生的生理变化演出。简单的说是一直在剧情中,没出戏。散场后打听了一下,原来她是一个资深的剧场演员,名叫陈美洁。希望来日有机会看她的舞台演出。 还有一些点点滴滴的优点和瑕疵,我想聊聊,但版位有限。打住之前,要说的是这个新版《我的末日青春小鸟》的改编比旧版的更接近假牙的诗意,演绎了古灵精怪,天马行空,有趣的诗句背后的那一点点哀伤。
2年前
会员文
北马新闻
他乡遇见槟城人系列7 | 剧场导演:不管走到天涯海角 总想把好作品带回家乡
长相斯文、谈吐优雅的庄雄伟是一名全职中文剧场导演,工作的重心虽然是在台湾,但他不时会回去马来西亚发表舞台作品。
2年前
北马新闻
大柔佛
汇集舞蹈管乐华乐敲击乐 “艺·镜” 12月2至4日举办
(峇株巴辖23日讯)峇株巴辖华仁中学将于12月2日至4日晚上8时,在该校中镜楼三楼举办“艺∙镜”环境剧场。 原定于2020年筹办的“艺∙镜”环境剧场,因冠病疫情反复而停摆两年,今次终于正式定下演出日期。 此次演出汇集来自舞蹈、管乐、华乐、声乐、敲击乐的艺术家,将累计多年的能量在舞台上释放,由于表演场地在华仁中学的中镜楼,故取名为“艺∙镜”。 “艺∙镜”有别以往的表演,舞台是中镜楼三楼的日常空间,没有表演定点,艺术家在观众群中或某个角落展现艺术魅力,观众也能以多元的视角欣赏艺术家的风采。 参与的表演艺术家有:刘杰仁、张凯森、罗子仪、林蕙恬、余俊辉、陈永文、蔡欣洁、许素贞以及石城鼓团。 苏文忠感谢校友张凯森牵线 “艺∙镜”环境剧场统筹兼华仁中学副校长苏文忠表示,此次表演艺术家多是该校杰出校友,平日都在不同区域发展,甚少有机会同台演出,因此这次同台非常难得。 “这要感谢校友张凯森,也是此次环境剧场艺术总监的牵线,促成了这场演出,见证了华仁中学多元化教育及学静兼学动的教育成果。” 由于“艺∙镜”环境剧场场地局限,每场的观众人数有限制,有意观赏者可浏览华仁中学官方网站(www.chsbp.edu.my)查询。
2年前
大柔佛
人物
日本表演艺术家松岛诚/以瞬间建构时空
谈及舞蹈剧场、肢体剧场,大抵行内人是没有不认识松岛诚的,他在这领域俨然已是大师级人物。不知不觉间,他已舞动了近40载。是的,不知不觉,因为年轻时的他,其实从未想过自己有天会站在舞台上。“我原来并不喜欢剧场……
2年前
人物
艺文
【艺文资讯】《Backstage Bites》剧场导览
《Backstage Bites》剧场导览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klpac)这栋拥有 120 年历史的建筑遗产。大家将漫步于剧场的美,窥探剧场幕后的秘密,并一起聆听艺术中心最近这16年的故事。 《Backstage Bites》剧场导览也附加“鼓圈”(Drum circle)工作坊,参与者可在 The Colour of Sounds 团队带领下,以各种敲击乐器共同“玩”出节奏与旋律,很适合大小朋友参与。 剧场导览资讯: 主办单位: 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klpac) 支持单位:森那美基金会 日期和时间: 2022 年 4 月 23 日, 10.00am – 12.00pm 地点:klpac 报名表格: http://bit.ly/BB2022_RSVP
3年前
艺文
艺文
【线上演出资讯】斋戒月特备 居家重温3剧场演出
2022年4月16日至5月1日,连续的3个周末,艺人馆全民剧场及吉隆坡表演艺术中(klpac)即将透过云剧场(CloudTheatre)平台,独家播放录制的3部斋戒月特备节目,让观众待在家里也能观赏剧场演出。 3部演出包括,马来传统戏曲 (Bangsawan) 《Hikayat Si Miskin Menjadi Raja》(贫儿当上国王传)、巴厘舞蹈演出《pragina : EMOSI》及故事分享会《生命有限公司:与众不同》。 观众只需简单三个步骤,就可以在家观看: 一、浏览 cloudtheatre.com 挑选喜欢的作品及演出时间 二、无需注册立即付费 三、在家观看 周六的场次为8.30 PM,周日为 3PM。票价则从 25 令吉起,或以 84 令吉购买斋戒月套票以观看3部演出。付费100令吉即可成为艺术赞助人(Patron of The Arts),艺术赞助人将于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鸣谢录留名。学生购票也可享有教育优惠,欢迎教育工作者 WhatsApp 联系+6018-2277212 以了解详情。
3年前
艺文
放映室
费比安/《剧场Theatre:A Love Story》徒劳无功的爱情故事
本片为行定勋于2020年的作品,后来他执导的漫改电影《穷途鼠的奶酪梦》已于去年在日本上映,表现张力更胜前作,深刻描绘爱而不得,但不由自主深陷其中的故事,后劲十足,新作依然值得期待。
3年前
放映室
即时国内
首相:复苏首阶段州属
允剧场戏剧等现场表演
除了电影院允重开,政府也允许行国家复苏计划第一阶段的州属或直辖区,举行须预购票的现场表演,如剧场、音乐剧、音乐和喜剧,但观众人数只限30%。
3年前
即时国内
更多剧场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