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包容

3星期前
杯葛的行动、冷清的快餐店、新闻画面里的残垣断壁,都让孩子们开始发问:“为什么要罢吃麦当劳?为什么要打战?哈马斯是谁?加沙在哪里?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为什么打不停?为什么他们要炸医院……” 以巴冲突因为复杂的历史因素,加上“圣地”的纷争,问题一直悬而无解。告诉孩子们,哈马斯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叫“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组织。战争一拉开序幕,估计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停下来的,让我们多为受战乱影响的平民百姓祈福。 我们可能会以为乌克兰和中东离我们很远,其实人类是相互牵连的。战争再次吹响和平号角,在硝烟阴影中,我们都更明白和平的可贵,也更感受到跨宗教种族的包容和理解的重要。 在日常里,期许自己多跟孩子们读读绘本,多培养一颗以爱化解仇恨的心,并一起修习包容接纳的平等心;我们,或许不一样,但其实一样。 用心看、用心听、用心付出与接受 书架上,《我和你一样!》或许是一本不起眼的绘本,但一翻开首页,打从心底就“wow”的一声,被惊艳到了!这是一本三折横开本设计的绘本,字很少,但很有意思。首页是全红底色,左页有一只眼睛,写着: 我和你一样, 有两只眼睛。 一只用来——看……(阅读全文) 更多相关文章: 许雪翠/面对离别 我准备好了 许雪翠/正因我们独一无二 所以勇敢做自己 许雪翠/我是小孩,我也有烦恼! 许雪翠/认识沙巴原住民丰收节 马来西亚日快乐! 许雪翠/美丽的马来西亚
4星期前
4月前
6月前
网上一名穆斯林男子在他的推文中以幽默口吻表示,他不介意非穆斯林朋友在斋戒的穆斯林面前吃喝,并认为前者也无需躲起来用餐,除非吃的是他喜爱的食物。我看了这则帖文时会意笑了,心里直喊“我明白你要说什么”,因为在他之前,我也听过类似的话,来自马来同事茜蒂。 每逢斋戒月,非穆斯林的我们上班期间总在吃喝方面格外留心。比如为了赶工,午餐不外出而叫外卖,会关上茶水间的门用餐;喝水时会自动转身背对马来同事。华裔主管也在斋戒月期间暂停了下午茶。然而,到了下午3、4点,我们还是会忍不住偷偷晃进茶水间去冲泡咖啡或茶来提提神,只是避免在马来同事面前大口畅饮,虽然,他们从不介意,也未曾要求我们这么做。 记得有一次,印裔同事玛尼一时大意在茜蒂面前大口咀嚼饼干,待意识过来时立刻尴尬地向她道歉。茜蒂摇头表示自己对此无动于衷,还趁机向我们解释,穆斯林斋戒的意义就是为了要记住不幸的人所经历的饥渴,同时也是一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净化。所以,茜蒂说我们无需顾忌她的存在而躲起来吃喝。 其实,她说的道理我们也懂。在这顾忌的背后不是只有尊重和体恤,也许还掺和了一点乡愿情绪,可是其中也不乏日常相处时的情谊,以及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和谐氛围。工作场所就是多元社会的缩影,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必然经过一段磨合期,更遑论是当不同肤色,宗教文化迥异的人共处一间办公室时,期间的互相理解、包容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和而不同的人际关系。正因彼此都有各自的立足点,所以都不想去冒犯、挑衅对方的文化和禁忌。 斋戒月的茜蒂在执行工作时与平常无异。她以1小时的午休时间来换取提早1小时下班。近乎一整天不吃不喝,却不断地消耗脑力和体力来处理繁琐的工作,我佩服茜蒂的毅力,她但笑不语。也曾见茜蒂因为月事而无法恪守斋戒,那时候她会托我们外出时顺便为她打包快餐吃食,月事后她会在其他时间里补偿斋戒,一点也不含糊。 细节里的尊重和理解 除了茜蒂,还有跑外勤的亚西尔,工作的关系而顶着烈阳,骑一辆摩托四处奔波递送邮件,绝不误时拖延。下午他返回办公室时脸上总掩盖不住的疲惫,和茜蒂一样,斋戒期间,都不大爱开口说话。 记得去年开斋节,疫情稍缓的节庆里,全体同事仍做好防疫措施,拉大队前往茜蒂的家拜访祝贺。期间,她不只亲自招待我们,还贴心地提醒我和玛尼,席间有哪几道佳肴是以牛肉烹制的。她知道我们因为各自的宗教信仰不食牛肉,而那是她平时与我们一块外出用餐时,从中得知各人的饮食禁忌。 不知为什么,那当下纯粹的善意一直都刻印在我心底。回想起自己身边的巫裔和印裔朋友,虽然不至于深交到无所不谈的地步,但对彼此的尊重和理解已不是字面上的意义,而是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里显现它的珍贵和美好。 国文不是有句谚语:“Tak kenal maka tak cinta”?意指当我们没有去深入了解一些人事物时,就会心存隔阂。而我对友族朋友的认知并非来自于一些政客的排他分化论,而是当我们同在一块时,在一个没有政治藩篱的对等交流中,相互衍生的情感里,以真心换真心,那是一种比文字和语言都来得真实的感动。
7月前
这是一个非常翠绿、恬静、安逸,且和谐的社区;邻里都非常友好、和蔼以及具包容心。 然而事无完美,焚烧垃圾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即是一项美中不足的地方。虽然并非太严重,却是长期的困扰。居民协会也就此事向市议会和环境部投诉,不过情况并没改善。 焚烧垃圾的行为通常发生在夜晚。漆黑的夜空,还能看见灰色的烟袅袅上升。废气在空中稀释后散开,发出微微的恶臭。这样的夜晚即使有星星在闪烁,偶尔有月亮的辉照,也浪漫不起来。 据说山坡的另一边有非常多的违建民房如雨后春笋。虽然社区发展初期已逼迁及清空,想不到短短几年竟死灰复燃。 那天我决定走入这个周边社区,认识及了解它,它居然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艳。那里的房屋虽然参差不齐,但是每间都是独立式;马路虽不宽敞,却铺上柏油沥青,垃圾车进不去,却有特定的收集垃圾处;虽然没有地契和土地拥有权,却可以接通公共水电供应。 直入违建社区的二三百米处,分岔路口特别多,万一辨识不到方向或迷路,别慌,就认着那棵参天的木棉树。这里最接近我所居住的社区,来到树头往山坡下看,隔着一道篱笆就是社区内的拿督公厝和篮球场。 那里还住着养马人家 看过宫崎骏《龙猫》的人大概都会莫名地觉得这就是动画片中的橡树,是入夜时龙猫出现的地方。这是一方如此舒适,而且充满乡村气息的净土。社区内有人养鸡、养鹅、养鸭、养猫,也有人种花、种蔬菜、种水果以及椰子等。沿着小路来到西北角,车厂和小卖部一应俱全。中环高速大道由东南转西边,民居就在离路面海拔30英尺的地方,那里还住着养马人家呢! 原来这沿山而居的邻里焚烧的不全然是垃圾,相信大部分是干枯的树叶和枝干。那些未完全晒干的树叶和枝干燃烧时会产生大量含有碳氢化物(hydrocarbon)的浓烟。这些气体污染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撇开焚烧垃圾这一件事,这里维持着悠恬、平静的乡村生活。或者当政者也不忍心彻底扫除违章建筑,让许多人无家可归。加上基于民生福利及亲民政策,在这个违建区设立基本的公共和卫生设施,一时之间也无法分辨这是姑息养奸还是勤政爱民。 毋庸置疑,如果当初慎始,同时贯彻发展计划,便不会造成如今无从下手的窘境。所幸马来西亚没有严重的地震、火山爆发和台风等天灾,否则一旦发生,将因违建而带来更大的安全问题,那时再追究责任就更加复杂了。 【六日情/我的社区我的家.01】午餐/吕振丰(吉隆坡) 【六日情/我的社区我的家.02】寻龙记/吕振丰(吉隆坡) 【六日情/我的社区我的家.03】新发现/吕振丰(吉隆坡) 【六日情/我的社区我的家.04】蕉财进宝/吕振丰(吉隆坡) 【六日情/我的社区我的家.05】守护/吕振丰(吉隆坡) 【六日情/我的社区我的家.06】不速之客/吕振丰(吉隆坡)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第一天送e上学后,我们回到家里时,整个屋子回到e未出世前的宁静。那足足4个小时如此美好而梦幻,我们几乎要开香槟庆祝。 这个年代的小孩都经历过MCO,长期留守家中,世界是外星球。我常对e描述学校的样子,什么是上课、老师、同学,渐渐的,他开始向往上学的日子。于是,为了让他体验上课的感受,就让他尝试不同的兴趣班。 首先是亲子瑜伽班,一连3天,我们母子俩虽不至于累不成人形,但尽管e还想再续(因为可以在偌大的中心疯狂奔跑),妈妈我已经投降。 其次是游泳班。就因为e喜欢玩水,而他也觉得自己会喜欢游泳,欢天喜地买了泳镜去试课。结果,从一入水的那刻起,他就呼救大叫到离开泳池为止。“我的手皱了”、“我要沉了”、“我不敢学了”,还对着教练喊“你要抱着我啊!” 然后是音乐课。e喜欢唱歌跳舞,我想他会喜欢,他也如此认为。结果,试课不过15分钟,他站在门口无精打采地看我。结束后,他问我为什么这么久?我便知道他兴致缺缺,上课度日如年。 最后,选了画画班。平日,画画是e在家的消遣之一,而e爸小时候也上过几年的画画班,这回不会错了吧?结果,的确上了画画班,但只上了3堂就停止了,因为这个小顽童上课没事做的时候,就在颜料里装水、到洗手盆玩水、四处乱跑乱碰东西,还打扰同学。唉,他真不知道什么叫上课,得给他回家面壁思过,自我反省才行啊。
8月前
11月前
多年来姐姐因听觉衰退,在生活及工作上面对各种不便。许多年没跟她实体面对面交谈,我们线上谈时并没感到她的听觉有问题。她居留澳洲超过40年,我居留瑞典超过30年,同是自我放逐自愿离散、因此特别亲近。兄弟姐妹中我俩通讯最密,也许都有着妈妈所谓的远走高飞的难言之隐,两人虽从没互吐对国外生活的怨怼,却心照不宣,总能感应对方传送的若有若无的幽怨,言语间就有了某种默契,所以比其他兄弟姐妹较谈得来。我们的通讯不知何故渐渐演变成以文字对话,几乎没有再通话。姐姐的脾气比较直爽,笔谈让我从容避开她对我的一些指点。知道她的好意,也知道她忍不住不对一些事表示意见,尤其对我的无动于衷她气急不已,却无可奈何。笔谈使我无从测察她的语气,不知道她急躁的程度,我感到自己可以我行我素而不用去在乎她的想法,颇逍遥的。 其实是晓得姐姐对我的容忍,那是对妹妹无条件的付出,她跟别人可是不客气有话直说,而且七情上面,喜怒尽露,对我,她自动削减锋芒,虽也忍不住嘀咕,其威已经收敛了一半。自从我们以书写交谈,就更感觉不到她的锐气了。向来感到我跟亲人是若即若离,自己老像被无形的罩子包住,他们在罩外游离,有时明明对我嘘寒问暖,却感觉不到他们的热度,我似乎从未主动向他们传送温情。跟姐姐也是如此,即使我们这样亲近,我还是隔着一层纱跟她联系。她懊恼听觉失灵,偶尔会跟我诉说,我只是听,并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倒是她常常鼓励我写作和画画。我失败的时候居多,总尽量轻描淡写地给她看我的稿和画,她却是热烈地回应,这个世界上我有3个忠实读者,她是其中之一,不管我有多糟她一样欣赏,对自己的作品,我心知肚明,不忍坦诚真相,她说喜欢我也欣然接受赞美,毕竟我也虚荣,也渴望受到肯定。姐姐是支撑着我一路走下去的精神力量,她永远告诉我我是行的、是不赖的,我非常在乎她的认可,就算明了自己的斤两,还是愿意相信她的话。常会觉得亏欠她,我不懂得鼓励她,似乎她给我的比我回应的多到一辈子都还不清。 我相信血缘就是这么一回事:你可以对某人不以为然,敬而远之。对自己的姐妹纵然也会不以为然,却不能敬而远之。姐姐对我是这样,我对她也是这样。好像我们的命从出生到死亡都紧紧栓在一起,我们不见得喜欢对方的个性,也不见得合得来,但绝不会离弃,再难都要互相包容、迁就。形体离得十万八千里,感情依然如日月星辰,隽永绵长。 姐姐到意大利探望女儿孙子,她说不知为什么听觉成了一个大障碍,没办法跟女儿沟通。她感到无所适从。我知道她迫切地从澳洲飞到意大利,一心一意想享受天伦之乐,她就只这么一个孙子,跟女儿也多年没见面。女儿的态度使她失望,在她炽热的心浇了冷水,她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瑞典。乍见她时,觉得她非常单薄,下机进入机场大厦的一刹那好像快被外面的风刮得飘起来。一股怜惜之情涌上心头,是不是听障和生活上的困顿使她显得如此沧桑?见到我她笑容灿烂,那份沧桑感消失无踪,她又是一贯的敏锐利落、我习惯的姐姐。 过了两天我没感到她的听觉有问题,我讲话声浪不大,但她都听见。我说奇怪怎么她听觉这样正常,她也不明白自己的耳朵竟灵光起来。我的生活简单,无房无车,租一室一厨的单位,我们每天出去步行,到走得到的地方四处看看。姐姐喜欢后山的冬青林子,我们去采野生的蓝莓和覆盆子,满山的蓝莓令她兴奋,我正愁没能力带她到观光景区,附近好多美丽的地方没有车不方便去,见她雀跃欢喜成那个样子,真有点糊涂了,原来快乐也可以这样唾手可得,姐姐竟这样容易满足。我们的活动范围周圆五、六公里,每次出门来回四、五公里,时间龟行,随兴而走。平常爱规划生活,经常安排得太紧凑,姐姐来了,以她为主,我乐得暂时放任一下自己。走路快不了,我们像遛狗,一路停伫,瞧瞧路边的野花、偷采探出围篱的半熟樱桃,没有真正的目的地,朝城里还是朝山林还是朝湖边,临时决定。 这次相聚很可能是最后一次 一路踽踽而行,没有时间,只有空间。记不起这些年是怎样过的,回想起来只有时间一迳流逝,好像自己总在追时间,年岁越高时间越紧,很多事怕来不及完成。姐姐喜欢拍照,看手机里的照相惊叹容颜衰老,俨然两个老妪,我醒悟到我们都老了,这次相聚很可能是最后一次,不如让我们定格在这里,让当下成为永恒,互相端详、同时端详对方眼眸里自己的影子。周围的树、鸟、云彩框着我们,成为一幅我们专属的画。姐姐说她知道为什么她现在不耳聋了,因为我们说的是方言,自己的家乡话。她在澳洲再久都没办法把英文听入耳,一听我讲的海南话就完全没有阻碍了。我愕然,那我的瑞典文一直搞不好会不会也是这个原因?可是很多人精通5种语言又如何解释?兴许我俩都有听觉缺陷,只懂得接收海南话,把其他语言都筛掉了。所以我们其实不适于在外国居留,偏偏命中注定都跑到外国去。这算是日常的小磨难,不是大问题,但给生活带来不便,令人丧失安全感。此刻我们是互相的安全港,世界缩小,外面再杀戮战场再天灾人祸都与我们无关,笼罩我俩的只有平和、温暖、熨帖的归属感。沉浸在日月交替的朦胧地带,暂忘烦忧,听觉灵敏了,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如风灌耳,如流水抚心,耳聋的贝多芬应该最明了我们,知音应该这样解释。我和姐姐,是姐妹也是知音。 轻松聆听,是我们相处半个月的至乐,竖耳、洗耳、凝神,这些紧张兮兮的事统统免了。感觉上自己不像在外国,有一个错觉,以为只要说着家乡话就是回到了家,周遭的碧眼金发高头大马的洋人都只是幻影,看他们像从窗里看出去,都是过客,不留一点云彩,都与我无关。他们的不真实让我感到姐姐和我的真实及海南话的真实,当下的真实。我总以为快乐难求,可这不是快乐吗?真实就是快乐,踏实感就是快乐,可遇不可求。我有幸在这个夏季感到踏实,时间一晃流逝,生命却能在刹那间停格成永恒。 姐姐终究得回悉尼去过她的生活,我也必须回到日常,我们在机场拥别,期许再聚的机会,尽管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奢侈的想望,还是互相肯定,我们会再见。走出机场,我想起夐虹的诗句: “关切是问  而有时  关切  是  不问  倘若一无消息  如沉船后静静的  海面,其实也是  静静的记得  倘若在夏季之末  秋季之初  写过一两次  隐晦的字  影射那偶然的  像是偶然的  落雨  ——也是记得” 即使我们不再相聚,就让我们记住这个夏季,久久,久久。
1年前
近日同事与我聊起学生的状况,突然打趣地跟我说:“你的学生泪腺特别发达,三不五时就掉眼泪。”这一句话尽管是同事之间互开玩笑,却又有很强的后坐力,它道尽了如今教育现场的种种不易,也隐晦地表达了今时今日的孩子们内心的寂寞和空虚。 这班学生之所以会“沦为”爱哭鬼,我想很大的原因是来自于我这位老师的“教唆”。每当学生来找我聊严肃的事情,经常都是没说几句就开始梨花带雨,而我也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哭吧,好好地哭”,然后便静静地看着对方,偶尔还嫌这位学生哭得不够狠,于是补上几句直戳内心的灵魂拷问,为他的难过增添柴火,一副“看难过不嫌事大”的高冷姿态,还要耗费许多卫生纸。 但既然学生前仆后继地来“奉献”眼泪给我,我也只好敬谢不敏地承载他们的眼泪,以及眼泪背后那大大小小的辛酸。为生活上色对许多人来说或许只是起心动念,但对某些人而言,光是活着就已经要耗尽力气。在我们还没搞懂孩子们究竟面对着什么,还没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感受他们之前,任何对他们的轻蔑和批判都略显苍白和空洞,仿佛这是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居高临下,亦是一种见树不见林的现象归纳。 想哭就哭是一种幸福 于是我不仅总是放任学生在自己面前哭,也不断告诉学生们要为哭泣除罪,营造一个对脆弱和哭泣更加友善的环境。这不是要我们随时随地想哭就哭,而是当有人出了事来找你诉苦和发泄的时候,不要再用“不哭不哭,眼泪是珍珠”来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需要想着要给什么让对方茅塞顿开的建议,就和对方一起静静地承担那两行或浅或深的泪痕,再轻轻地放下,这样就足够了,非常足够了。 最近流行“树洞”一词,许多人寻寻觅觅,但树洞却是日益可遇而不可求。这倒不是因为成为别人的树洞有多难,而是我们总是着急地抢着要说,却忘了比说更可贵的是怀着耐心和包容,静静地听。树洞的回声是否清脆悦耳并不那么重要,就像树从来不会刻意要求自己是不是能让人纳凉。有时安静而安定,就已经蕴含无穷的力量。 想到这里,我突然羡慕起这班多愁善感的孩子们。他们之所以哭不是因为他们凄凉,更不是因为他们脆弱,而是这个时代对眼泪有了不同的观点和定义。这个时代越来越不会要求我们要强颜欢笑,不会要求我们要内敛和矜持。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明白,原来想哭就哭是一种幸福,而身边的人能放任你哭、支持你哭更是得来不易。 眼泪不会是生活的暗面。眼泪会成为我们的倒影,让我们看清我们的不堪,也让我们看见我们的强大。而我也一直认为,能承载别人眼泪的每一个人,都藏着可贵的温柔。
1年前
“这样的怪猫要来干什么?把它送走算了吧!” 不止一次,年逾90的老母亲这样向我抱怨。我只能很无奈地对她说:“有些事情你是不会明白的!” 母亲说的是家里养的猫Dumb Dumb。 Dumb Dumb是儿子生前就养着的猫猫,这个名字也是儿子取的。儿子生前超爱猫,尤其是在外头看到被遗弃的小猫时,总会升起怜悯之心,而把小猫抱回家收养。Dumb Dumb 是他最后一只带回家的小猫。 Dumb Dumb的毛发有黄黑白3种颜色,我后来才知道这种猫被称为“玳瑁”猫。Dumb Dumb的外貌很美,尤其是她的姿态非常优雅高贵,有一种贵妇的风范。 可是,这么一个贵妇,有时候却会变成泼妇! 经常与屋外的猫吵架 她身怀与生俱来的凶悍脾气,对任何人都带着戒备之心,就连对自己的主人也豪不客气,冷不防会给你尝尝它的魔爪滋味! 虽然她也像其它的猫儿一样,会享受主人轻抚她的身体,但却不喜欢看到主人的双手。你用手掌为她从头往后抚则相安无事,要是你的手出现在她的眼前,她会一把爪子扫过来。主人走过时,她也会过来磨蹭主人的脚,撒撒娇;但如果不小心踢到她,她就老实不客气地给颜色你看。甚至有时快步走过她身旁时,也会引起她的戒心,冷不防向你挥舞她的 “魔爪功”。家里几乎每个成员都被她教训过,简直就是六亲不认。 想要给她冲凉?她的怒吼声可以传至三舍以外。是的,你没读错,是“怒吼”声,不是 “喵喵”声。带她去看兽医打预防针?她在诊所里大闹天宫! 为了保持安全距离,我用一支“不求人”搔痒棒来刷她的身体。她非常享受这种特殊的按摩服务,也只接受这种保持“社交距离”的爱抚方式。 最近,她变本加厉,竟然在家里随处小便!事缘她经常与屋外的一只自来猫隔着门窗吵架,然后就在该处小便,好像是要示威,要划清地盘。我们怎么也想不到,母猫也会这样做的。 对于这只怪猫,我们简直是又爱又恨……但始终是爱多过恨。 老母亲不止一次抱怨,把这只怪猫送走算了吧!我实在没有办法向年迈的母亲解释,这只怪猫联系着我们与儿子的亲情。 5年前,一场车祸把27岁的儿子带走了。当时纵然撕心裂肺,也必须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儿子留下的,是我们无尽的伤悲和不舍,以及他心爱的猫猫。我和太太在灵前对儿子许下了承诺,你安心上路吧,我们会好好照顾你的爱猫。 这5年来,我们从Dumb Dumb的身上,深深感受到儿子的爱心;我们也把对儿子的思念和爱,投放到这只怪猫的身上了。通过Dumb Dumb,我们献上了对儿子的祝福,祝福他在天国永远幸福快乐。 也正因为如此,不管Dumb Dumb的脾气多么怪癖、多么不近人情,我们还是那么地包容她,让她永远成为我们家里的一分子。
1年前
1年前
有那么一天跟同事用完午餐后,其中一个同事提议去附近的甜品店吃巧克力再回公司。这是一间法式甜品店,里面售卖的甜品精致好看,且味道很棒,于是价格也稍贵,均价在20令吉左右。那时我们一行8人,因为还在疫情期间,每张桌子限制入座人数,所以分开两张桌子入座。 一切分歧就发生在瞬息之间。才刚坐下,跟我同桌的一个同事就感叹若不是随大队,她是绝对不可能来这种甜品店浪费钱的。随后打开菜单,另一个同事与她一唱一和地开始评价这儿的甜品超出了它们该有的价格,来到这里真是一个违背良心的决定。此时的我心理活动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但我还是尽量维持着表面的风平浪静,先询问了她们要不要分吃一份甜品,得到了拒绝及如果点上就是冤大头的指点后,我就自个儿地点了一杯咖啡。 出乎意料地,她们也面带嫌弃地各自点了一杯“超出市价的极其普通的咖啡”。于是情况微妙地变成了隔壁桌子在谈笑风生,我们桌在安静地品味咖啡,咖啡的香味与淡淡的尴尬一起弥漫在空气中,围绕着我们。 这一件小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消费观不同的人是否适合一起相处?很多人都说消费观不一样的情侣很难长久地走下去,消费观不同的夫妻迟早离婚。那么消费观不一致的朋友和同事呢? 我并没想抨击同事的消费观。我的同事可以认为花两餐正餐的价格来享受一份甜品不值得,我则认为可以偶尔花费高些,以享受一些糖分带来的愉悦。消费观没有一条明确的对与错的界限,每一种不同的消费观于自身并没有对错。 不要随意抨击他人 正因为消费观没有对错,所以不要把你的消费观套在你的朋友或同事上。毕竟,人家用的也不是你的钱。当你不断地批评别人的消费观,把自己的观点置于高处,这才是不妥的。朋友和同事只是每日与我们相处半日时光,我们的资产不共用,我们的观点不需要一模一样才能共事,而我们相处在一起只是求一个轻松。当我们的消费观不一致,同事可以大方磊落地避开这个违背她们良心的提议。她可以提出别的地点来消磨时间,可以先回公司,也可以在甜品店里安静地享受那里的环境。与其一味输出自己的想法打击其他人的兴致,不如包容。 消费观的底线永远是自己的经济状况,没有是,没有非。在一群人里有百种观点才是常态,请不要随意抨击他人,也没有必要委屈自己去做出过不去自己良心的决定,只有包容,才能让不一样的人们的关系能够延续下去。这里说的只是当同事和朋友的消费观不合,并不包括情侣和夫妻关系中的分歧。当组成了一个家庭,个人资产变成了共同资产,这就需要双方的磨合了。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