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铁站

6天前
(新加坡8日讯)新加坡有公众申诉,多年来脚车停放在当地地铁站外,上星期却看到“禁止停放脚车”告示,结果日前脚车就被拖走,如今要付30元(新币,下同;约103令吉)才能取回。 公众王女士(50岁,清洁工人)向《新明日报》申诉,自己超过10年来都在新加坡海军部地铁站外、靠近巴士站附近的走道停放脚车。 “平时那里停放了很多辆脚车,我每次会从家里骑脚车去地铁站,然后转搭地铁。” 她指上星期曾看到停放脚车的附近栏杆贴了告示,指禁止公众把脚车停在那里,不然将会被拖走。 “我11月1日要取脚车骑回家时,却发现脚车不见了,之后看到一张小告示,叫我去找地铁站职员领取脚踏车。他们要我还30元才可拿回我的脚车,但我始终不肯。” 她解释,很多老人其实不知情,隔天还是有公众在那里停车。 《新明日报》记者过后走访地铁站外,发现那个区域有专门给脚车停放的黄格,但黄格左右两侧之前原本停放不少脚车,如今都已经被拉起警戒线。 附近栏杆则贴了很多“禁止停放脚车”的告示,否则会被罚款30元。 公众西蒂(36岁)受访说,这里经常停着很多脚车,婴儿车经过时会有一点挤。 “我上星期一才发现有这样的告示,之前没印象有看过。” 一名推着婴儿车的公众受访时说,她觉得如果这里停放太多脚车会有潜在风险,那么就应该罚款,毕竟安全第一。 公众:应给一次警告才罚款 有公众指,应该多给一次机会才罚款。 附近居民陈女士(60岁)受访说,很多老人看不懂告示,因告示没附上华文翻译。 “我觉得罚贵一点,那些人才会记得,然后不会再那么做。但是,我觉得在开出罚款之前,应该先发信警告,多给他们一次机会,之后才罚款处理。” SMRT:常收到反馈 骑士乱停脚踏车阻道 新加坡SMRT地铁有限公司总裁蓝晓开受询时说,经常收到通勤者的反馈,称有骑士乱停放脚车,阻碍地铁站外的人行道、轮椅和个人行动辅助工具(PMA) 使用者进出地铁站的斜坡道。 “为保障乘客及斜坡道使用者的安全,我们自今年9月起已在非许可脚车停放处,在个别脚车上贴告示,通知骑士把脚车停放在指定处。” 他指在移走任何脚车前已提前通知骑士,为了便于理解,告示还附有简单的图片和不同语言的翻译。 根据新加坡轨道交通系统 法令,对于此事,当局可罚款高达5000元(约1万7223令吉)。
3星期前
4星期前
2月前
(新加坡8日讯)金文泰地铁站发生摔伤事件,一人在电动扶梯上失去平衡,往后倒向七旬夫妇,结果3人跌成一团,受伤送院。 这起意外于10月5日早上9时许发生,地点是靠近金文泰商场的地铁站电动扶梯。 《新明日报》辗转找到七旬夫妇的女婿庄耿仁(49岁,律师),他受访时说,岳父(79岁)和岳母(77岁)伤势严重,在事后向他叙述了事发过程。 “当时两人站在向上移动的电动扶梯,前面站着一位年迈的老翁。” 移动期间,老翁突然间失去平衡,往后倒去,站在下面的岳父见状立即上前扶住老翁,而站在下方的岳母同样准备上前帮忙。 不料电动扶梯突然停止运作,惯性导致他们3人瞬间都失去平衡,摔倒加滚落在电动扶梯上。 电动扶梯接着再度向上移动,3位伤痕累累的年长者也被推上二楼,剧痛让他们一时间都无法起身。 庄耿仁转述,地铁站职员接获通报后立即带着急救箱赶来,围观的公众则递上纸巾让伤者止血。 他透露,岳母手腕处骨折、手肘脱臼,岳父则是头部撞伤,背部多处刮伤,老翁同样伤势不轻。 地铁站职员随后通知民防。民防部队受询时证实,到场后将3名伤者送往黄廷方综合医院。 SMRT:一人失平衡    撞到后面两人 SMRT地铁有限公司总裁蓝晓开回复媒体询问时表示,他们已联系伤者,并会提供必要的协助。 蓝晓开透露,当时电动扶梯上有一位公众失去平衡,倒下时撞到后面两人。地铁站职员事发后立即赶往电动扶梯处,为3人进行急救并通知民防。 针对电动扶梯逆向移动的说法,他强调,电动扶梯内设有特殊装置,若有逆向移动等异常情况,系统将会停止运作,但事件中并没出现类似情况。 基于乘客安全考量,事发后SMRT也立即封锁和检查电动扶梯,结果显示系统没有任何故障,之后已让电动扶梯重新投入运作。 指扶梯逆向移动    伤者家人将追究 指电动扶梯逆向移动,伤者家人将索赔医药费和追究此事。 庄耿仁说,根据岳父母的说法,电梯突然停止运作,随后逆向往下移动,所以才导致3人失衡摔倒。 “电动扶梯逆向后,又停止运作,最终再度向上移动。” 对于地铁站事后的说法和善后态度,他感到不满,并坚称电动扶梯确实逆向移动。 他告诉记者,岳父母伤势严重,除了医药费,两人吃了不少苦,妻子为了照顾双亲,更特地请假,搬去跟他们同住。 “我们一定会追究此事,也会索赔医药费。”  
2月前
(新加坡7日讯)通往新加坡联邦地铁站的“坟场捷径”被上锁,附近居民申诉如今要绕路200公尺,但是坟场职员透露,因有瘾君子出没,基于安全考量才上锁小门。 《新明日报》报导,位于新加坡荷兰村附近的双龙山坟场,是当地应和会馆先贤于光绪年间(1887年)集资向殖民地政府购置的土地。 原位为40公顷的墓地,于1968年被大面积征用来兴建组屋,尚留下祠堂周围约1.8公顷的土地。这也是新加坡最后的一个客家墓地。 日前有网民在脸书贴文指出,居民时常利用上述坟场当作捷径,走到巴士站和联邦地铁站,不过近年来侧门上了锁,如今挂上告示写是私人产业,闲人免进,居民只能绕路200公尺到地铁站。 《新明日报》记者联系上网民,他说自2007年就住在附近,现在很多年长居民得走狭窄的道路和小斜坡到地铁站,比较困难,若坟场无法全天开放,也希望能够从早上7时开到晚上7时。 据观察,最靠近坟场侧门的组屋,是荷兰通道第6座组屋和联邦道第7A座组屋。 受访居民透露,若不穿过坟场,就要从大路联邦道走到地铁站,或是从第32座组屋绕过坟场,要花上10分钟。 居住该处超过30年的潘女士(60岁)说,穿过坟场到地铁站可以省下至少5分钟,而且坟场打理得很整齐,路也比较好走。 “以前无论早晚都会走,也很多人一起走的,现在去地铁站就比较麻烦。” 另一位居民林女士(60多岁)说,走大路会比较远,也比较热。 坟场女职员解释,侧门在疫情前就上锁,主要原因是曾发现有瘾君子在坟场里举止疯癫,职员曾为此报警,为了安全起见才会锁门。 居民改搭巴士到地铁站 3年前才搬到附近的陈先生(33岁,物流业)说,据他观察,过去坟场晚上即使没有灯,也会有人穿过坟场,不过现在侧门锁了,他就直接搭巴士了。 王女士(84岁)说,组屋楼下就有巴士站,搭巴士再换地铁基本上也不用额外付费,因此坟场侧门上锁,对她影响不大。 坟场职员:重要活动才会开放 坟场职员说,如今只有清明节或重要活动才会开放,为了安全起见,目前没有打算再开放坟场。 她也说,并未接获有公众要求开门或开放坟场,同时申明作为私人产业,锁门是他们的权利。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