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奶奶
助健忘奶奶找回家路 房东电梯贴字条 网赞好暖心
台湾一名网民近日在脸书专页“爆废公社”帖文分享暖心事件,指他在住处搭乘电梯时遇到了一名奶奶,而该奶奶也跟她同样住在这栋6层楼的公寓。
2星期前
缠绕在一起的佛珠/鱼小幺(麻坡)
今天用完午餐之后,我像往常一样推着轮椅上的奶奶到客厅休息。离开之前,我准备把一串佛珠拿给她,让她消磨时间。拿起佛珠时,我却哭笑不得。原来是奶奶早前把玩佛珠的时候,不自觉地将佛珠互相缠绕在一起,就连佛珠尾端的流苏也绕了一圈之后绑起来。本来准备离开的我,只能留在原地把佛珠解开。 这串佛珠乍看被绕得乱七八糟的,但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这条长长的佛珠是被一圈一圈整齐地缠在一起的。在不懂其中原理的我们看来,只能是一点一点解开。它虽然相互缠绕,却不失有序,尤其作为装饰的流苏。解开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流苏虽短,但奶奶可以把两串流苏打出一个漂亮的结,且不显杂乱。很快地,我就找到了这个活结的源头并解开了它。 当初以为最困难的部分到最后根本花不了多少时间,这让我觉得有趣又神奇,对奶奶的手法却也有些费解。看到这样的手法我才意识到,虽然奶奶早已记不清很多事情,但潜意识还是保留了自己的做事风格。 我的奶奶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可就是一个行事如此仔细的人,却在某个早上不慎跌倒,血流满地,吓坏所有人。远在森美兰的大女儿当晚赶到麻坡医院探望自己的母亲,其他孩子也纷纷捎来信息。 这次的意外让她只能长时间卧床,一切的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解决。高龄88的她,记忆本就出现一些衰退的迹象,但这次的意外让她彻底忘了自己的孩子,忘了自己的年龄,甚至忘记了自己遭遇的意外,只记得意外之后留下的疼痛。幸好,奶奶的意识仍然清楚,没有因此失去表达自我意愿的能力。 虽然记忆衰退,但个人行事风格和习惯早就刻在骨子里。她从不允许自己的被单乱糟糟地放在床上。每一次,她都会把自己的被子叠好,像豆腐块一样方方正正。母亲每日三餐准时奉上,渐渐能够自己吃饭的她也像从前一样,把碗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虽然记忆不在了,但吃饭的习惯没变。奶奶依然喜欢用汤匙刮干净碗里的每一个角落,吃完饭的碗就像是不曾放过任何食物的碗一样澄亮。 奶奶就像一个小孩一样 很久很久以前,奶奶就是个忠于念佛的人,至今依然茹素。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奶奶每个早晨都会呆在佛堂念经,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虽然几年后没有了这个习惯,但骨子里的虔诚还在。每当走到佛堂,奶奶都会自动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 后来又是一个吃完饭的午后,我因为赶时间没来得及把昨晚又被缠在一起的那串佛珠解开,就这样拿给奶奶。只见奶奶不急不缓地拿起佛珠,准备解开它。在这个“解密”的过程,她的脸上不曾透露一丝不耐烦,手势也没有因为长时间的动作而感到疲惫,全程都是安安静静地解开。看着奶奶专注地解开那不知道被谁缠在一起的佛珠,我又开始佩服奶奶的坚持和耐心。 现在的奶奶就像是回归童年的小孩,不只言行举止,就连记忆也是。在她脑海里,父亲依然是童年的小男孩模样,面对中年的父亲眉头紧锁,还会发脾气告诉我们那不是她儿子,对她而言,我们都是在胡说八道。看来,固执的性格并不会因为记忆的消逝而消失。 虽然不知道奶奶将来还会有多少记忆,但我知道,那串佛珠在她手上还是会经历无数次缠绕,然后再不急不慢地被解开。
6月前
给老人留价值/卓佑彬(士姑来)
今年年初,我的奶奶因为腰身不便而开始卧床不起,吃喝拉撒也就由家里请来的阿姨处理了。早上时段每个人都推门而出,到了傍晚才见家里人一个一个归来。因此更多时候都是阿姨陪奶奶守着空荡荡的家。 我在大学里借宿,每一个星期抓紧时间回去看上几眼奶奶。大家都对奶奶很好,一有闲暇,伯父姑姑总不予余力地从新加坡抽空探望奶奶。尽管奶奶脸不显露出来,但我知道她的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她总喜欢嚷嚷:“干嘛要那么大老远的来看我!”下一秒却就会点名伯父或是姑姑哪个家庭的哪个孩子很久没来了。大家总是笑说理由,再随后补上一句:下次一定抓谁谁来。那是奶奶少数会展笑颜的时刻。 我有个10岁左右的弟弟,他总是屁颠屁颠的,有事没事都陪在奶奶身旁。奶奶一有大小事都会让他帮忙。“阿盛啊,过来一下。”这是奶奶的口头禅。可奶奶不知为何总让人做些无所谓的小事,打个比方说,“阿盛啊,去拉一下窗帘。”“阿盛啊,去开一下风扇。”“阿盛啊,厨房后面的风扇没有关,去关一下。”“阿盛啊,帮我拿烧水一下。”一开始,我以为是奶奶劳碌命的缘故,他们老一辈的人一天也停不下手上的活,要是没活干简直像要他们的命似的。 奶奶的这些使唤听久了也就枯燥了,毕竟来来去去也就那几样。“阿炳啊,这个床是不有点矮?”我看了眼回答道:“没有啊,没有。”可是奶奶还是不断地诉说着背后酸痛,我遂转动调整床角度的滚筒。当我返回坐下没多久,奶奶又发声让我再调整。我跟着照做便是。 久而久之我才注意到可能她不想一个人在大厅躺着,寂寞地注视着白透黄的天花板。 奶奶很讨厌呆在我们的家,她总爱说照顾她的阿姨哪里哪里不好,也会说我母亲哪里哪里不好。说完这些,最后她就会提到:“你阿爸是在害我,在老人院不知道多好,还有人24小时伺候。” 奶奶不想拖累我们 同样的话听多几遍,我才总算听懂其中曲折,奶奶她,不想拖累我们一家人。而她那些听着莫名其妙的命令,是在害怕自己失去价值。奶奶在我们家一待便是一辈子,她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家里的每个地方早已全是她的踪迹。 我们总需要为家中老一辈留着他们的价值,那又何尝不是一种爱呢?纵青丝染雪,此生也值得。
6月前
谢谢你回来过年/杰明(士姑来)
我从来没有这么讨厌过“谢谢”这两个字。 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一家人在过去的3年都没有回乡过年。也自从我开始工作,就几乎没有回乡见过爷爷奶奶。若要说是自己忙到完全抽不出时间,那肯定是假的,还是有一些懒惰和理所当然的成分。 一回到爷爷奶奶家,奶奶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地叫着我,跟我说很久没有看到我了……现在长大了……开始赚钱了……好像变瘦了……诸如此类的。这么久以来再一次感受到自己像小孩一样被人关心被人疼,我除了忍不住害羞地挠挠头,心里的愧疚也一点点蔓延开来。但新年期间的所有时间都还是快活的,吃年饼、喝汽水、燃爆竹、拿红包,一样不少。尤其我们几个晚辈还应验了那句话:“有一种饿,是奶奶觉得你饿”,不只客厅桌子上的年饼琳琅满目,饭桌上还真是从除夕到我们回家的那一天,每天都是好吃好喝的。奶奶作为奶奶,就是生怕大家会被饿坏,殊不知我们的嘴巴貌似从来没有空闲过。 启程回家的那天,全家人吃完早餐之后,就开始慢慢地把行李都搬到后车厢。其实大家的动作都有意无意地放慢,一边收拾还一边话家常。临走之前,奶奶跟在我们几个晚辈后面,又偷偷塞了一封红包给我们,跟我们强调这和除夕夜的那封红包不同哦,这是祝我们一路平安到家的红包,真是既荒谬又感动。奶奶把红包递给我的时候,还顺道说了一句“谢谢你回来陪我们过年蛤”。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只是觉得家人之间干嘛那么客气呢,这种事,不用谢。而当奶奶把红包也递给弟弟的时候,一边拍着弟弟的肩膀,一边还是说着同样那句话,“谢谢你回来过年,之后有空还要再回来玩蛤”。我心里想着,拜托啦奶奶,大家都长大成人了,怎么还会叫我们回来玩耍,我们都不是在上学的小孩了。 但车子启程不久,我还是像小孩一样,眼泪就像新年那几天的大雨,一直掉个不停。 我一定会多回乡 我想起奶奶在谢谢我们回来过年的时候,用的不是她平常说的福建话,而是用她略微生涩的华语,就好像她过去几天用方言说了多少我们听不明白的东西都不重要,但这句谢谢,怎样都要让我们听懂。我听着这句谢谢一次一次回荡在我耳边,特别不是滋味,我不想要回乡过年这件事是一件需要被“感谢”的事情,我不想要奶奶觉得我们愿意花时间回乡是一种需要说“谢谢”的施舍,我不想要奶奶连我回乡过年那么简单的事情都要“谢谢”。 但思考到最后,我清楚知道这是谁的问题。这就好像,只有从来没拿过零用钱的小孩,才会在爸妈破天荒给零用钱的时候,说一句谢谢。 谢谢奶奶的这句谢谢,以后除了过年,我一定会多回去的。
9月前
戴勇庆·感恩
我的心随着捏着本子的指尖收紧轻颤,奶奶的记录本上写满要为我做的事情,她对我的浓厚且温柔的关爱,我却从来没有用心地去感受过。
9月前
【外婆】不是不吃黄瓜吗?/豆豆(怡保)
哥哥端详我面前的海南鸡饭,奇怪里头的黄瓜一片不剩。“你不是不吃黄瓜的咩?”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浇了酱油水的黄瓜片含在嘴里,咸味慢慢被稀释。 这是奶奶切的黄瓜。 我对奶奶的印象是从3岁起;眼前这个叫“嫲嫲”的人,脸上总是堆满笑容,不曾见她骂人或生气。当时她在新加坡当洗碗工,下班后带着到当地旅行的二儿子一家走遍牛车水大街小巷,手上拿着一部老相机,包包里有两三卷菲林。 一年几次回马度假,自己的东西带不多,却拎了大包小包给10个孙子带玩具。 印象中有一次奶奶给我们带回两把巨型水枪,储水量大约一公升,让人感觉子弹永远用不完;还配有手动的加压器,不断地抽动能把发射库的压力倍增,扳机一扣,有多远就射多远!上一次还玩得不亦乐乎的小水枪,顿时相形见拙。 奶奶给我们买玩具从来不手软。她很懂小孩子的心思,知道我们百万富翁玩腻了,就买一套亿万富翁,这钞票上多个零,玩起来感觉很不一样。奶奶为自己倒一杯冰啤酒,侧躺在地上加入我们的房产游戏;盖房子收路费,她挺有天分!这游戏一开始营业就是好几个天:白天我们玩其他的玩具,等奶奶忙完了家务晚上一起继续。 她很特别,好像西方人奶奶,不会因为肮脏浪费而不让小孩子玩。 我小时候对搓面团颇感兴趣,小贩中心包子小哥手中搓着软糯糯的面团看得我心痒痒。回想那一天我随口对奶奶说“嫲嫲,我想搓面粉。”她二话不说,马上骑脚车到商店买来两袋面粉,然后在几个孙子女面前展示她做包子的巧功夫,还有咖哩角、中国水饺、这个饺那个角……“你们玩了啊,嫲嫲要去剪花了。”边修花边望向屋内几只瘦瘦的北极熊,她笑了;花剪未落,就听见孙子自豪地喊:“嫲嫲你看我做了汤圆!”“禁叻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哪有闲修花。 有时候奶奶会被爸爸“投诉”,说她为老不尊,教坏子孙,她耸耸肩就忘记了,乐滋滋地把几包妈咪零食煮成快熟面,送进这群只吃零食不吃饭的瓜嘴里,吃饱了就到院子里干农活。奶奶见剪落的木瓜叶一大堆,跑进屋里找来几根中秋蜡烛和月饼铁盒,当场带领我们办场满汉全席;晚餐还没准备,老厨娘先作势品尝,称赞我们做的菜好吃。 有一次奶奶见我凝视她收藏的相思豆,就笑眯眯地说:“嫲嫲带你去捡要不要?”我眼睛一亮,“别告诉爸爸哦。” 那一刻,这里好像一片净土 那一天,她冒小雨带我和哥哥搭公交到怡保中央医院外的车站,手袋挎上,一只手牵一个带我们越过繁忙的大马路,走到医院对面的大树下。 “哪里有豆?”我失望地看着苍绿的相思树。“在地上啦!” 车来车往的大路边,我们3人踩着湿漉漉的草地,逐颗逐颗地捡了一大瓶相思豆。那一刻,这里好像一片净土。 随后不知怎么地让父母发现了,经妈妈的解释,我才知道自己的无知答应为奶奶带来多大危险。“如果嫲嫲跌倒或者被车撞到怎么办?”那天,还是雨天。 这相思豆后来被奶奶当作玻璃弹珠,剪剪黏黏个鸡蛋托做成马来传统游戏“充格”(Congkak)。 一年几次如此相处几天,每逢送奶奶上长途巴士回新时难免哭得稀里哗啦;当时没有自己的手机能拨电问奶奶你到哪儿了,或者不要回去可以吗?只能回家后悄悄和着鼻涕眼泪吃奶奶带回来的零食,一边重看跟她上菜市时买的儿童书报。 好在几年以后她终于决定回马定居,到大伯的鸡饭店帮忙;厚薄一致的黄瓜片,出自她的手。 “因为这是嫲嫲切的对不对?” 怎么就让他猜中。 “其实我也是耶。” 现在若在外头吃海南鸡饭,我总会把里头配的黄瓜也吃掉,心想说不定——这是别人的奶奶切的呢。
10月前
国际拼盘
查谷歌旧街景图 惊见“过世奶奶身影”
谷歌地图的街景功能可以让人们先查询目的地的样貌,受到不少人的青睐。英国男子多伊尔透过街景功能,滑到历史街景照,结果发现了一张他的爷爷和已故奶奶的照片,让他既惊喜又感动。多伊尔在推特上说,“我的奶奶在2015年过世了,这张照片是奶奶2012年和爷爷一起出去的样子,而至今我的爷爷仍健在,当他看到这张照片时,所有回忆涌上心头。”
1年前
国际拼盘
国际拼盘
3岁童偷邻居酸奶 奶奶坚持送派出所惹议
中国湖南省娄底市一名3岁男童周一(17日)因偷窃邻居的酸奶,遭自己的奶奶大义灭亲,坚持送到派出所,引发争议。
1年前
国际拼盘
全国综合
女子35岁乐当祖母 “我女儿15岁就结婚了”
“真的很难相信,我已经35岁了都还没有结婚。她35岁,就已经当了祖母。”
1年前
全国综合
即时国际
冷血孙见婆婆跌倒骨折 直接塞冰箱冻尸4个月
美国佐治亚州一名男子在82岁的婆婆跌倒骨折后,竟然没有将她送医治疗,而是将痛苦呻吟著的婆婆包裹起来,活生生塞进家里的大冰箱里让她冻死,约4个月后才被警方揭发。
2年前
即时国际
国内
孙子的宠物猫离世 奶奶连发哭笑不得表情
孙子的猫咪不幸离世,奶奶得知后立即通过WhatsApp安慰孙子,未料却错误使用哭笑不得的表情符号(emoji)!
2年前
国内
星云
温柔 / 许志豪(关丹)
温暖而柔和,不冷也不热,不软也不硬,恰到好处,点到为止。 ——这是我对温柔这两字的理解。温和暧是近义,柔和软也是近义;冰和冷是近义,炙和热也是近义;柔和弱是近义,强和硬也是近义……但温和柔不是近义,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所以,温柔是个复杂的气质。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能称之为温柔。 可是它复杂的背后,呈现出来的感觉却很简单。舒服,如沐春风。 试想想,你有没有办法用一件事来为一个人的温柔背书? 我觉得很难,于是我想试试。 01/老师其实什么都没做 中学时期我都待在所谓的精英班里。 而叛逆、爱威风的基因是不分你考试厉害与否的。差别在于差班的学生闹事进的是训导处;精英班进的是校长室,大概精英闹事必定事出有因? 苏老师是位体型娇小,穿上校服可以原地冒充我们同学的柔弱女子。她说话的声音形象地形容就是:涓涓流水或者淅淅沥沥的小雨,从来没听过她高三度的高音。 某天上课,班上的威风队长突然来了兴致想彰显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就很典型的屁孩行为:扰乱上课秩序,古惑仔上身,把苏老师的话都反着听。 几次的劝止不果,老师的脸色明显不对了。那根不务正业的藤条和握着它那已发白的手指顿时成了全班的焦点。当大家等待着暴风雨的降临时,不知谁首先发现老师的眼睛是朦胧的。 苏老师双手撑着讲台,也许这样眼泪也能撑着不决堤。在前排同学惊愕后、想掏出纸巾前,老师就把眼泪用手背拭掉了。这动作莫名有点洒脱、倔强,有触电的心疼。 老师是哭了吧……被学生气哭了? 现在回想,大概是老师自己把自己气哭的。 老师深深吐了一口气,仿佛就真的调整好了情绪继续上课。不到一分钟,哭过的人仿佛不是她。 老师大可把人叫到训导处,可以爆发出来,再不济也可就这样走出班级。可老师的选择是继续她的工作,授业解惑。这对当时的我们而言,也许就是个小插曲。但有种懵懵懂懂的感觉,像颗种子在心里发了芽。 妙的是此后上苏老师的课,那位威风小队长就会如坐针毡。 并不是被老师针对了,也不是受到班级老大的热情招待。而是每当他有什么举动,全班的眼睛就会射出杀人的目光,无一例外。更甚的是,他的同桌已得到全班授意,准备了物理手段制止他。 老师其实什么都没做;没发飙、没告状、没丧气,依然是那个嘴角微扬的笑容。只是同学们都不愿一位温柔的老师轻易地凋零了她的笑容。 所以温柔会传染,对吧? 02/口袋里总携带着手帕 初踏入社会那会儿,我曾经在银行里的电话销售部工作。 同组里,我的邻桌是个干干净净的男生。是一只混入了狼群里的小绵羊。在老鸟们手里都掌握着自己的老顾客时,我们新鸟只有埋头苦干,一遍又一遍地打着银行提供的客户名单。 而他,注定不是吃这行饭的人。常常通话最长的记录,都是临时客串了客服人员为顾客解答问题时打破的。虽然他不至于拖累了整组的业绩目标,但明显是帮不上忙的。这样的人大概都会被同事嫌弃,可他偏偏例外。 为什么不被嫌弃呢? 大概是组里需要个吉祥物?和恰巧我们经理也比较佛系。 他能被当成吉祥物不是没有道理的。之前说了,他干干净净的。外表干净、思想干净、说话也干净。当我们聚餐讲顾客坏话讲得兴起时,不禁粗口满天飞。可某人学着我们夹杂着粗口说话时,总被我们制止。无他,就因为听他骂粗口就好比听笑话一样,让人忍俊不住,破坏气氛啊…… 其实记着他是因为一件事、一个东西和一段话。 小绵羊口袋里总携带着一方手帕。这是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才发现的。 有一次,有位同事在路上摔了个大跤,擦破了手掌。他竟然神奇地从口袋里掏出了手帕递给那位同事。大家回过神来后才纳闷,他怎么有手帕却一直没见过他用? 八卦的火焰顿时熊熊燃起。 这事他绝口不提了很久,直到一次酒过三巡才撬开了口。“我妈在我小学时就让我带着手帕。一开始我也都正常用它。直到后来被同学嘲笑,我曾经想拒绝再用手帕。 “但我妈跟我编了个鬼话:‘你可以平日不用,但我还是要求你带着它。因为那不是为你准备的。是让你身边的人需要时,由你递给他的。’ “我怀疑那时我妈是看连续剧太多。 “就这样一骗就索性被骗下去。 “反正女生的眼泪我还没机会擦过,擦伤口还真试过几次……” 我们笑得人仰马翻。所以他妈妈让他带着手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而他依然一直带着的原因又是什么? 这其实不过是件微不足道的事。在他身上还有好多这类的小亮点。不是万丈光芒的恒星,更像是屋里留着的一盏小夜灯。看着这样的他,他妈妈的形象也自然浮现了。 所以,温柔会传递,对吧? 03/一直听着她说:好啊,好好 在离乡背井这件事情上,我算是很有心得的。 比起多数人在成年后才出国留学的留学,到大城市打工的打工,我13岁便被放飞自由了。从集体生活的大宿舍,换到一群朋友租的屋子,再到自己租的房间,再再换到与妹妹同住的公寓,再再再到妹妹搬出自己独占一个家。 其中的心路历程也是一筐筐的故事。 当中有个“生命中的过客”很有意思。是个当了我大概五、六年房东之久的老奶奶。特别之处在于,我们同住一屋檐。在别人看来有个长者处处盯着非常不自在时,我却觉得她的存在填补了我一些空白。 原本我也是个和长辈或亲戚相处倍感拘谨的人,她却是唯一的例外。她是个彪悍的老奶奶,我一点都没夸大。她体格比我还瘦小,但她的日常就是扛个锄头到她的小菜园劳作。歇息时,她抽的是自己卷的烟。如果我那时问起她的过去,她说她打过日本鬼子我也是一点也不会出奇的! 不过这只是她的其中一面。她的另外一面是我搬离了她的家后,隔了好久再去探望时发现的。 第一次找她时,她一眼就认出了我,用她不纯正的华语一口一口地重复着我的名字。跟她聊天真的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因为她说不上三句就会没由来的称赞你,这么大的人了还这么油嘴滑舌。 “做什么工啊?”不管我答销售还是会计或老师,她的回答一律是“好”。 “找女朋友了没啊?”“你以前那个也好好的。”“要快点找一个了。” “爸妈好不好?健不健康?有没有下来KL找你?”“哦健康就好。” “现在住哪里啊?”“哦住那好哦。” “做什么工啊?” “找女朋友了没?” “爸妈好不好?” 不是我重复了……是她就是这么一直问我的。 于是,我隔年又试了一次。隔年的隔年又试一次。除了手更瘦了,路走得更慢了,她依然记得我。家里还有其他人时,她还会拉着我介绍,话里都说我是个多乖多听话的好孩子。 接着,又开始我们的问答。就这样一直听着她说:好啊,好好。就像一个孙子窝在奶奶的怀里,不必理会外面的世界其实没有那么好。 她儿媳妇说,奶奶能记起的人越来越少了。那我到底凭什么让您记得啊,奶奶? 所以,温柔有记忆,是吧? 不知不觉唠叨了那么多,说的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他们都是温柔的人。我任性地想说这么笃定的话。虽然我应该温柔地问你认不认同才是。
2年前
星云
星云
冯彬霞(寄自法国)/传说中的爷爷奶奶
今晚和大马友人开玩笑:“听我爸妈说,我爷爷当年也是跑南洋谋生计的。据说大部份时间是在马来西亚。从年代上看,你爷爷和我爷爷应该是同龄人,弄不好他们还彼此认识呢!他们俩是好朋友也说不定呢!也许还是一起喝过酒的好哥儿们……” 友人斩钉截铁地否定了我的美好想像。从历史角度反驳我:“不可能的。当年不同地区的人是不会在混在一起的。各有各的地盘,还动不动就打打杀杀抢地盘。为寸土寸地争个你死我活的……” 我那天马行空的想像被泼了冷水后,才意识到自己对大马历史了解太少,但却是依然忍不住继续想像:“那他们就可能是仇人,也许当年为争地盘而大打出手。” 爷爷走的时候,爸爸才9岁。很多事情真相,别说是我,就连我爸爸也都无从知道了。可是,越是无法还原的真相,就越是吸引我去想像。友人推荐我去看看新加坡的电视剧《雾锁南洋》,说是那部片子或许能帮我完善我的想像。 为了爷爷,我一定去读读大马华人历史资料,看看相关电视节目。也许,能从中寻索一些爷爷当年生活的痕迹。在来大马生活之前,爷爷于我只是个空洞的称呼,没有任何实际性的概念,因为爸爸才满9岁时,他就走了。爷爷只是一幅挂在墙上的遗像,无爱无恨。而现在,于我,爷爷更像是一个传说。 空气中仿佛漂浮爷爷的气息 传说我爷爷会说六七种语言,可谁也说不清楚他到底究竟是会说哪几种语言。不过,其中3种我倒是可以确定:海南话、粤语和普通话,因为我爸也会说这几种语言。其他几种,估计是客家话、潮州话啥的吧?只是,不知道爷爷他会不会说马来语和英语……所有关于爷爷的事情,我都只能是猜想了。 可来大马之前,我连猜想,都懒得去猜想,因为我不在这个状态中。现在我人在大马了,总感觉空气中仿佛漂浮着爷爷的某种气息,总忍不住要想像爷爷当年生活的点滴。每次走在大马街头,就会想:“这个地方爷爷是否来过,这条路爷爷是否也走过?” 但,无论如何,爷爷于我终究只是个传说。无论我如何努力,都无法还原当年真相了。 行文至此,我不禁在想,奶奶实在太不容易了。爷爷走时,爸爸才9岁。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妹妹。大伯当年也不过是15岁左右,而小姑也才5岁。据说那个家就靠我奶奶一个人挑着担子到处兜售西瓜支撑下来的。后来,提到奶奶的人都说她很强,而且特别的泼辣。我虽然没有面对过那些生活,可我想,那些评论我奶奶的人,实在不宽容,人们只看到她的泼辣,却没人解析过她性格的成因。一个女人中年丧夫,独自一人养活5个孩子,她能不泼辣吗?在那情况下,再温婉的女子,恐怕也无法不泼辣了。她必须要像只凶悍的母鸡,随时张开翅膀,把孩子们都护于翼下。一有风吹草动,全身上下每根羽毛就全都竖起来,随时准备冲上啄人,以保护自己的孩子们。常年在这种姿态下生活,再温婉的女子也会变强悍的。 我也纳闷,为何从来没人夸我奶奶勤劳坚忍、贤惠善良呢?为何从来没有人感叹我奶奶一个女人把5个孩子拉拔成人如何的不易?想想,南方人,尤其海南人,对女人还是缺少尊重;人们都认为女人无论付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文化的悲哀,更是海南女人的悲哀。在我嫁为人妻,成为人母之前,也从来没想这么多这么深;在经历生活后,才对奶奶有种发自内心的敬重,也由衷地为奶奶感到难过和心疼。(原刊于2014年1月22日)
2年前
星云
即时国际
奶奶遭活活烧死初判意外 孙玩真心话大冒险:我杀的
奶奶被困火场身亡,警方初步研判为意外,未料孙子事后和朋友玩真心话大冒险时坦承他杀了人,这才揭发这起骇人事故背后的真相!
2年前
即时国际
国际拼盘
奶奶赠孙女3房 没被赡养还被告
由于养老机构的费用高于养老金,陆奶奶无奈将该房出租,用房租来贴补养老院费用。未料孙女认为奶奶无权出租房屋,遂将租客诉至法院,要求他退租,奶奶也因此受到牵连。
2年前
国际拼盘
即时国际
奶奶给孙女3套房!被送入养老院还被告
中国一名老妇将拆迁所得房产全给了孙女,未料仍需入住养老院,还因房屋出租问题和孙女闹上法庭!
2年前
即时国际
更多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