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议会内外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创作
星云
文艺春秋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孙中山
好料推荐
半岛心旅行 | 探索山城文遗旅游 到怡踏寻孙中山革命足迹
孙中山一生曾两度到访怡保,即1906年和1908年。怡保共有25个与孙中山同盟会及国民党盟友、支持者相关的历史遗迹,当年怡保同盟会副主席李源水的玄外孙女陈素明,将这些重要历史地点串联整合,并命名为“探索孙中山及革命志士在怡保的足迹”历史文化路线。
3星期前
好料推荐
即时国际
孙中山长孙女孙穗瑛去世 享嵩寿103岁
中国媒体报道,孙中山长孙女孙穗瑛今年3月底在美国去世,享年103岁。
2月前
即时国际
社区动态
孙中山平妻曾居住17年 “长春圃”开放免费参观
(太平5日讯)在经过约2年的翻新及维修后,位于安东咖啡厂内的“长春圃”今日正式开放,免费供游客参观。 重修后仍保留70%建筑特色古物 重修后的“长春圃”,除了仍保留旧有约70%古色古香的建筑特色及古物之外,也增加了由王琛发教授所编撰,有关孙中山与其平妻陈粹芬一家人在太平故居的历史,并成了历史文化馆。 “长春圃”原本是北马富商陈畊全的产业,在中国革命初期,陈畊全的夫人卫月朗、女儿陈壁君,受到汪精卫的影响,奔走槟城与北马各地,而“长春圃”便是他们主要的中途下榻之处。 而孙中山一家以及黄兴等中国革命先驱,当年都曾暂居我国,卫月朗曾一再资助和提供落脚之处,而“长春圃”应是其中一处较隐私的郊外场地。 1914年孙中山和陈粹芬返回我国,一度回到太平经营事业,陈粹芬曾在“长春圃”长居17年,并在司南马开辟30余亩橡胶园。1931年,陈粹芬应孙中山长子孙科之请,回到港粤定居。 1933年,已故程依妹从“长春圃”原主人陈继祖,即汪精卫岳父的家人手上先租后买,购下“长春圃”及创办安东咖啡厂。 程文钟:对国内外游客具吸引力 安东咖啡厂第三代经营者拿督程文钟在“长春圃”开幕仪式上说,由于孙中山曾在“长春圃”落脚,因此对国内外游客尤其是学术界人士具有极大吸引力。 他表示,“长春圃”在2003年便公开给游客参观,但因为建筑物已相当陈旧,因此在约2年前进行翻新,但仍保留了主要的特色。 “目前,长春圃内展出的文物包括旧建筑的砖块、水晶及化石等,及孙中山与陈粹芬及家人图文并茂的史记,犹如一道历史走廊。” 程文钟指出,“长春圃”相信是孙中山在太平唯一的故居,而孙中山的后裔也从中国寄来一个孙中山的肖像,目前摆放在“长春圃”前。 他表示,目前咖啡厂正在筹办咖啡展览馆,预料将在今年6月完成。 王琛发:后裔曾回长春圃寻儿时记忆 为“长春圃”编撰史记并签名开幕的王琛发教授说,太平拥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而“长春圃”就是其中一个。 他指出,“长春圃”当年是孙中山及革命军的神秘落脚之处,但这段历史却没有真正记载,主要原因是涉及孙中山与家人的家庭内部事件。 他表示,有许多迹象显示孙中山与家人曾在“长春圃”居住,因为当时他们需要有一处在往来槟城与怡保的落脚之地,而“长春圃”位于两地之间,而且别墅位于偏僻处。 “此外,孙中山及汪精卫的后裔,都曾回来长春圃寻找儿时的记忆,这证明了孙中山曾经来过。” 王琛发指出,“长春圃”其实拥有许多的历史,这些历史可以进行细化,让人一窥孙中山及家人在太平的进一步史记。 –
2月前
社区动态
全国综合
吴添泉:马中关系进程扮要角 盼习近平来访包括甲槟
华总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希望中国领导人,包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下周的访马行程中,能够特别安排到访马六甲及槟城。
3月前
全国综合
亚洲笔记
邱立本.孙中山论述焕发新的魅力
孫中山的論述在當下煥發新魅力,因為人性沒有斷層,歷史的記憶也不會斷層。特朗普的傲慢與偏見穿上了現代的外衣,卻裹不住蠻橫的權力軀體,掩蓋不了黑暗的心。
4月前
亚洲笔记
即时国际
孙中山逝世百年 两岸纪念各承遗志 孙曾外孙:台湾迟早回归
一代伟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逝世100周年,北京、上海、广东、台北等两岸多地周三昨举办多种形式纪念活动,表达对孙中山的致敬缅怀。
4月前
即时国际
华社
《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纪念追思茶会 | 陈荣立:先贤献力不少 盼孙中山在马历史被推广
世界中华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拿督斯里陈荣立表示,大马华裔先贤当年在辛亥革命中全力支援孙中山,无论财力或人力皆贡献良多,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4月前
华社
北马新闻
槟政经文教界人士齐聚阅书报社 缅怀孙中山逝世100周年
槟州政经文教界人士今日齐聚槟城阅书报社孙中山纪念馆,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
4月前
北马新闻
本报特约
丹斯里李金友.若孙中山多活28年,中国将何去何从?
假如历史能够重新书写,如果孙中山能多活28年,即活到1953年,中国又会有怎样的不同?中华民国是否能更稳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否会改变?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智慧? 今天(202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100周年。百年前的今天,这位中华民族的伟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在北京病逝,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他的一生致力于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提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伟大理念,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 然而,历史从未有假设。但假如历史能够重新书写,如果孙中山能多活28年,即活到1953年,中国又会有怎样的不同?中华民国是否能更稳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否会改变?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智慧? 一、中华民国是否能避免内战?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蒋中正(蒋介石)接过大旗,1927年清党,与中共分道扬镳,随后中国陷入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争(北伐、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如果孙中山多活28年,至1953年,他将亲自领导抗战,并有可能采取不同的路线,使国共合作长期维持,避免中国分裂。 (1)可能的政治改革:深化五权宪法 孙中山生前的五权宪法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真正实施。如果他在世至1953年:他可能会强化考试权与监察权,让政府更加廉洁高效,避免蒋中正后期政府的腐败问题;也可能会推行真正的民主选举,逐步建立一个类似英国、日本的君主立宪或美国式总统制,而非蒋介石时期的威权统治。 (2)国共不至分裂 孙中山始终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并没有蒋中正那样强烈的反共立场。如果他活着,可能会持续推动国共合作,形成一个多党民主制,而非内战。 他曾赞扬苏联的社会制度,但又不完全认同共产主义,若他继续主导中华民国的路线,可能会走向一个融合“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如今日的北欧国家模式。 (3)可能的外交政策:维持“独立自主” 孙中山一直主张中国应走“自主独立”路线,避免沦为列强附庸。他若活到1953年,可能不会像蒋中正一样彻底倒向美国,而是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如印度的外交政策,使中国有更多发展空间。 二、抗日战争的格局是否会改变? 抗日战争(1937-1945)是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刻,而孙中山若仍在世,他的领导风格可能会让战争的形势发生变化。 (1)更早进行军事现代化 孙中山早在1912年就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如果他活着,可能会更早引进先进武器、训练正规军,让中国不至于在1937年日军入侵时如此被动。 他曾计划修建全国铁路网络,如果他的经济发展计划成功,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物资补给能力可能会更强。 (2)更快促成国际援助 孙中山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关系深厚,他若在世,可能会更早促成中美合作,让美国更早介入,甚至可能提前几年发动太平洋战争,从而减少中国的苦难。 三、战后中国是否还能维持三民主义体制? 1949年后,国共内战结束,中国分裂为台湾的中华民国与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孙中山仍在世,他是否能避免这样的分裂,使“三民主义”继续统治中国? (1)政治体制:或许会形成类似新加坡的“半民主制” 孙中山不是极端专制者,也不是完全的西方式民主主义者。他若继续执政,中国的政治体制可能类似新加坡——由一个主导政党(国民党)长期执政,但仍保留一定的选举制度,避免独裁。 他可能会借鉴苏联式计划经济,同时结合资本主义,让中国走向“中间路线”,类似今日的北欧社会民主模式。 (2)经济发展:避免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极端政策 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如果他在世,他的土地改革方案可能会比1950年代大陆的土改更加温和,避免农村经济崩溃。 他的“实业计划”也许会持续推进,使中国更早进入工业化,而不是等到邓小平改革开放后才走向市场经济。 四、今天如何继承孙中山的精神? 孙中山虽然已逝百年,但他的思想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尤其是在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族主义”:文化自信与国际合作并存 今天的华人社会应在维护自身文化认同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化,避免极端民族主义或自我封闭。 (2)“民权主义”:发展民主与法治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要求政府受人民监督,今天的国家治理仍需强化反腐、透明化、选举制度。 (3)“民生主义”:共同富裕与科技发展 孙中山提出的“人地物货”理念与现代经济学的供需平衡类似,今日社会应确保土地公平分配、资源合理利用、科技推动经济,让更多人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一场未竟的革命。他用三民主义勾勒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他用五权宪法设计了国家的治理体系,他用一生的奋斗换来了民主共和的曙光。 百年过去,我们站在历史的交叉路口,回望这位伟大的先行者。如果孙中山多活28年,或许中华民国不会陷入内战,抗战胜利会更早到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会更稳定,甚至世界历史都会改写。 但无论历史如何,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孙中山的精神,从未远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4月前
本报特约
北马新闻
邱思妮:孙中山提倡 “世界大同”人类共同愿景
孙中山槟城基地纪念馆馆长邱思妮说,孙中山所提倡的“世界大同”是当今世界人类共同的愿景,其“博爱”价值观也提醒我们对全人类应该怀有深切的关怀,要勇于反对不公与暴政。
4月前
北马新闻
全国综合
孙中山曾外孙访乌冷文物馆 参观百年孙中山肖像
孙中山曾外孙王祖耀在紧凑的访马行程中,昨日特别到访设在加影的乌鲁冷岳社区文物馆,与加影华团联合会和文物馆代表交流,同时参观一幅近百年历史的“孙中山肖像”,相信也是大马保留文物中最大幅的炭笔画像。
4月前
全国综合
即时国内
独家 | 王祖耀:孙中山思想未曾失败 乃是两岸统一的桥樑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临终前的嘱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至今依然振聋发聩。在其外曾孙王祖耀看来,孙中山的理想未曾失败,只是尚未完全实现。
4月前
即时国内
会员文
詹雪梅.以前元旦不是元旦
我们虽然不能改变世界,但起码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不要再成为躁动的火苗。在新的一年里调整脚步和节奏,学习平和再平和,安定再安定。
7月前
会员文
VIP文
许国伟 | 你的元旦我的春节,谁才是过年?
为了去旧迎新,也或许是要实现孙中山只过元旦新年的愿望,于是从1929年开始废除农历和禁过农历新年,也禁贴春联放烟花爆竹,禁互相拜年等民俗活动,连假日也取消,要照常上班和营业。 先说一个跟元旦相关的故事。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府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商谈组织新政府。 孙中山提出,要中国改用阳历,不再用阴历(又称农历);由于中国人用农历已是数千年的习惯,骤然全部改用阳历,不少人担心会出问题。 尽管面对质疑和反对,孙中山态度强硬。他说,改朝換代都会大改变,现在是推翻专制改建共和,因此要向西方学习,改用阳历是革命成功后第一件最重要改革,必须办到。 民国政府就大力推动过元旦新年,不再过农历新年。于是,政治领袖和公务员都在庆祝元旦新年。 那么,小老百姓呢? 话说有个名人叫何芳洲,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过起元旦新年。元旦这一天,他就带着家人祭祖吃年夜饭,还做好准备等亲友上门拜年,结果都没人來。 >等到了农历除夕时,何芳洲的家人要准备吃年夜饭。他问道,不是之前吃过了吗?家人说,那一次是吃着玩的。他无可奈何,于是全家又正式隆重地再吃年夜饭,正式过年。 尽管政府大力推动过元旦新年,不再过农历年,可是小老百姓心中,过农历新年才是真的过年。 袁世凯当大总统时,就采取兼容的做法。元旦新年还是元旦新年,另外再把农历大年初一定为春节,从1914年开始实行。 后來,袁世凯想当皇帝,只是他恢复帝制招致全国臭骂和反对。最终,袁世凯取消了帝制,他死后还连累了春节。 因为,春节是袁世凯当权时定的,因此孙中山在1924年就主张废除春节。 北代成功后蔣介石当权,就下令不准过春节,全国只有一个元旦新年,就是阳历的1月1日。 为了去旧迎新,也或许是要实现孙中山只过元旦新年的愿望,于是从1929年开始废除农历和禁过农历新年,也禁贴春联放烟花爆竹,禁互相拜年等民俗活动,连假日也取消,要照常上班和营业。 尽管民间一片哗然,但这个社会从來不会缺少,为政府和政策辩护缓颊的人。 除了官方媒体大力宣传,不少政商名流、社会贤达和名人文豪,都拥护政府的新政策,要过元旦新年不要过农历新年,彷佛过农历新年就是封建观念。 现实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小老百姓就是觉得过农历新年才对味。 最后,这个废除农历禁过农历新年的一纸政令,也不了了之。 这个元旦新年的故事,也反映了三个政治现实。 [vip_content_start] 一,传统文化不适合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虽然我国没有禁过农历新年,但曾经政治人物闹过的生肖图像、派发白包、禁挂灯笼等的争议,还是不要再发生了。 二,为政府政策说好话,该有个底线,尤其是涉及到传统文化和教育的政策。 对这类政策一味的漂白,其实伤害更深。 三,传统文化在民间有旺盛生命力,不会因为政策的打压而突然消失,但会因为人们不再重视而逐渐消失。 当我们在感叹年味少了,当年轻一代对传统和文化,越來越冷淡和陌生时,或许就有一丝丝消失的危机了。
7月前
VIP文
北马新闻
周游斌:孙中山名言不过时 “天下为公”具积极时代意义
中国驻槟城总领事周游斌说,孙中山最有名的名言“天下为公”四字浓缩了他的理想和精神,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依然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1年前
北马新闻
走读天下
李桑.走读夏威夷,Aloha!
日转星移,夏威夷曾几何时不声不响地奏起了时代摇篮曲,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成为浪漫无比的代名词,敞开双臂欢迎全球的旅人到来。
1年前
走读天下
更多孙中山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