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心理健康

问:忧郁症会导致癌症吗?中医如何看待忧郁症和癌症的关系? 答: 目前的科学研究尚未明确证实忧郁症直接导致癌症。然而,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如忧郁症,可能与癌症的发生风险存在某种联系。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发现和解释: 免疫系统功能:忧郁症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在预防和抑制癌症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果免疫系统受损或受抑制,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忧郁症可能导致不良的生活方式选择,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和不良睡眠质量。这些因素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炎症反应:忧郁症与炎症反应的增加有关,而慢性炎症与某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今年初,德国科学家发表的一篇针对忧郁症与癌症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忧郁症患者患癌的风险增加,具体增加的癌症风险程度因癌症类型而异,风险范围在10%到39%之间,其中以肺癌、胃肠道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癌症的风险最高。这意味着在这些特定类型的癌症中,忧郁症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是一项回顾性世代研究,借由观察大量患有忧郁症的患者,并追踪了他们是否在以后被诊断出癌症。虽然该研究发现了忧郁症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但并没有证明忧郁症直接导致癌症的发生。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和个人健康状况。忧郁症可能与癌症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更多的研究还需要进行,以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疗体系,它的观点和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的理解有所不同。在中医理论中,忧郁症被归类为情志失调的一种表现,情志因素对身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中医观点,强烈的情绪(如悲伤、忧虑、愤怒等)可能导致气血的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和气滞血瘀等问题,从而影响整体健康。长期的情志失调对机体的自我调节和免疫力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患癌等疾病的风险。 如果读者或认识的朋友正在经历忧郁症或担心癌症风险,请寻求专业医疗建议。医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可以对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为你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问药】其他文章: 林仁吉/关于双腿静脉曲张,中西医有什么诊治方法? 林仁吉/受包皮龟头炎困扰,请问包皮龟头炎是性病吗?中医如何治疗? 林仁吉/中医治疗能否缓解或降低前列腺放疗时出现的肠胃道气体? 林仁吉/癌症要在还没出现症状前做检测的话,就只能通过验血吗? 药物应该怎么吃才有效?读者所有问题,可电邮到:[email protected]
2星期前
3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新山27日讯)心理健康出问题并不可耻!早治疗,早摆脱,心健康,人也健康。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衞生日”,而今年拟定的主题“精神健康是一项普世人权”,旨在鼓励每个人拥护精神健康的权利,包括接受良好治疗和护理的权利,以及融入社区的权利等等。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趁此时为读者整理了相关资料,让大家了解:“健康之本在心”,一个人健康的基础是心理,心健康,人也健康。 自古以来,社会对心理健康与否都不重视,甚至有所误解,将其等同于精神疾病,污名化的标签令许多遭受心理健康困扰的人,选择隐瞒所面对的问题之余,更不敢坦荡荡地接受专业心理医师的治疗,导致问题恶化,小至影响个人和家庭,大至影响社会的发展,问题不可小觑。 事实上,自2020年全球爆发冠病疫情以来,夺走成千上万宝贵性命的冠病病毒即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与此同时,疫情带起的封城、居家隔离等措施,以及突然失去亲人、收入来源的打击和压力,都在在对个人的心理带来不小的冲击,社区的情绪压力、焦虑和忧郁等藉著这个“爆发点”都暴露了出来,不只引起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关注,各个国家包括马来西亚也深刻感受到必须直面这个影响社会各阶层的心理健康问题。 配合“世界精神衞生日”,首相安华早前在活动上也宣布,政府将成立精神健康研究所,以应对国内日益受到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 他同时促请大家停止污名化精神健康问题,因为“心理健康是属于所有人的”。 其实,早在疫情时期发觉上述问题后,卫生部也发起了一项名为“Let’s TALK Minda Sihat”的运动,该运动是根据大马国家健康议程(ANMS)下的心理健康宣传计划而实施,活动的第一阶段是重点关注青年和在职成年人,目的旨在鼓励人们获得支持和帮助,或鼓励家人和朋友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实现心理健康。 根据国家健康与发病率调查(NHMS)2017年的统计报告,国内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令人担忧,其中,有29.2%的成年人(16岁及以上)和12.1%的儿童有心理健康问题;2019年的报告更称,大马约有50万或2.3%的成年人面对忧郁症困扰,使涉及精神问题的病例增加,成为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健康问题。 犹要提醒的是,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体越来越年轻化。依据国家健康与发病率调查2015年的报告,16至19岁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为34.7%,而10至15岁青少年的盛行率则为11.4%。 有关数据除了令人担忧大马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就是因承受不住身心煎熬选择自杀的青少年,数据也在上升。 2017年的国家健康与发病率研究发现,13岁至17岁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正呈上升趋势,即自杀意念的盛行率,2012年为7.9%,但2017年已上升至10%,同一研究也显示,青少年的忧郁症盛行率为18.3%,即五分之一的青少年有忧郁症状,五分之二有焦虑症状,十分之一有压力症状。 柔佛州卫生局早前根据国家健康与发病率调查2017年的报告指出,16岁以上的州民有22.2%面对心理健康问题,而抑郁症状者为1.2%。 该局依据警方提供的数据也显示,柔州近几年的自杀率也较疫情前高,例如疫情前的2019年有97宗,2020年增加至99宗,2021年更攀升至140宗,2022年则稍为下降至115宗。 全国方面,2020年的自杀率有631宗,2021年则上升至1142宗。 卫生部掌握的情况显示,青少年面对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因素脱离不了关系,诸如霸凌、滥用药物、自尊心低等。 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有迹可寻吗? 依据柔州卫生局的宣传资料,心理健康敲响警钟大致包含以下数种情况: 1)很难集中注意力于某事∕失去专注力和动力 2)焦虑不安 3)食欲不振 4)人格障碍 5)无缘无故悲伤∕忧郁 6)出现幻觉 7)睡眠障碍 8)易怒∕极度愤怒∕有攻击行为 9)呼吸困难 10)对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 如果发现自己有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做呢?依据专家的建议,个人及周边的人应消除心理健康问题是耻辱的想法,因为任何人都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家人和朋友应提供协助,患者也应到医院接受治疗,毕竟早期干预治愈机会更高。 国内一名精神病学医生便指出,不论是躁郁症或抑郁症等患者,若在饱受病痛困扰2年多后才到医院接受治疗,其时有关疾病已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水平,导致他们无法100%康复,反之,如果早发现早治疗,是能够100%治好的。 事实上,政府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实施了多项举措,包括开展校园健康思维计划(Program Minda Sihat)、可持续的青少年表达计划(PEARL)、健康学生计划(Program Siswa Sihat)、大专生心理健康计划(PROSIS)等。 同时,对一般受影响并需要情绪和心理帮助的国人,当局也设立了心理健康及支援服务(MHPSS),所提供的辅导服务共有6个项目,即电话辅导、网络辅导、诊所辅导、柔州流动辅导员队伍和支持团队。 国家安全委员会于今年3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MHPSS在2020年收到了4万4061通电话,惟2021年接获的电话却飙升5倍至21万2319通,情况引人关注。 除MHPSS之外,尚可通过国家心理健康危机热线或HEAL热线15555求助。 为了帮助疫情前后面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柔州子民,州政府早前也透过柔州经济振兴配套3.0开始了“MIND_X”的心理咨询服务,并鼓励民众浏览该网站(www.mindx.my)掌握相关信息,其中包含心理健康自我检测、线上辅导或面谈预约,并列有心理咨询诊所的所在地和联系电话等。
1月前
(笨珍19日讯)柔佛州卫生及团结委员会主席林添顺披露,卫生部在2024年的财政预算案中获得政府逾412亿令吉的拨款,这笔款项除了用为建设和提升医院之外,部份也将作为提高国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开销,以便和人民及社区一起克服这个日益受到关注的课题。 他说,最新的拨款较2023年的财案所获得的363亿令吉更多。 他指出,过去很多人忽略了精神健康问题,但冠病疫情爆发后,身心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关注。 他今日是为“2023年柔州精神健康日及防止自杀──心理健康关乎所有人,停止污名化”活动开幕时,如是指出。 林添顺援引国家健康与发病率调查(NHMS)的数据指出,国内有11.2%的乐龄人士出现忧郁征状,且有42万4000名青少年经历心理健康问题。 2017年的数据显示,在13至17岁的青少年当中,10人中就有1人面对压力,10人中也有2人感到抑郁,此外,10人中有4人出现焦虑征状。 与此同时,2022年的一项数据也显示,8名青少年中有1人曾经想要自杀,同时,10名青少年中也有1人曾经试图自杀。 “上述情况是令人担忧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和学校一起关注这些少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除了老年人和少年人,林添顺指,全国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成人也高达50万人,以上数据令人忧心之余,也凸显了另一个问题,即至今为止仍然有很多遭受心理健康困扰的国人没有勇气接受治疗。 另一方面,出席嘉宾之一柔州卫生局局长莫达医生在活动上致词时强调,精神健康问题和精神疾病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情况。 他说:“社会人士通常认为压力、焦虑或忧郁是一种精神疾病,其实,以上3种情况是属于心理健康问题,它们会扰乱人的情绪或感觉,导致人的日常生活功能无法达到最佳水平。” 他提醒,若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及时干预,以免其变成慢性病,即长期发展到增加精神疾病的风险程度。 “精神疾病是一种大脑功能障碍,会导致思想、感觉的严重紊乱并影响个人的行为。” 莫达指出,社会人士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接受或负面看法被称为“耻辱感”(stigma)。耻辱感会让情绪困扰的人羞于寻求进一步评估和早期干预,因此选择默默承受。有鉴于此,今日的活动以“心理健康关乎所有人,停止污名化”为主题。 根据2017年国家健康与发病率调查显示,他说,柔州16岁以上居民的心理健康患病率为22.2%,而全国为29.2%。此外,2019年的调查也显示,柔州的忧郁症患病率预计为1.2%,而全国为2.3%。 莫达同样提及,自冠病疫情后,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全球包括大马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著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个课题,他希望这将有助终止心理健康问题的耻辱感。 “柔州卫生局非常关注社区的身心健康,除了透过健康教育来实施预防活动,也在学校和社区进行实体教育,或是透过广播、脸书直播甚至是网路研讨会进行虚拟教育。” 此外,他透露,卫生局也提供线上心理健康自我筛检服务,让每个人都能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检测,在检测结果出炉后,会根据情况给予受测者一些建议。 “相关人士也可在前往政府健康诊所或乡村诊所就诊时进行心理健康检测,然后根据获得的分数进行进一步干预。”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怡保11日讯)霹雳州行政议员西华尼申呼吁雇主需关心及考虑到每个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抑郁风险,进一步导致员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他说,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已初步宣布,政府将会设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如此一来,政府就可以针对性地培训更多相关专业人员。   西华尼申今天出席霹雳州职业安全与卫生局举行的“职业安全健康周”森林探险活动主持闭幕,在新闻发布会上这么表示。   精神卫生研究所可提供专业谘询   他强调,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员工不等同于精神病,若员工因受心理健康困扰而无法上班,雇主会就此解雇员工,纠纷闹上法庭,法庭需要向相关精神健康的单位谘询,当有了上述机构,就能有熟悉心理健康的专才可提供谘询协助。   他举例,有的雇员晚上睡不着,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的雇员则因心理健康问题羞于求医,雇主应接受员工患病的事实,不应就此解雇他们。   西华尼申提及,全国仅有10%私人企业的雇员有加入职工会或所在职场有职工会;如果没有职工会,一旦发生职场问题,雇主与雇员之间就没有商量的空间。雇员可以向职业安全与卫生局求助,但在此之前,必须在各自的公司进行过商讨。   盼5年内25%私企雇员加入职工会   他说,他的行政议员办公室会协助私企雇员成立职工会,包括提供法律支援、成立职工会的资金等;他寄望在5年内,霹雳州会有至少25%的私企雇员加入职工会,以维护雇员的权益。     首8月582工作场所意外9死   霹雳州职业安全与卫生局局长拉峇雅在会上致辞表示,今年截至8月,该局共接获582宗工作场所意外事故的投报,其中涉及9宗死亡案件。   “上述众多投报中,也有17宗终身残疾(HUK)案、547宗非终身残疾案,以及9宗涉及危险事故。另外,今年至8月的数据显示,因工中毒及生病的投报共508宗。”   拉峇雅说,该局配合今年的“职业安全健康周”进行了多项活动,包括虚拟跑步、霹雳州石厂业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HIRARC)常规推介礼,以及以休闲的方式推广职场安全与卫生意识的森林探险活动。   “自2006年开始,每年在7月的第二个星期会举行职业安全健康周活动;今年的主题为: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是一项基本权利。我们鼓励州内雇主于7到8月之间在各自的公司举办职业安全健康。”   出席者包括霹雳州职业安全与卫生局执法组副主任巴沙鲁丁、霹雳州森林局副局长(发展)西蒂德西玛;霹雳州安全、职业健康及环境从业员协会(POSHE)主席莫哈末哈芝礼。      
3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