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性别平等

马来西亚独中女学生伪照事件的最大痛点,我想是那该死的受害者有罪论。群众的怒火熊熊燃烧,烫得让我想起去年春天发生在我身边的性平事件。 那天丽水街的阳光明媚,春风拂面神清气爽,我们说说笑笑走了一段路,拐进那个不知名的宁静转角。或许是那棵大树的叶影骚动,让她想起了什么,原来照在她脸上的阳光逐渐褪色。或许街道突然沉默,让她想说些什么,藏在心里的秘密于是像电线杆上的乌鸦倏地展翅,浅浅地低空掠过。 “我脑袋一片空白,到底为什么他要那样做,我只有问号。” 她在一个不知廉耻丧心病狂的怪物身上寻找人类的线索,为它的行为编织一百个看起来或许合理的借口,却根本半个都无法说服自己。无法说服自己为什么一个道貌岸然的人类,会在四下无人的午后毫无预兆地变身为全身爬满蛆虫的怪物,而又在步出那间无人教室以后,瞬间重拾人类的道貌岸然。动物的进化与腐败尚需要时间的铺陈,它的变态却只需要半个呼吸或三分之一个眨眼。 “他说我让他感觉很温暖,我让他感觉太熟悉了,我对他太温柔了。” 怪物或许还有仅存的那么一点“人性”,所谓“人性”是“人类的劣根性”。受过教育的人类知道伤害他人、侵害他人是卑劣的行为,为了让自己好受一点,那就把自己犯错的原因全都推卸到受害人身上。必须让受害人了解,你受害是因为你做错了,而不是我过于卑劣,更绝不是我想尝试跨越道德底线的刺激感。你不该温柔,你不该友善,你不该长得如此美丽,你不该在世界上那么多的人中和我相识。 我们踏出的每一步都有意义 你没有错!我几乎是用吼的,她的眼眶湿了,却不让眼泪掉下来。她还在盘点自己的错误,或许不应该去帮忙、或许不应该共处一室、或许不应该对他那么好、或许不应该……你没有错,你没有错!我拉着她的手不断重复,你没有错,你是受害者,你没有错。 丽水街好像越来越热,我们的脚步越来越慢。对于告发怪物这件事,她显得异常胆怯,不想把事情闹大,担心滚出难以掌控的雪球。那,就这样吗?这段日子,她会哭,会失眠,会害怕,会焦虑,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毕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伤害,庆幸当时有一通电话救了她。我很愤怒,这就是受伤了,为什么受害者要降低自己受到的伤害呢?为什么要逃避自己已经受到的伤害呢?为什么还要掉入怪物的陷阱责怪自己呢?我很愤怒,但我必须尊重她的决定。 我感到无力,要是连台湾也这样,其他地方该怎么办呢?台湾相较我待过的其他国家,性平教育可说是比较先进的。台湾在2000年发生玫瑰少年叶永鋕的悲剧,催生了2004年台湾《性别平等教育法》,制定与推广性别平等教育主题,而各大学也在其后陆续成立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针对性别歧视、性侵害、性骚扰和性霸凌制定处理办法。这么努力推广性平教育的台湾,或许已经避免了许多悲剧,但依然无法确保每一个受害者能勇敢捍卫自己的权益。 那么短的丽水街,却仿佛没有尽头,一直走啊走,忽然觉得好慢好慢。性别平等这条路真的如此漫长,每一步都仿佛在原地踩踏,但每一步小小的向前,都如此珍贵。 那个春天很快就结束了。后来的她努力寻求咨商协助,辅导员尊重她不告发的选择,但为此写了报告作为备案,请她收集所有证据,包括事发的细节、双方聊天记录、与朋友倾诉的记录等。有了报告以及相关证据,从现在开始以后的每一天,只要她准备好了,随时都有选择告发怪物的权利,随时都能捍卫自己的权益,没有期限。 我看到了一丝曙光,每一小步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你也为马来西亚独中女学生伪照事件感到心痛、愤怒,或许这已经是我们踏出的第一小步。伪照事件是一个警钟,马来西亚不需要再重演另一个玫瑰少年。 直到今天,我还被困在那条丽水街。我怀揣着期待,等她摇着胜利的旗帜向我宣布胜利,我要一口气冲出丽水街,给她一个大大大大的拥抱。
2天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4月前
7月前
8月前
10月前
相信人具有能动性(agency),无论性别、族群、阶级,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目前经营播客《耳朵流浪》,认为说故事的人会找到聆听者,荒谬世界中持续练习发声。 电邮:[email protected]   在马来亚大学校园里,一个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学生组织正悄然崛起,致力于推动和性别议题相关的讨论与行动。该组织名为“女性与男性性别问题研究社”,简称女研社。 尽管女研社刚刚成立不久,但已经在校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社员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提升大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意识,倡导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环境,并逐步完善制度上的改革。这个新生力量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在大学迎来最后一个学年之际,活跃于学运组织的大学生陈洁颖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以性别议题为主要关怀的学生组织,于是建基于女性主义,与一众志同道合的伙伴设立了女性与男性性别问题研究社,简称“女研社”。“当初之所以会将社团名称缩写,命名为女研社,是有着向台大女研社致敬的意思。”洁颖解释道。台大女研社是在1980年代末,台湾大专院校中第一个由学生主动发起的女性主义学生社团,在大学校园内形塑性别意识、积极开展性别平等运动等方面扮演重要的启蒙角色。 然而,对于洁颖而言,中学时期在社交媒体上关注到中国“227事件”所引发的舆论中所提及的“父权体制”、“厌女”等论述,却是她对于女性主义相关理论产生好奇的开始。直到在大学课堂上选修了“性别研究”课程,才对这一方面的课题有了较为清晰的概念。她也因此认识了在同一场合上受访的另一名同学——女研社社员叶雯君。雯君补充,在国内校园创立关心性别议题的社团,尤其是在马来西亚多元族群社会脉络下,针对在地的议题进行直接讨论也是重要的,而不能够仅仅仰赖国外的理论框架。 宣导大众月经意识觉醒 “仅以一抹鲜红,就能宣告我的死刑。” 一名来自外校的学生端正地站在女研社与社工系联合举办的月经展览一隅,现场朗诵她以《月经》为题所创作的的诗歌作品。规模不大的展览空间内,正在观展的数十人顿时静默下来专注聆听。朗诵者的身后是一个以红色、白色相互点缀而成的艺术装置,墙面上张贴的中英文海报讲述着女性生理周期的公卫知识、统计数据、各国政策以及与月经相关待破除的普遍迷思。 展厅内还设有与访客互动的设计,比如请来访者将红色棉球放入象征不同时长的方格里,有关女性一般多长时间替换卫生棉的问卷调查一目了然。展厅一侧的布告板形成了一面便利贴墙,上面写满了不同访客对于月经来潮、生为女性的想法、感受以及支持鼓励。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促成一个让观展者感到安全、相互尊重以及可以展开平等对话的空间实属不易,这源自于女研社社员们的用心竭力。 最后,当询及在大学院校内推动性别议题讨论的重要性,陈洁颖说,大学生不应只是埋首于书堆,而是需要去意识到自身作为社会青年群体的一份子,其实有责任尽自己所能去关注社会议题,去营造一个更进步的社会氛围。 社员叶雯君则表示,她身为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兼性别研究学程的学生,觉得本身有必要去推广有关性别平等的理念。“哪怕普遍大学生目前拥有的性别意识只是小小的一颗种子,都具有日后萌芽成长的可能性,”她笑着说,“我们现时就先做能够做的事情吧。”  向马大建议修改“反性骚”行为法则 女研社社长陈洁颖说,自2023年9月成立以来,社团的重心主要是放在以下三个面向:(一)时事评论:针对时下议题进行即时评论;(二)法律改革:审视校园乃至国家法律,并向有关单位递交修改草案;(三)活动倡导:透过举办各类型活动呼吁学生关注性别议题。“虽然女研社成立并不久,但在网络搜寻引擎中输入关键字,便能看见女研社这段时间以来切切实实认真推动活动的痕迹。” 今年年初,该社针对200名马大本地及国际学生展开了“校园性骚扰议题”问卷调查后,将数据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并提交备忘录给校方。据了解,马大校园虽然早已存有反性骚扰行为准则,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却不知道这个准则的存在,近年来校方也没有在新生报到时向学生进行宣导,导致这项为了遏制校园性别暴力的指南形同虚设,而且部分内容已经不合时宜。“借此问卷调查,我们提交修改准则的建议,并希望校方可以认真看待校园内的性骚扰事件,”洁颖说,“我们会和校方接洽,监督后续进展。” 相关报道: 张庆信:盼华妇会成为资讯窗口 让面对困境的女性求助有门 杜绝性别歧视 保护妇幼权利 伊姐妹组织提8关键改革 刘静芝:25国议员中仅3人 大马女性参政率低  每天10女被谋杀 充斥性暴力的墨西哥 将选出史上首位女总统
10月前
11月前
有天偶然在社媒上找到一个极端厌女的粉丝页,粉丝数高达1万余人。里头篇篇都是物化女性、渲染仇女情绪、攻击女性主义的贴文。我的同温层壁垒挺厚,这类社群就如同外星人一般引起我的兴趣,于是密切观察了几天,还用不同的留言内容试探了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具有平和讨论不同观点的意愿和能力。 后来发现,原来这只是一个取暖地而已,这些人并不能正常地与社群外的人交流。 以我看到的几篇贴文来举例,他们主张不该为女朋友花任何一分钱,以免在婚恋市场上变相地抬高了女性的议价权力和地位。 或者,践行性解放的女人就应该对任何男人的性邀约来者不拒,而不是把自己的肉体待价而沽,末了还要假惺惺地给出一个记得检查性病的劝告。 或者,丑女没有存在的必要,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作为一个性对象。我们男人不需要对于性化女人有任何的愧疚感,反正她们也把男人当成自己间接谋求成就和财富的工具人。 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即使我知道这世界上确实有人这样想,但当我亲眼看到他们集结起来,彼此打气,共同创作这些仇女内容,来合理化自己的恶意,并巩固自身偏见的时候,我突然有点不再那么相信人与人之间可以有效沟通了。 也有人和我一样偶然路过,来得比我更早,温和善良且讲道理的人,男女都有,在贴文下说理,花时间给了长长的留言,嗯,来帮助厘清他们认知错误,化解他们仇女的戾气? 可惜,这些善意没有得到对等的回应。 这个社群的操作方式是,若是说不过你,他们就拉黑你;感觉你像是个有机可乘的软柿子?就从你的账号盗图,二次创作成人身攻击内容,再号召社群成员对你施行言语霸凌。若有你的友人或同道者现身援助?拉黑他们,孤立你。 值得一提的是,当有人质疑版主为何拉黑异议者,版主会如此回复:也让你们尝尝没有言论自由、被大多数人霸凌的滋味。 于是我猜,这些极端仇女分子,恐怕是把自己当成了某种受害者,而把这个粉丝专页当成某种圣地,来施行他们在现实社会不敢表露的真实观念、丑恶言行? 不露真身地发表仇恨言论 有趣的是,不单粉丝页的版主是不露真身,就连社群成员也常有小号。我猜想,他们应该对于自身言论的恶劣程度心知肚明,因而必须掩盖自己的真实身分来规避人际代价;同时,这也让他们拥有匿名的安全感,因而更加肆无忌惮地发表仇恨言论。 也就是说,他们其实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社群成员绝大部分是男人,也有零星几个女性。我特别仔细地看了那些相对沉默的女性粉丝账号,挖出她们极少数的留言,嗯,相当典型,她们属于那一类拿着“好女人牌坊”,在父权社会里把自己规训得很好的类型——像我就不会这样那样——比如标榜自己赞同“男女平等”的AA制、反对其他女性的“绿茶”做派。 等等,若是主张男女平等,怎么又会攻击以性别平等为目标、消弭性别枷锁的女性主义呢? 噢,原来他们并不曾打算去搞清楚女性主义在说什么,他们只是自称已经破解了女性主义的谬误,借此伪装来取得评论的资格。因此他们不明白,他们在现实社会的择偶困境,其实就是女性主义为之努力、想要帮助他们摆脱的枷锁。 他们的旧思维(父权思维)跟不上女性择偶条件的迭变,可是自己无法攀上Alpha男的位置,又看不起所谓的Beta男,视之为舔狗。于是他们认定,正是因为女性主义进程带来了整体女性主体意识的抬头——“现在的女人没有以前那么好追了”,都是那些坏女人的错,她们不听话,必须教训一下。 仇女言论,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求偶焦虑,以及非自愿单身的怨恨。这其实无关性别,而是男性群体间的阶级课题。但再一次的,“第二性”又不幸成为了他们大肆攻击的假想敌。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