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恶意软件

(新加坡10日讯)骗子以广告为饵,诱使安卓手机用户下载恶意软件,再远程操控盗取银行户头资料。10名涉案男女在警方执法行动中被捕,当中包括3名16岁少年。 《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警察部队昨天发文告说,商业事务局和警察情报局于8月28日至9月8日展开近两周的全岛反诈骗执法行动,逮捕了17岁至28岁的6男1女,以及3名16岁少年。落网的10人,被指参与近期利用恶意软件诈骗银行户头的案件。 此外,另有2男2女正协助警方调查,他们介于20至49岁。 初步调查显示,上述10名落网嫌犯被指交出银行户头、网银资料或提供Singpass资料来换取金钱利益,让诈骗案得以进行。 案件的调查仍在进行中。  2023年1月以来,警方接获越来越多有关恶意软件的诈骗案件,受害者的安卓手机被不法分子侵入,导致他们的银行户头出现未经授权的交易。在此之前,这些受害者从未向任何人提供网银资料、一次性密码(OTP)或Singpass资料。 文告指出,误坠这类骗案的受害者通常是在脸书等社交平台看到广告,如推销清洁服务、宠物美容,以及售卖海鲜杂货商品等。受害者联系“卖家”有意选购商品或服务后,对方就会以购物下单为幌子,要求受害者下载藏有恶意软件的安卓软件包(Android Package Kit,简称APK),设下圈套。 骗子接着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说服受害者开启安卓手机的无障碍功能(accessibility),借此削弱手机的安全层级,以远程操控受害者的手机。这也意味着,骗子可以记下受害者在手机上的每一次按键,窃取储存在手机的银行资料,甚至登录银行的手机应用,将钱骡添加为收款人并转钱,或提高转账额度。骗子还可能删除银行通过短信或电邮发来的转账通知,借此藏形匿影。 警方提醒公众,切勿点击可疑链接、扫描来历不明的QR码,或从第3方网站或不明来源下载手机应用,以免遭恶意软件侵入,威胁信息安全。公众应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手机应用,并开启手机的安全设置,如屏蔽安装未知来源的手机应用。安装应用前,也须先留意其下载次数和用户评论。
2星期前
3星期前
(新加坡27日讯)用广告诱使受害者下载恶意软件,再远程操控盗取银行户头资料,13名涉案男女被捕,其中两人仅15岁。 《新明日报》报道,新加坡警方昨日发文告说,商业事务局和警察情报局于8月14日至25日在全岛联合展开反诈骗执法行动,逮捕了年龄介于15至25岁的9男4女,他们涉嫌参与最近一系列与银行有关的恶意软件诈骗案。 初步调查显示,这13人被指交出自己的银行户头、网银资料或提供Singpass资料来换取金钱利益。 另外两名分别是29岁与39岁的女子,以及一名15岁的少年也正在协助调查,警方调查仍在进行中。 用社媒广告吸引受害者上钩 自今年1月,警方接获越来越多有关恶意软件的诈骗案。 根据报道,今年首6个月,当局共接获逾700起恶意软件的诈骗案,损失金额高达800万新元。 文告指出,受害者的安卓手机被非法侵入,导致银行户头出现未经授权的交易,而他们之前并未向任何人泄露过网银资料、一次性密码(OTP)或Singpass资料。 警方指受害者大多被社交媒体的各类广告,例如清洁服务、宠物美容、售卖食品等吸引,随后根据对方指示下载安卓软件包(APK),从而导致恶意软件被安装到手机里。 骗子随后说服受害者在安卓手机上启动无障碍功能,以此削弱手机的安全性层级,让骗子可完全控制手机,窃取手机中的银行资料,还可远程登录受害者的银行应用,甚至删除有关银行转账的短信和电子邮件通知,以掩盖他们的行径。 不慎下载恶意软件该怎么办? 网络安全专家林福存受访时指出,公众若不慎下载到恶意软件,可快速开启手机飞行模式(Airplane Mode),切除一切网络连接,让软件无法继续下载。 若已下载后才发现异样,公众同样可立刻开启飞行模式,接着关机一分钟后重新开机,并且在保持飞行模式下,马上卸载恶意软件。 林福存指安卓手机用户较可能接触恶意软件,因安卓可让所有人把开发的软件放上网,且让用户下载,因此有不法之徒利用这个便利来犯案。 他也提醒民众不要随便点击链接下载应用软件,下载前应思考这个应用是否从官方商店下载,也先查看用户评论,确保是正当和信誉良好的应用。 另外,可在手机设定中禁止“安装未知应用程式”或“未知来源”的应用程式,不要授权访问未知应用程式。
4星期前
(新加坡21日讯)妇女脸书刷到订购多层食格(Tingkat)的广告,被诱导下载恶意软件,银行户头的钱被转走,信用卡被刷爆,损失近4万新元。 郑女士(48岁,主管)申诉,7月4日在脸书上见到一家提供外送Tingkat服务的“肥仔文Fat Boon”广告,便联络对方。 “我是想帮我跟妹妹订晚餐,这家店刚好可以订一个星期的晚餐,每餐3菜1汤,总共大概78新元。我觉得不错就跟他们联络,对方随后让我先下载应用程式,才能下单。” 7月23日,她按照指示下载了应用程式,却一直出现故障,导致她无法付款完成交易。 “我还问对方有什么其他付款方式,现在回想,骗子应该只想让我下载恶意软件,然后侵入我的银行账户。” 郑女士原本未太在意,但两天后却收到银行的电话,指她在23日有些许未经授权的交易。银行也向她询问是否下载了任何应用程式,并建议她报警。 郑女士随后在25日报警,并请银行冻结自己的账户。 由于不敢打开手机上的银行软件查看账户金额,她向银行申请实体账单,并在几天后发现银行存款在事发当天被转走了2万3285新元,而信用卡也被盗刷1万6591新元,总共损失了3万9876新元。 郑女士在疫情期间学会了网上转账,确实非常方便,也网购了好几次,但没想到这次会被骗。 “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让大家保持警惕,不要随便下载任何应用程式。” 警方受询时证实接到报案,案件在调查中。 银行免除1.6万新元卡债 银行出于善意,免除1万6000多新元的卡债。 郑女士通知银行自己受骗后,银行出于善意,愿意免除她的信用卡卡债。 “但是其余的2万3285新元应该是拿不回来了。” 郑女士说,发现受骗后,她便停掉所有应用程式。 “我冻结了Singpass账户与银行账户,再也不会网购了。” 虽然自己的手机已经在警方的协助下删除恶意软件并重启,但她还是担心,因此准备更换手机。  
1月前
2月前
(新加坡30日讯)骗子以广告为饵,诱使安卓手机用户下载恶意软件,再远程操控盗取银行户头资料,17名涉案男女在警方执法行动中被捕,其中包括4名年仅16岁的少年。 《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警察部队昨天发文告说,商业事务局、刑事侦查局和警察情报局于7月17日至28日,展开为期11天的全岛反诈骗执法行动,逮捕了18至35岁的9男四4,以及4名16岁少年。 落网的17人,被指参与近期一连串利用恶意软件诈骗银行户头的案件。 此外,另有6男5女正在协助警方调查,他们的年龄介于18至58岁。 初步调查显示,17名落网的嫌犯被指交出自己的银行户头、网银资料或提供Singpass资料来换取金钱利益,让诈骗案得以进行。其中,一名26岁男子涉嫌将个人银行户头转交给一个身份不明的人士,用以抵消赌债。 案件的调查仍在进行中。  今年1月以来,新加坡警方接获越来越多有关恶意软件的诈骗案件,受害者的安卓手机被不法分子侵入,导致他们的银行户头出现未经授权的交易。在此之前,这些受害者从未向任何人提供网银资料、一次性密码(OTP)或Singpass资料。 文告指出,误坠这类骗案的受害者通常是在脸书等社交平台看到广告,如推销清洁服务、宠物美容,以及售卖海鲜杂货商品等。受害者联系“卖家”有意选购商品或服务后,对方就会以下单为幌子,要求受害者下载藏有恶意软件的安卓软件包(Android Package Kit,简称APK)。受害者若点击下载,便会落入骗子的圈套。 骗子接着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说服受害者开启安卓手机的无障碍功能(accessibility),借此削弱手机的安全层级,以远程操控受害者的手机。这也意味着,骗子可以从中记下受害者在手机上的每一次按键,窃取储存在手机的银行资料,甚至登录银行的手机应用,将钱骡添加为收款人并转钱,或提高转账额度。 不仅如此,骗子还可能删除银行通过短信或电邮发来的转账通知,借此藏形匿影。
2月前
2月前
(新加坡29日讯)买蟹枣也会出事;一句“货到付款”让咖啡女头手放下戒心,却误击卖家发来的链接下载恶意软件,最终损失7000多元(新币,下同)(约马币2万4000令吉)。 《新明日报》报道,李女士(59岁,咖啡头手)在今年6月1日在脸书看到售卖“酥炸蟹枣”的广告后,便透过WhatsApp与卖家联系。 她说,有关蟹枣的价格为一盒8元,并不便宜,当初要买10盒分给家人吃。 “我在餐饮业工作,知道网上那些便宜食品,很大机会都是骗局,所以看到这个蟹枣并非搞促销,加上送上门后才给钱,才不疑有他。” 等她联系卖家后,对方也拨电来跟她确认订单,跟着发送链接介绍其他肉类和甜点等,随后再发来链接,要求她下载应用支付5元押金。 李女士强调,一开始不以为意,就点击链接,被带到付款的银行界面,但她突然想起不要在第三方应用输入银行账户资料,因此马上退出。 “那个应用界面一直写着‘处理中’,当时我没再输入任何资料就退出,想说很麻烦就不买了,不过之后我的手机在下载某些东西后,就好像有点卡卡的,无法正常操作。” 不久后,她指再接到卖家来电,指她银行账户出现2笔不明交易,要她去查看,对方甚至每小时都拨电来,不断重复告知相同问题,但她在打开银行应用时却无法登录。 期间,她也接到一名自称是银行职员的女子来电,要求她提供资料,不过遭到她拒绝。 直到隔天,她突然收到电邮通知,指银行的转账限额前一天被提高至1万元,还有一笔7430元2角的数额被成功转走。 李女士最终在6月2日报警,警方证实接获投报,调查仍在进行中。 李女士说,她在数年前也经历过在网上买德国电饭煲送给女儿,付了数百元后,对方却失联了,自此她特别留意这些网上骗局,自己也非常小心。 只是骗局日新月异,她指很多诈骗手法自己也跟不上,但总觉得所有钱放在同一个户头并不安全,因此早前将6万元转去跟儿子的联名户头。 “如果之前没转走这笔钱,肯定6万多元也会被转走的。” 损失数额包括工资与朋友托付的5000元善款,阿嫂不敢告诉家人。 李女士说,她每年都会去泰国行善,捐款给当地老人院,计划下个月会到泰国,所以友人筹集善款, 提前将5000元交给她,托她到泰国行善。 她指被骗子转走的7000多元里,其中5000元就是朋友的善款,余下2000多元则是刚汇进户头的月薪。 “我已将此事告诉朋友,并答应说自己会承担这笔钱, 以后会还给对方。” 她指目前还不敢将此事告诉家人,希望当局加大力度调查,将这些网上骗子绳之以法。  
2月前
2月前
(新加坡29日讯)网购便宜商品被要求下载恶意软件后遭盗取存款,新加坡在今年首6个月共发生逾700起相关诈骗案,其中8起案件涉及公积金存款,受害者共损失12万4000元(新币,下同)。 《新明日报》报道,新加坡警察部队、中央公积金局和新加坡政府科技局今日联合发文告指出,当地今年首6个月发生的相关诈骗案,令受害者蒙受约800万元损失。 文告指骗子一般会先通过社交媒体宣传便宜商品,诱使受害者上钩。随后,受害者联系骗子时,会被指示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以及下载安卓套件(APK)。 一旦受害者下载了恶意软件,不法分子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说服受害者开启手机通行功能,导致手机的安全功能被削弱。 如此一来,骗子就能远程控制受害者的手机,调取受害者的网上银行信息,进行非法转账,同时删除银行发来的转账信息。 在受害者不知情下,骗子也会非法登入受害者的公积金户头,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将里头的钱转到受害者的银行户头,再把存款汇走。 当局提醒公众对这类骗局保持警惕,公众可拨打反诈骗热线1800-722-6688,或上网了解如何防范诈骗。 当局:使用Singpass脸部验证 保护公积金电子服务用户 为了防止这类事件再次发生,中央公积金局和新加坡政府科技局联合推出了Singpass脸部验证功能(Singpass Face Verification, SFV)。 当局声明,虽然此功能有可能为使用公积金电子服务的公众带来不便,但此措施乃防患于未然,希望公众能谅解。 若公众对此功能有任何疑问,可拨打6335 3533或游览www.go.gov.sg/singpass-faq。 当局捕9男女 最年轻仅16岁 为打击银行钓鱼网站和恶意软件有关的骗案,当局展开执法行动,逮捕9名男女,最年轻的仅16岁。 警方曾发文告指出,商业事务局和警察情报局在6月19日至23日,展开为期5天的执法行动,逮捕了9名介于16岁至28岁的涉案男女。 警方吁请公众只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和安装应用程式,并在电子设备的设置中取消“安装未知来源应用”的功能,避免无意间被安装恶意软件,同时确保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定期更新,以受到最新安全补丁的保护。
3月前
(新加坡25日讯)为打击银行钓鱼网站和恶意软件有关的骗案,新加坡警察部队展开5天反诈执法行动,逮捕名9涉案男女,其中年龄最小的仅16岁,涉及金额高达22万余新元。 《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警察部队昨日发文告指出,警方自5月底开始接获多起与银行钓鱼网站或恶意软件有关的骗案,损失高达22万1000新元,包括从公积金转出的11万4000新元款项。 受害者一般在脸书或其他社交媒体上,看到食品有关的广告后联系对方,随后按指示从第三方网站或通过WhatsApp下载应用,结果无意间下载了恶意软件。 这些恶意软件让不法分子可以远程操控受害者的手机,并窃取受害者的网上银行、一次性密码和Singpass等个人资料。在受害者不知情下,不法分子非法登入受害者的中央公积金户头,未经授权将里头的款项转到银行户头,再分批转到钱骡的银行户头中。 商业事务局和警察情报局在6月19日至23日,展开为期5天的执法行动,逮捕了9名年龄介于16岁至28岁的涉案男女。 初步调查显示,其中7人涉嫌把银行户头、网上银行和Singpass资料交给不法分子。另两名23岁和25岁男子则被指充当钱骡帮忙提款,再将现金交给他人。 除了上述9人,年龄介于27岁至57岁的两女一男也正协助警方调查。 当局在行动中起获一台手机和多张银行卡,另有20个银行户头被冻结,里头存有5万4000新元。
3月前
3月前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