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手艺
图说大马
精巧手艺 编制纸扎屋骨架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藤竹业已逐渐被淘汰,来自笨珍的蔡凌伟(40岁)始终坚守这门祖传行业。 蔡凌伟专门编制纸扎店专用的屋盘,也是纸扎屋骨架,一层一层叠上去,然后贴纸到组装,完全都是靠手艺。 传统手艺渐渐凋零之际,蔡凌伟却凭借灵活的头脑与精巧手艺,为藤竹业注入新元素和新生命。在这之前他的先父蔡耀坡是编制传统竹箩,编制逾40年,目前由他接手转向编制屋盘。 蔡凌伟说,随着塑料产品的流行,迅速的淘汰了竹箩,他也面对极为严峻的挑战,当时其父亲在六七十年代编制竹箩是最巅峰时期,可惜好景不长在,如今已经被淘汰。 蔡凌伟相信,只要坚持不放弃,藤竹业在我国还是有发展潜能,尤其是纸扎店专用的屋盘,是纸扎祭品的“灵魂”架构,藤竹行业必须准备大量的竹子,蔡凌伟每天都会和工人深入竹林间,砍竹、削竹、捆绑、搬运等动作一气呵成。 在简陋的大笨珍海边的浮脚屋,却是孕育了两代人的藤竹编制厂,马六甲海峡徐徐吹来的海风,陈旧的机器在碾压着竹子发出吱吱响,蔡凌伟在浮脚屋编制屋盘,日复年复,但还是在默默地坚持把这个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4天前
图说大马
狮城二三事
制纸扎品30年 老板叹后继无人
(新加坡22日讯)做纸扎品约30年,曾做过豪宅名车陪往生者最后一程,50多岁的老板叹后继无人,自己会做到做不下去为止。 《新明日报》报道,与妻子共同经营纸扎品生意约30年的胡光汉(55岁)受访时说,父亲以前售卖冥钞,从小就帮忙的他也学习制作纸扎品,渐渐对这门手艺产生浓厚兴趣。 1997年,胡光汉在大巴窑一带自立门户,随后搬到芽笼峇鲁一带的工业区,为不同籍贯的逝世者制作大型纸扎屋。 他也会根据顾客需求制作其他纸扎品,包括纸扎豪华车、纸扎衣服等,一切皆手工。 技艺传授10徒弟 胡光汉指出,目前还在制作大型纸扎屋的店不多,新加坡应该仅有不超过20家。 当被问及是否有接班人,胡光汉说两名儿子对这门生意不感兴趣,但热爱这门生意的他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无法做下去为止。 “这个行业不容易,我们不能在有冷气的地方做,因为那些纸会变得潮湿。如今的年轻人一般上都不会选择从事这个行业。” 胡光汉将技艺传授给约10名徒弟,一些甚至已经到马来西亚自立门户,对他而言这也是传承的方式。 铭记父教诲 助贫困丧家 胡光汉受访时说,以前父亲曾教导他,若有遇上金钱上面临困难的顾客,应尽量不收钱和帮忙支付葬礼其他费用,因此自己一直秉持着乐善好施的信念经营生意。 “还记得10年前遇上一名丈夫刚去世的老妇,他们没有孩子或其他家人。丈夫去世前也没有做工,当时老妇说她只能帛金收多少就付多少,但我当时让她把收到的帛金留着,不收她的钱。”
2月前
狮城二三事
百格人物
大马上万玻璃纸灯笼 出自这对夫妻之手
霹雳州安顺一对手工灯笼夫妇,尽管心怀后继无人之忧,但仍日日夜夜靠着一双巧手,制作出一个个传统玻璃纸灯笼,并把这门手艺视为终生职业。
2月前
百格人物
动力青年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纸扎艺术需新血夕阳行业
走进这间传统纸扎店,不一样的是,它开门营业不仅是做生意,还为传承传统民间艺术而生。在里面工作的,有不少年轻人。一般人以为的夕阳行业,在这里反而看见了曙光。 这间纸扎店,是年仅34岁纸扎师傅邱智伟的第六次创业了。他的前五次创业,都跟餐饮有关,但都无疾而终。 一转眼,邱智伟在纸扎业深耕已有9年光景。从一开始的“钱花完了、没得选了、做就是了”的傻劲和拼劲,到今日肩负传承民间传统艺术的使命,他的正能量和正面思维,深深地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 邱智伟出生于柔佛州礼让县的一个淳朴小镇——玉射。从汲汲营营8年的餐饮业退下后,他用了45天,耗尽毕生积蓄走遍西马半岛各个州属,想要沉淀自己,远离当前的环境,看看外面世界的同时,也思考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沉淀好自己后,他重新出发,走出了另一条自己也没想过的纸扎之路。选择从纸扎业出发,是因为邱智伟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对宗教仪式深感兴趣。 餐饮业工作邂逅纸扎 提起幼时的成长经历,邱智伟侃侃而谈,“我们童年有借口出去玩,就是庙宇举行庙庆、普度法会的时候,爸爸会发出‘特别通行证’让我们出去玩到乐不思蜀,几点回家都没关系。”也因为经常接触神庙,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邱智伟说,他的学历不高,读到初中三就停学。抱着“民以食为天,会煮会吃就不会饿肚子”的想法,他开始学习煮食,并在武吉甘蜜、马六甲和吉隆坡向厨师学艺。他也曾在马六甲租过档口、煮伙食和摆路边档,惟8年间的5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 2013年回乡后,邱智伟在一家餐厅打工。同年7月,他当上玉射一所庙宇的总务,因缘巧合下遇上了认识十多年的纸扎老师傅,“当时适逢普度,我要求他粘船、做大士爷,老师傅说他做完这次后,可能下次就要找别人做了,因为他年过七旬,体力不允许他继续做下去。”邱智伟当下就觉得师傅不做了的话很可惜,脑海便萌起学纸扎手艺的念头,“不过,师傅说他老了不想收学徒,只是说‘你要学的话可以来了解,但是没有薪水的。’”考量到当时做餐饮的工资也还不错,他并没有马上答应。 尽管如此,餐厅长达13个小时的工时,还有对生命意义和价值感到迷茫,终究促使邱智伟毅然决然地结束了在餐厅的工作,并通过一场深度旅游探索、倾听内心的声音。 吃苦耐劳习得的手艺 “我旅游回来后才确定要跟师傅学纸扎。2014年10月开始,我每天早上帮忙妈妈割胶后,11时就从玉射开车到巴莪学艺,做到傍晚6时才回家。”尽管老师傅一开始就说不会给他薪水,但后来还是有给他400令吉当作车油补贴费。 “首两个月是最挑战和考验耐力的时候,师傅带我去芭地砍竹子,竹子会割人的,我们最不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晒竹子,要把数千支的竹子扛出去晒太阳,下雨的话还要搬进来,一天有时要收三、四次竹子,真的很辛苦。” 竹子的考验是其一。后来,有厂家跟老师傅订了500只1尺高的小马,邱智伟的首二三十只小马都是照着师傅的小马样子绑,怎知绑了近200只后,师傅才告诉他说绑错了,需要重新改过,他被迫全部重新拆了再绑过。 到了第3个月,邱智伟才开始绑一些小样的东西,如轿子和佣人,即那些搭错了架构也不怕坏掉和跑形的;到了第5个月他才开始接触小间的灵屋,大的灵屋都是师傅自己绑,“师傅绑大灵屋的时候,我就偷偷瞄他怎么绑,从中偷师。不久后,师傅就说没有东西教我了,叫我自己出去外面找出路。”于是,邱智伟在2015年3月开始找店面,并在武吉甘蜜租下一间店后,5月尾正式开门营业,一切从零开始慢慢摸索,而创业的1万令吉资金,也是他向人借来的。 “当时初出茅庐的我只会绑小屋子和天宫座罢了,其他的都不会,开店后的首6个月是完全没有收入的。碰巧那段时间麻坡有一家寿板店在赶工,老板说他缺少人手,问我可否帮忙几天,我心想反正我也不会,就去帮忙一下,靠着这份打杂的薪水来补贴租金。”邱智伟说,他每个星期都会有两三天待在店里,开店的时候就将预先绑好的前院、后院、花园和金山,每天轮流摆在店外,但其实都是同样一套东西。说着说着,他自己也忍俊不住笑开了。 邱智伟说,他在麻坡打杂的刚开始,学的只是做小间的灵屋,很幸运的是,他遇到一位来自印尼的潮州纸扎头手,是专门做大间灵屋的,他赶工的时候就会叫邱智伟过去帮忙,加上印尼师傅乐意分享,他的纸扎功夫也日趋进步。 纸扎艺术亟需新血 “我在纸扎行业创业的那一年只有25岁,你是老人家的话,你信得过这个年轻人吗?我要做一场法会,我把最重要的灵屋交给他,时间到了他会不会交灵屋给我?他们难免会有顾虑和担心。” 最难撑的第一年熬过去了,邱智伟说,最艰难的时候是行管令18个月的时候,3、4个月的后备金很快就用完了,但他最终也挺过来了。行管令政策放宽后,庙里开始办活动了,纸扎店才渐渐有了固定的客源,而邱智伟依然坚守原则——不随便拉低价格影响商号、不自砸招牌,二来保留东西的品质。他坚信,只要把守个人诚信和品质,最终定能做出成绩。 行管令带来的冲击,也迫使许多纸扎老师傅提早结束营业和退休,“很多师傅年纪大了不想折腾,加上请不到人,年轻人又不要做,所以老人家就索性关门不做了。”邱智伟解释,纸扎业这一块其实有很多出路,因为现今的庙宇越建越多,“现在很多人做事都喜欢问神,也许是相信神明的指示就不需要自己承担责任吧,所以拜神的人越来越多,信徒也越来越多,庙宇自然也越建越多。纸扎业没落的时代我们应该看不到了,近50年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神庙有存在的一天,这行业一定还能做下去。”邱智伟一针见血地说。 想到传统纸扎行业需有人传承,邱智伟非常乐意将他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艺分享出去,“我们学到了就要传授,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才能延续这个民间艺术。如果你学了要自己开店发展独当一面,我还更想要优先教。”他以宽阔的胸襟欢迎更多人传承纸扎艺术。 邱智伟非常乐见徒弟在外自立门户,也完全不担心利益冲突的问题,他认为,很多东西,如果会失去的话,那它原本就是不属于我们的,“如果那不是你的东西,你也只是暂时握着而已。如果他们有本事抢你的生意的话,你应该更加骄傲,因为你是师傅,你的徒弟做得比你更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教出来的徒弟赚不到吃,那你就更加要自我反省,而不是担心徒弟抢你的生意。” 带新人打稳基础,再变通创新 经历过老师傅较为传统和坚持自己一套的教法,再到印尼头手只提供架构和方程式,剩余让学徒自由发挥的教法,邱智伟深有感触,“第一个师傅限制你,他不需要你创新,这样学徒会很好带;而新派的师傅就会跟你沟通,产生分歧就有创新,然后才会进步。”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去框住别人的想法,埋没别人的创意。他如今就是奉行新派师傅的做法,与他人分享经验,也给予自由创作的空间。 曾有学生到店里打假期工,邱智伟是非常鼓励及欢迎的。他认为,孩子们有工作做,就不会窝在家里打游戏或玩手机,同时能趁机让他们更了解什么是纸扎。“虽然他们将来未必会在这行发展,至少曾经接触过就有个基础。只要我有订单,愿意来学的,我都会接受,当然人数够了就不收了。” 来到当学徒的,邱智伟会要他们做笔记,“将我所教的笔录下来,是让他们留着以后自己用,这是他们的功课,你必须清楚知道自己做的和经历的东西是什么。”过程中,他会跟学徒相互交流,他着重的点在于,学徒要对纸扎有基本的认识,“至于如何变通和创新改进,一切靠自己,有了笔记就能经常复习,比如有些东西如普渡的大船只,一年就只做一次,你记录下来后,日后要做的话更加省时省力。” 尽管工作和生活已经步入正轨,但邱智伟认为学无止境,除了在纸扎品上听取顾客回馈再精益求精外,他还坚持在放工后阅读书籍充实自己。如今,他只要看到一所庙宇的外观,就能对里面的架构了如指掌;看神庙的装潢布置,就可以知道里面供奉的是什么神明。“也许我跟庙宇比较有缘吧,既然进了纸扎业就好好地做。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反而对可以学到更多东西而充满活力,过程中虽然不易,但是我受益匪浅,得到的知识终究是自己的。” 由于受限于店面空间小和上下货的限制,邱智伟在旧有的店面营业三年多后,就搬到武吉甘蜜工业区的现址。 他想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小地方也会有出路,只要肯努力付出,光阴不会辜负你。 对邱智伟来说,传承民间文化艺术是使命,回乡发展奉献是责任,使命责任两不误,但求无愧于心,为生命写下富有意义的篇章。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在数字时代阅报,鼓励中学生紧跟社会动态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为什么我会被抛弃?”弃婴展“提倡尊重生命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大马旗鱼丘浩延圆奥运梦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柯家浚徜徉科学宇宙 坐拥十七万粉丝
3月前
动力青年
周刊专题
【黄金交易/02】金匠岁月──记传承三代的打金技艺
三代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金,精神虽然传承下来了,但黎羡细想,手艺却是断层的,外公早年在天生金铺的师徒制中学习,父亲则是在工厂制中习得,自己远赴台湾留学,在更制度化的系统下掌握这门手艺。
6月前
周刊专题
星云
芫荽/陈玉睿(峇株巴辖)
芫荽,也称香菜,气味特殊,品种较多。而众多芫荽种类里,我最喜爱的品种是刺芫荽。据了解,刺芫荽与香菜虽属同科,但不同属,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百姓,爱的只是它们的独特风味,在意的只是它们在菜色里的功能,关于刺芫荽与香菜是否为远房亲戚,一概不理会。刺芫荽是一种叶缘带刺的香料植物,没有根茎,若滋养它的土壤中寄生了其他不具名字的植物,它的本体就会与其他植物的叶片融合为一,总是一不小心就寻觅不到刺芫荽的身影。另,刺芫荽适应热带气候,普遍生长于东南亚与中南美洲,且生命力强,我总是才刚将旧一轮的叶片都摘下,隔一星期经过盆栽前再看,新的苗头又重新长出来了。 之所以爱刺芫荽,就只是因为它的香味。它香气浓郁,无论搭配任何美食一起下咽,它都能够在我的舌尖上自由跳跃,唤醒我的味蕾。对它情感,忘了准确是从何时开始的,只知道在种植着刺芫荽的盆栽来到我们家后,这小小的植物就寄生在我心里了。决定赴台念书后,我和母亲说,真想把刺芫荽装进真空袋里,再让它们整整齐齐地躺在我的行李箱内,至少在陌生又孤寂的大台北里,还有另一个与我来自同个家的生命,陪我在这里载浮载沉。母亲说我有毛病,我只是莞尔,没说的是,自那时开始,我就知道刺芫荽在我心底的分量,只是不懂,这份重量里全然都是单纯对它的痴迷,还是参杂了其他爱的因子。 民间里最常见烹饪刺芫荽的方式就是将它丢入汤底熬煮,但我们家对于刺芫荽,有自己的食法。母亲会把刺芫荽对折而后剪下,纵向剪片、横向切断,都随个人喜好,无论你把它搞得多么分崩离析,它始终散发着同样的香味,随后,母亲会把已备好的红辣椒、蒜头、酱青与刺芫荽一同拌入小碟子,一盘自制酱料就此诞生。这盘魔法酱料,宜搭配清蒸鱼肉,将鱼肉蘸着酱料吃;宜搭配糖醋里脊,将糖醋里脊蘸着酱料吃;宜搭配健康青菜,将青菜蘸着酱料吃。无论原先的菜肴本身是否已经色香味俱全,再让它们搭配母亲的这盘魔法酱料,香味将会再度升华。 母亲的手艺并不好,但也因而让我们食了好多年健康无过多添加剂的三餐,因为母亲口味清淡,因此那盘放着刺芫荽的酱料,在我们家已经快要成为餐桌上的主菜了。而来了台北之后觉得这里的食物口味相对重,但我喜欢,只是心底依然知道,世界上哪个角落都不及自己国家好,也只有母亲手艺下的食物,才让我的味蕾有份归属。 挂念家中那盆刺芫荽 因为台北没有家乡的刺芫荽,没有母亲特制的魔法酱料、没有母亲的身影,因此我总是认为自己在这里没有归属,偌大无情的台北听不见一声家的回响,让我就此变得懦弱又迷茫,忘了应该如何往前。但这是决定离开家时就已经知晓的:未来不再是想回家就能够回家了。但同时也知道,海外求学的游子用陪伴家人朋友的时光,来换取自由与成长。决定赴台念书前,就已经做好万全的心理准备,但当真的经历这一切时,心底依然控制不住地浮现想回家的念头,心底依然挂念着家中庭院那盆长满刺芫荽的盆栽,是否生生不息地趋近于阳光。 前阵子欲买回家的机票,却没办法顺利付款,而后再回看,机票竟然涨价了。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我的心情如洗过三温暖似,从期待到失落,再到难受。当下仅仅是想,在台无论遇到多少的疑难杂症,我都可以独当一面,一一解决,同刺芫荽顽强的生命力一样,坚毅不放弃,但如今我只是想要回个家,理由直率且单纯,为何却在紧要关头为难我呢?彼时才真的直视自己内心对于家的念想。来了台北之后表面上似乎很少想念家和母亲,但只要愿意回想,总是默默就红了眼眶。我们之间相隔一整个南中国海,2973公里的距离,只好把自己剪碎成纸片丢入太平洋里,往南中国海的方向一直漂,不计距离,有一天始终会在家乡登陆的。 赤道来的小孩,在北方的大城市里,受尽无数委屈,也知道应该学习任何草本植物,扎实又沉默地伫立在另一个维度,倒是一些刻在刺芫荽身上的斑驳情感,仍待时光替我稀释,带我往前。
7月前
星云
教育导航
实习医生 穿针引线成就自己
缝合伤口是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医学生通常会用水果的皮或动物的皮来练习,而实习医生宋美宝因为爱好刺绣,不知不觉中因为刺绣手艺而练就缝合伤口的技巧。 刺绣不仅是她的爱好,她在医学生时期还将这个爱好发展成一门小生意,靠针线活儿赚点生活费,减轻家人供她读医学院的学费负担。 2020年我国实施行动管制令期间,许多人都想学一门手艺来消磨时间。当时就读医学系二年级的宋美宝,因为偶然看见朋友在口罩上刺绣的图案很漂亮,自己也想试一试,所以马上网购刺绣材料包,一边看网上的教学影片,一边自学手工刺绣。 起初,她只是把刺绣当作爱好,没想到当她把作品照片分享到网上之后,网友的反应很不错,她才意识到这个爱好或许可以发展成一门小生意,希望能赚点零用钱,减轻妈妈为她背负的学费负担。 截至目前为止,她在社群平台IG创建的“maybroidery”账号有一万多位粉丝,作品从最初的小饰品,到现在还提供客制化的人像刺绣画。这些针线活儿的收入虽然不足以应付医学院的昂贵学费,但至少她能够靠这点收入支付膳食、通讯等日常开销,包括花自己的钱购买手机,算是一种自食其力的成就感。 刺绣和缝合伤口都是针线活儿 她当初除了没想到可以靠刺绣赚点零用钱,也没想到这门手艺对她从医可能会有帮助,直到很多人称赞她,说以她的手艺,她将来也会是优秀的外科医生。 她说:“我也是后来才发现的,刺绣和缝合伤口都讲求灵巧及细腻的操作,所以确实有些相似之处。但起初我开始学习刺绣的时候,确实只将之当作一个爱好。” 众所周知,医学生的生活非常忙碌,而她还要一个人包揽刺绣、发送包裹、宣传等工作,着实非常考验她的时间管理能力。不过另一方面,刺绣这个爱好有助于她纾解课业压力,而且经营这门小生意,也算是让她学会一些做生意的技巧。 2023年10月,她从本地玛莎大学(MAHSA University)医学系毕业。经过大半年的等待,她终于盼来好消息,从2024年5月开始在马大医药中心担任实习医生。 事实上,许多医学系毕业生跟她一样,都需要经过漫长等待才得到实习机会,有些人难免为此感到焦虑。但她很庆幸自己因为懂得刺绣,生活有所寄托而不觉得这段时期难熬,何况她还能够靠这个手艺赚点零用钱呢。 利用空档到美国见习 在等待实习的那段时期,她还得到一次非常宝贵的经验——参加世界著名医疗机构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的观察项目,到诊所位于美国的医学中心本部实地观察医生的工作。 这个难得的机会要从她大学毕业前的半年说起。她有个舅舅在美国定居,有一天发了一个网页链接给她,内容关于克利夫兰诊所的观察项目,问她有没有兴趣报名参加。她当然跃跃欲试,因为克利夫兰诊所享誉国际,医学生到那里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观察员,想必也会有所收获,于是她就提交文件申请。后来当她收到录取消息的那一刻,连她自己都感到很意外。 她申请的专科是儿童心脏科。她说,在那里的一个月,她跟着医生到处去,观察医生怎样看诊、怎样执行术前讨论,还有现场观看医生为病人进行心脏直视手术。身为观察员,她仅仅能够在一旁观察,不能直接跟病人接触,但即便只是在一旁观察,她已获益良多。 别太早给自己设限 “我在那里观察了各种类型的儿童心脏病例,同时也见识他们(克利夫兰诊所医生)从会诊到治疗病人是多么的专业。”她说:“我从那里医生的身上看到他们对工作的热忱,还有我从他们跟病人的真诚沟通,了解到‘病人为本’的医疗究竟是什么模样。他们让我大开眼界,以至将来当我成为医生,我要做一个像他们那样的医生。” 目前她对儿科很感兴趣,不过她告诉自己要保持开放心态,趁在医院实习的这两年,尽力去探索不同的专科,别太早给自己设限。 由母亲抚养长大的她,从小就喜欢帮助别人。19岁那年,她的外婆心脏病发作过世,她感到非常的彷徨无助。不料不久后,她的父亲也因为心脏病发作过世,那种彷徨无助的感觉再次袭击她,她说就是那时候,“我立志要成为医生,因为我不想再感到无助,我希望帮助别人减轻痛苦。” 在医学院学习期间,她自认不是“很会读书”的学生,所以首3年的医学院生涯过得特别艰辛,即使她已经很用功读书,可是考试成绩还是不太理想,以至于她曾经质疑自己不是做医生的材料。后来幸好有一群朋友给予她许多帮助,比如邀请她一起温习功课、一起出游放松,她才慢慢相信自己原来不笨。 眼下先好好完成实习 那段日子虽然医学院的课业很繁重,但她还是踊跃参加大学的跆拳道、舞蹈等课外活动,证明只要妥善安排时间,医学生的生活也可以多姿多彩,未必只有苦读的份儿。 如果要读医学系,她觉得除了需有足够热忱之外,也需要一个能够提供力量和支持的生活圈子。要是目标是赚大钱,她觉得根本就不应该选择从医这条路,不如直接去从商。 接受采访的时候,她尚未开始实习医生的生涯,但她已迫不及待想要施展抱负。当然,她不会轻言放弃刺绣这个爱好,但她眼下目标是先好好实习,“我想成为一个优秀、能干和知识渊博的医生。” 更多【新教育】 花花草草说故事01/马来村子的丹绒花树 《太平湖》作者吴咏駩/探索大自然 从身边的花草开始 拥抱差异 三趟溯源之旅 世行报告——让所有孩子都有好的开始 李慈恩:喜欢拍纪录片 “感受生命相互碰撞”
7月前
教育导航
副刊短片
【视频】近乎绝迹的手艺 曹志明纯手工编织铁丝篮
66岁的曹志明,来自森美兰的文丁小镇。文丁小镇因为盛产锡米,在十九世纪聚集了许多中国劳工,如今仍然存在的百年客家村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是“大户人家”,生很多孩子。曹志明的父母育有13个子女,养家糊口不易。其父亲曹友在从事水泥工之余,也制作铁丝篮子填补家用。同时,他也接下同乡的请求,制作“捞面漏勺”卖到吉隆坡的茨厂街。直到父亲转职当承包商,改由曹志明为梁师傅编织漏勺,前前后后也有十年的时间。 30余年过去,5、60年代拿来装鸡蛋、肥皂的铁篮子不再有需求,这门手艺就这样尘封在岁月里。直到母亲苏梅的生命来到晚期,曹志明才重新与织铁手艺产生链接。 凭着儿时在一旁观看父亲织铁的记忆,制出回忆里的“蛋篮子”(THE DÀN BASKET)。为了让更多人熟悉织铁手艺,他选择到艺术市集摆摊,“意外地,我获得很好的反馈。外国人都很喜欢,买了我的篮子当作手提袋就走了。”从最初50块的售价,到如今能卖到上千的价格,曹志明为市场懂得欣赏这门手艺感到开心,“这些都是我亲手做的,全世界只有一个。我也不怕有人抄袭,因为他们没有我的故事。” 其它视频: 【妇女节特备 / 02】公主文化让小孩养成公主病? 【妇女节特备 / 01】从迪士尼公主看女性形象的演变 【粉墨登场 04 • 潮剧】朱花从小就爱看潮剧 【粉墨登场 03 • 歌仔戏】福建苦情歌,唱到自己也落泪 转瞬即逝的烟花表演 背后默默努力的一群人
9月前
副刊短片
北马新闻
传承者 | 米都丽华洋服纸扎专制商 祖传手艺 专做“神”的生意
在亚罗士打,说起纸扎,米都丽华洋服纸扎专制商不逞多让。 这家从洋服、专制寿衣到横彩、祭文、纸扎、神主牌、大士爷龙袍、九皇爷皇船,历经了三代,目前由李家兄弟仨继承祖业。 李家3名兄弟,即大哥李成长、李成安及李成良,从小就在店内帮忙。父亲李汉玉因材施教,从小敦促兄弟们必须学好书法和纸扎技巧,练得一身好手艺。 目前,大哥李成长主要继承了写旗、横彩及祭文;二哥李成安和弟弟李成良则专注于各类纸扎品。但大多时候,兄弟仨都会一起携手合作,包括最近新开拓的制作大旗长竹的新领域。 李成安:父接手后纸扎生意多元化 李成安说,太公李木生从中国南来后,经营洋服生意,且专门制作寿衣。公公李庆云接手后开始做横彩、祭文等,而奶奶于40年代也加入竹箱等各类物品。 他说,父亲李汉玉接管家族生意后,开始将生意多元化,除了保留原有的洋服和寿衣外,还制作神庙三角旗、神主牌、乩童服饰等。 “父亲也开始印刷T-恤,还有布条、大旗等,且提供手写大字服务。之后,我们兄弟仨接手时,才开始了纸扎、旗子和神主牌等生意。” 他说,最近,他们接到了制作大旗长竹的生意,这门生意鲜少人接单,他们在接到外州的订单后,决定尝试,而第一批长竹订单也顺利完成。 客制化纸扎品仿真度高 李家兄弟一再突破传统,设计和制作多个一比一比例的纸扎品,以假乱真。 他们曾经制作纸扎豪车、赌博机器、躺椅,都是顾客要求特制的纸扎品。他们采用电脑设计后,再用传统手艺合制,设计出一比一比例和立体感的纸扎品。 李成安说,他们接受顾客的要求和挑战,特制多款不一样的纸扎品,当中也成功打造了全马最大的皇船。 他补充,他们也制作神主牌,不同于其他同行,他们是有算字雕刻的服务。 李成长:坚持手写字 独一无二 李成长感谢父亲严厉栽培,从小迫使他必须写得一手好字,才造就今天的他练出一手好书法。 他说,他负责旗彩、拜祭挽联等的书法,虽然现在电脑客制化非常方便,但他仍坚持亲手写字,别具一格。 “电脑打印的字体虽然很多选择,但我本身写出来的,是独一无二的。” 李政廷:将加入二维码展示产品 后继有人!李成长的儿子李政廷也开始接班,从小就练习书法,写出自己风格的字体。 目前仍在求学的他,也计划将所学的程序设计用在纸扎店中,今年年杪或可完成专属的二维码扫描。 他说,他从小就在店内帮忙和学习,在了解了书法、旗帜和纸扎等手艺后,他也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知道,并利用现代科技的便利,设计和编写二维码。 他补充,到时候,只要手机扫描,即可了解店内的各种产品和服务,便捷方便。 他也说,现在他还不是很专业,放假时才到店内帮忙,缝纫旗帜等工作,慢慢学习。
9月前
北马新闻
星云
【我与龙】巧手下的神兽/潺潺(大山脚)
龙,在我们五兄弟姐妹和邻居发小当中一点都不陌生。当然,我们都是长大后,在学校学习中才理解到龙根本就是神话故事中才有的奇兽,也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神兽。 我妈自幼没上过学堂,也没拜师学艺,却有过人的艺术天分,尤其女工特别了得。妈妈的嫁妆中就有一台脚踏式针车。 每年妈妈家乡的神庙逢千秋宝诞,就会有慕名而来的香客请妈妈缝纫各色三角龙旗报效神庙。这个时节,我们家就会听到哒哒的针车声,从白昼到黑夜,一条一条的神龙就这样从妈妈的针车里飞腾而出…… 午间放学时间,邻居小朋友听到哒哒的针车声,就会连校服都不换就迫不及待跑来围着妈妈的针车,大家兴致勃勃地看着妈妈双手摇动的缝纫竹圈子,同时双脚踩动,让针子快速一上一下有序地配合,竹圈内某个龙体部分就会渐渐地跃然在三角旗上。小朋友们看得不亦乐乎,大家就会七嘴八舌地猜那是龙体的哪个部分……直到邻居阿姨们过来把一个个小朋友叫回家吃饭,留下我才能安静独享妈妈专注的制龙工程 。 我很折服于妈妈的眼睛,是如何做到在那针子快速上下之余,还能精准地把龙体每一个线条穿刺出来?手工纤细到每一片龙鳞和龙须都能丝丝入扣。通常每个香客会要求不同颜色的龙,当中最不容易缝纫的是金龙。听妈妈说,因为金线品质和一般颜色的线不同,比较脆弱,容易断线,耗时间耗眼力。 邻居阿姨也会过来坐着,一面观赏妈妈的手艺活一面话家常。她常常叮咛我要好好把妈妈的这个本事学起来,别失传了。 我小时候真的特别仰慕妈妈的艺术天分。每一条龙都是她亲手描绘,再用印纸把龙图印在三角旗上,旗下垫上一张白纸,用竹圈子旋紧,最后拉紧旗布就可以开始缝纫了。我和姐妹们负责撕掉完成的龙旗后面的白纸,有些部分还要用小剪刀小心翼翼地挑出白纸。据说这铺垫白纸的作用是让针不跳线,让缝纫工作更容易。 妈妈百年后留下部分作品,唯独没有龙旗。为了纪念妈妈的手艺,我迄今还牢牢地收藏着妈妈早期最像龙的作品——麒麟。
10月前
星云
副刊短片
【祥龙瑞气/02】龙狮制作师父林明国:做狮头、龙头都要谨记,创新不离传统!
龙为“九似之物”,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一说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王符,西汉 龙狮制作师傅林明国说,一开始他扎的龙头,龙牙画在一块纸皮上,平平的。现在的龙头比较立体,角、须、眉、牙全部尖尖的,很立体。“有竞争,所以一定要创新,但千万不要离谱!”他说,舞狮、舞龙,做狮头、龙头都要谨记,创新不离传统! 观看相关短片: 【祥龙瑞气/01】舞龙动作千变万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阅读相关内容: 【祥龙瑞气/01】舞龙一出 气势谁与争锋? 【祥龙瑞气/02】学扎龙头 唯喜才能坚持
10月前
副刊短片
精彩系列
龙来运转|小娃娃包包发卡等承载儿时回忆 制品大受欢迎 “勾”上瘾
Amy’s Handmade手作工坊创办人罗春凤坦承,她从青春期开始便爱与毛线打交道,加上从小左脑就比较发达,所以凡与毛线手工相关的书籍或视频,经她翻阅和观看后,便可无师自通。
10月前
精彩系列
带你看世界
视频|肉铺员工用嘴剔骨?老板:老手艺!
社交媒体近日疯传安徽淮北某肉店工作人员用嘴剔去羊肉肋骨,尽管店主声称此为传统老手艺,仍引发民众对卫生问题的质疑。
1年前
带你看世界
精彩系列
老就是宝|亲力亲为累计口碑 两代人守护億利轮胎
轮胎业蓬勃发展,要在市区中找一家轮胎店不难,但是要找一家涵盖检修罗里及轿车轮胎的店铺或工厂,就得仔细寻觅。在沙亚南,开业至今已有46年的亿利轮胎电池服务有限公司就做到这一点。
1年前
精彩系列
星云
专属时光/刘美君(芙蓉)
小朋友的校服穿了不到半年,腰带上的扣子便摇摇欲坠。拖着松脱的腰带,她一脸委屈地告诉我,因为带子扣不上,制服不整齐而被训斥一顿。一回到家,便要求我帮她补好。 她熟练地从抽屉中拿出一个蓝色的盒子,并且交给了我。我打开盒子,里头有裁布的剪刀和两个扁扁的圆盘。圆盘盖子可以旋转,边缘有一个小孔能够倒出不同粗细的针。除此之外,里头有一卷软尺,以及黑白红蓝4种颜色的细线。我取出黑线,从圆盘里倒出细针,想穿针引线,却失败了好几次,人的衰老都显现在日常的细节中。 架上老花眼镜,从新开始。线穿过了针,针透过了布,牵着细绳越过扣子的洞孔,隐入在另一端。我把手跨过腰带,从后面拔出了针,拉着线来来回回串起扣子与布,将已有嫌隙的彼此紧紧拴牢。小朋友趴在沙发边,托着头看我缝补衣服,好奇地想知道我是从哪里学回来的手艺。 这些功夫是在母亲下班后的时光里拾得的。那时,她会开始她的兼职,用缝纫机上的针,扎过一片又一片碎布,拼凑起来绕了半个弧形,接驳成色彩斑斓的抹脚布,像花一圈一圈缓缓地在母亲的手中绽放。母亲会教我们如何穿针,然后把线绕上几次,打结后就可以开始工作。我们会检查抹脚布上的花瓣是否有收线,如果母亲把线给车歪了,就需要补上几针,还要替一些特别形状的布,在中间缝上纽扣或彩带。母亲说,这样会卖得比较高价。 我们会用独有的模具,印在塑料的米袋上,用马克笔画上半个弧形,左右各一个。接着,便把形状剪出来,垫在一张软纸上,母亲戴上眼镜,将一片片红黄蓝三角形的碎布,依循着我们画的线,慢慢地缝上去,我就在后头握着针线,待命准备中。夜色走入客厅时,缝纫机前总有母亲的背影,前后踩踏车板的双脚还有哼唱的歌曲在流淌。那些时光在缝缝补补中,织成了我的童年回忆。 母亲的裁缝技术,是贫微生活的馈赠;我的缝纫技术,则是从那些陪伴的日子陶造出来了的。母亲认为,女孩子必须会煮饭,也要懂得基本的裁缝技术,因此,衣服上的纽扣还有破洞的裤子,都是孩子自己缝补;选择适当的针合适的线还有利索的穿补,都不成难事。 搬家后,偶尔需要修补衣服,我就向母亲讨工具。她陆续借我她常用的剔线头的针、软尺、剪布刀等。借着借着,竟也完整了一套裁缝用品。母亲没有催促我归还,东西就这样放在我家中,直到母亲离世,也没机会还给她了。 小朋友坐了下来,捧着盒子,逐样东西拿起来询问名称,还嘱咐我若要什么就开口,让她递上来。我坐在筒灯的灯光下,用针线在腰带绘上图案,孩子在身边唱歌,陪着我直到完成修补。 我便想起坐在老家客厅缝纫的母亲。她留下了这些工具,未曾想过,她也给了我,母女之间的专属时光。
1年前
星云
东西
一双人,一台老货车趴趴走制皮革做木雕……
许多人都向往这对小情侣的流浪生活,他们也经历过“不停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工作?”“ 要存多少钱才可以退休?”的阶段。黄进永认为,如果拼命赚钱是为了不让日后的自己后悔,那,为什么不是在当下就把日子活得不让自己后悔?于是,他们开着老货车,一人做皮革,一人做木雕,在暖暖的小时光里,送上两人份的美好。
1年前
东西
更多手艺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