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捏耳朵
VIP文
马伟康 | 当年我们挨打,如今轮到孩子,你会默许吗?
适当体罚或许对管教学生有一定帮助。但,正如枪的危险性取决于持枪人那般,体罚未必完全不可取,但它应该被严格规范,而不是任由老师说了算。 上周,一名家长在网上公开女儿耳背遭人留下两道深至见血的指痕,明显是捏耳朵所致。施暴者不是别人,正是她的老师。 事情曝光后,施暴老师在社群媒体公开道歉。令人无语的是,他对执教学校以及女童家长都道了歉,唯独没有向遭受暴力的小女孩道歉。无论如何,此事都已随着施暴者道歉而画下休止符,至于其会否面对惩处,截稿前暂无消息。 我小时候也曾因调皮捣蛋被捏耳朵,但都不曾如受害女童般被捏至皮开肉绽,虽不知缘由为何,但施暴者的行为终究无法,也不该被合理化。校园体罚早已不流行,万万没想到今时今日还能听闻这种鬼故事。 曾在一部影集中看到如此情节:一名逃犯因被捕时身着华丽,经新闻广传后形成一股潮流,一名热衷流行的高中生便将逃犯同款T恤偷偷穿在校服内,并在校内跟同学炫耀。纪律老师见状,二话不说便对其施以体罚。 不知是对该学生模仿逃犯生气,还是越打越起劲,那名老师用藤鞭抽了数次后竟脱下手表,直接往该学生脸上连扇好几巴掌,即便嘴角渗流血也不肯罢手。 可笑的是,影集中该国已明令禁止校园体罚,然而一名看不下去的同学报警后,警方非但对施暴老师不作为,反而训斥报警的学生不该与不良分子为伍,甚至有媒体趁势炒作,以“废除体罚后的教育惨况”为题制造舆论,欲将舆论导向“体罚松绑,学生无法无天”。 都说戏如人生,该片段又是多少现实的映照? 求学期间,我的屁股没少挨鞭。且不论嬉笑打闹是否真该受罚,一位同学的遭遇让我至今仍在思考其正当性。 那时,我们才中一。某位老师有些言行习惯,该同学为博大家一笑,便在一次课余时间模仿那位老师。谁知,该老师恰巧路过,那名同学便被叫到教室外挨鞭。不止一鞭。至今我不时仍会思考,究竟是那位同学行为不检点活该挨打,还是教师利用教职权公报私仇? 我见识过的过当体罚,远不止一遭。 小学时期,隔壁班有个问题学生,过分调皮之余,大小便也无法自控。一次,他再次失禁,班主任在鞭打他的同时,还用马克笔在他脸上写下大大的“大便”二字。学校不大,一下课便人尽皆知。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那位老师还曾将他的双手绑在教室门框上,犹如打沙袋般对其肆意鞭打。下课后,大家多了一个八卦话题,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有问题。 我不解,即便大家都还小,不了解体罚合理范围,但其班主任的所作所为明显已超出体罚,是妥妥的人格羞辱与暴力!而且是一个公职人员,一个成年人,向尚在求学的儿童付诸暴力! 只是,没有任何人质疑该老师的行为,此事最终只成为大家茶余饭后一笑而过的谈资。这无疑是可悲的。 为什么有些教师会施加过当体罚,甚至演变成暴力?这不仅是教育界的问题,也是家长长期纵容的结果。 作为90后,我们可没现在的孩子好命,当时不流行所谓“爱的教育”,“打是情,骂是爱”才是当代社会主流。 我们的父母辈大多认为孩子被老师打是好事,似乎只要鞭子下得够重,孩子的成绩、纪律都会有所改善。我甚至听过家长主动要求老师“多打几下”,生怕孩子吃的苦不够多。 适当体罚或许对管教学生有一定帮助。但,正如枪的危险性取决于持枪人那般,体罚未必完全不可取,但它应该被严格规范,而不是任由老师说了算。 至少,这把“枪”不该落入文章前段提及的那些老师手中。 家长的默许,无疑是助长体罚歪风的重要推手,尤其当这把‘枪’落入不配持有的人手中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何况,当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不太了解体罚的边界与相关法规。学生即便遭遇过当体罚,甚至暴力,家长申诉时,校方都能用教育充当挡箭牌,哈哈几句后事情往往便会不了了之。 幸运的是, [vip_content_start] 随着人权意识抬头,体罚已不再受鼓励。现代家长的观念也与过去截然不同,极端点的,哪怕孩子受到一点点责罚,都会大闹学校,甚至扬言闹上法庭。 两种极端,都是问题。如何找到平衡,是教育工作者应尽之本分,但无论如何,体罚都不该成为教师管理学生的捷径。 现在的孩子是幸运的,父母不如以前那般,盲目相信老师一定是对的,且网络便利及传播性也能让社会对体罚正当性有所警惕。可曾有人想过,以前的学生们呢?多少声音埋没于科技不便的时代? 这么多年来,多少孩子被鞭打、羞辱、恐吓?多少人成年后回忆起学生时代,仍心有余悸?大人总认为小孩不记事,长大就会忘了,是否又真是如此? 再说,暴力教育的时代已经结束,可如今仍然有孩子因教师而流血。这场荒诞的循环,何时才会真正落幕?
2月前
VIP文
更多捏耳朵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