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最新防疫SOP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3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东京奥运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文艺
【喝咖啡才是正经事】办艺术展的文艺青年/许书简
一整届的学生在艺术学院毕业时没有机会展出作品。就这样过了两年,工作的开始工作,生孩子的开始生孩子,生活已经渐渐在改变,可是大家心里都有一个遗憾,当初自己热血的创作,完全没有面世过。
3星期前
疏狂/小泥(马六甲)
疏狂:豪放,不拘礼法之意。 送别是传统诗词常见的题材,内容通常凄苦哀婉。古人倒也并非普遍脆弱或情感太过丰富,而是以往交通不发达,除了商人极少远行(于是出现“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感叹),一旦远行便是大事。且平民一般无从寄信,远行几乎等于音信全无。再说过去平均寿命不长,一别成永诀亦是寻常。然而,身处“人人都能飞”的时代,远方其实不远,或许我们很难理解前人送别的复杂情绪。 很喜欢南宋刘克庄〈一剪梅.束缊宵行十里强〉。刘克庄不大出名,中文系学生亦未必知晓,而〈一剪梅〉也不算代表作。多年前,我偶然由长辈致赠的《胡适选注的词选》读到,说来纯属缘分。《胡适选注的词选》注释简短,让读者亲炙词作。若是不大熟悉传统文学,这本词选不失为良好的入门读物。 刘克庄为世家子弟,自幼饱读诗书,少有文名。青年担任县官,据说戒掉诗癖,勤政爱民,兴学施教,政绩卓著,往后宦海沉浮。由于刘力主抗金,而有爱国之名。不过,刘克庄任官的作为,早已随着时代灰飞烟灭,倒是遗留部分诗文,让后世读者有机会从作品认识他。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原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全词浅白,无所谓看不懂。即使不了解“束缊”,幸而如今资讯发达,随手网络搜寻即知,“束缊”便是捆扎乱麻为火把。以前没路灯,夜行之际的照明得自行负责。倘若有心学习,现代人确实较前人方便许多。 刘克庄将赴广东,王实之前来送别,惟通篇不见伤感,两人边喝酒边谈论诗文,性之所至难免喧哗失态。显现彼此志趣相投,却又洒脱浪漫。我喜欢二人的友谊,以及这样的表现方式,是真名士自风流。 人生总得先解决现实问题 年少十分向往名士风流,却不曾思索名士如何谋生,可见当时识浅且幼稚。如今深深明白,任何美好德行,背后必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支撑,绝非凭借天资和个人努力。使全家衣食不周,家长理应设法解决,而不是径自在一旁读书写诗,那是天性凉薄,而非酷爱文艺。稻粱谋并非俗气,而是承担该有的责任。人生总得先解决现实问题,才有余裕讲究其他,所谓“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即使本性洒脱,倘若心头愁着“九月衣裳待剪裁”,必然无法展现闲适风雅的气度。就算勉强装一下,终究是西贝货。 自知天赋平平,且尚须为日常所需拼搏,安稳生活更为实际。相较之下,风雅与否就不重要了。
2月前
杨总妇办文艺创作赛 邀宗亲参与 7月底截止
马来西亚杨氏联合总会妇女组主办“发杨光大献真情全国文艺创作赛”,以激起全国杨氏宗亲对杨姓宗族之内心情感、创意与涟漪,欢迎各地杨氏宗亲子女踊跃报名参与。
4月前
吉打广福阁与4中学 联办系列文艺文创活动
德仁集团(TJ Group)创办的吉打广福阁(The Paradise Memorial)将在吉打州内推广一系列的文艺、文化活动与创作,包括摄影比赛、短视频创作、抄写经文、成语诗词比赛、书法比赛、中秋节灯会
5月前
小泥 / 世情于旧书店流转
日前,家人提及有人在社交媒体表示,要用看不到的颜色搞艺术……我连忙打断,这太没常识了吧?看不到的颜色早就运用在很多领域,一点也不新鲜。你不是看过《寂寞猎人》?第一篇关键就是看不到的颜色。再说,隐形墨水这种东西,古典推理小说早就写到烂了。家人接话,《寂寞猎人》是宫部美幸那本吗?看过但我忘了。 我常常从小说(特别是推理小说)认识世界。《寂寞猎人》是宫部美幸199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收录6个推理故事,并以其中一篇为名。尽管出版已有一段时间,然而探讨的许多状况,至今依旧不时出现在我们身边。 人称岩老爹的岩永幸吉,在木材行业工作40年,原本退休玩玩盆栽,谁知老友过世,受托经营老友晚年在东京创办的“田边书店”。“田边书店”位于老旧社区商用建筑的一楼,店面加上办公室一共4坪(一坪约为3.3平方米),为窄小平凡的街坊书店,贩售广受一般读者喜爱的书籍,周末常挤满看漫画的中小学生。 显现日本市井人情世故的片段 岩老爹“唯一的不成材的孙子”,高一生稔会在周末前来协助打理,书店另有两个工读生。旁及岩老爹老友的独生子,便衣刑警桦野俊明。拜访独居老人的社工三好淑惠、邻居、买卖书籍的客人,住在横滨的岩老爹儿子媳妇等等。登场人物多为普通人,不见推理小说常见的慑人神探风采,倒是显现了日本市井人情世故的片段。 岩老爹和稔是感情亲密,不时斗嘴打闹,同时也是探索事件真相的搭档。尽管祖孙素来亲厚,可是青少年稔的初恋对象出乎意表,造成岩老爹、稔的父母与稔的疏离与冲突。总之,《寂寞猎人》一书的核心关怀世间的家常困扰。 像是家人沉迷新兴宗教、觊觎亲人财富、年轻男女追寻自我、儿童受虐、模仿犯、青少年霸凌、二战期间的遗憾等等。事件未必全都涉及生命伤亡,但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却不容低估。岩老爹因故介入了部分事件,惟亦有来不及、以及不便过问的状况。并非所有的事件,真相都会水落石出,一如我们常常处在浑沌不明之中,可是生活仍得继续前进。 没有神化书籍,岩老爹不是文艺老人 部分篇章由关系人的视野出发,避免叙事老在“田边书店”打转的呆板,亦扩大了全书观点。关系人的看法未必与岩老爹相同,亦即事件未必有统一的诠释,各人或有各自的想法。 6个事件都牵涉一本、多本实体或虚构的书。然而宫部美幸并未将书籍神化,比如岩老爹并非文艺老人,之前顶多看看报纸副刊,旧书店就是一门生意。书的确启发了很多人,但也别轻忽书可能带来的危险。岩老爹将《日常生活中的毒药》、《法律漏洞百科》等书置于柜台,亲自看管,以一己之力守护。
6月前
他乡遇见槟城人9 | 符名胜:不可抵抗迷幻力量 巴黎文艺美学最前锋
对于所有喜欢文化艺术的人来说,法国巴黎有一股不可抵抗的迷幻力量,终其一生必定要找个机会去那边走走、停停、看看,感受一下这个集文化艺术、浪漫美学于一身的大都会,符名胜当年就是抱持着这美好的想像,鼓起勇气从槟城飞到了巴黎,从此为生命掀开了全新的篇章
7月前
星云
认识草风,都是文学的因缘——悼诗人草风/章钦(珠宝)
2022年12月15日那天,网络上传来一则噩耗,诗人草风往生了,顿时,心头一阵难受,久久不能平息。几天前,他还传来早上问候信息。记得2022年12月2日,在《南洋商报》【商余】版,还发表了他一篇散文〈听老歌,勾起许多回忆〉。 据我知道,他太太往生后,过了一段日子,他却因为中风跌倒,行动不便,无法自我照顾,只好安排进入怡保的一间安老院。疫情期间,不便去探望他。在2022年11月28日,才和胡友平校长及一介文友到安老院探访,我一见到他,几乎认不出来。他本是身材高大,面庞丰满润滑,竟然瘦得只有一把骨,面庞两眼深陷,让人看了一阵心酸。他舌头转动不来,不能说话,只有用纸笔与我们沟通。看到他,深感生老病死,人生无常! 认识草风,记得那是80年代,知道他喜爱写诗,也写童诗;我也爱写作,自然地,大家就有了联络,他没有瞧不起我这个没有正式进过学校的工人。那时,他住金宝,在怡保旧街场兴业银行任职。我住怡保甘榜斗华新村,在他昔工业工厂当员工,有空闲时间,就会联络他,到怡保旧街场咖啡厅喝茶,谈文说艺,常常一聊就一两个钟。文艺的情缘就这样培养起来。我到金宝去,一定会联络他,到茶餐室喝茶,大家都是谈文说艺,非常开心! 草风出生于1944年,原名是陈永安,笔名除了草风,还有花非花、龙族、沈曼华、陈剑怀等。出版有新诗集《 异乡寒夜曲》、《纸船》、《一片慈爱》,及另一本合集《第一道曙光》。 当他退休后,我们就比较少见面,不过,不时还会在电话上联络,聊天。不久就知道他太太患上了肾病,每个月要到怡保医院洗肾,他一人在医院,等太太洗肾时间很长,他就会通知我,说在医院很无聊,约我见面。那时我已半退休,所以就会到医院餐室,喝茶吃饭,我们很少谈个人琐事,谈的都是文学创作,一些文坛事。 记得,有一年,继程法师来怡保般若岩办大专佛学讲座,草风知道了,邀约我一同去见他。继程法师也爱创作,曾经协助我出版过书,我也应该去见见他,感恩这一分情缘。于是,我们到般若岩见法师,法师就请我们喝茶,他亲自泡了一壶普洱茶,大家坐下来也就是谈写作、文坛事。同时,我们还见到了一位热爱写作的女生,叫雅琳的,大家很高兴拍下一张照。 回首,认识草风已三十多年,我们保持着联络,那就因为是文学的因缘!今天他走了,在文学道上留下了星光,生命留下光彩! 诗人草风,我们永远怀念你……
7月前
星云
星云
一个像我这样的男子/余棋华(新山)
当年一开始,人们说西西与亦舒写得很相像,有时分不出谁是谁。很快的就分出来了,西西走向文艺,亦舒走向流行(不说是通俗或言情)。看懂亦舒的长文短文。西西的自序〈造房子〉说了自己笔名的由来,〈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也真悲哀,还是难结婚。她有些文章寓意特别,我像懂了一些又像不懂。读圣经里的〈启示录〉,末日时出现在空中的白马红马黑马灰马,也真的天马行走在天空,先知约翰一个人的看见和书写,后人10种的看法。一个像我这样的男子,深奥的寓意,至终也没看懂了什么。 想取像西西一般简单的笔名 蒋勋董桥都说梵谷的画是热的。我想也是,梵谷这么狂热,画作怎能不炽热呢,热得不能伸指碰触,啊名画不可碰。他画了极多幅的向日葵,向日葵采集了太阳的光,感染在其画笔,所画必定灼热。我的手与指翻看的是漫画,有一年特意买了Lat。这么丑的脸孔——每个人物的鼻子都是倒立三个小山丘,这样来表达东方人的扁鼻;都在画着甘榜里的事,这是我熟悉的马来西亚,我的马来西亚我爱你。我是这样的一个男子,有些名画太过抽象,太过超乎想像,脑里的运输不怎么通畅。 那天与身边的人说,听到FM频道经典95里的一个曲子真好,我说不出名称,也哼不上那曲子。我是一个这样的男子。去了那些闻名的音乐会,上半场直腰,下半场撑腰……撑到完场。在家里可以坐着躺着,听南海姑娘不要太伤心,因为她年纪16岁半太年轻。听望春风不要太痴心,门前芭蕉叶动非郎来,莫被风儿骗了还傻呆呆。后期听的止于王菲的传奇——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这真似张爱玲极短的一篇〈爱〉。一男一女之间的爱意都发生在一瞬间,那一眼就知道了彼此。我是那么肤浅,古典频道有时播出花腔女高,我的频率受不住这样的高度。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这般普通女子,不凡职业(遗容美妆),已知很难结婚。一个像我这样的男子,一般层次,结了婚,岁月静好,与子偕老。突然也想取一个像西西一般简单的笔名,笔画也少,叫做比比,比比皆是——一个像我这样的男子。
7月前
星云
星云
【新春征文】写一篇新诗来开年/ 郑撼(关丹)
过去的六十多年,原来我对过农历新年这桩事并没有那么在意和郑重。性格使然,几乎每一个新年,我都是随性度过的。 童年时候,当然对新年万分期待,不过盼望的也不外是那些满足口腹之欲的美味佳肴与汽水零嘴,区区一块几毛钱的压岁钱,以及硝烟四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年少时对新年多了一份期待,因为可以借口拜年去探访那些平日难得见面的女性朋友,尤其是女同学的闺蜜。 后来到远方求学和就职,过新年的仪式就是心力交瘁的舟车劳顿,从搭公交到骑摩托再到驾汽车,总是一程又一程的奔波。这样与时间赛跑过新年虽然颇具意义,也感受到兴奋和欢欣的氛围,却因为缺乏印象深刻的美好回忆,我就殚精竭虑想方设法,苦思另类迎接新年的方法。 然而由于人的惰性加上贪图方便,我的大半生已经习惯随性过年,所以一年又一年就那样度过了佳节。 几年前从职场退休,不必再营营役役为稻粱谋,我竟然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迎接新年的新格局,希望带给自己不一样开年仪式。 这个开年仪式其实很简单,就是除夕夜拿一支圆珠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一首诗。 诗的内容可以是回顾或展望,也可以是一些个人感悟和愿望,文字虽然是简单而浅白的,却是来自心里的话。 我有自知之明,了解这些诗不够水准在报章刊登,因此就发布在脸书上,让我屈指可数的朋友们读一读,为我按赞,提醒我也曾经是文艺青年,所创作的新诗毕竟也得过征文奖,甚至有一次入围花踪新诗奖。 来临的癸卯年,我会写出怎样的诗,目前完全没有概念;不过,壬寅年的除夕,我就写下了这首诗: 过去的68年 我曾经懵懂无知 也曾经轻狂不羁 我曾经热情奔放 也曾经玩世不恭 我曾经沉稳积极 也曾经消沉郁悒 我曾经意气风发 也曾经失落沮丧 一切都过去了 只遗留下脆弱的泡沫 在时间的长河里 今后 我祈望 日子是一连串的 风轻云淡 平凡而甘于淡泊 就是我座右铭 那些 遇见的人发生的事 终究会成为过去 恰似一缕轻烟 消失在云端 也许 我只会遗留下一个名字 模糊的容颜 让你去回忆 但愿兔年之前,我能写出一首诗,让自己觉得过去的一年并没有虚度,让我感到心里满盈着充实、欢欣和喜乐。 至于转运与否,实在并不重要。
8月前
星云
北马新闻
加拉岸首办嘉年华 吸引文艺界人士民众参与
加拉岸迎新嘉年华今日开始一连举行3天,这项首次在加拉岸举行的盛会,吸引文化艺术界人士及民众到来参与,探索加拉岸被隐藏的面貌
9月前
北马新闻
星云
我做过小偷,在学校 / 龙族(金宝)
60年过去了,当年在学校做小偷的经历仍记忆犹新,我竟然有那么大的胆量“犯案”。
11月前
星云
花踪
【花踪回响】师生赴花踪/郭兆堂(梳邦再也)
这一届花踪,第一次有学生与我同行,我深切地希望花踪的种子会在他们的心中萌芽滋长。
12月前
花踪
星云
泛泛之辈/蔡兴隆(居銮)
从泛泛之辈,到成为某个人,时间与岁月像是躲在云端窥看的神灵,只是静静观看,从不插手。
12月前
星云
牛杂
牛忠/命题
和老友闲聊。啊!这个星期的【牛杂】有题材写了。这就是所谓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吧! 有个文艺青年访老友,带了一些他画的作品给老友欣赏。我只知道文艺青年爱写诗,原来他多才多艺也绘画写书法。忍不住好奇问:画什么的呀?老友说了一大轮,还是没弄清楚文艺青年的画是哪一门类。老友见我迟钝泄气说,等文艺青年有日开画展去看就知道了。没想到老友会折腾人,出了一个命题叫文艺青年创作一幅画。老友学问好,出题当然与文学有关。命题是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悼亡词里的一句:不思量,自难忘。我第一反应会不会有点难度。不能小看人,可能文艺青年觉得是轻而易举之事。 老友出命题给文艺青年创作画之事,不由自主想起中国水墨画坛文坛一件人人津津乐道之佳话。 老舍先生很喜欢齐白石的作品。1933年,34岁的他已通过友人向齐白石求画。后来和齐白石见面后,互相欣赏,成了忘年之交。1951年,老舍向91岁白石老人求画时,出了一个命题让老人家创作,就是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当时的流传说法是,老人家得到命题后冥思苦想三天三夜,才完成这一幅妙的绝品。2011年,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背景有了新的一段史料。北京文史研究馆的《北京文史》杂志改版时,登了老舍当年求画的原信,原来老舍出题求画时,曾主动提供了绘画的构思给老先生。信里写到:“蝌蚪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一个出题出构思,一个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完成这幅同心协力结晶杰作。 齐白石一生画了数不尽世界赞不绝口的精品画作,说《蛙声十里出山泉》是最著名的一幅,应该没什么人站出来反对。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白石老人非常罕见的构图,他用重墨画出两壁山涧,中间用线条画出急流泉水,使用老舍提示,画6只小蝌蚪往下游曳,以蝌蚪从画面传出蛙声,表现出了诗中的山泉和蛙声,最后在上方用石青画了两个小小远山,这一妙笔把十里意象也画出来了,整幅画把“蛙声十里出山泉”一字不漏诠释出来,完美的示范“书画合一”的绝配。 《蛙声十里出山泉》属于老舍家62年后,经过4个子女一致同意,现在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保管。 建议出命题的老友,赶紧也给文艺青年提供构思,让他也用上三天三夜去完成“不思量,自难忘”,为我国也留下一段文坛画坛佳话也。 更多文章: 牛忠/假期 牛忠/警察局 牛忠/出国前 牛忠/买画
1年前
牛杂
星云
文艺道上的情缘——悼甄供先生/章钦(珠宝)
看到文友陈秋山脸书,传出噩耗,甄供先生走了,心头顿然一阵沉痛,久久不能平息,让我的脑海里,翻腾起伏…… 1975年,我开始学习诗歌创作,就把文稿投寄给星洲日报的【文艺春秋】,偶尔一些诗作也被刊登,激励了我更认真去写诗。那时,我不知道编者是谁,后来才知道他叫甄供。 1987年,霹雳文艺研究会在邦咯岛,举办三天两夜的文艺生活营,邀请甄供先生前来担任主讲,他一口就答应下来,让大家感到非常高兴。那时,在生活营里,我才正真认识了甄供。他在讲座时,全神灌注,语言轻松幽默,让学员受益不浅,我也深感受益。 我年轻的时候,喜爱参加一些文艺聚会,常常会撘巴士到吉隆坡去,在许多的聚会,都会见到甄供,虽然没有深谈,心灵上总会感觉到他是位待人真诚、默默耕耘、不卑不亢、提携后进的前辈。 我的诗作,多半发表在甄供编的【文艺春秋】上。为了不让生命留下太多空白,2011年,我选了100首,申请福联出版基金,有幸获选了。这又让我想起甄供,便大胆地邀请他为我的诗作写序文。我是一个没有正式进过学校的工人,文艺路上也没有特别表现,但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这让我心头阵阵激动,温暖了我这颗文艺心! 浓浓的文艺情 当收到他寄来的序文,展开一读,他对我是那么了解,让心头更是鼓舞、激动,这一份浓浓的文艺情,燃亮了我心灯,文艺路上不感寂寞…… 他回函给我说:序文写得太冗长了,理应就此打住。但是,有两件琐事是与写序文有关的,必须有个交代才好: 1.今年5月初,我收到章钦先生寄来诗集《生活吹起凤歌》书稿的复印本,并附短笺,希望我能为这本集子作序、提点意见之类。我回电话给他,说:可以,但我的序文仅能当作读后感,因为我不是诗人,意见也未必正确。 2.讵料5月中旬,横祸飞来,伤及我的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伤势尤其严重,因此在医院接受手术,留院两天,右手掌被包扎起来,当然无法握笔了。此后就是忙于求医疗伤,费去好几个月时间。伤口痊愈之后,仍然有后遗症:酸痛、僵硬、麻痹,握笔太久,手就不听使唤了。序文因此时写时停,以致延误这本诗集的出版,我是深感歉疚的。 记得2012年,在王涛的憩园民宿,我参与了各地文友的相聚,甄供也有到来,大家都非常高兴,难得大家都能相聚在一起,进行文艺创作上的交流,大家都充满喜悦,心里燃烧着文艺火苗。想起来,那一次的相聚,好像是我和甄供的最后一次相会。之后,我患上眼症,视线不好,就很少出席文艺聚会和活动;加上疫情暴发,就再也没有见过甄供了,深感遗憾! 甄供先生,今天你虽已走离人间,但是,你还活在许多人的心中,更让我永远怀念……
1年前
星云
全国综合
魏家祥:时代虽不断科技化 文艺传承 机器无法取代
交通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强调,虽然时代不断演进中,或许有很多领域会被人工智能或科技取代,但在文化与艺术的学习、鉴赏及传承,是无法被机器取代的,也可以这么说,文化离不开传承,必须将这些宝贵结晶加以发扬。
1年前
全国综合
更多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