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旅行

2天前
3天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人到中年,我虽然老是嚷嚷该考虑散书,可是成果不佳。去年底拿了12本书去交换,换了七、八本回来。这趟北上换书,也是我们的吉隆坡小旅行。 挑选余秋雨、茅盾、苏伟贞等作家的书,书不坏但我已不需要,不如让给其他想要的读者吧。旧书交换场地略嫌简陋,书未整理,一排排堆在地板。我并不嫌弃,不景气的年代,主办单位愿意用省事的方式办理旧书交换,总比没办好。只可惜旧书比我预期的少,逛来不够尽兴。 家人原本拿了《戴震文集》,想一想又放回去,觉得拿回家也不会看,他的决定让我欣慰。面对自己需求,而不是一味搜罗,他确实进步很多。戴震是清中叶学者,书少见,或许很好,但不适合我们。家人说近代学者还提过戴震的,就属胡适和余英时。 我随即阅读《美丽男孩》。这是一本痛苦之书。才华洋溢又聪颖的儿子尼克染上毒瘾,父亲大卫能怎么办?中产家庭拥有资源、财力,支持尼克反复且多样的戒毒方式,可是尼克时好时坏的状况,消磨了大卫的情感心智和财产。大卫该放弃尼克吗?若不放弃该以什么方式继续爱着尼克?尼克染上毒瘾,是大卫在婚姻感情、教养过程犯了什么错吗?种种扪心自问一再折磨大卫。书末未明确告知读者,尼克是否摆脱毒瘾,毒瘾恐怕是尼克终身必须面对的难题。大卫告诉大家,戒毒方案由于个别差异,成效不一,目前并无完整且多数人适用的有效方案。不过戒毒者和相关家属,至少能从其他人的类似经验,得到一点点慰藉,总比在暗夜孤独拥抱痛苦好些。不相干的外人如我,旁观别人痛苦又获得了什么?大卫面对痛苦的勇气,激励了我。尽管各人得着各人的眼泪,但眼泪与眼泪不妨相濡以沫。 若北上吉隆坡,我们习惯至茨厂街附近逛书店,顺便享用美食。我喜欢啦啦米,一眼满满的海瓜子,奢华丰盈,一人独享相当痛快。在台湾,我幼时海瓜子是昂贵海鲜,难得去餐厅,炒海瓜子一小盘一桌分着吃,三两下盘子就空了。喜欢啦啦米,或许反映了我的小家子气、没见识,但无所谓,自己开心就好。 隔日上午至陋巷吃早餐,一家小摊大排长龙,我们懒得排队,点了一旁无人问津的猪杂河粉。原本毫无期待,谁知入口清鲜,小摊有此水准已然及格。当下没人排队,并非食物不佳,说不定只是运气不好。 闲逛一家文创商场。看见某家贩售“吉隆坡没有灵魂”、“台北没有爱情”之类的T恤,突然觉得无聊得很好笑。我不关心吉隆坡有没有灵魂,台北有没有爱情等等,倒是想起苏联时代有部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集体主义之下一个女子的爱情波折。仅管句子结构类似,可是莫斯科比吉隆坡、台北有意思多了。 果真想制作文青T恤,其实有很多更好的选择。比如:“我不爱听人啰嗦”——小龙女、“能哭能歌迈俗流”——梁羽生、“领取而今现在”——朱敦儒、“闲愁最苦”——辛弃疾、“等待和希望是人间最好的两个词语”——大仲马。
3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又到樱花盛开的季节。今年天气变化多端,3月初回暖不到几天,气温又突然急遽下降,东京还下起雪来,樱花因此延至4月初才开。 每年樱花盛开时,总让人陷入回忆杀。想起当年在家人反对下毅然决然来到日本,那时也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从研究所毕业,也是樱花开好开满的时候,给人满满希望,而今年花开之际,已是居留日本的第九年了。 今年没有特别去赏花,除了天气一直暖和不起来,也忙着写论文、为新学期备课,空闲时就想待在家里悠哉悠哉地过,对于家门外的事,完全提不起劲。电视也好久没打开了,看的都是网络平台上的剧和电影,中文的居多。 相比起刚来日本,对于一切都感到新鲜、一有时间就四处探索,如今眼前的一切,都变成了再普通不过的日常。 然而,我也并非可以长期居家之人。趁着几天空档,去了一趟位于九州的鹿儿岛。因为日本的47都道府县,剩下鹿儿岛县和山口县没打卡,而山口县的主要景点必须开车才能到达,所以决定去公共交通相对方便的鹿儿岛。 以前觉得日本旅行好贵,不过冠病疫情之后,觉得日本旅游的性价比好像大大提升了。旅店方面,大约150令吉,就可以住设备齐全的单人房,虽然房间面积可能小一点,可环境卫生都不会让人失望。去年夏天去台湾,才发现台北、高雄的旅店也不便宜,环境设备好一点的旅馆可能不止150令吉;而年初刚去的澳洲悉尼,同样价格,就只能和其他人共享房间,睡得到上下铺的一个床位。吃喝方面,吉隆坡购物广场的价格也比得上日本的了。唯一贵的,就是交通了。但看在日本电车覆盖范围广泛、准点,而且可以到达大多数景点,这钱也没办法省了。 去程看飞机上的杂志写说,气温逐渐回升的4月,冷暖流交替会导致航飞过程颠簸得比较厉害。从名古屋到鹿儿岛,大约1小时20分的航程,在升高和下降的时候,飞机还真的一路摇摇晃晃,最终安全降落。 从机场坐接驳巴士到市中心已是下午4点多,去了城山公园,俯瞰到了樱岛火山和鹿儿岛市的景色,然后吃了一顿丰盛的当地乡土料理,就回旅店休息了。 晚上11点多,躺在床上准备第二天行程,突然床铺开始左右晃动,意识到是发生地震了,然而震动没有马上停止,反而越震越强烈。我拿着手机走到房门前,利落地抽取了房卡、打开房门,想着逃跑,但回过神发现自己在12楼,要逃好像也来不及,只好蹲靠在走廊墙边,心里默念“拜托,不要再晃了!” 焦虑没用 只能活在当下 旅店没有广播让大家撤离。长长的走廊上,除了我打开了房门,没有其他动静。后来,走廊尾端有另一间房门打开了,一名男子手握着手机头往门外探,我们远远地对视了几秒,但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震动持续了大约三十几秒后总算停了。事后查了一下,发现震度有3至4级,由于距离震央不远,又身处高楼,所以感受到特别明显的震动。顺道查看了鹿儿岛过往的地震记录,原来鹿儿岛每隔几天都有发生小震动,恐怕大家是习以为常了,所以才能冷静地待在原地不动? 在鹿儿岛的第二天,樱岛火山还小喷发了一下,不过没有引发特别警报,山脚下的观光活动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人们还边泡足浴边看火山喷发。 第三天晚上结束短暂的鹿儿岛行程,回到了名古屋。原本还想着逃离地震频繁的鹿儿岛回到名古屋感觉比较踏实,结果回来没几天,名古屋也地震了。当下正在洗澡,感觉地板上下跳动了一下,不知是天冷还是害怕,从浴室出来手在颤抖。 地震频频发生,好让人焦虑,不过焦虑也没用,只能活在当下,愿平安。
2月前
记得刚上初中时,我对华文课的热情平平,总是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些惧怕它的深奥与繁杂。那些艰涩的古文、枯燥的语法,词汇的积累,还有永远写不完的作文,都让我望而生畏。直到一个慵懒的早晨,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进来,在课室投下一片温暖的光斑,黄老师拿着天空蓝的电脑走进教室,这个场景,开启了我与华文课之间奇妙的情缘。她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将原本沉闷的华文课变成了如今我最期待的课堂,让我沉浸在它的魅力之中。华文课在许多人眼中, 也许是一本正经的课堂,是一板一眼的文言文和生词默写。但,黄老师却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将世界带进了课堂。 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起初,我对古文充满畏惧,它晦涩难懂,每一句都是千年前的谜题。然而黄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让我们一步步走进了古文的世界。记得我们第一堂课学习〈桃花源记〉时,她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文章的含义,而是教我们逐字逐句地拆解。她让我们想像自己是误入桃花源的渔人,站在渔人的角度,用我们的语言来翻译,“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句。当我们终于翻译完这篇文章,再回头读原文时,才发现那些曾经令人生畏的字句,竟是如此优美!“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诗意的描写让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了一片宁静安详的世外桃源。这种体验让我意识到古文是一个可以沉醉其中的世界。 黄老师不仅教我们欣赏文字之美,更教会我们如何用文字表达思想。她的个人经历更是我们课堂的一道风景线。她经常用生动的语言分享自己骑行旅游、用车轮丈量异国土地的经历,讲述着她在异国他乡的见闻,描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还展示了许多精彩的照片。我被她生动的讲述深深吸引,仿佛也置身于那片陌生的土地。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她也总是鼓励我们在闲暇之余多写些作文,并将自己的文章投稿到报章。在她的鼓励下,我将自己假期去上海旅游的经历写成了文章,投稿到旅游版。 黄老师让我明白,文字不仅是考试的工具,更是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窗口。在她的引导下,我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我开始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表达内心的感受。我写诗,写散文,写游记,记录当下所有有趣的事和对事物的新感悟。我惊奇地发现,当我用心地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清晨课室里洒进来的一缕阳光,下课时同学们嬉戏打闹的声音,放学后往学校大门口奔去的背影……这些平平无奇的场景,在我的笔下都变得清晰鲜活了起来。作文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像一片片花瓣,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这些被文字温暖和治愈的时光都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 现在,华文课已经成为我每周最期待的时刻。华文课教会了我如何写作,更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在黄老师的课堂上,她没有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文,我们讨论时事,探讨人生,分享梦想。在她的影响下,我养成了阅读报纸的习惯,开始关注社会,思考人生。黄老师的华文课就像一扇神奇的窗户,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通过文字,我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也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那些看似枯燥的古文,那些普通的新闻报道,在她的讲解下都变得生动有趣。她不仅教授了我们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如何用心感受生活,用文字记录身边美好的一切。 回首这一年,我深深感激黄老师的用心教导,是她用她的经历、她的热爱、她的故事点燃了我对华文的热爱,让曾经对它敬而远之的我深深迷恋它的美丽。我也从她那明白了文字是情感的承载,是思想的表达,是链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或许,未来的有一天,我也会像老师一样,去探索世界,然后用华文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分享给更广阔的世界。如今,华文课对我而言亦不再只是一门学科,而是一段美好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也找到了表达内心的方式。感谢黄老师,感谢华文课,让我明白:文字不仅是记录生活的工具,更是照亮心灵的明灯。愿我们都能保持对文字的热爱,让写作成为生命中永恒的风景!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这是曼谷现代美术馆的作品,这一层的展览馆,展示的作品都是佛教相关的展览品。这幅作品是佛像,却用着类似反光的材料,我看不清楚展品,却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佛祖的塑像。我不知道创作者所要表达的画面,因为也没有说明。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美术馆,第一次接触美术馆,觉得现代艺术家的作品都各有特色,每一个作品,都可以展现艺术家自己的个人风格。 当然还有其他的展览品,也吸引了我去好好地看,好好地欣赏,然后拍了好多的照片。当我在写作,我采用的照片,可以诠释我的文字。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明白,可是我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朋友告诉我,我的文字只有我自己明白,然而她也懂,是因为她了解我。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他人,那就是创作者必须诠释其作品的原因。 当我在教导小孩,我已经不在乎他们的对错,而是告知我的观点、社会意识,然后选择接受他们,接受他们就是个体,接受他们的不同点。小孩的世界,就是这么的多姿多彩。我选择接受他们,是因为我也是其中一位。 当我在告诉他人的我的意见、我的立场,我也不期待他们会接受。因为每一个人的看法不一样,甚至是对立。当然,离开了一个立场对立的圈子,会觉得比较轻松,不是因为没有人会认同我的看法,而是我无需在乎。 当我看着眼前的这幅作品,我可以告诉自己,就算站在前面,却看不到自己。可能有一点点吧,但那也是非常模糊的模样了,隐隐约约地,我只看到身体的某一个部位。 不要太期望别人的认同 我认为,我们连自己都无法看得清楚,又何况是别人呢?所以,也别期望看清别人。 我来到泰国旅行,这是一个充满着佛教色彩的国家,一个自由度极高的地方,一个可以做自己的地方。他们可以为了生活而忙碌,当然也有的选择悠闲过日子。当我来到寺庙,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肤色不同的人,甚至来自不同的国家,甚至没有太多的枷锁,那就是自由。 我看着这幅画便想,它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别把眼前所看的,看得太清楚,而是要多一层思考,思考到底是要传达什么信息。当然我没有很认真地去看,因为我觉得自己还会再来,再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再以不同的年龄段去诠释。 记得以前很喜欢看书,阅读了许多外国作者的书籍,看着他们在书中所表达的内容,甚至如何去应对的方法。在很茫然的时候,我确实是得益不少,学习了如何去过日子,如何去面对问题,甚至是面对了人生。或许从书中看到的就是作者自己,或许那正是他们所面对的事情。 阅读也让我度过了许多的难关,教导我如何去生活,教导我如何接受自己,甚至是别人。可是,我还是我自己,别人是无法取代的,甚至也无法理解我的内心世界。我不再困在书中,走到外面,看到的是真实的人,看到的是立体的画面,感受到具有动感的环境,而不再是在文字中打滚。我发觉,那也是值得去思考的! 当我在编写自己的书籍,我在讲述自己的世界,分析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理念,可是那是我自己。所以也别期望别人会接受,甚至是认同。所以我在阅读别人的书籍时,我也是这么认为。 我去外国旅行,会尝试参观当地的当代美术馆,看看创作者的作品。这并不代表我是一个艺术家,而是我想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思考,这更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的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但是,我想要明白,想要思考!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