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清华大学
【如意安详】我名正清/何国忠
费正清即费氏正直清廉。“使用这样一个汉名,你真可算是一个中国人了。”梁思成说。
1星期前
“仿生大脑”晶片 清华研制重大突破 有助AI发展
“忆阻器存算一体晶片”,有望促进人工智能(AI)、自动驾驶、可穿戴装置等领域发展。
2月前
李群熙|谈纪家葵返马之点点滴滴
首相今年3月,首访中国,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公共赞扬大马籍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副主任纪家葵,并说会说服习近平主席,让他回国协助发展。 纪博士于上月回马,18日,到新纪元大学学院交流,会上说:“刚才校长为我导览南大史料中心,让我回想起我的二叔和父亲,二叔曾是南大生,后因学潮被开除,父亲则曾在南大服务过。”又说,想从张卦在墙上,海报里的旧照片寻觅二叔和父亲的身影。 看了这段新闻,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因为我跟他二叔和父亲,特别是二叔,有过一段深厚的情谊。 话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是风云激荡的年代,南大自1963年2月2日,许多同学在“冷藏行动“中遭逮捕坐牢后,遂成风暴中心之一,为反对南大变质,学潮持续不断。 李光耀政权采取强硬手段,不但开除大批“闹事”的学生,更把他们驱逐回马。 1966或67年,家葵的二叔纪炳成(又名李大陆)和父亲炎成被驱逐来新山,很快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在为他们找住宿和工作上,略尽了点绵力。 1968年6月16日,我和炳成等百多人在笨珍泉成黄梨园工潮中被捕,也一起在内安法令下被关进麻坡扣留营。 进营后,彼此更熟悉。岂料,隔年,营方把他们认为“死硬”份子的我们共15人,调往臭名照彰的霹雳州华都牙也特别扣留营B座,接着爆发1127绝食斗争,倍受欺凌,他被调去A座,约两年后,获释,不久传来他车祸,英年早逝的噩耗,痛哉! 炳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能言善道,记忆力特强,当年在营内讲述《红岩》的故事,生动活泼,精彩万分,这或者是传承纪家优异的基因吧。 纪博士回马,除探亲外,也回应了首相的谈话。 9月19日晚,在星洲日报总社举行的“逐梦生命科学30年”励志讲座上,媒体人钟启章询问他有关首相希望他回国服务的问题,他回应道,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期望能以团队的方式合作,齐心做到全球资源整合。他希望透过搭建桥梁及资源整合为国家贡献。并表示,以他自己目前在科研上的能力,如果马上全职回国,并不能最好发挥自己身为科研工作者的角色。 家葵的父亲被驱逐过来后,落脚于新山,曾经营咖啡店和制衣厂,家境不算富裕,育有3名儿女,他是老么,小学读国光,1986年进宽中,华业后负笈美国。本科主修生物化学,直到博士后研究,才开始长期致力研究干细胞与生殖发育的机制。 纪博士是研究干细胞的权威。他说,很多人不了解哪些干细胞治疗方法的真正有效,很多民众对干细胞一知半解,商业化的宣传也已造成一些概念上混淆,许多人认为干细胞能治疗百病,更有传说,某人不能行动,打了一针后便能站起来行走,把干细胞过度神化。干细胞并不能随便打入人体内,如果打了不安全的干细胞,是会造成肿瘤的。 有人提问,市面上许多被称为干细胞的鹿胎素及羊胎素是否对身体带来好处,他指出,市面上的相关产品与实验室对细胞活性的理解有很大的出入。细胞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活性,不可能经过磨成纷后仍有作用,目前还没见过这样神奇的干细胞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别再听信庸医或无良商家的花言巧语和胡说八道,否则赔了夫人又折兵,失了金钱,还毁了健康,悔之晚矣。
2月前
清华实践支队访郑立慷 了解科艺部旗下3机构
中国清华大学“东南亚青年交流”实践支队13名团员,访问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并了解科艺部旗下的马来西亚航空署(MYSA)、大马基因组与疫苗研究所等机构。
2月前
安华:促进学术交流 清华大学愿与大马合作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说,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已同意与我国加强在交换学生、学术及研究人员方面的合作,以及探讨共同展开研究的机会。
2月前
“逐梦生命科学30年” 纪家葵919星洲总社开讲
5大单位将联办扬名海外的我国生命科学家——纪家葵博士“逐梦生命科学30年”讲座会,邀请民众9月19日(星期二)到星洲日报总社,共赴一场精彩的励志讲座。
3月前
即时娱乐
校园封路呼喝驱赶师生 刘亦菲新剧剧组惹众怒
刘亦菲、霍建华正为新戏《玫瑰故事》如火如荼地进行拍摄,但有学生爆料,指剧组在中国人民大学拍摄时封锁校园道路,影响了师生正常生活,开酸演员和剧组“都这么高贵的吗?”
4月前
即时娱乐
天下事
不入“清华”心不死 广西男第15次高考
唐尚珺开通微博时自称是“为上清华复读13年考生”、被网民称为“广西高考钉子户”。2009年参加首次高考“发挥失常”后,他选择重读,不料从此开启十多年的重读生涯。
6月前
天下事
全国综合
大马驻西安总领馆主办 30马中大学生友好交流
由马来西亚驻西安总领事馆、驻华大使馆教育处、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莲湖区区委、区政府及新浪陕西主办的“丝路长安、筑梦未来——2023中马大学生友好交流活动”已于6月3至5日在西安举行,并获得30名来自大马和中国籍学生响应和参与,共同推动马中多元文化互学互鉴的精神。
6月前
全国综合
这些人,那些事
【这些人那些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沿用数十载 曾锡珪缔结昔中清华情缘
两个月前,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访问中国并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表扬来自柔佛的该大学医学院教授纪家葵后,揭开了马中两国的这段教育情缘。 其实早在65年前,当清华大学留美军事学人曾锡珪(1899-1966)到柔佛昔加末昔华中学掌校时,已为大马华校和清华大学缔下一段教育情缘。 65年前到柔昔华掌校 曾锡珪自1958年5月掌校不久,就以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做为该中学的校训,并以黑底浮字刻印在昔中校门石柱,让每天进出的昔中学生时刻铭记,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1961年,曾锡珪在该校高中第一届毕业特刊的序文中,提醒毕业生“毋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以期有所贡献于社会与国家。 “昔华”或有昔日清华之意 1963年起,该中学从“华侨中学”易名为昔华中学,原版校歌“山色苍苍,河水泱泱,维吾雄伟华侨矗立柔佛北方……”中的“华侨”两字,也改为“昔华”。 昔华中学是昔加末华文中学的缩写,然而,曾锡珪的女儿曾武英曾撰文写道,在其父眼中的“昔华”,可能也有“昔日清华”之意。 2017年9月,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清华学校时期留美军事学人历史展”,在曾锡珪展板上就贴上一幅写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昔华中学校徽,在在显示两校这数十年来的教育情缘。 曾武英:感谢父亲学生助修墓碑志 柔南昔华中学校友会理事每年为曾锡珪扫墓,去年年底还在昔中校友联总出资下修复其墓碑志,住在中国上海的其女曾武英感谢昔中学长多年来的付出。 曾武英(83岁)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表示,她看了昔中学长修复其父墓碑志前后的对比照片后,十分感谢大家的用心,并指父亲能有这群学生,何其有幸。 她再次感谢昔华中学于90年代在校园设立其父纪念雕像、新建礼堂命名为曾锡珪礼堂、成立“曾锡珪大专助学金”等。 彭深华:说华语带有乡音 令人怀念 柔南昔华校友会顾问兼发起人彭深华表示,该会在80年代成立并找到曾校长坟墓后,自此每年都在该会举行的昔华之夜当天早上,派员为曾校长扫墓,并在坟前唱校歌缅怀师恩。 他表示,曾校长墓碑志文字近年来破损,昔华校友会联总在去年年底出资修复。 他是1964年昔中高中第四届毕业生,曾校长也是他的历史老师。 他表示,曾校长的华语带有湖北乡音,例如“第几届”念成“第几盖”、“鞋子”念为“孩子”等。 他表示,曾武英于1995年在昔加末昔华校友会、雪隆昔华校友会及柔南昔华校友会协助下,从上海飞抵昔中校园在其父雕像献花,较后到新山中华义山的父坟前祭拜,也曾多次来马祭父。 郑标元:只要上课分心就会被训 军人出身的曾锡珪讲究纪律,教学十分严格,巡堂时若发现学生不专心,就把学生揪出来猛训一顿。 昔中1965年高中第5届毕业生郑标元(77岁)表示,曾校长是他的历史教师,记得书名为“马来亚历史”,曾校长教课方式是先照本念一段英文内容后,就再也不看课本和中英文讲述内容,往往讲得比课本还丰富和吸引人。 他表示,曾校长教学严格,学生们都不敢造次。他在巡堂时,若发现学生不专心听课,就把学生揪出来训斥一顿。 梁泰山:讲课时常提起行军趣事 梁泰山(83岁)在1957年进入昔中念中一,隔年5月曾锡珪掌校后,就在昔日军友将领协助下,把校旁一处斜坡辟为体育场,施工期间常闻爆破声响。 他记得,他在体育课时曾在蔡波如老师带领下,到校旁割草移植到昔中草场。 他说,曾校长讲课时偶会提起行军趣事,并曾提起若有需要,可向国外友人募资,购买校旁空地扩充校地,惟后来没有成事。 曾铲平学校陡坡建体育场 从1958年5月至1964年年底,曾锡珪掌校期间建树良多,其中一项请来昔日战友费斯汀将军协助,派遗一支兵工团铲平斜坡辟为一座约5亩的运动场。 曾锡珪在“柔佛昔加末华侨中学高中1961年第一届毕业特刊”序文时,表示昔中自接受改制为国民型中学后,社会多以应向政府请助为词而谢绝捐款,而政府拨款要花两年审核才可能获批,以致该校建设陷入停顿。 他认为人定胜天,于是超越本身范围向外界活动。位于丘陵地带昔中校址原名“老虎山”,没有广阔平原充作运动场。 于是他向昔年战友时任英国皇家参谋总长费斯汀元帅求助,于1959年3月派工兵一队,机车四辆到校铲平陡坡,花5个月始告完成体育场。 他听闻新加坡华侨中学创办时,曾花5年时间和20万新元开辟一座与昔中操场相若的操场,而昔中得英军之助不取酬劳完全义务,而为崇功报德,就在昔中操场旁建一火炬台以志其事,并命名为费斯汀体育场,以及同年1959年9月12日开幕。 曾行军后归隐投身教育界 曾锡珪原籍中国湖北沔阳(今仙桃)人,1914年进入清华学校,曾留学美国考获历史硕士学位。归国后任十九路军及杭州警官学校教官。二战时,奉中国最高统帅部委为最高军事联络官,赴新德里出席联军会议,派军与英美军组线戍守印缅边境,共御日军西进,战后归隐南京。 他在大陆政权移交后,留居香港。1956年任新加坡南大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后任新加坡华侨中英文教席。1964年年杪自昔中退休后,任寛柔中学英文主任。1966年5月17日在新山医院病逝,6月25日举行公祭;他也获得中国、美国、台湾颁发抗战胜利勋章。
6月前
这些人,那些事
即时国际
中智库首发国际观报告:民众最关注传染病 领土
北京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周三发布首份《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民意调查报告,结果发现,中国民众对当前国际安全状况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看法都颇为乐观,同时对全球化高度支持,并且主张中国外交姿态应当积极进取。
6月前
即时国际
星云
【如意安详】我是教授/何国忠
“陈寅恪教授年寿已高,且身体素弱多病,又目已久盲,不知现今是否仍康健生存,抑已身故?其夫人唐稚莹女士现居住何处?此间宓及陈先生之朋友、学生多人,对陈先生十分关怀系念,极欲知其确切消息。敬求贵校:(一)复函,示知陈寅恪教授之现况;(二)将此函交付陈夫人手收,请其复函与宓,不胜盼感!” 1971年9月8日,吴宓致信“广州中山大学革命委员会”。吴宓女儿吴学昭所著《吴宓与陈寅恪》收录此信。文化大革命未结束,吴宓泥菩萨过江,受尽折磨,有一次被架上高台示众,被推下来时,不幸跌断左腿,此后生活不能自理。祸不单行,1971年6月右眼长白内障,没有及时治疗,就此瞎了。 想到更早失明的陈寅恪,心情惆怅。两个月后,才知道陈寅恪和夫人已在1969年10月和11月相继去世。吴学昭说吴宓晚年常提陈寅恪,其中1973年有“6月3日,阴雨,夜1时,醒一次。近晓4:40再醒,适梦陈寅恪兄诵释其新诗句隆春乍见三枝雁,莫解其意。” 1995年4月我到英国读书,临行前将尚未还清贷款的屋子出租给朋友,自己留一小房,装箱的几千册藏书和其他杂物全存里头。装箱之前,摩娑部分书本,《吴宓与陈寅恪》让我想起不少朋友。吴学昭用吴宓日记、书信,为二人长达半世纪友情留下记录。我到英国只带和博士论文相关资料,《吴宓和陈寅恪》是例外。书172页,不厚不重,都不是理由。我预测自己在英国会想念一些朋友,也许可借这本书释怀。 陈吴二人相识于哈佛大学,都很用功,谈起中西文化,旁征博引,羡煞旁人。陈寅恪大吴宓4岁,吴宓师从文学批评大师白璧德,获硕士学位,陈寅恪则一味游学,不在意名分。1925年吴宓被聘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托他筹办国学研究院,他推荐陈寅恪。陈寅恪非博士无著作,曹云祥面有难色。“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帮腔后,校长不再犹豫,陈寅恪和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组成国学院四大导师,梁启超的话是临门一脚,但是牵线的吴宓功不可没。 吴宓与陈寅恪都不评时事 《吴宓与陈寅恪》说二人在清华大学经常互访或步谈,并赠诗作。1927年王国维自尽,1929年梁启超病逝。少了支柱,国学院终于停办,但是吴宓和陈寅恪只换科系,没有离开。二战过后,陈寅恪到英美求医,却无法治好眼疾。中共建国后,陈寅恪任中山大学教授,吴宓在重庆西南师院执教,虽没见面,书信不停。 越是不平静的生活越能感受到知己力量。1961年8月23日吴宓到广州探望陈寅恪,子夜时分抵达陈家。陈寅恪听说吴宓已至,心情激动,用拐杖探路,摸索走出门外。“暮年一晤非容易,应作生离死别看。”这是他写给吴宓的诗句。吴宓未到时他不断写信提醒行程该注意之事,包括广州天气、中山大学路线车资、饮食等等琐事。 余英时的《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已让我们领会到陈寅恪学问的深不可测。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更将这一位书斋人物拉到现实层面,引发谈兴。陈寅恪热让吴宓也成为名人。吴宓的日记、诗作相继出版。一环扣一环,我一本又一本追踪。 吴宓在广州时,陈寅恪留诗相赠,其中包括“为口东坡还自笑,老来事业未荒唐”。此句用东坡〈初到黄州〉首二句而反其意。原句为“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口忙”表面说有口福,贬官后尚可享受“鱼美”、“笋香”,实则暗喻自己话多得罪人。“转荒唐”说他生活在山水间,与渔夫、樵夫一起,喝酒聊天,“自喜渐不为人识。”余英时说陈寅恪暗示自己不怕“口祸”,继续原有工作,仍在写“颂红妆”书和写“欠斫头”诗。 吴宓对登门求教学生宣布戒律:“只准讨论学术和爱情问题,而决不允许触及时事”。这样的思维和陈寅恪“不谈政治,不评时事政策,不臧否人物”的主张一致。陈寅恪在广州时又多加“不入京”及“不接见任何外国人”。但是在一波又一波的思想运动中,他们避不开政治,被批被斗。吴宓比陈寅恪多活几年,晚年由其堂妹吴须曼照顾,躺在病床上经常迷迷糊糊,作噩梦的时候会大声疾呼:“给我水喝,我是吴宓教授。给我饭吃,我是吴宓教授。”
7月前
星云
微隐于学
宋明家.安华“会说服习近平让纪教授回国”,可能吗
缺乏设备支持、研究资金匮乏、职业机会有限、政治和经济不稳定、施政偏差、以及昂贵研究材料,都是导致优秀科学家离开大马,去海外追求他们研究事业的原因。
7月前
微隐于学
带你看世界
14岁保送清华大学? 父宴客庆祝 得知真相崩溃
中国江苏省常州市一名父亲近日喜迁新居,同时被告知14岁的儿子获得保送清华大学,大喜之下立刻广邀亲友开席宴客没想到,宴会照片被网友疯传、讨论后,这名父亲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自觉非常丢脸,儿子也一周没去上学了。
8月前
带你看世界
百格大事纪
百格大事纪 | 报道指纳兹兰违法官守则 纳吉坐牢命运会改变?
《自由今日大马》引述消息人士报道,阿莎丽娜在回复纳吉辩护律师的信函中表明,根据MACC的调查报告,纳兹兰违反了法官守则。不过人权律师安美嘉炮轰……
8月前
百格大事纪
求真
魏家祥坐小巴去清华大学?马华总会长办公室:假的
马华总会长办公室澄清,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在首相访华期间,是与科学工艺部长郑立慷共乘官车到清华大学,而非社交媒体流传前者在官车前和内部拍照,再说自己乘坐官车,而不是乘坐小巴士前往清华大学的谣言。
8月前
求真
更多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