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珍惜

今天的画画课很特别,老师让我们先画三笔,过后跟同学交换,他们继续剩下的画。 我看到对方的画跟我不一样,并且有很大差别的时候,我心想,死了咯。 我那三条黑色是很水状的。 对方的三条是彩色,是很亮丽、很厚实的三笔。 我想死了咯,我们差别好大呀。我暗色又水。 对方又亮又厚。今天两个人真的差别好大。我要继续跟她的风格,还是跟我自己呢? 我假装附和,跟着她一样的涂抹方式,但颜色还是用我自己的。 画完,我后悔,我觉得我很不配,不应该坚持自我。看到整幅画,我开始批评自己,不应该继续画深色那三笔。我开始内耗、自责。我应该也选彩色,整幅图都五彩缤纷、欢乐才更完整,对方开心最重要,对方开心,我也开心,我要的是对方和大家开心。 这个想法对应到日常生活,我也时常怪我自己刚才不应该这么说、没有理解到对方、没有安慰到对方、逼迫到对方、鸡婆、没有帮到对方。我也时常一直这样谴责自己,下次我应该怎么样,我刚才不应该这样失控,不应该生气,不应该哭,不应该这样和哥哥妈妈说话…… 过后的分享阶段,对方竟然说,她觉得这幅画更完整了。她是颜色亮丽,但是其实内心不快乐。我是虽然颜色用得暗沉,但内心是快乐的。她觉得我“完整”了她,有黑暗时刻,但是会过去,上面的色彩点点就是表示一切过去了。 珍惜自己的独特存在 我很惊讶,原来做我自己,对方是开心的。原来我是有价值的。原来是自己的完美主义,原来是自己的想像,想像我应该怎么样才能让对方完整开心,我完全没有看到、珍惜、学会欣赏自己的存在。我一直在批评、否定、后悔自己刚才的坚持自我。其实只是我对自己的苛责,对方并没有不开心,反而觉得惊喜。 所以,今天我学会看到不同的东西时可以想的是——很棒,我们可以互相完整,而不是对立面的“惨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们可以保有自己,同时也能容纳对方,这将更“完整”。我们不一定要一样,否则不就没有意思了? 我也学会多欣赏、珍惜自己的独特存在。每个人的灵魂就像宇宙里的一颗星星,都是独一无二并且是完美的,没有应该被磨灭或不应该存在。更多色彩更多元才使世界更丰富。 学会欣赏自己的存在,才能学会珍惜别人的不同。
1天前
2024进入倒数。好似一声叹息,日子悠悠流逝,生命又要翻篇了。 60耳顺,转眼已成往事;踏入61高龄,庆幸仍行动自如,依然康健,感恩之余,仍是感恩。 回首掇拾三百多个晨昏,生活平实而写意,精神亦不失富裕,总算知足常乐了。一年里头的变化,从世界政局、天灾人祸、国家的政经文教,到个人与家庭,甚至教会……都是一幅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印象画,看得心有戚戚,又如雾里看花,并不晓得真义。也许,一切答案,都在风中飘扬,不必执著。卑微如你我,就云淡风轻,一天天,一年年,握得住的,就好好珍惜;需放手的,就无需眷恋。 自觉生活中,有很多惯性的独白(monologue)。每每在做事、驾驶、打理家常等等,脑中会不断思考。也许,自我评估;也许,析解疑惑;更可能是在与上帝对话。因为我知道祂懂我,祂也聆听我。我会默默求告祂,让我有一颗平静的心,让我行事为人,都合乎上帝的心意,得到祝福,也祝福身边的人。环顾四周,有许许多多需要关注的人和事,一年过去,自己做了多少?总觉是亏欠的多。那来年将至,我都准备好了吗?俯首,合十,愿赐我力量;能做的,勇敢去做,甘心去行。 我坚信世上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我也坚信每一个日子,都是上帝赐予的。每一年,365天,每一天,都是有特殊意义的。有人可以叱咤风云,牵动世界局势的每一根神经;也有人送上一个温暖的怀抱,抚慰受伤的灵魂。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遵行个人的使命,不辜负上帝的心意,年年月月,也就不必过分着意去区分了。好的日子,欢喜接纳,铭记在心;不好的日子,藏好记忆匣子里,不轻易触碰。如此这般,去年好,今年好,明年一样好。 年杪,我照例打开新一年的记事本,开始在崭新的日子里,填填写写,似乎感觉又充实起来了。 离开2025年,还有一个多月,许许多多的活动、课程、会议都暂时结束了。是时候,下都城与家中父女俩相聚,好好过一个圣诞,当然,不会忘了在一起迎接新的一年。 祝愿人人甜的多、苦的少;天天欢乐增,悲伤减! 新年快乐!
2星期前
“你不喜欢吃鸡腿吗?怎么饭都快吃光了,还一动不动呢?” “那是我的最爱!我要最后才吃,慢慢享受。” 小时候,我都爱把最喜欢吃的食物留到最后。边吃饭边期待最后品尝美食,所以整顿饭都吃得特别开心。那时我觉得,如果我先把我爱吃的食物吃掉了,那么接下来的整顿饭就不会那么开心了,因为没有了期待。 对于我喜欢的物品也一样,我会一直不舍得用。我害怕喜欢的东西用坏了。在我小的时候,收过一个漂亮的钥匙扣。那是一个穿着传统服装的人形钥匙扣。服装非常精致漂亮。我把它扣在我的笔袋上。每一次开关笔袋都非常开心,因为可以看到且摸到那精美的钥匙扣。随着多次的开关次数,那钥匙扣开始变脏,而且精美的服装也损坏了。我特别伤心。我把钥匙扣拆下来,收在了一个盒子里。从那天起,每当我得到喜欢的物品时,我都不舍得把它拿出来使用。我都会珍藏起来,因为我害怕它会破损。 后来,我年龄渐长。我开始工作赚钱。我为我自己买了一台游戏机。那台游戏机对刚工作的我来说是比较贵的。我又开始了我那不舍得的心态。我会偶尔拿出来玩一玩,可是大部分的时间里,它是躺在抽屉里,“好好保存”。哪里知道过了一段时间,当我把它拿出来使用时,发现了游戏机屏幕上竟然多了三条线。看起来是屏幕要坏了。接下来,每打开一次,屏幕就多几条线。我才没用多久,游戏机竟然要报废了!我太伤心了。原来,就算不使用,物品还是会损坏的。我后悔为什么游戏机不是被我玩坏的,而是被收坏的。 我也开始发现我买喜欢的食物,想要保存起来,找一天好好享受。直到想享受时,才发现已经过期了。我买的精美本子,想要留起来以后用,哪里知道还没到想用的那天就已经发黄了。毕业典礼得到的昂贵的笔,一直不舍得用。直到有一天拿出来用才发现没有墨水了。 喜爱的东西就该马上享用 原来,一切的东西都有保质期。保存起来的东西,都是为了未来的自己可以拥有一切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感觉未来都是美好的,期待未来。哪里知道,未来还没到,这些“好”东西却抵不过岁月的流逝,变得越来越不好了。 这时,我才意识到,未来太遥远,只有现在才是可以掌握的。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思维,我可以把现在,变成我过去所期许的未来。每一秒的现在,都值得我去使用我喜欢的物品。不管是食物也好,还是一些文具或者游戏机,都不应该放到未来。 现在的我,会满足我的喜爱。只要是喜欢的东西,我都可以马上使用,而不是保存起来到未来。虽然现在不会像以前一样期待未来,但是我反倒更期待每一秒的现在,而不是飘渺的未来。活在当下,确实比活在未来更好!
2星期前
3星期前
太太最近两年迷上了韩剧。为了用更短的时间看更多的剧,她从1.25倍速、1.5倍速、2倍速,到如今的3倍速。她说反正听不懂韩语,只要看字幕来得及就行。也许等她速读的功力提升了,大概就会挑战4倍速了。 我记得小时候,我看录影带追港剧时,每当紧张的剧情,总是插播广告。于是我飞奔到录影机前按下快进键,跳过广告,省点时间。父母看到也会唠叨几句,说什么这样录影机很快会坏掉。我心想,录影机有这个快进和倒带的设计,难道只是摆设?难道不是给人按的吗? 如今网络时代,网速普遍提升,不需要下载,直接在网上在线观看。一集接一集地追,也不再需要花钱租录影带或买VCD了。网上追剧一般也没有广告,现在的电影和电视剧广告大多是植入在影片中的,根本无法跳过。 有时我也会看YouTube上的解说视频。当我没时间看正剧,但又想跟上时下的话题,就会上网找解说的视频观看。网络上有很多用心制作的解说影片,非常符合我的需求。制作人除了精心制作视频,收集各种素材,还加入自己的见解。不得不说,大多数都做得很有水准。如果看完解说视频,觉得某些剧实在不容错过,那我就会等空闲时正式追正剧,慢慢欣赏。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随着年龄增长,现在却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到底是因为快乐不知时日过,还是因为度日如年呢?我仿佛觉得时间的流速并不是固定的,或者是谁静悄悄地偷走了我的时间,岁月总是悄然流逝。科学家说地球自转在逐渐减慢,按理说每一天的时间应该变得越来越长才对,为什么我却觉得正好相反? 如果人生有不同按钮 人生的不同阶段和情境,时间的流速似乎真的不同,可能不是体现在物理上,而是心理上。学生时代,考试的时候,我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而上课的时候,时间却仿佛过得异常缓慢。休闲玩乐的时间过的特别快;而等待去旅行的日子,却又过得很慢。向往长大成人的时候过得很慢;成家立业之后却又觉得时日如飞。 如果人生有不同的按钮,我希望在伤心和痛苦的时候按下“快速键”,希望能够尽快过去;而在忙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我希望能按下“暂停键”,让我缓一缓,喘口气,然后再继续拼搏。最后我希望在两个儿子小的时候,能按下0.5倍速的“慢放键”,让我可以细细品味兄弟俩成长的每一刻。从孩子呱呱坠地,到现在他们比我还高,17年竟然就这么过去了,感觉好像错过了很多瞬间。 无奈往日已逝,来日却方长,珍惜当下,应该才是最重要的事吧。
2月前
3月前
人生美好但短暂,一生人可以遇到许多事物,有些永恒有些短暂,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是我们给予这个世界最大的尊重。“一瞬间”很快,甚至可能不会被任何工具所记录,也许那一瞬间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并不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但如果我们珍惜那“一瞬间”,那么我们的珍惜将会成为它存在的“证据”。 爬山是一场与大自然的浪漫约会,在这场约会中我们了解到大自然其实是一个画家,我们尽情欣赏它为我们画下的一暮暮夕阳。为了奔赴这场浪漫约会,我们必须花费上几个小时爬上山顶,只为见到那一瞬间的夕阳,这值得吗?值得。虽然夕阳每天都会存在,模样几乎千篇一律,但因为我们珍惜,珍惜会让那一刻所见的夕阳成为独一无二的风景。 巴黎奥运会期间,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位中国体操运动员,他在上一届奥运会中因为一些失误与冠军失之交臂,所以他继续参赛。不幸的是,他这次因为队友的失误再次与冠军无缘。有记者问他遗憾吗,他说遗憾肯定会有,但他为此而珍惜,珍惜自己努力后的成果,因为这是他人生中的一部分。 我在这段采访底下的评论区看到这样一句话:“他不是银奖,他是世界第二。”当你从珍惜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你所看到的那一面必然是耀眼的。 在一次平常的聊天中我得知朋友竟然一直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她珍惜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出现的人和物,所以把一切都写在日记里。她希望日后的回忆都有迹可循。 教师节送礼,我们班送了便条贴给班主任,便条贴上写满了班上同学对她表达的爱意,感恩她所有的付出。在班主任收到礼物后的几天,我偶然发现她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了几张照片,下面还配文,写了很长的一段话,而那张照片正是我们班送的教师节礼物。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班主任对这份礼物的珍惜与喜爱。教师节礼物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班主任的珍惜之情,而班主任发的帖子,表达了她对礼物的珍惜之情。在这段生命互相影响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珍惜是一种情感上的传递,因为我们的“珍惜”促成了老师的“珍惜”。珍惜是双方的,是礼尚往来的。 在这匆匆流逝的时间里,学会珍惜是我们一生中的必修课。珍惜会让生命的痕迹加深,把我们绚烂的情感传递给别人,让这个世界充满温度,让生命影响生命。 【作家点评/若涛】 这是一篇演讲稿,跟文学创作还有一段距离。说它是演讲稿,因为它注重说理,并且写法公式化。若要把它变成文学作品,首先必须把道理收起来。文中的3个事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描写,多关注细节与情节,让寓义以弦外之音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能适度留白,更能让读者主动投入到文字里头。如此就能牵动人心,跟演讲稿的效果有云泥之别。
3月前
(吉隆坡讯)为更好地实施高一生命教育辅导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本校辅导处近日特别安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带领25名高一学生参访孝恩馆。此次活动通过亲身体验与生命相关的主题,帮助学生反思生死的本质与人类的关怀,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学生们在抵达孝恩馆后,首先与老师及负责人合影留念,拉开参访的序幕。孝恩集团的导师介绍了“缘、殓、殡、葬、续”的概念,并将学生们分成两组,展开参访。 无语良师最后的回馈 参观过程中,学生们依次参观了礼厅、大体护理室、辅导与咨询部门及无语良师学院。在无语良师学院,学生们了解了“无语良师”的创立初衷,认识到这些“无语良师”虽不能言语,却以无声的行动回馈社会。许多医学系学生自愿在此担任志工,表达敬意与感激。 在大体护理室,墙上的一句话“我们只是在照顾不能讲话的人”,给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震撼。护理师详细讲解了修复大体的步骤,并介绍了大体保存的主要方法,包括干冰和药物防腐。护理师根据尸体的状态决定药水的种类和剂量,细心处理往生者的容颜,让他们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学生们还参观了展示厅,了解到葬礼所需的各类物品,如棺木和骨灰瓷,其中也包括专为小孩设计的物品,认识到死亡并非只属于年长者。在艺术与游戏治疗室,学生们领悟到这种治疗主要帮助无法准确表达情感的幼童或特殊个案。导师分享了有关压力的见解,指出压力不会随着时间消失,而是伴随心灵成长,个体的内心空间也随之变得更加宽广。 孝恩馆注重空间规划人文关怀 孝恩馆的建筑设计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馆内注重空间规划和人文关怀的概念。接体车从另一条路进入孝恩馆,避免对在场者造成心理冲击。 午餐后,辅导和咨询部安排了互动活动。学生们围绕“在生时”、“与人告别时”和“临终前”这3个主题进行讨论,通过两人一组的互相采访,深入思考当前能做的事与未来的计划。在活动接近尾声时,灯光渐暗,生日歌响起,每名学生都收到一份小蛋糕,大家许下心愿,吹灭蜡烛,为自己庆祝生命的新生。 这次活动让学生们深受启发,体会到“由生至死、由死回生”的生命轮回。希望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4月前
数天来天气燥热,心郁闷。见到床上一堆晾干的衣物未折叠,一大团如小山。我斜坐在躺椅瞪着看,不想理。翻翻报章,标题都围绕着脚上的袜与鞋子的底,我的脚早已脱了袜,鞋子在外,只是找不到清心的歇脚处。 平淡日子,清心无处,却找到世上有木心此人。中学没读过他,后来似乎也曾听过有人提起,只是没去详读认识。今天副刊里有人引他的这几句——“我爱兵法,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人生,我家破人亡,断子断孙。爱情上,柳暗花明,却无一村。” 不像是坐过牢的人 兵法没用武也无憾,他日子依然过。说起家破人亡断子断孙,他也不加上任何悲凉的话。人们都朝向积极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他的爱情没着落无一村也没关系,他怀抱的是东西两方的世界。 他这样的文字,那么个人狭窄的缝,从这缝里却长出花来。 鲁迅、胡适、梁启超等等都伟大得巨大,木心好像不是这个样,不是这个样的样我喜欢。 梁文道说他不像是坐过牢的人,沧桑的人不沧桑,脸上不带怨憎。 他又说:“岁月不饶人,我也未曾饶过岁月。”牢里牢外,他都珍惜时间。我们都用“珍惜”表达,他用“饶”。 他给了问题——“生命是什么呢?”他给的答案仍是人人面对的问题——“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年少以为哪天能独立自主就好,谁知也有茫然时。中年老年原以为应已通透,原来也有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 对于墓志铭,他说:“不要写我,你们写不好的。”感觉不是自负,而是很俏皮的说出真实。 再来,看看他给的问题与回答——“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过程长短不一,内容不一,而在这过程里……在我这末后的过程里,也算欢喜读到木心妙笔生的花。
7月前
2024年开始九紫离火运,进入离卦,未来20年世界局势不会那么平和,虽然人类的科技会有前所未有的突破,但人类的贪婪也同时在摧毁地球。最近朋友聚会,大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心政治和国际局势,从前谈笑风生胡吃海塞快乐得风生水起的聚会,渐渐都变得有些沉重。 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持续到现在,两年多过去了,巴以冲突从去年到现在过了7个月,无数生命在战争中消逝,无数美好的风景化为灰烬,一开始,没有人相信战争会持续得这样久;一开始,过惯了和平日子的我们,并不觉得需要担心未来,可随着每天打开手机,看到的都是满目疮痍的城市和撕心裂肺寻找亲人的呼喊,呼吁和平解决冲突的愿望只是泡影,冲突越演越烈,我们开始担心……未来真的能像过去那般美好和宁静吗?我相信没人想要战争,普通的我们想要的只是平静的生活,可惜,战争从不以平凡人的意志来决定。 大马今年很有运 在我写这篇稿的时候,刚刚发生伊朗总统和外长直升机坠落遇难的消息,几天前,斯洛伐克总理遇袭,目前还在医院救治。国家元首相继出事,世界局势更加诡异复杂,地缘冲突看起来不但不会止戈反会更加剧烈。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贩卖焦虑,而是此刻的我置身在TRX的咖啡店里,看着周遭熙熙攘攘充满活力的人们,自私的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地球另一边,看着外面瓦蓝的天,温暖的阳光,真觉得这一切美好得不像话。其实相比世界其他地方的动荡,大马今年很有运,随着中马免签政策,越来越多游客来旅游,很大程度刺激了经济增长,再加上种种原因,很多大品牌都来设分公司、开厂。来大马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尤其中国的留学生大幅增长,连带着楼市都火了起来,大马,越来越受到海外的青睐。 如果我们不能左右战争,不能改变局势,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机遇,把握现在,珍惜拥有的工作,感谢为你提供机会的客户,感恩无论公司几起几落都不曾解雇你的老板,感恩员工努力的付出,感恩陪在我们身边的家人,最重要的是,感恩,命运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当下!
8月前
11月前
12月前
12月前
年少时曾听父亲忆述他与姑姑一起在表姑父家过年的事。 那是二战后百业待兴的50年代,他们失去双亲的第一年,兄妹俩寄人篱下,在一个生疏的环境中,度过他们有生以来最难忘的新年。 表叔(父亲的表弟)对他们说:“你们不可以过年哦。”根据华人习俗,至亲逝后,家属服丧一年期间,是有不参加喜庆活动、不围桌吃饭等禁忌。同是十来岁的少年,父亲当时明白表弟说这话时并无恶意,只是表达方式过于直率,而年幼的姑姑,则不服气问为何不能与其他小朋友一块玩炮仗。 表姑父怕晦气,在年除夕的大清早就叮嘱他们两个乖乖待在房间里,没事别出来。 父亲识趣,整日就把自己和妹妹锁在房里,外面喧嚣热闹的世界,将他们区隔。为了安抚闹别扭的妹妹,他教她剪纸来分散注意力,也苦中作乐。 然而,表姑母还是在大年除夕为他们留了丰盛佳肴,并不避讳地给了他们红包。 父亲说那是他毕生最难忘的团圆饭。没有双亲的团圆饭,兄妹俩挤在窄小的房间里,静静地把饭吃完。父亲说,眼前美味的食物不会再有妈妈的味道了,一切都变了样,但外面震天欲聋的鞭炮声却告诉他,应该变的是自己面对未来的心态。 “所以,幸福不是必然的。”父亲最后平静地总结,没再往下说。当时的我听了只把父亲这段往事当作他心酸的过去,未曾真体会到个中的五味杂陈。 直至许多年后,当我失去了父亲,终于明白那种至亲离世的锥心之痛,是刻骨铭心的。 父后的第一年,我在怀念和悲伤之间摆荡。望着父亲写过的新春对联,他栽种过的水仙花,他珍藏的贺岁CD,心里空荡荡的。犹记得去年今日,他还兴致勃勃地忙着布置、营造新春气氛,并不厌其烦地指导我春联要对仗工整,而其中的贴法则是上右下左。而今,物在,人不在。唯独母亲不怕触景伤情,坚持留下他的旧物作纪念。 少了父亲的新年,仿佛变得不再圆满了。我甚至打算把这自己喜欢的节日当作普通的假日那样地度过,不必大肆铺张,不必张灯结彩,反正也不会有亲朋戚友上门拜年。 然转念又想,父亲生前即使抱恙,也不会如此自暴自弃地封闭自己。他极喜欢新年的热闹欣悦。即使肉身衰迈,也无法熄灭他对新年的期盼和挚爱,他既写挥春、贴春联,也播放着新年歌。那时我还说他太隆重其事了,他却说:“这过年的心情啊,其实也反映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新的一年就是新的开始,所以,我们过年就有了重新出发的意思,你说能将就地过吗?” 言犹在耳。他已不在了。 新的一年,并不因为人世的沧桑和无常而停驻,年依然踩着欢快而隆重的步伐踅近。到处都是年的味道和声音。正月里难得好天气,阳光炽烈,春风和煦。不时听见燃放烟花疏落的劈啪声,还有,邻居在前院炭烤的鸡蛋卷香,那阵阵传来的浓郁焦糖香,以及,他们一家人的欢笑声。 只有我们的大年除夕,显得冷清。母亲强打起精神来准备团圆饭。热腾腾的食物不仅滋养身体,也温暖了贫瘠的心情。还记得,那是一场简单的团圆饭:香气四溢的南乳粗斋煲,精致的芦笋炒带子,还有香煎豆腐,一一被端上了桌,食物的分量减少了,也没有佳节应有的大鱼大肉,然而,却凝聚、延续着属于我们一家三口的味觉记忆。 蜕变重生迎新年 年,还是要过的,就像日子依然要继续。 我问自己,新年的禁忌到底是为了什么,若过于拘泥传统禁忌,则成了作茧自缚,与其说不能庆祝新年,毋宁把这当作是一个缓冲期,让我们调整心态去面对一个新的转变。因为,在另一个世界的父亲,也不会想看到家人终日沉湎于痛苦、无助的心情中。 除夕夜,承载着崭新一年的意蕴,也承载着蜕变重生的可能。 那一年的除夕夜,我想起了父亲的幸福论,终于明白了他隐忍不说的话:人这一生,与至亲能有多少次的团圆饭?是否珍惜、体会过当中的快乐和温馨?能否每年都是相同的人围桌欢聚呢?除夕团圆,是亲情的凝聚力,也像是一绺切不断的精神纽带,不论天涯海角,都会把一家人的感情紧密地系在一起。 新年伊始,是展望一个新的开始,不让幸福时光轻易地溜走,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片刻,说不定就是将来难再得的回忆。难忘的团圆饭之所以深烙在我心底,不是为了自哀自怜,而是使人反思,莫负时光,珍惜眼前人。
12月前
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节目的我又听到阵阵柔和而间断的咕咕声。难道它又来了?这只斑鸠第三次出现了。它曾经两次在我家的电表上筑巢时让纤细的干树枝掉落在大门左侧下。趁它飞走,我把电表上未成巢的干细枝扫落,希望它改往他处筑巢。想不到隔了几天,它重现了。这次它没筑巢,只栖息在电表上咕咕地叫个不停。 我拿了手机咔嚓把它拍下。它并没有因为我的干扰而受惊吓,反而一副安然自得的神情俯视着我,挑战似的:“你奈我何?”好吧,你不把干树枝落得满地都是,我也不赶你走,人与鸟虽不同类却都属于生物,我们就彼此和睦相处吧。 它似离群雁无处归,寂寞自怜地咕咕独呜。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鸟类也不例外,也有不幸福的吧。一天,不寻常的一呼一应的咕咕声驱使了我的好奇心,抬头向电表上探个究竟,愕然发现电表上多了一只斑鸠。无法分辨哪一只是已被我接受的,也无法辨识孰雌孰雄。只见其中那只体态娇小的耷拉着小脑袋,含羞答答的依偎着那体形略壮大的,仿若初恋的小情人羞赧的闪避我的凝视。我迅速回屋拿了手机不错过这富于浪漫的一幕。 享受与珍惜幸福 这时,那护花使者似的斑鸠毫不畏惧地俯视着我。我无法从它那双小眼睛看出什么,但它发出响亮的咕咕声,并猛捣着小脑袋,甚似宁为护爱而不惜牺牲自己。难道它们已商议好了在此筑巢、孵卵、育雏?当幸福到来的时刻,要享受每一分钟,这是当时它们给我的感觉。这对斑鸠白天互相叫个不停,夜晚却不见踪影。 后来,白天里,只听到一只斑鸠孤苦伶仃的呜叫声,好几天也不见另一只的踪影。直至有一天,刚踏入大门的老伴惊叫道:“咦 ,两只斑鸠都不见了!”我才猛然想到好几天没听到如怨妇般的咕咕声了。 我用手肘轻触老伴的手臂问道:“你幸福吗?” “我很幸福呀。为什么有此一问?”那不假思索的回答令我满意而笑道:“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要珍惜唷。 ”
12月前
身边的人经常说我想太多。别人小小的举动,我会把他当好人;朋友小小的帮助,我会加倍致谢。 初中时华文老师的那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敬佩,确实是做人的道理。可是我总不经意地常常把(过多的)心思花在不该花的友人身上。 不是说他们以怨报德或不懂得珍惜,因为问题出在我身上——损失的总是一厢情愿的那个,而对方往往对我的失望浑然不知。他们并没有把我的心思视作理所当然,更多的是惊奇,因为我表达致谢的方式难免有些过度。 说实话,我并没有因为对人花心思而失去自我,因为我享受其中那份“给予”的乐趣。从手写信、DIY礼品,到因注意到别人生活中的小细节而使对方感动,这些都是我向往的简单的快乐。朋友生日,我放闹钟卡点祝贺;旅行回国,我根据所好给他们买手信;收到求助短讯,我马上回复并随机待应。 只是如今想想,又有多少人愿意还以我同等的待遇? 心思细致的人,总喜欢奉献,给人舒适、给人方便。这肯定是好事,因为社会上人人针锋相对、尔虞我诈,在TVB宫斗、都市商战的剧情屡见不鲜。这些抱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座右铭的超级好人类,如今少之又少。 2024,我愿依旧当个感性细致的人。但为了自我价值的着想,我要收敛对每个人的期待,因为并不是尾巴摇得最猛的小狗,都会得到人类的认可和收养。同样的,不是每次的有求必应,都能得到同等的回报和肯定。 Ps. 感恩这次的征文主题,让我意志坚定地把想法化成文字,誓要铲除这个心底的祸根。共勉之。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