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男孩

1星期前
3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博爱主持人:您好 我家里有3个非常难搞的男孩,3个分别的岁数是6、9、11岁,刚好都是相差两年的兄弟。 为什么难搞呢?每次的吵架都会演变成打架,以及把客厅搞到像打仗一样,我们夫妻也忍不住脾气责打孩子,和他们起冲突我们也不好受,真的是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因此有时候甚至想自我放弃,就让孩子继续闹吧! 不知老师有什么建议?让我们有概念如何教导3名难搞的男孩? 身心疲惫的父母   孩子起争执父母须速劝架 多倾听陪伴 了解内心世界 身心疲惫的父母: 3名相差两岁的男孩,从父母所叙述男孩们难搞的行为来看,让我感受到你们的无助,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起冲突的感觉不好受!再者不知如何面对男孩们持续性的难搞?甚至想自我放弃,让孩子继续闹! 想请问的是,男孩们是在什么原因之下会起争执?当你们按耐不住脾气责打孩子,他们当下是如何回应?感觉男孩们似乎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举止应该怎么做才是恰当的?例如父母所说的把客厅搞到像打仗一样! 建议父母在当下孩子发生争执时采取行动,这是因为如果视若无睹的后果会让孩子的行为持续升温,例如只是单纯的抢玩具演变成打架。 打个比方如客厅再次发生“打仗事件”时,父母应马上行使自己的权威,并告诉男孩们:“现在统统不准动,停下手上所做的事。” 可重申行为界限及规则 等男孩们停止手上的事后,父母可以重申行为界限、以及规则是什么?并请男孩们复述一遍,确保每位都明白。 这样做可以帮助男孩们确认是否了解违反规则的后果,并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再做出任何偏离界限、或规则的行为,父母会立刻禁止他们再玩。 父母须留意情绪 值得留意的是父母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如果当下情绪是气愤的话,会有着与孩子对抗的危机。 起冲突难免会让人觉得很糟糕,让人想逃避,但转换个思维来看,冲突或许是个人成长的机会呢? 想询问父母,为何会觉得与男孩们起冲突不好受?邀请你们回想小时候与自己父母如何互动?因为我们会把之前互动的经验无意识把它带进与孩子的互动中。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成长在掌控欲极强的家庭环境里,通常的变化为没有表达想法的能力、自我决定能力、会觉得冲突让关系尴尬,而如此的互动经验难免会影响他如何回应冲突。因此,这不好受的感觉是否会让父母想起什么画面?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辅导员帮助你们探索。 鼓励父母检视思维模式 再者从过去的辅导案例里,看见父母与孩子之间似乎因为“顽固的思维模式”而争锋相对,因此鼓励父母检视自己的思维模式,例如是否有著想掌控孩子的无意识行为? 在生活中练习多点的倾听、多点的陪伴、多点的制造机会与男孩们连接,为的是帮助父母从中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相信一旦我们给予孩子表达空间与孩子连接,孩子也会敞开心地表达自我想法,并体验互动的关系。 孩子必须要学习如何生活在规则化的世界、以及如何好好与人相处,以上所分享的“界限”与“规则”的概念,希望能帮助父母。 如有任何亲子关系互动的疑问,请与我们中心联系。 博爱主持人上   ■小启: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尔会跌倒、甚至受伤。《让心亮起来》愿意听你的细诉,并安排辅导机构为你排忧解难。 读者无论在亲子、生活、学习、职场、家庭、爱情、友情、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或感到迷惑,都欢迎写信来交流,寻求心灵咨询。 不过,《让心亮起来》并不是一个来函必答,有求必应的专栏。主答机构有绝对权力拒绝答复不宜在报上讨论的议题,或是性质类似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谅解。 来函请寄: 《让心亮起来》负责人 12, 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博爱辅导中心新山分会 地址:02-45, Jalan Masai Jaya 1, Masai 81750 Johor Bahru, Johor 脸书:新山博爱 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016-275 9195 工作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六(9.00am – 5.30pm ) 服务收费:半津贴制 如有任何疑问, 欢迎您拨打 016-275 9195
3月前
10月前
《亲爱的夏吉·班恩》是苏格兰没落矿区一个阴柔男孩的成长史。他童年一直拯救酗酒的母亲,同时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不同。 故事开场:1992年的南格拉斯哥,15岁男孩夏吉假装自己过了16岁生日,一个人在超市热食区打工,回到独居的租房里时,被一名租客大叔勾引,于是卖身换点钱。开场极具张力,埋下诸多疑问:男孩为何如此下场?父母都去了哪里? 接着小说穿越到1980年代的苏格兰格拉斯哥,当时社会陷入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无数人靠着救济金和酒精苟延残喘。主人公夏吉8岁,父亲就抛家弃子,母亲成为酗酒成性的怨妇。哥哥姐姐长大后也相继逃离。只有夏吉留了下来,一直留了下来,照顾总是酒醉断片的母亲。尽管母亲许诺戒酒,却一次次失信。 小说几乎花了所有篇幅描述酒鬼妈妈的堕落,却也侧写出这绝望女人的风韵犹存。母亲始终是翩翩起舞的美丽女人,她坚持说着英女王般的标准英语,有自己的渴望、像伊丽莎白·泰勒一样光彩四射。为了维护脆弱的自尊,她用妆容华服掩饰贫困,用酒精逃避现实。某次母亲浓妆艳抹到医院探病,被医护人员误以为是妓女,夏吉马上反驳:“我妈妈太漂亮了,不需要工作。” 夏吉在残酷的生活中逐渐丧失希望,甚至感觉自己被母亲拉向地狱。但他一次次凭着仅有的力气,拽着软瘫的母亲,希望能把这种酒鬼从泥沼中拉出来。当她母亲醉得不能自理时,夏吉会温柔地帮妈妈更衣,仔细为妈妈解开头发的打结,确保用有限的救济金买到能让妈妈吃饱的食物。年纪小小扛起照顾母亲的责任,母子责任对调,他不得不经常旷课料理醉酒母亲的日常。 《亲》是有强烈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作者道格拉斯·史都华1976年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从小只有母亲,没见过父亲,母亲有严重酒瘾,在他16岁时猝死于家中。作者接受访问时说在过去30年里,没有一天不思念母亲。 史都华表示自己从小性格阴柔,喜欢洋娃娃和彩虹小马、还有对足球本能的厌恶。他接受访问时说自己6岁开始就被同学和邻居小孩嘲弄。史都华坦言,虽然他不明白其他人为何耻笑,但他总隐隐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同,似乎应该为这些嘲笑感到羞愧。 写作克服童年创伤 史都华花了10年创作这本小说,并把这段写作时间视为克服童年创伤的必要过程。尽管小说每一页都散发出同情和不幸,但史都华还是坚持认为,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他在书中化身夏吉,寄托了他对母亲无私且无穷的爱与包容。他目前正以编剧的身分将本书改编成剧集,这部剧集将由A24制作。 童年创伤需要一辈子来痊愈?在夏吉或者说作者的身上,我们将会看到另一种可能:经历残酷成长后,获得自我疗愈的希望,也彰显了文学抚慰伤痛和振奋人心的力量。
10月前
10月前
1年前
末节车厢的窗上,残存着雨天的印记。 紧贴脸颊的口罩,是呼吸了一整天的见证。 晚班的捷运,乘客数量很贴合回家的心情。我选了个末节车厢末尾靠窗的位置坐下,是确确实实的“吊车尾”,哈哈。以来不及赶回去为说辞,推掉了晚上的活动会议。可是,该说是这个位置的空调特别无情吗,身体一点儿放松的迹象也没有。 这节车厢里除了我,还有带着一个小男孩的一对夫妻。记不清楚他们是哪一站开始上车的了,但小男孩给人感觉有些熟悉。这个时间段,车上很多空座,小男孩却上蹦下跳的,以一己之力抗衡着牛顿第一定律。像是要在这车厢上扎根似的,时而半蹲,时而扎马步。身体失去平衡时就握一握直立车厢中央的扶手。扶手冰冰凉凉的,他抬头望了一眼座位上方悬挂的把手,确定了那是伸手不可触及的高度后,又望了望前面车厢,瞧见一位正打算在下一站下车的中年男子,一手悬挂在高高在上的把手,以小男孩两倍的高度注视着前方。小男孩撅了撅嘴,哼了一声。我耸耸肩,把双手压在大腿之下,哪种把手都没有握。 我呀,总是很慢 地铁很快行驶到了下一站,小男孩发现了别的新奇事物,那便是车厢开门位置的规律。当然,这取决于月台在车厢的哪一侧。但无论开门的是左侧又或是右侧,车厢门与月台上的安全屏蔽门总是有些出入,换句话说就是没对齐。可奇怪的是,门完全打开的时候,并不存在出入口被部分门框挡住的情况。小男孩好奇的目光伴随着询问投向了车厢里除我之外的存在。 “那是因为安全门总是开得比车厢的门大呀。” 父亲摸了摸小男孩的脑袋,让他坐到座位上。 不知是不是站得累,又或是得到满意的答案了,小男孩很听话地坐下。 “安全门好厉害呢。”小男孩说到。 “是呀,厉害的人总是能帮到他人的许多忙呢。” 这次换我哼了一声。末节车厢很安静,但小男孩一行似乎没听见。 地铁行驶了好一段。雨天和冷气,同时侵袭空荡荡的自己。果然还是让耳边响起一些声音的好。强忍着耳朵的不舒服,我第三次戴起了耳机。比起小男孩的表达,我更喜欢聆听。不对,说成喜欢,多少有点自命清高。不正是因为没人倾听,才只能聆听的嘛。当然,自说自话也未曾不可,只可惜,我自小就是大人离开房间便会停止哭泣的那种婴儿。正当我要点击播放歌曲时,小男孩又开口了。 他以十分引人注目的坐姿盘在座椅上,盯着出口处上方的路线图,计算着距离目的地还有多少站。虽然马上就只剩终点站了,小男孩一行仍旧没有下车的意思,丝毫不被站外月台下方刺耳的喇叭声所影响。门外的司机很急躁。剧烈摇晃的车身是他通过刹车和离合器踩踏着夜空的宣泄。他只是想快些结束,离开交织着芳香剂和汗臭味的工作岗位。 车厢门徐徐闭上,意外的很安静。地铁不急不缓地再次拎起时间匍匐。我呀,总是很慢,要是像大多数人一样搭上上一班列车,或许就能早些回宿舍完成作业的收尾,也不会遇见小男孩了。 列车到站提示声音今晚最后一次响起,这次我很快,三两下把随身物品拿好,在门打开的一瞬间,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空无一人的末班车的末节车厢。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