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白发

(新加坡18日讯)男子申诉,85岁白发苍苍的父亲到理发店,原本花8新元(约28令吉)剪头发,却称被游说做99新元(约344令吉)的头发护理。理发店负责人解释,头发护理会推荐给每个顾客。 这名男子许先生(57岁,文员)向《新明日报》申诉,他的父亲本月9日早上9时许到宏茂桥10道第410座组屋楼下的理发店,原本打算花8新元理发。 “父亲当时在等母亲,就到理发店剪头发。那是他第一次去。后来回来时,他就一直埋怨说,在理发店还了99新元做头发护理,觉得很冤。” 许先生透露,父亲的头发已苍白,加上都已经85岁,并不明白理发店员工为何还要推荐头发滋补护理。 对此,记者走访这家理发店,理发店负责人受访时表示,当天上班的员工并不在,她自己也没在场。“不过,我们店确实有头发护理,本来是199新元,现在优惠价99新元。” 她解释说,无论顾客是什么年龄或性别,他们都会推销这款头发护理。 记者走访时也发现,当时理发店内有两三名顾客。其中一名男顾客受访时表示,他到理发店剪了8新元的头发,但员工并没有推销任何头发护理。 受访专家:不建议白发做头发护理 受访美发护理专家表示,白发不被建议做头发护理,效果并不明显。 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发护理专家受访时表示,若顾客已经85岁,头发苍白,她不会建议顾客做头发护理。 “当头发已经苍白,短期内不会看到头发护理效果,必须花很长的时间。若头发还是灰色,我们做护理能补救,白头发就难。” 另一名美发护理专家受访时则指出,他们会帮顾客先查看头皮与头发的状况,之后才从中介绍适合的头发护理。
2星期前
〈混乱〉 那天的场面异常混乱,令她感到困惑。首先,她不知怎么会主动送邻居和她的小宝宝回家,尽管平时他们两家并不熟络。然后,她竟然穿过熙熙攘攘的市集,仿佛是被邻居的某种迷魂计所影响,让她按照他们的意愿行动。 然而,市集中人山人海,一片污水和臭鱼腥味,让这本就无趣的经历变得更加糟糕。在人潮拥挤的市集里,她还担心那对母子会不会迷失,幸好他们没有跟丢,倒是她的手机不见了。就在这时,一对男女莫名其妙地冒出来,诬赖她偷了他们的手机。她摸摸口袋,竟然摸出了一个盒子,打开一看,就是一个新颖的手机,让她百口莫辩。这显然是一个被陷害的局势。她气愤地告诉他们,那就去报警,现在就去! 然而,那对男女却不愿意让她离开,女的追问她要去哪里报警,他们也要跟着去;男的则直接上了她的车,亮出了小刀,一副“我们对你就是不怀好意,你能拿我们怎么办?”的嚣张态度。她陷入了困境,只能乖乖听从指示开车。在开车的过程中,她开始回想,那个邻居是否有问题,那对母子是否就是让她上钩的饵?这个年代真可悲,慈悲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当她们抵达目的地,她已经意识到自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想到暂时无法摆脱,她开始和男子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起来。交谈许久后,她才发现这个男子的姐姐竟然是苏云云,她曾经教过的一位优秀学生。她说起自己认识苏小姐,还有一个弟弟也是她的学生,只是她忘记了他的名字。眼前的男子应该是家中的小弟。男子眼中的表情似乎有些变化,变得温和了一些。他告诉她,他们并不住在一起。大概是父母离婚了,哥哥姐姐跟着妈妈,他跟着爸爸,结果就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话题又转到苏小姐身上,他告诉她,苏小姐离婚了,还留下一个孩子。 “那你打算怎么办呢?”她问道。 “我准备照顾他们。”他淡淡地回答。 “你承担了太多责任!”她说着,突然感到有点奇怪。他们是否真的很熟悉?如果她现在经历的是个绑架案,她现在就是个人质,而他则是个绑匪,可她的态度怎么倒像是心疼他的女友。她感到匪夷所思。似乎人们相处得越久,就会产生某种化学反应,不是越来越疏远,就是越来越亲近。 〈扎根〉 尽管岁月已经使她年长,但她从未像此刻这样关注过自己的头发。为什么她以前从未察觉自己的头发变得稀疏了呢?毕竟头发不会一夜之间变少。 她凝视着镜子,梳理着头发的时候,她无意中发现头发中出现了更多的棕色细发,还能看到一些“空白”之处,等待着新发的生长。她后脑勺的头发也变得稀疏,用梳子梳理时,一团团像狗毛一样的头发粘在梳子上,让她感到不安。是不是该开始使用生发产品了?她向丈夫诉说了这个烦恼,但为夫的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他很快就转移了话题,告诉她,她的母亲不知道参加了什么活动,竟然得罪了房东,还吵了起来。她摇了摇头,看来又要开始找新的落脚处了。他们本来打算买下租住的房子,但现在这个计划似乎泡了汤。她心中想着,头发何时会继续在她的头皮上扎根?与此同时,漂泊多年且人到中年的她,渴望能够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一个适合让她扎根的地方。 相关文章: 刘雅琳/极短篇四则 刘雅琳/一口气
3月前
我头上的第一根白发,是被一位同事发现的,当年,我们同住一室。 某个早晨,两人站在一个大镜子前梳理头发,她像发现新大陆般说:“你有白发了啊!” 我的即刻反应是“老了”,那时只不过二十几岁。 同事意识到自己太心直口快,赶快补了一句:“少来头发白,老了不用愁。” 此后,对白发特别敏感,只要见到一根白发,便狠狠地拔掉。尽管有人说,拔一根,长3根,我照拔不误,恨死白发了! 过了一年半载,白发越来越多,累了,不理它了! 某日上课时,有位女生突然说:“老师,你有白发了。” 起初,我嫌那位女生多嘴,后来想想,小孩子本性率直,也不责怪她,便说:“老师当然是老咯!不然就不能被称为‘老’师了。” 她腼腆地笑笑,似懂非懂。 白发是智慧的象征 数十年后,白发理所当然是越来越多,去理发时,理发师曾问需要染发吗?我一口拒绝了,不是为了省钱,而是觉得没必要,况且染发必须定时,否则一片黑一片白,或者前白后黑,显得更不自然。天生的黑白发,看惯了,反而不碍眼。 有一次到桂林旅游,到一家促销染发剂的国营商店,团中虽然我不是最年长的,但我的白发最显眼,因为其他团员都已染过发。那位女代言人指着我说:“那位阿姨,想不想染发?给你免费染发。” 我立刻摇摇头,心中暗忖:你替我染发,万一有什么副作用,我找谁去?难道要我搭飞机回来桂林找你吗? 过后,有位团员对我说:“我们的头发都是做过手脚的,只有你的才是真的。”大伙儿笑作一团。 兄弟姐妹当中,我的白发最多,可我的记忆力最好,家里的重要文件如:地契、门牌税、地税等,妈妈交给我保管,还要我记住还税务的日期。当然,我不是“金头脑” ,我把这些重要日期记在一本小册子里,日期到了便提醒家人。于是,我常自圆其说:“白发就是智慧的象征,有白发的人,记忆力较好。”呵呵,聊以自慰吧! 近日去办护照,看见一位年轻的女孩,染了一头金黄发,要拍人头像时,移民局职员说:“去理发店把发染黑吧!这样子不行的。” 我很惊讶,那职员怎么知道那头发是染的,不是天生的?难不成那摄像机能识别?我的头发半黑半白,会不会被叫去染全白或全黑? 轮到我时,那职员叫我摘下眼镜,对准镜头,不消一刻,拍好了! 我放下心头大石,还庆幸自己没有把头发染红或黄,原来,摄像机没有“抗拒”自然的白发,我心中窃喜。 染不染发,见仁见智,已进入花甲之年的我,已不在乎头上的白发了,只要上天赐我健康的身体,快乐的每一天,我得谢天谢地了。
7月前
8月前
黑豆一物,据说好处甚多。《本草纲目》载“药黑豆有补肾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乌发明目、延年益寿功效。”其中“乌发”二字,便深深打动了我。所以,我开始了我和黑豆的养生日子。 母亲教我煮黑豆汤,放些红枣和猪肉,煲一小时。她说这样煮甘甜可口,滋补养颜。猪肉难处理,或人的惰性使然,我从一开始的一星期两次,到偶尔为之。后来,我改用小熊电热水壶,黑豆加红枣,按下开关键,煲黑豆水。喝腻了汤,就喝黑豆水,再不然还能选择黑豆奶。日复一日,偏分的发缝线变得越来越宽,新长出的小碎发总是不听使唤地站立,白色的,像极了被班导罚站的讨厌鬼,很碍眼。 讨厌鬼有点傻呆呆。一年级考试的时候,他用颜色笔作答。老师骂他,他才知道铅笔是铅笔,颜色笔是颜色笔。讨厌鬼在六年级的时候不知道吃了什么聪明药,还是神仙搭救,忽然开窍了,拿了班上的第一名。从此,成了学霸。 那一年,我发现他的白发和年龄很不搭,想必是读了太多书的后遗症。 缘分很奇妙,讨厌鬼后来成了我的爱人。他带我见家长,言之凿凿说白发是遗传,与读书无关。在我25岁的那一年,白发开始在我的发缝中群魔乱舞。也许我该诬赖我的爱人,相处久了,他的白发基因跑到我身上。 女人眼里容不了长在自己头上的白发小碎发。如果白发在偏分头发的时候不知好歹地站起来,我就会拿镊子夹铲除它。就像我小时候,母亲也拿着镊子夹,眯着眼睛站在镜子前拔白头发。 秃头比白发更可怕 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时不时叫唤我帮她拔白头发。我不喜欢,总觉得那些被拔出来的白发,会报仇,然后长在我头上。然而我是听话的小孩,就算手酸眼睛累,我还是一根一根地拔,只是偶尔会不小心,拔了缠绕着白发的黑发,惹来母亲的几句叨念。也不知过了多少午后,母亲为了让我更有动力,便给我奖励,一根白发一分钱,完成工作,就能拿“工钱”。 我一根一根地算,一小撮一小撮的银白色,可以换几个古铜铁锈的硬币。至今仍记得手上残留一股不懂是头皮还是铜臭的味儿,那是一种酸酸臭臭,不刺鼻却带点恶心的味道。后来,母亲去了发廊,染了一头乌黑的头发。自此,逢年过节,母亲都会去染发。这种乌黑不长久,会变灰,会变白,变黑白灰,再也不分明。重复着。 和母亲不同,我的爱人和他那一头黑白相间的头发相处融洽。他说秃头比白发更可怕,所以绝对不会拿镊子夹拔白头发。我想他已经习惯了,又或者是镊子夹面对喧宾夺主的白发已无所作为。 如果有一天,我的黑发再也遮盖不住白发,或许我会和母亲一样,去染发。又或许,我会习惯我爱人的习惯。如此,黑豆能不能乌发,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8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礼堂传来阵阵嬉闹、喧哗声,那是司仪和音响组同学在为即将开始的成人礼做最后的准备,毕竟两年的校园生活无故被空白填满,得来不易的活动仪式更让人为之雀跃且期待。 少年迎来成长,不得不向青涩与懵懂告别,而成人礼并不为他们哀悼年华的消逝,而是借此提醒他们,即将为社会、为家庭、为个人肩起一份责任。 趁着空档,和一众同事在办公室忙里偷闲,话家常。忽地,上司将目光凝视,随即向着我说道:你有根白发。我先是愣了一愣,随即忙问:“在哪里?” 楼下那兴奋的交谈声像是在此刻提醒着,无忧无虑的18岁离我已相当遥远了。 原本想在而立之年时,写些什么来纪念自己已逝去的青春,可思来想去却迟迟不曾下笔,拖拉至半年过去,灵感还没登门,不想银丝却悄然而来,这拜访,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上司抓准角度,用手机帮我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一头乌黑的发色,偷偷地夹着一根白如雪的发根,若眼力稍逊,着实不易发现,我看着照片出了神,深吸了一口气,在座位上出了神。我寻思良久,是哪里出了问题?工作压力吗?年长后的衰退?家族遗传?可家中父亲并不是白发丛生的类型,母亲也到了一定的岁数才开始布满银发,以他俩而言,我这根白发来得也太早了些。一些同事兴许发觉了我的困惑,前来好言相对,有的说自己早已是满头华发,也有的建议多食些什么可以使发色乌黑。当然都是来自同事的善意,我也就先将此时搁置,暂且不做他想。 倒不是因为头顶上多了一根白发,打击了我已不年轻这一事。人总会老去,但想起从前顶着一头乌黑的头发,骗得许多人低估了我的真实年纪。亲戚朋友在知晓真实年龄后总会满脸惊讶,而我也常在其中找到独有的乐趣。看上去年轻在某些时候有着一定的好处和优势,例如逛街时销售人员不会拥上前来向自己兜售房屋,也不会推销信用卡,这项便利和喜悦在此时像是产品保质期已至,可它并不是通过再花钱就能买到的一项优势。 愿能把青春开成花季 时间像是乘搭上一台不需要燃料的火箭,高速直线飞行。韶华匆匆,小时候总希望自己能快些长大,可真的长大了,倒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些,还没成熟就老了这种感叹,只能来到一定的年纪后才能领略。 那根白发还在头上继续滋长,我并没将它拔出。不久的将来它或许会有无数个兄弟姐妹,直到最后一根黑发退役为止。这不是什么让人哀伤悲愁感叹之事,生老病死是人类的必修课,人的寿命总有年限,生命长短却不是最重要的议题,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找到人生的意义,充实自己人生,继而达到心灵的富足? 经过成人礼会场时,我轻拉开一扇窗窥看,是一片青春年华。愿他们能把青春开成花季,等到将来满头华发时,也能笑看自己黑发时的年少。
1年前
(新加坡3日讯)“银”以为傲!新传媒演技派女星洪慧芳曾被批白发像“老奶奶”,老戏骨陈澍城更打趣:稍不打理就会“怒发冲冠”! 环顾新加坡娱乐圈的“白发魔男或魔女”,当数陈澍城、洪慧芳两大辣姜。 慧芳昨天接受《新明日报》访问,坦承华发早生,20几岁已头冒白丝,经常染发,也伤害发质,苦恼得很。 直至2015年拍《百岁大吉》因角色需要,成了慧芳“白头”契机,白头初期,慧芳曾听网友冷言酸她“迫不及待当奶奶”,内心很受伤。 她剪了个时尚发型,为华发辩白:“我觉得白发不是老,是潮!” 华发更添雍容气质的慧芳虽爱“留白”,但为了角色需求,随时在黑白之间切换,专业态度摆第一位。 银发耐看,慧芳表示,像叶倩文一头银白卷发就显得高贵、有气质,她发量够多,真令人羡慕! 演艺圈大哥陈澍城近三年因常演绎“爷爷”角色,索性以银发登场,他语出幽默:“银发不只稳重、也与皮肤纹理对称,所谓‘鸡皮鹤发’,哈哈。” 三千烦恼丝也因顶上留白,烦恼顿时少了很多,只是,自嘲发质与脾气一样硬的澍城,还是需要略为打理发丝,“否则随时怒发冲冠!” 澍城银发特帅气,不过,姑勿论年龄、怎么样的人适合当“银发族”? “我听造型师说,发量多、发色银白者更适合留白,打理时只须抓一抓就能抓出层次,乱中有序。” 花甲岁月没在怕,澍城认为自然就是美,无须为猛抓青春尾巴违逆时光:“人不应怕老,老有老的味道,老人家太过花俏反倒弄巧成拙!”  
2年前
2年前
我国在过去一年多的抗疫期间,由于管制令的雷厉风行,给民生和行动带来一定的不便之外,最大的困境,应该是头上的三千烦恼丝的处理,因为理发店,美发院都在禁止营业之列。无计可施下,一些人索性自己“修理”,或请家人代劳。对那些三不五时要去美发(染发)的,由于无需出门应酬、见人,也就暂时任其“发展”了。 目前这些服务,经已恢复正常。一位邻居,解封之后,第一时间就赶紧到美发院去,让半头的白发恢复“正常”,她坦然表示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说白了,就是在意别人的眼色。台湾颜昆阳教授说: “假如‘眼色’真的可以杀人,很多人不知死多少次了—— “许许多多人都是这样,活在别人的眼色和言语中,随着别人的眼色言语的冷暖而悲悲喜喜。”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外在的反射置之于度外,也许就能泰然自若了,对待白发这码事,应该也是如此。 这是10年前的旧事了。在北京与老友四处游逛时,每当搭乘公共交通(地铁和巴士),一上车,如果没空位的话,总是有人立刻站起身来,冲着我老友说:来,奶奶,您请坐!只因我这位大我两三岁的老友,有一头银发。随后得意地悄声对我说:你没有白发,所以没人会让位给你。当时我就细声地怼了回去:放心,下次来时,也会有人让位给我! 作家琦君曾说过:“能修得老年见满头白发才是福,老年健康无病更是福。 “懂得怎样老下去,是人们智慧中的重要课题,也是伟大生活艺术中最难得的一章。”这些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 不知你还记得何时发现第一根白发吗?当时心情如何?是惊慌失措,抑或“终于来了”的坦然? 一头美丽的白发 有人说,年纪大了,才有白发出现,那倒也未必。我有个侄女,14岁时就出现白发,当时我们大惑不解。好在成年后的她,白发自动消失了;我家小子,三十出岁就早生华发,好在他不以为意,反而沾沾自喜地说:也好,让人看起来成熟一点。因此,白发不随人老去。年纪大了,身体自然会改变,衰老无疑会影响到我们的抉择,白发,就是一个明显的象征。 古往今来,不少诗人墨客,都写过不少有关白发的传世之作,看来大家对白发一事,还是有悲有喜,感慨万千。 例如白居易的: “镜中莫叹鬓毛斑,鬓到斑时也自难。多少风流年少客,被风吹到北邙山。”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张九龄的“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顾自怜。”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等,信手拈来,大可以编成一本《白发吟》了。 有人说:白发,是对人生的总结,是对命运的咏叹。有句话说:世间公道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说得也是。在我心目中的两位偶像演员的白发,最让我羡慕不已,她们就是如今99岁,有“人民艺术家”荣誉的秦怡,第一次看她主演的电影是念初中时的《女篮五号》,还有今年94岁的华裔美籍演员,卢燕,她演的慈禧太后,一绝。每次看到她们一头银色生辉的白发,再回看她们数十年为演艺事业做出的贡献,可谓德艺双馨。另外还有一位是香港前律政司司长,82岁的梁爱诗律师,她那一头白到发亮的头发,更引人注目。女儿说:期待妈妈将来也有这么一头美丽的白发。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面对现实,浮云变古今。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