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营养

3星期前
门前有园地一张,我们称之为“长寿菜园”,但其实也没种上什么菜。 那年心系这所房子,就是喜欢她开门即自然,不需眼对面。园地本是荒草一身,是块硬土地。我和太太借了很多个晨昏,模拟那个愚先生,用一把锄头锄呀锄呀锄,然后把一桶一桶的大小石头搬去别处倒掉。如此来去地搬运,俨然像施手术铲除癌细胞,不下百回,然而石头实在太多了,就算把地面蹂躏到一肚子怨气,还是有石子砖头藏在任何一个角落,到最后,累死一双手而已,只好任凭它的顽固。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傻劲儿。 草地锄平后,问当时3岁的儿子先种上什么为好?那时僵尸战植物游戏正火热,大牛说前线必需做好稳固防备。我遂而向马来同事讨来椰子两个,一青一黄,儿子亲手栽下,正中再下一棵芒果树,筑起严实边防。一晃就是十多年,刻下阿青阿黄经已长成壮年,芒果树拔得搔首弄姿,有年还被风雨杀掉一半身躯,却还在开枝散叶;而当年的孩子,已是少年。 随后种上芭蕉,芭蕉繁殖力旺盛,不断地冒芽长新枝,没多久几乎半个园地都是它们的天下。可园地下石块作祟,土地质地不佳,芭蕉长得要死不死,枝干瘦巴巴好像难民一般,长出来的果实除了一次出落得比较丰美,其余大都一串忧郁不爽的样子。虽然如此,喜欢芭蕉形象充满诗情,雨后娇羞之态更是惹人怜惜,故而也不多加干涉,它爱怎么生怎么长,随它喜欢吧! 一日太太将番薯根插在边疆,不日里地瓜便可以火速冒新芽,只消一个星期枝枝蔓蔓自边疆一路向中原挺进,以卓尔不群的姿态横冲直撞,不到两个月时间,它们几乎驻军整个园地,椰树芒果树下都有它们藤藤枝枝曲折绕过的身影,一眼望去尽是长寿的身姿,那时桌上餐餐都有长寿叶,吃得如厕都能疴出青绿色,园地因此得名“菜园”。 专家说番薯叶营养价值高,为菜中第一抗癌高手,故而放任其胡乱生长,那段日子,芭蕉更显落寞憔悴。后来有一天,站在园地外瞧着园内毫无章法一片狼藉的形象,加之番薯叶吃得也快要成为番薯脸,于是征得太太同意,夫妻俩一起威武地走进园地,捋起地下枝藤,风风火火之间哀鸿遍地,满地的番薯藤就这样被我们清除成一堆干尸,见了心里还真是颇为不舍! 番薯叶被驱逐以后,园地一时之间国防虚空,只有几株老弱残兵撑着前锋守土。太太随即调兵遣将,开始是一株一株的富贵花驻军园地,不久她也不知道用哪儿来的神通,一块一块四方体重不轻的白石砖,在园地里被我们摆成循环有复的栈道,有时风雨发起急攻携带千军水淹园地,栈道此时方便我们探视前线。 再后来,胡姬茉莉凤先芦荟辣椒左手香九层塔小鸟花,纷纷自生活四面八方入住中原,将士军援满布园地,在园地里精神饱满的各司其职。儿子有时来到园地,语带玩笑说,阿妈这般布阵,僵尸岂能越雷池半步? 园地里煮茶煮日常 太太经营园地,是用满腹的心思,俨然在经营一个孩子。周末或遇有假日,家中不闻其声,必在园地见踪影。她可以早晨走入园地,一去便是半个渊明。她许多次傍晚散步时,看见路旁被人丢弃垂死的富贵,带回原地用半天阳光将它们起死回生。有时她在园地也没做什么,就是随意夹起芒果树抛弃的枯叶,瞧瞧椰树身下的孔雀鱼,也可以让她快乐一天。 有时园地里清风哈拉哈拉高调路过,声声召唤。她会煮一壶清茶,拉着我到园地里煮茶煮日常,度过半天闲闲的午后。那样的日子写意啊! 那日邻居安哥说,老师你不搭车棚了?想到满园尽是太太精心布置的精兵良将,每寸皆心血,说要将之夷为水泥地,岂是这般容易?那日夫妻俩早餐回来,从远处惊见栽了近20年的芒果树竟然长果子,密密麻麻的绿珠在枝头摇得含羞答答,想到那时差点儿就把它杀了,心中庆幸。 偶尔走入园地,鼻闻茉莉阵阵清香,抬眼一颗颗金黄艳绿的椰子抱成一团,就会想到张子寿诗句,“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心里就会泛起阵阵的惬意。有门前园地如此,真好!
4月前
想当年,在政府部门工作,白天忙公务,夜晚还时常要熬夜;退休前几年,必须兼顾培训的责任,除了日常的工作,平均每个月都要出外几天开会和培训。 在外公干的饮食相当丰富,一天吃好多餐,工作的节奏紧凑,经常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又缺乏运动,体重一直增加,美其名是发福了,其实健康正渐渐走下坡。 退休时已60岁,不舍得告老还乡,还去修读硕士课程;老年人读书好辛苦,像老牛拖破车,一拖就拖了4年。后来终于考取了硕士学位,本想更上一层楼,去考取更高的资格,希望可以再战江湖,却发现身体承受不了。 经过专科医生的鉴定,骇然惊觉自己患上严重的眼疾,还被令人担忧的脂肪肝给缠上了,其他的血检指数大多不合格,难怪常常神不守舍,一直打呵欠。 当年64岁的我,赶紧揽镜自照,好好的端详自己一番。 哎呀!身体超重、挺了个大肚腩、精神涣散、两眼呆滞、头发快掉光了,真是个糟老头呀,还笑问妻子:“镜子里的那个老阿伯是谁呀?” 以前答应过妻子,退休以后要开车载她到各州去游山玩水,携手看夕阳,这美丽的诺言恐怕要落空了。 从小学到大学,读了20年书,毕业以后工作了三十多年,算来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就像夕阳的余晖,慢慢在天空中消失。 既然孩子们都已长大,功名利禄也已失去了光采,该是时候放下一切,过自己想过的日子;种花种菜也好,游山玩水也好,吟诗作对也好,做环保搞慈善也好,大可随兴消磨,去追逐另一道彩虹。 妻子觉察到我的困扰,在她的劝导和两个女儿的鼓励之下,我思想豁然贯通,立志要过一个更积极的生活。写了一首唐诗安慰自己: 解甲归田乐,当官琐事多。 流年难逆料,暮岁任消磨。 我先培养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每晚9点半睡觉,早上5点半起床,6点与妻子到小河边散步,下午在家里看视频,练习有氧健身操。 妻子对我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注重我的饮食营养,本来在家每天的五餐变成只有三餐;平时的茶点、夜宵一律取消,零食更是免谈。饭桌上再也看不到我爱吃的烧肉、糕点、冰淇淋和巧克力,只有米饭、青菜、瓜果、豆类、清水和少许的鱼和肉类;爱不爱吃不重要,反正只要有益健康,有什么吃什么就对了。 每餐只提供七分饱的食物,要多吃一点也没有;下午固定小睡半个小时,黄昏6点之前吃晚餐,过后就不吃了,要是饿肚子,便喝水充饥。 我定期做健康检查和看医生,时常要去医院报到,小病吃药、大病开刀,务求身体指数达到健康指标。 体重减轻14公斤 今年我已67岁,3个月前开始以跑步代替有氧健身操,没想到越跑越沉迷,花了不少钱去买新款的智能运动手表和运动鞋,感觉自己突然年轻起来。 每当穿上跑步鞋,好比一匹雄赳赳的战马,急不及待的奔向沙场;每天我都去附近的住宅区跑步,不理天气怎样,反正能跑的日子就是好日子,跑就对了。每一次我都想跑得更快,上气不接下气的跑,跑到脸红脖子粗,跑到脚趾甲变黑脱落,简直一天不跑活不下去了。 蓦然回首,三年多的努力,已看到了成果:我的体重减轻14公斤,腰围缩小了10公分,便秘的烦恼没有了,困扰我十多年的脂肪肝也消失了。胆固醇、三酸甘油酯、血压、心跳和身体质量指数都已达到健康标准,精神状况良好,走路挺胸抬头,感觉比以前更有自信了。 没想到一旦改变生活方式,疾病都远远的被抛到后头,只要根据大自然运作的方向来调理,一步一脚印的去实践,身体真的就会恢复健康。 虽然我的年纪渐渐变老,好胜的性格却没有改变,看到年轻跑友如飞的跑过时,不禁也会火力全开的飞奔;我这老男人心态,还真令人啼笑皆非。 我打算自我检讨,多学习跑步的正确方式,调整好心率、配速、步频、步幅、呼吸、着地方式等等,多多向跑步前辈虚心学习有效的跑步法,不然一旦膝盖损伤或是心脏病发作,我可要跑向不归路了。 往后的日子,我要像一匹退役的老马,每天早上迎向晨光慢慢的跑,呼吸清新的空气,悠然自得的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偶尔也要停下脚步,闻一闻路边的花香,与跑友们打打招呼,我不再与别人争长短,只想快快乐乐的追逐岁月的余晖,健健康康的跑向每一天。
5月前
谁也没有发现墙边何时多了个坑,更没有人会想到那里正悄悄地孕育着一个小生命。 某天,当它带着绒毛的藤蔓向外伸展,翠绿的嫩叶正贪婪地吸取光时,这无名小苗才被偶然经过的同事发现。因不似野草,大家都兴致勃勃地玩起猜谜游戏,在不仰赖谷歌神器的帮助下,凭直觉说出幼苗的品种。西瓜、黄瓜、冬瓜,凡是带着瓜字的蔬菜都成了答案。这些答案还算符合逻辑,唯有个同事脱口而出的“木瓜”当场被否决了。我明明记得木瓜树是有主根的木质茎植物,哪来的藤蔓呢?还好当时没有农人在场,不然他肯定被我们的答案给逗乐了。 那刻,大家为了“新发现的大陆”而兴奋不已。我望着在风中颤抖的绿叶,心想这里明明是每日的必经之路,怎么就没有发现它呢?看来快步行走虽然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加强心肺功能,但也让我错过了身边一些值得发掘的美好事物。此后,经过无名小苗时,我都会放慢脚步,偶尔稍作停顿,仔细观察它的变化,感叹大自然的奥妙。 那个不起眼的坑大约有15厘米长,深度就不得而知。看着幼苗一天天长大,没有营养不良的样子,里头的营养算是充足的吧。过了几日,藤蔓的尾端开了数朵小黄花,一时间,整个部门都被它的生命力感染着,个个都充满朝气及干劲。这可别让老板知道,搞不好哪天为了提高士气,让员工开垦空地,种种蔬果可就不妙了。 赫然想起谁是栽种者 绚烂的黄花除了吸引蜜蜂蝴蝶前来授粉,也吸引了其他部门同事的目光。每当他们问起栽种者是何人,我们都会默契地说无名小苗是天生天养的,只不过最近老天爷出了趟远门,无人灌溉,所以我们轮流充当保姆,往那小坑干巴巴的泥土里浇一浇水。这段日子,无人提出施肥的主意,也没有人兴起移植到别处的想法,它就在原地吸取日月精华,为结果准备。 过了数周,一个椭圆形的果实悄然出现,绿色的果皮上有着深绿色的纹路,答案就此揭晓。我看着拳头大小的西瓜,赫然想起某同事边吃西瓜边吐西瓜籽的画面,原来他才是真正的栽种者啊!
5月前
6月前
7月前
母亲今年82岁高龄了。 犹记得10年前,我带了一棵桑树苗回去,栽种在屋子外的空地上,那是一块荒芜已久的空地,听说是有地主的,但是地主从来没过来打理,与其让它杂草丛生,还担心蚊虫蛇鼠混杂,于是母亲都尽量栽种些蔬菜果树等,一来可以打发老人家时间,二来可以吃到新鲜无农药的蔬果。 种下桑树苗后,再向母亲解说桑树的好处:丰富的营养,是苹果葡萄的4至6倍,是最佳保健果品。桑树的果实——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药,味甜汁多,是养心益智佳果。桑叶晒干后还可以当茶喝。母亲听得似懂非懂,就只知道桑树是一棵好树。 在母亲悉心照料下,桑树茁壮成长,平时修剪的当儿,她将叶子晒干,收集后给回来的孩子冲泡当茶喝,多余的还能让孩子带回去冲泡。修剪后的桑树终于开花结果了。看到红艳艳的桑葚让人垂涎欲滴,采下冲洗后就可以送入口,桑葚甜酸清香,还能搅拌成果酱,如同草莓般美味。大伙儿吃得开心和安心,话题总绕着桑葚,母亲看到了也沾沾自喜,无限光荣。自己的付出,能让孩子们开心,就是母亲最大的满足。 桑树给了母亲正能量 桑树越长越茁壮,有两个成年人的高度了,母亲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去年在扫描时发现了颈肩下处长了颗良性肿瘤,偏偏这肿瘤越变越大,最后会压到呼吸道而威胁生命,让家人都慌了手脚。我们走访了私人及政府医院的医生,了解了这肿瘤的情况,最后被逼让母亲动手术。 当然82岁高龄动手术有高风险,何况母亲还有高血压、糖尿病、气喘等病状。母亲为此心烦不已,寝食难安,平时硬朗的她被磨砺得病恹恹的,人也憔悴了许多。她的心总是游走在生活谷底,没有了阳光,没有了色彩。她担心和放不下的事还真多,她担心动手术后再也醒不来,或是瘫痪变成植物人,感觉生命已来到了尽头。她望着门外的桑树,感觉就像她枯萎的人生,凋零得七七八八,没有了生命力,孩子回来再也吃不到桑葚! 由于我今年初退休,有更多时间回去陪伴母亲,并细心照料桑树,砍去枯枝残叶,再浇水施肥,垂死的桑树竟然发了新芽,还结实累累。母亲看了,终于满意地笑了。桑树似乎给了她启示,向她表达了正能量,她心中无挂碍了,更有信心接受手术了。 母亲的手术安排在5月中,希望母亲如桑树般枯木逢春,延年益寿,她的手术一定会成功的,因为门前的桑树正迎风摇摆,等着迎接它的主人回来。
7月前
今年的新年特难忘。除了家里人重新完整相聚,长辈也发生巨变。婆婆一直是家里的大家长,德高望重的她拥有权威的发言权。大年初九,身体向来健朗的她,居然在毫无预警之下病倒了。 诊所医生细心触诊后发现,胸闷、呕吐的婆婆并不是一般的食物中毒,于是马上安排心电图检查。先进的仪器更进一步确定婆婆是大血管堵塞。听到消息的当下,众人都骇然不知所措。经验老到的医生临危不乱,马上写诊断书让婆婆进院治疗。婆婆年事已高,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但这项“通波仔”手术得马上进行。外子的兄弟姐妹们听到消息就马上请假赶去支援。祖先庇佑,婆婆的手术很成功,她逃过这场劫难。 这场突如其来的心肌梗塞,叫孩子、孙子们都措手不及,也掠夺了婆婆的自由。婆婆出院后,生活作息有了很大的转变。她现在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尽量减少在外头用餐。这瞬间的变化,让婆婆及身边的人顿时也无法适从。养病中的婆婆行动受到限制,她感慨无奈及无言。当她心情悒郁,难免会有微微的怨言。渐渐地,婆婆也意识到上了年纪的她,必须调整好心态,才能重新出发。 经过分工分组后,住在对面的我自动请缨负责婆婆平日的午餐,及定时定量喂食医生所规定的药物。婆婆不挑食,其实是蛮容易照顾的。欣慰的是,孩子看到自家奶奶的状况,也自愿配合。我们平日的膳食,就改为糙米,或是低升糖指数的印度长米。年长人士一般都有吞咽问题,婆婆也不例外。她现在的饮食都得趋向柔软物质——不易噎到,易于消化食用即可。 现在的我也坐四望五了,外子亦已到达天命之年。后疫情时代,在外头吃香喝辣,蔚然成风。大家仿佛疏忽了年纪主导饮食与健康。咱们也该一块儿调整饮食习惯,顺道配合婆婆养病。 婆婆的大病,似乎敲响了警钟,警惕了家里人得关心关心身边的人,也提醒自己定期身体检查的重要。万一出炉的报告并不理想,就应该及时补救。正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婆婆深知,我这外地媳妇并不是煮饭高手,一直以来,她对我的膳食也挺包容的。不过,她乐于提供观点,提携后辈。每当我黔驴技穷,就会反过来问婆婆,你有什么菜肴想吃吗?虽说她是病人,很多禁忌,但是保持心情愉快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哦! 某个午餐时段,她就说:“鸡蛋炒小白苗,也可以加点辣椒。”我心想,婆婆是否已经厌倦家里清淡寡味的伙食,想来点刺激的呢?但,这道菜我可真没有煮过,感觉好像把两道菜混为一盘,二合一。算我孤陋寡闻,外头杂菜饭档口也没看见过。我不敢贸然行事,唯有向婆婆讨教。 婆婆娓娓道来,准备两粒鸡蛋,打散后加点水,这样炒出来的鸡蛋才会滑溜溜地,有入口即化的口感。鸡蛋要快速炒起来,不需要100%熟透。接下来,就是准备炒小白苗。炒小白苗就依据一般的炒菜步骤,炒到一半时,就可以拌入鸡蛋,与小白苗一起翻炒,一下即可熄火上桌了。 小菜抚慰了婆婆空虚 言听之下,这道菜似乎没有什么难度。隔天准备好食材,我就开始烹煮长辈的订餐。由于婆婆牙齿不灵光,我便把小白苗切成一吋左右,好让她较易咀嚼、吞咽。为了添加这道菜的色彩,我加入了红灯笼椒。这红彤彤的小东西,甜甜脆脆的,提升味蕾,且营养丰富。 婆婆念兹在兹的小菜终于上桌啦。看着她谗涎欲滴,大快朵颐,吃得眉开眼笑,我就可以放下心头大石了。这道菜听起来并不特别,想不明白为何婆婆就是想吃。我心里暗忖,或许她想重温那些想念的味道。这仿佛也抚慰了婆婆空虚、落寞的心灵。那好吧,我可以把这道小菜归入疗愈系菜单里了。 外人眼里,我是在照顾及陪伴婆婆,是在尽孝道。予我而言,却是在学习,就是所谓的“做中学”,同时也在长辈身上探索知识。生活处处都存在着学习的契机,机不可失啊!
7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9月前
9月前
9月前
小时候,家里常常煮猪肚汤。基本上是用鸡骨、鸡脚、猪肚、鱼膘、萝卜和胡椒粒熬煮的。烹煮过程简单的很。老一辈的都爱喝。相反,小孩子十分排斥它。反正对小时候的我而言,猪肚汤难喝之至。其味道令人恶心作呕。简单来说就是微辣的胡椒参杂着浓重猪鸡味的热水,既没有玉米汤的鲜甜亦没有ABC汤的醇香。若处理不当,腥味难敌,更是令人窒息。 猪肚被切成长方形块状。以前尚小,不知是何物,父亲说是猪的一个部位。可是究竟什么部位并没说。我正想问,却被母亲打断。母亲说:“那个能够让你的屁股变得像弹簧一样有弹性,跌倒就不会屁股开花。”我深信不疑。 滚烫的热汤里,拣了一块肥嫩的,蘸青辣椒拌酱油,送入口中。第一次吃,许是紧张,潦草地咀嚼,一口溜入肚。虽味道奇异无比但实称不上父亲口中所谓的绝世美食。然而,它是真真实实的软绵弹牙有嚼劲。第二次,循规蹈矩地依据步骤:拣,蘸,吃。这一次,越嚼越难受,越啃越难挨。那韧性十足,如橡胶皮,怎咬都咬不断。其味在嘴里愈发强烈,散发一股淡淡的家禽排泄物的气味,无时无刻不折磨着味蕾。我当即吐出,不肯再吃。然,经家长屡次三番地哄骗,才愿屏住呼吸,紧闭双眸,快速咽下口。对于难吃的食物,细品是一种残忍。现在忆起,想必是想让我多吃点,补充营养,才会哄我吃吧。 逐渐长大后,方知那乳白色长方块状竟是猪的内脏——胃部。我立即联想起生物课里血淋淋的器官,欲作呕。可时间久了,开始慢慢地接受猪肚的味道甚至懂得如何分辨出好的猪肚。一生中吃过诸多地方的猪肚汤,不管是在高档餐厅抑或人间烟火气缭绕的小贩中心,都不及家里熬煮的。外边的猪肚汤,大多口味较重,汤水浑浊,表面漂浮着层层油脂,肥腻且过咸。有时猪肚不新鲜,腥味难顶,毁了整锅汤。反之,自家煮的汤汁晶莹剔透,咸度拿捏得恰到好处,驱寒暖胃又健康。用料方面绝对新鲜,毕竟是自己吃的。 是人间幸福的滋味 如今,餐桌上父母亲手煨煮的猪肚汤仍是昔日儿时记忆中的味道。他们的厨艺一成不变地好。一块猪肚,一勺汤,是人间幸福的滋味,是天下最上好的猪肚汤。 我深知猪肚汤之美味是因为有人倾注了一整颗心小火慢炖成的。他们会依据你的口味,你的偏好来煮食,煮健康的,煮你爱吃的。这无需多余的调味料,也没有花里胡哨的工程,仅仅是简单朴实的爱意。所以纵使千般寻觅,万家尝遍,也不曾有一。
10月前
孩子从小在学校参与营养餐计划,食谱多元化。在众多的面食选项里,女儿超爱“老鼠粉”,因为她说老鼠粉QQ嫩嫩,晶莹透彻,口感很好。由于孩子小名恰好是QQ,生肖属老鼠,所以她爸就爱调侃说,小老鼠QQ爱吃老鼠粉,天经地义啊! 犹记得,小时候妈妈都爱打包老鼠粉给我们兄弟姐妹吃,原因是它的主要成分为米浆,让孩提的我们有饱腹感。而且小孩吃这粗短的面条,不易噎到,易于消化食用,老少咸宜。 从维基搜寻到的资料显示,老鼠粉制作程序是从米浆蒸成凝块,再以数十小孔洞铁器透过凝块形成长圆条。称之为老鼠粉是因为此粉两头尖尖,形似老鼠。由于“老鼠”之名不雅,食堂员工统一称它为银针粉,恰是形貌上的想像——一枚粗状的银针。感觉即文雅又恰切。 我是在大城市长大的市区孩子。我印象中的童年岁月里,隔三岔五就会有老鼠粉做早餐,它乃是餐桌上的常客。自然而然地,我就认为这道国民美食是再普通不过了。孩子的奶奶从小在福建人居多的南部长大,耄耋之年的她也甚少离开过家乡。我跟她聊起老鼠粉时,她却腼腆地说至今从未吃过。当下的我,除了惊吓,就是惊叹——这怎么可能呢?印象中的婆婆是勇于尝试新科技和新产品的老人家呢!我心中疑惑,难道是因为从前的福建人比较少接触这客家传统米制面条…… 婆婆娓娓道来以前的岁月,说家里午餐通常都煮一大锅白粥,再配上几个小菜。偶尔,家婆还需要搓面粉、揉面团、扞面条等等。想当年,能外食的机会微乎几微,而且外子的奶奶是缠足妇,家规甚严。当时家里人口还是非一般的多,婆婆孩子十多人,想想举家出门必然轰动且壮观,一辆轿车还载不完呢!听起来,真的感叹婆婆为了持家做出无私的奉献,也让人觉得百般地无奈。 再加上,婆婆的记忆还停留在1988年的老鼠粉中毒事件。那确实是一场悲剧,现在却变成了悬案。当年的我9岁,突然间学校及外面的食肆就停售老鼠粉了。妈妈是过了好几年后,才让家里的小孩继续吃老鼠粉。 米香洋溢是幸福的味道 升学后的闺女,好像没有机会吃到老鼠粉了。通常,经济面档的早餐选项里都不会出现老鼠粉。而女儿对老鼠粉的美味,实在是念兹在兹。为了满足家里发育中小孩的味蕾,及让孩子奶奶对老鼠粉改观,我这从前的营养餐小助理唯有想法子。机缘巧合之下,我在脸书上看到这道美食。幸运的是,这是一个零失败的简易食谱!我准备的是弹性食材,冰箱有什么就用什么咯,就“箱”取材,不执着于食谱要求。 首先,把3粒鸡蛋煎好。然后,把葱头蒜米爆香,再放入切丝的大白菜及肉丸子,最后把已经汆烫好的老鼠粉置入锅中翻炒,加入调味料照烧腌酱及盐,如喜爱黑色料理,可以加入少许老抽,然后搅拌均匀,熄火即可。此道变异版平民美食,虽说食材简单,烹饪过程快捷,但成品入口米香洋溢,是幸福的味道! 我家的小老鼠帮我试味道后,我们就对外宣布实验成功。这是我第一次下厨,煮给家里的老少,是家婆的第一次,孩子也是第一次吃我煮的哟。大家都豪迈地跨出人生的第一步,成了我的白老鼠。 皇天不负有心人,家婆最后说:“味道还不错!”我初战告捷,丑媳妇终于完成任务了,这回得跟外子邀功讨赏呢! 经过此事,我才发现很多事情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就这简单普通的料理而言,我们真的应该多花点时间了解身边的亲人。我以为及我认为的思想,都不该先入为主。多些接触,多份了解,人生中不留遗憾。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