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觉察

我是右撇子,我的手表也戴在右手。经常有人很好奇的问我,为何手表不戴在左手呢?按一般人的习惯而言,确实如此;以钟表制作角度来说,也应当如此。研究指世上约有90%的人是右撇子,所以腕表设计都以右撇子佩戴者为考量,把表冠和按钮等设在表盘右侧,如此一来戴在左手操作更为方便顺手。可是我偏偏把表戴在惯用手这一边,看在别人眼里,无论握笔写字或使用滑鼠时,会因为摩擦碰撞而相对不适也不方便,然而对我而言,手表要戴在左手还是右手,只是“喜好”而已,与“习惯”无关。 其实打从戴表以来,我的表是戴在左手腕上的,好多年后一时兴起改戴在右手,就这样改变了多年的习惯。这件生活上的小改变对我可是当头棒喝,让我深刻意识到:没有养不成的习惯,也没有改不掉的习性,一切取决于个人意愿。如果我想要,现在开始我也可以重新把表戴回左手腕!只要你愿意,任何时候都不算迟,此时此刻就是改变的开始。 所谓积弊成习,积非成是,积习难改,常常让人陷入一种自我辩解的局面。我们意识到不好的习惯或思维悄悄侵蚀我们的生活,却总习惯挂在嘴边一句:“我就是这样”。没错,改变需要打破熟悉的枷锁,伴随着不安,所以宁愿固守。行吧,不改就不改,倘若因为这个习惯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就不要怨天尤人,毕竟这是自己的选择。 最近不经意与朋友们聊到“改变”这件事,毕竟步入而立之年或不惑之年的大家都有各自的烦恼。就因为这些烦恼带来痛苦,大家都想改变,然而在那句“我想改变”的背后总牵绊着惯性的“可是……”—— “我就是做不到”、“我就是说话比较直接”、“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我就是死性难改”、“我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类似的困境,比如有人想瘦身却管不了嘴;有人明知道拖延症导致工作堆积如山,但无论什么情境却总有“可是……”。更让人心疼的是,明明意识到过往带给自己负面的影响,往往还是觉得“就是这样了,改变不了”,甚至将所有的不如意归咎于原生家庭与过去的经历。 曾经读过一句话,形容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就像把你关进一间小黑屋里,尽管没有上锁,你却没有能力自己走出去。”著名哲学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原生家庭的影响会伴随一生;但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德勒则持不同观点,认为过去发生的事对未来的生活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改变,人人都能凭着自己的改变获得幸福。 无可否认,我们的现在往往受到过去的影响,但如果只停留在“过去”的阴影中,那未免太被动太消极太无助了,甚至让自己变成“过去”的受害者?生活总是要向前看,如阿德勒所言,决定我们人生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如何赋予经历的意义。试问,有谁的过去是完美的?过去,不是阻挡你前行的障碍,也不是借口;过去的经历,是伤痛还是礼物,取决于你的选择。真心想改变,想要“开始”,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把别人的课题归还给别人 那到底要怎么做?别人怎么做我不晓得,最实际的方式就是从觉察自己开始,每当意识到自己又“犯错”时,就停止这种想法,并提醒自己与“练习”改变。最近我在学习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做好自己的本分,别人的课题交给别人。当我又开始陷入多虑的漩涡时,提醒自己把别人的课题归还给别人,也减少为他人的想法、期待、情绪与要求买单,虽然还未做到纤尘不染,但当我感觉自己一拳打破不自觉建立已久的自我设限的那堵围墙时,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解脱与轻盈!所谓“习惯的养成取决于频率,而非时间”,就这样在一次次的自我提醒、练习与实践中,慢慢减少不必要的精神内耗。 兴许改变的结果并不会立竿见影,但每踏出一步,就是最好的开始。我们无法改变外界的种种,但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绪和选择。无论是重新佩戴手表,还是放下积习与旧有观念,生活的重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改变是可以练习的,想要让自己变得幸福快乐,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开始!改变,不是企业模式里的预算,不用等下个季度才开始!
2月前
禅宗言:“行住坐卧皆是禅,”走路看似平常无奇的事,对于禅者而言,却是一件可以培养觉知和洞察能力的事。走路其实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能安心的方法。 十多年前,我去太平护法苑参加了禅修的课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傍晚,自己坐在禅堂等着禅师来讲课那些画面。从禅堂外,清晰地看到一位禅师不急不缓地从禅房走山路,他步伐是如此优雅自在,整个人仿佛只是安心地走路,单纯地走路。原来,走路也是一门艺术。 尔后,我在禅修期间,学习了走路的禅法。禅师要我们走路时,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脚步上,可是不要刻意和用力。太刻意就会走得非常不自然,像机器人在走路。走着走着,会发现自己不自觉地想其他事情,而忘了当下的脚步。偶尔走着,若心里牵挂着一件事,走路的速度就会变得很慢和沉重。因此,我们走路的情况其实是一面镜子,照射出我们当下的内心世界。 还有一回上佛法课程时,法师要我们注意一个人走路和在人群中走路时,会否发现一些奇异的事。我发现我在人群中走路时,脚步特别僵硬,因为心里一直想着别人在看我走路,忐忑不安。可是,当我独自一个人走路,或者已经忘了有别人存在时,走起路来就特别愉悦。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心已经不单纯了,心已经在造作,动了许多念头。这时,就要回到方法——单纯地走,如同禅师说的“饥来吃饭,困来既眠,”吃饭时就只是吃饭,而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吃什么,狼吞虎咽地吃;觉得累了,就好好睡觉,而不是犹豫不决,想睡又想别的事情。 道理看似简单,做却不容易,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活在未来,活在别人的期望中,活在情绪世界里,而不能好好待在当下。 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地走路了?我也慢慢地发现,这方法仿佛在提醒我们不要复杂化许多事情,单纯地与自己同在,就可以简单地生活,发现当下的美。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