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课题分离
星云
【胡作非文】一切改变的开始/胡骁萍
我是右撇子,我的手表也戴在右手。经常有人很好奇的问我,为何手表不戴在左手呢?按一般人的习惯而言,确实如此;以钟表制作角度来说,也应当如此。研究指世上约有90%的人是右撇子,所以腕表设计都以右撇子佩戴者为考量,把表冠和按钮等设在表盘右侧,如此一来戴在左手操作更为方便顺手。可是我偏偏把表戴在惯用手这一边,看在别人眼里,无论握笔写字或使用滑鼠时,会因为摩擦碰撞而相对不适也不方便,然而对我而言,手表要戴在左手还是右手,只是“喜好”而已,与“习惯”无关。 其实打从戴表以来,我的表是戴在左手腕上的,好多年后一时兴起改戴在右手,就这样改变了多年的习惯。这件生活上的小改变对我可是当头棒喝,让我深刻意识到:没有养不成的习惯,也没有改不掉的习性,一切取决于个人意愿。如果我想要,现在开始我也可以重新把表戴回左手腕!只要你愿意,任何时候都不算迟,此时此刻就是改变的开始。 所谓积弊成习,积非成是,积习难改,常常让人陷入一种自我辩解的局面。我们意识到不好的习惯或思维悄悄侵蚀我们的生活,却总习惯挂在嘴边一句:“我就是这样”。没错,改变需要打破熟悉的枷锁,伴随着不安,所以宁愿固守。行吧,不改就不改,倘若因为这个习惯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就不要怨天尤人,毕竟这是自己的选择。 最近不经意与朋友们聊到“改变”这件事,毕竟步入而立之年或不惑之年的大家都有各自的烦恼。就因为这些烦恼带来痛苦,大家都想改变,然而在那句“我想改变”的背后总牵绊着惯性的“可是……”—— “我就是做不到”、“我就是说话比较直接”、“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我就是死性难改”、“我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类似的困境,比如有人想瘦身却管不了嘴;有人明知道拖延症导致工作堆积如山,但无论什么情境却总有“可是……”。更让人心疼的是,明明意识到过往带给自己负面的影响,往往还是觉得“就是这样了,改变不了”,甚至将所有的不如意归咎于原生家庭与过去的经历。 曾经读过一句话,形容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就像把你关进一间小黑屋里,尽管没有上锁,你却没有能力自己走出去。”著名哲学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原生家庭的影响会伴随一生;但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德勒则持不同观点,认为过去发生的事对未来的生活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改变,人人都能凭着自己的改变获得幸福。 无可否认,我们的现在往往受到过去的影响,但如果只停留在“过去”的阴影中,那未免太被动太消极太无助了,甚至让自己变成“过去”的受害者?生活总是要向前看,如阿德勒所言,决定我们人生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如何赋予经历的意义。试问,有谁的过去是完美的?过去,不是阻挡你前行的障碍,也不是借口;过去的经历,是伤痛还是礼物,取决于你的选择。真心想改变,想要“开始”,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把别人的课题归还给别人 那到底要怎么做?别人怎么做我不晓得,最实际的方式就是从觉察自己开始,每当意识到自己又“犯错”时,就停止这种想法,并提醒自己与“练习”改变。最近我在学习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做好自己的本分,别人的课题交给别人。当我又开始陷入多虑的漩涡时,提醒自己把别人的课题归还给别人,也减少为他人的想法、期待、情绪与要求买单,虽然还未做到纤尘不染,但当我感觉自己一拳打破不自觉建立已久的自我设限的那堵围墙时,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解脱与轻盈!所谓“习惯的养成取决于频率,而非时间”,就这样在一次次的自我提醒、练习与实践中,慢慢减少不必要的精神内耗。 兴许改变的结果并不会立竿见影,但每踏出一步,就是最好的开始。我们无法改变外界的种种,但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绪和选择。无论是重新佩戴手表,还是放下积习与旧有观念,生活的重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改变是可以练习的,想要让自己变得幸福快乐,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开始!改变,不是企业模式里的预算,不用等下个季度才开始!
2月前
星云
星云
【有痣青年】珍贵的温柔/陈奕君
有时候,你会很难爱一个具体的人。 所以,你没法去爱那些——插队的路人、马路上不打讯号灯就突然转弯的司机、办公室里成日偷懒打混把份内事推出去的同事、硬是要杀价还拗你免费送东西的买家。 因为他们让你有一霎时的不愉快,又或者是碍着你的事、为你添麻烦了。 可我们却有可能爱上远方的人——在舞台上发光发亮的偶像、用命运活出励志故事的残障人士、社交媒体上诙谐有趣的网红、为慈善事业奉献一生的热血青年。 因为你和他们距离得太远,不曾和他们朝夕相处,也没有机会真正了解对方:你真正爱的是他们所展现出的“美德”、讨喜的人格特质,而不是具体的那个人。 这就是了。这关乎我们如何看待他人:为什么会喜欢一个人,为什么会讨厌一个人? 其实大多数时候,都和那个人本身无关,而是那个人如何牵引了我们的情绪。 现在来换个视角。 你一定遇过看你不顺眼的人,而你当时感到莫名其妙,好端端地,我又没有故意惹他,对吧?于是,拥有内省能力又体贴他人的你,开始真诚地检讨自己,试图找出一个他人厌恶你的原因;万一你真的找不到什么具体的原因,久而久之,你面向他人的姿态将慢慢变得畏缩讨好。 因为你开始拿不准到底该如何展现自己,才不会招致别人的反感,甚或是可以得到他人的接纳和喜爱。 就像网红们彼此分享的心事,他们每天要面对的众多恶意留言——无论是多有自信心的人,面对如此体量庞大的负面情绪,也必然会惶恐不安,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自己是否是一个不值得活的人? 我们得学习“课题分离” 极有可能,你不曾做错什么事。只是你的存在本身,在那个时刻挡了他人的道路,是无意中激起了他人往昔的痛苦或求而不得的阴影——对方选择把这些情绪宣泄在你的身上,而不是自己排解掉。 阿德勒心理学说:那是对方的课题,别擅自背负别人的课题。 我和你都是一样的,曾经把别人的无助揽在自己的身上,也曾把自己的局限投射到他人身上。我们要懂得“课题分离”,区分出有哪些是属于别人的人生课题,又有哪些是需要靠自己解决的陈年课题。 人们思考问题、感受世界的方式,都是出于自我视角。 为了保持内心秩序的稳定,我们为自我筑起一道墙,阻挡并过滤从外界冲刷而来的一切事物,从中筛选自己能够承受的感知范围;当一些能量比“自我”更大的东西闯了进来,就会引发我们的负面情绪——羞耻、悲伤、愤怒、恐惧。有些人扛不住它们的冲刷,自己的情绪也被带入某种失控、低沉的漩涡。 有些人硬是扛住了情绪波动的乱流,对外展现出平静和淡定,再用理性面貌来应对随之而来的问题。此时你问:这就是所谓的情绪稳定吗? 坦白说,我不知道人们口中称道的“情绪稳定”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 许多人指称的情绪稳定,看起来就只是情感淡漠而已——他们内心那道墙无比坚固,隔绝了所有来自外界的情绪侵扰,但也正因如此,他们不可能真正感知到他人的情绪,他们往往也因此压抑了自己的情绪——那样的忽视和冷漠,才得以筑造那道坚固的墙,让隔绝的自我得以保持绝对的稳定状态。 可若要真正理解他人,恐怕就不能逃避这些情绪的洪流。倘若你能扛住它们的冲刷,这些东西就能成为新的生命经验,新的认知和感受,而后作为常识的一部分,让你的自我视角从此拓展到一个新的境界。 我会说,那是一种珍贵的温柔。
1年前
星云
更多课题分离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