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最新防疫SOP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3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遗忘
病人被遗忘在磁力共振机近3小时 涉事医生被辞退
据澎湃新闻周二报道,近日,浙江丽水的小倾(化名)反映,自己于4月22日在医院做检查时,被医生遗忘在磁力共振机内近3个小时。
4月前
张丽珠/记得我们相处的时光
周末到大山脚去看赵少杰的“你忘了把雨声带走”装置艺术展。展览很深情,看完心里突然也充塞了对父母的想念。 少杰将展览献给他疫情期间离世的父母,展览物件是父母和家里的生活物品。寓意最深刻的一件展品,是他用父母旧衣服剪开绑结成的大圆地毯。随着雨声在展场木板楼上滴滴答答,听他述说父母生前的故事和展览缘由,明白了他想借由装置艺术形态,让观众踏入另一个时空,感受充满诗意与记忆的空间,看见新村人的生活面貌。 “随着居住在新村一代人老去,他们的屋子也跟着老旧败坏。这是一个关于居住在新村里几十年的记忆,新村老屋破旧的窘迫生活,屋内总是带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霉味,离世的父母生前最害怕下雨天,因为老旧的锌板屋顶,有永远修不完的坑坑洞洞,每逢大雨来临,雨水窜入屋内的各个角落,水桶承接滴滴答答的雨珠。”场刊的前言,记录了这一段。 一件件排列整齐,分成不同主题摆放的旧物,都是他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展览若有延续或更大空间,他甚至想把家里的摩托和床都搬到现场。他形容得极好:旧物是一个思念的漩涡,一旦陷入就会不停地旋转…… 回想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时光,生活中也有不少雷同展览里的物件,它曾经散落在木屋老家各角落,是母亲和家人的人生轨迹,它如此平凡,如此琐碎,却涵盖了一个家庭的时代和意义。 用橡皮圈绑紧的已付水电费单、不舍得丢但已经看不到影像的VHS录影带、从泰国合艾市场买回来多年却从来舍不得使用的搪瓷碗层、一年才用上一次的铜制老火锅锅具、几副旧眼镜等等。尾随的还有那些散不去的气味。那是一瓶瓶没用完,但未丢弃的驱风油,正骨水,青草油、黄药水…… 当木屋变成砖屋,这些老东西渐渐的被遗落被遗忘,没有人在乎它去了哪里,最后只剩下一些老照片和几件衣物作为思念。 豁达的人会说,人生啊,没有什么是带得走的,最后留下的仅仅是思念。如果被问起:人生走到终点前,你最想让大家记得的是什么?我会说,记得我们相处的时光就好。也请别把我的书我的衣服我的用品扔掉。 更多文章: 张丽珠/好糕兴 张丽珠/莫忘影中人 张丽珠/为你种树 张丽珠/煎饼人生 张丽珠/走错路
10月前
农夫/幸运
路上偶尔捡到硬币会刹那心生一丝喜悦,好似眼前将会是幸运的一天。当然捡到纸钞应该会更开心。就像小时候常会以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事情,明明事情现在想起来根本不是多难的抉择。更多的时候只是大伙游戏时用硬币的正反两面将大伙分组。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幸运的人就会被分配到喜欢的朋友的那一边。也曾在课堂里把各种硬币放在纸底下,用铅笔把图案轻轻描在作业簿里。才得知当时的硬币背面是星月与国会大厦。一直以为是一把枪,像是在说钱是最重要的东西请全力保护。那图案而后改为马来手鼓、陀螺、播棋(congkak),传统器皿和风筝,都是自己至今仍钟爱的图样。一直到现在图案已简化为各族的文化象征图样和植物,据说里头的细线和突起点点有安全防伪造作用。果然钱还是重要的东西,必须用心保护。从前好长一段时间就曾有过一令吉的金色硬币,后来就因伪造的问题而停止使用。最漂亮的铜色一仙硬币也早已停用。是不是有些事其实再怎么保守最终都会消失?眼看电子钱包的发展趋势,往后路上捡到硬币的几率将会更小。但只要你还走在路上,总有一天会遇上微微闪动的光,提醒着你,我们会被遗忘,却也一直都是幸运且珍贵的那一个。 更多文章: 农夫/雨季 农夫/周末夜 农夫/改变 农夫/健身房
10月前
Norico/模拟兽
若我们静止太久 思绪都离开了肉体 会不会 我们遗忘自己为人
12月前
Norico/ 陆地上的夜光虫
夜鹰的啼叫声 盘旋在干渴的寂静里 苔藓遍地蔓生在巨人的脸庞上 滑不唧溜地 寸步难行 这里没有海 我的名字是夜光虫 敞开的袖口在空中飘扬的瞬间 仿若瞥见了夜的声音 如果有一丝属于我的光辉 会不会留下痕迹? 还是终究会消失 而我亦会被遗忘 我想逃离所有人 存在这回事 生命这回事 都不是你我藏得住的 这个称之为“我”的人 无论如何纠结 如今依然活着 更多文章: Norico/翼 Norico/寓言瓶 Norico/孤芳 Norico/繁星 Norico/角落的两人
1年前
留不住生命,把爱留给家人
“我今年34岁,是一名母亲,癌症晚期,我该给5岁的女儿留下什么?” 如果看到这么一个问题时,你的答案是什么? 除了遗产分配、孩子日后的去向,还要记得留给她一个“完整的母亲”,可是又何谓“完整”呢? 父母早逝对于孩子而言,会造成什么影响?要如何填补孩子记忆中父母缺位的空白? 假设很不幸地接获噩耗,得知自己时日无多,临床心理治疗师李淑慧提到,在病情尚在控制范围之内时,可以开始着手准备。 “年幼的孩子很容易感受到大人的情绪,即便家长没有说自己罹患重病,但他们依旧能感受到,会出现焦虑的情况。 “他们会担忧若父母不在,谁照顾他们?住在哪里?” “死亡”往往是我们忌讳的话题,不是轻描淡写,便是避而不谈,尤其是面对年幼的孩子,更是难以启齿,可是唯有坦诚以告,方有助于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以及面对伤痛。 “要告诉孩子,现在妈妈得的是什么病,几个月后可能会变成什么模样,会进行怎样的治疗,治疗可能会导致掉头发等等,可以让他们有个心理预期。 “接着是告知他们,之后假设妈妈不在了,会为他们做好什么安排?这些安排要讲得非常清楚,小朋友才会比较安心。” 坦承以告最重要 除了生活费、教育费等现实的基本需求,孩子身心灵需求因年龄段的不同也有所差异,而且她发现经历过丧亲之痛的小孩,最常出现的情况是,对于父母亲的离世感到很内疚。 “因为小孩的心智尚未成熟,即使是成人亦可能有这样的感受,就算他们知道父母的去世跟他们无关,但还是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做错了?是不是自己不听话,才让妈妈生病?” 因此,身患重病的父母要向年幼的孩子强调,自己的病情、离世跟他们无关,切勿自责。 她说,有很多家庭选择隐瞒孩子,避免在他们面前谈起这些话题,还会骗他们说身体无碍;明明去化疗,却说出远门旅行等等。 “但你避免谈这个话题,小孩的想像力是很丰富,他就会自行像象。” 那么当父母真的离开了,应该坦承以告吗?抑或需要一个善意的谎言? “其实在这之前,患者应该亲口告诉他们病情,解释这个病的由来,再根据自身宗教哲理,告诉他们,当患者逝世后会去什么地方,比如基督徒会上天堂;佛教徒是去西方极乐世界等等。” 这样一来,孩子对于生死已有概念,也很清楚父母的状况,在父母离世后,便不会那么轻易被亲戚的言论影响。 “曾有研究指出,大约在孩子4岁或以上,他们已经明白父母的逝世意味着什么,加上现在市面上很多儿童读物会谈死亡,也可以借助书籍帮他们走过这段经历。” 给孩子留下未来的信 李淑慧提到,人是需要被爱、被关注、被需要以及具备能力的。无论父母健在与否,若从小没有从家庭里得到肯定,长大了仍会因此备受挣扎困扰。 “人死如灯灭”,是西汉末年著名思想家桓谭提出的,述说着人一旦死亡后,一切亦随之烟消云散,然而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数码时代,可以运用许多方式与未来的孩子对话。 “父母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或双亲与孩子之间‘爱的语言’向他们表达。” 她说,父母早逝的孩子一般会好奇父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父母可以将自己的故事、喜好记录下来,以此在孩子心里构建出完整的模样。 “再来是,当别人成长的过程中会有父母给予建议,但是自己没有,遇到困难或迷茫时不知所措。” 当然,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无法得知孩子将来的境遇,所以父母可以留下较为通用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经验等等,让他们得以在此基础上做出抉择,通过难关。 记录方式可以是绘画、书信、影像、录音等等,通过上述媒介给年幼的孩子寄出一封封“未来信”。 “有些父母会在一个阶段留下一封信,现在数码时代,你还可以在一些网站上定时寄信。” 在这一封封“未来信”或影像信息中,父母可以给予孩子肯定、表达爱意,告诉他们是被需要的;遇到什么事情,可以怎么处理等等。 “最重要是在生前,制造更多回忆并且拍照、拍视频留作纪念,让他们过后还能回忆。 “你留下的东西,对小孩来说有没有用,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但是至少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找出来看。” 在死亡之前,人类的力量太渺小,只是即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许被迫缺席,但我们的爱可以永不缺席。 当然,如若家长来不及担任此角色,孩子可以在其成长过程中找到“代替”父母引导角色的人,这些人可能是老师、宗教信仰里的领袖等等。 “对于父母离世后的小朋友,旁人能做的是陪伴,并且回答他们的问题,不要假装听不到。 “如果不去处理悲伤的情绪,几年后这种情绪还会再回来。” 死亡不是结束,遗忘才是 英国有一位老太太自2007年开始,每日都会到Embankment地铁站坐在月台,只为了等列车进站,听亡夫生前为伦敦地铁北线录制的那一句提示音:“Mind the Gap”。 这个习惯持续了5年,直到有一日广播传出的是一把陌生声音,她去服务柜台询问,方得知原来所有的车站已经换成数码广播系统,她亡夫版本的广播不会再使用。 于是,她联系伦敦地铁道明那一句短短的“Mind the Gap”对她的意义,当局便立即找出录音带送给她,并决定在Embankment站恢复使用她亡夫的人声广播至今。 假设,她的丈夫未曾给地铁站录制广播,在他离开之后,她又该去哪里寻回关于他的记忆? 当初在听完这个故事后,我便开始有意地为至亲留下影像。也许是一次饭局,也许是一次旅行,也许是一次庆生聚会,也许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寻常的相处碎片。 这些当时看起来极为琐碎的片段,直到当中的某位长辈离开,变得极为珍贵。 李淑慧说,人类其实是很健忘的。 “有些个案告诉我,他们以为父母去世很多很多年后,依旧能够记住父母的容貌和声音,可是人类的记忆是很脆弱的,可能过几个月就会忘记跟父母一起的回忆,或者当时的感受。” 当时我们自以为的刻骨铭心,实际上在经过岁月长河一遍遍地冲刷后,最后可能变成模糊的轮廓。 迪士尼动画片《寻梦环游记》里就有这么一个情节,如果一个人长长久久地“活”在生者的记忆中,他的灵魂长久不灭,每年的亡灵节能度过奈何桥与阳间的家人团聚,一直到这世间再也没有人记得他为止。 也许死亡不是结束,遗忘才是。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健忘对于留下来的人是另一种慈悲,因为这有助于他们走出当时的悲伤,虽然可能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丧礼后再处理负面情绪 “其实丧礼后一系列的仪式是一种缓和悲痛的过程,会让生者认为自己为逝者做一些什么,仪式结束了,再慢慢处理情绪。” 比如,可以在某个家人齐聚的节日,看到逝者喜欢的食物,适当地一起回忆他的喜好。 “这是一个健康的家庭,他们可以持开放的态度去谈这件事;不健康的家庭则会假装无事发生,避而不谈。” 她建议,切勿对“悲伤”采取逃避的态度,要直面悲伤,否则它会在未来的某个瞬间突如其来,反而要用更长的时间来痊愈。 更多文章: 安抚大宝的争宠情绪 精选燕窝,洞燕好还是屋燕更佳? 选对水槽少操心 逃生包,救命就靠它! 逃生包要收放在哪里? 骆俐君打造本土有声童书 三文鱼,你选生吃或是煎烤的?
1年前
花城最热点
活动停顿恢复沉静 文丁客家村恐被遗忘
(文丁22日讯)踏入文丁客家村,映入眼帘的是蜿蜒小路、全木板屋、堂号招牌等,虽然人口不多,感觉有些荒凉,这里却是难得保留了原生态的百年村庄。 根据记载,二十世纪初,大批华裔先民南来谋生,部分华工在盛产锡矿的文丁落脚,当中以惠州客家人为主,慢慢地,他们居住的地方也形成了典型的社区。 除了具备衣食住行便利外,客家村先贤也在此设立了供奉原乡神明谭公爷的庙宇,重视后人教育的他们,更是创办了文丁启智华小。 后来,锡矿业逐渐没落,当地人转为从事割胶、养猪、种菜、经营杂货、饮食生意等。 2013年,文丁客家村发生逼迁风波,村民们意识到当地的可贵之处,结合社运份子的力量,陆续透过文化活动、导览行程等,让更多人认识和发现该村的美丽。 冠病疫情爆发后,随着群聚活动停顿,村子也沉静了下来,恐怕会渐渐被遗忘。 文丁客家村召集人张次耀分享,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根据推算,该村子存在至今逾150年,森州首位享有甲必丹地位的华社领袖盛明利于1860年遇害后,其后人也逃亡到该村落脚。 “本村住户经历了6代人,全盛时期更有多达两百多户居民,平均每家有6名成员,杂货店至少有7、8间,猪农约有4户,由此需求可见,当时村子里的人口确实很多。” 同时,早期不少在文丁大街摆档的饮食小贩,皆来自该村,并留下了多款道地美食。 他说,随着时代变迁,一些住户逐渐搬迁;2013年发生逼迁风波,当时仍有数十户居民,后来有的房屋被拆除、有些住户选择搬走,留下来的居民也越来越少。 “如今,村里的居民约有二十多户,杂货店剩下一两间。大家来到这里,第一感觉是房屋破烂残旧、形同危楼,但因为没有土地拥有权,居民也不敢装修或翻新住家。” 他坦言,住户心里清楚,房屋土地已被私有化,随时都可能被要求搬迁,留下来也只是抱着“能住多久就多久”的心态,因此若是房屋损坏,也只能暂时修补。 张次耀指出,与其他传统村落一样,文丁客家村现有的居民以乐龄人士居多。不过,疫情爆发后,也有人从外地搬回村里的老家,以节省生活开销。 他说,尽管看起来像是没落的村庄,但其实该村仍是宜居之地,只要房屋结构没问题、重新接驳电源和水源即可。 “这里是全马唯一原生态依然保留至今的客家村,很多住家结构还是无砖的木板屋,只是屋顶从亚答叶变成锌片,而家中的烧柴炉灶、水井等古早设备仍然存在。” 他分享,逼迁风波引起关注后,许多人开始认识文丁客家村,并深受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吸引,也有不少人认为,当地具备带动文化旅游的潜质。 “我们固然也知道这个村子的可贵之处,尤其是在这里成长的我们,留下了多少集体回忆,然而,这里的土地拥有权属于私企,我们无法在此推动文化旅游。” 他说,当年发展商以强硬手段逼迁以展开工程,然而在第一期兴建商店后,至今多年仍不见启用,村民们希望政府设法取回第二期地段,让他们安心居住和推广文化。 汝来州议员阿鲁古玛指出,当年发生逼迁风波之后,发展商就在文丁客家村谭公仙圣庙旁,展开兴建商店工程,但据知至今仍未完成。 “虽然大家早已看到两排新商店,不过据了解,有关工程还没完成,曾有买家来向我们投诉,有者要求赔偿、有者称要采取法律行动,惟发展商仍未作出合理交代。” 他说,在此事件上,人民代议士或政府可以扮演协助买家跟进情况的角色,原本各方要安排面谈,惟后来遇上疫情和行动管制而被耽误,问题至今还没解决。 “至于村民所指的第二期地段,尽管地主还未采取发展行动,但有关地段已被私有化,政府也难以重新取回土地拥有权。”
2年前
花城最热点
更多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