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金刚经

他在某次静坐时,预见未来会选择钻石相关行业,但钻石界是封闭的家族生意圈子,不容易进入。他后来在纽约修习宝石鉴定课程,认识一位年轻犹太人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本奇书。 英文原名The Diamond Cutter其实是双关语,既是“钻石切割者”的意思,也是《金刚经》译名。再看英文副标题:“用佛法管理你的事业和人生”。令人不禁好奇,这本书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也是一位奇人。他是洛杉矶出生的白人,因在普林斯顿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而在白宫拿奖。接下来却在西藏色拉寺出家,经过22年修行,成为第一个拿到“格西”学位(相当于佛学博士)的美国人。本来打算在寺院终老,师父却叫他回到人群之中,进入商业界。 他一时无法接受,除了不想离开寺院的宁静生活,且一般认为商人是贪婪无情的。然而师父告诉他:“寺院是学习佛教智慧的理想场所,但忙碌的美国办公室却是能在真正生活中去试验这些智慧的最佳实验室。” 他在某次静坐时,预见未来会选择钻石相关行业,但钻石界是封闭的家族生意圈子,不容易进入。他后来在纽约修习宝石鉴定课程,认识一位年轻犹太人,两人遂创办安鼎(Andin)国际钻石公司,在他的管理下,成为全球最大的钻石珠宝公司,还在2009年被巴菲特收购。 [vip_content_start] 他在管理公司19年后功成身退,成立金刚商业学院,成立保存亚洲古籍的亚洲经典中心,写下这本书后,就在自己成立的僻静中心闭关禁语3年,却不知这本书已经成为畅销书,外头的世界也发生了911事件。 书中阐述他在安鼎如何运用《金刚经》提及的“空性”和业力。 “金刚”就是钻石——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而“空”并不是没有,例如某件事情,某人觉得是坏的,另一人却觉得是好的,但实际上那件事本质是中性的,只是观察者赋予它不同的意义,这就是万事万物本具的空性,其中蕴藏著巨大的潜能。 早期汉译《金刚经》,玄奘大师到印度取经后重新译为《能断金刚经》。所以经名究竟是“空性真理像钻石般坚硬不催”抑或“空性连钻石都能摧毁”呢?从梵文和藏文版来看,答案是后者。这就是diamond cutter 的双关涵义。 一般认为“给了别人,自己就少了”,或教你“如何从别人身上获得更多”,而佛法却是:“给别人越多,自己不但不减少,还获得更多。”乍看跟一般的认知相反,其实这才是业力运作的真相。 这本20周年纪念版追加了新的学习工具,以及从世界各地学员例举38个成功的例子。可以从一本书同时了解佛法和商业法则,正是祖师大德所云“佛法不离世间法”的最佳范例。
5月前
热血王道一词指的是漫画界的三大元素:友情、热血和胜利,有阅读漫画的朋友该是不会陌生,《火影忍者》、《海贼王》等均在此列。 如果让我选一本马来西亚以小说为蓝本来二次创作成漫画,我会选那天晴的《狮子山传奇》这本妖怪小说,主要原因有二:热血王道、浅白易懂。 热血王道一词指的是漫画界的三大元素:友情、热血和胜利,有阅读漫画的朋友该是不会陌生,《火影忍者》、《海贼王》等均在此列。这种类型的漫画还会有一个常见的路子:打怪 > 升级  > 更强大的怪出现 > 主角获得更强大的能力 > 胜利 (循环),《狮子山传奇》从第一章直至终章都没有跳脱这个路数,让我在阅读时也顺便过了一次阅读漫画的瘾。 神魔横行的马来西亚? 小说讲述那个“被选中的孩子”力升因弟弟被山妖滋扰而莫名邂逅了狮子山的守护神——狮王,进而开启了一趟“保护世界”之旅,在平日是小狗,遇险时则会暴怒生长为守护神狮王的陪伴下,制服或斩杀那些数千年前被封印的妖物,或者是暗藏于森林瀑布湖水深处的各种妖魔,虽然过程有惊有险,但主角(团)都会是最终胜利者——满满的热血王道漫画桥段。 其二、这本小说没有艰深难懂的剧情或需要读者深思的对白情节,基本上就是每个章节相扣的叙事,就好比是玩角色扮演游戏(RPG)里的主线任务般已清楚铺垫与指示,读者不需要想太多,跟着读下去便是,虽然情节上有蛮多说不通的地方,如主角和书中警察阿曼大叔在经历妖魔战斗,看见狮王变身后的描述是:“我目瞪口呆的看着小狮的变化,吓呆了”以及“阿曼大叔在远处看得目瞪口呆,吓傻了”,可战斗结束后,主角却把这只守护神当宠物饲养,阿曼大叔也似乎没有太大的反应,吊诡的是,主角一直很担心其他人知道小狮会变身以及那些奇遇,但主角团所展现的无比淡定的勇气,却似乎告诉着读者这就是一个神魔横行的马来西亚啊。 结局不是一场梦,只是草率了 于是乎,我开始着眼于情节里出现了好几次的《金刚经》经文:一切为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边读边想,作者会不会在结尾处忽然来个“原来是一场梦”的结局。然而,结局不是一场梦,而且还结束得相当突然和突兀:我和阿曼大叔眼睁睁看着这不可思议的一切。还没来得及和小狮说再见,它就已经成为山头的一块巨大岩石……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我非常不舍——这种“结束”读起来似乎过于草率。 小说中还有大量批评时事(骂政府)的描写穿梭在各章节中,虽然借由主角的口说出,但我总是很难相信主角这么一个在籍中学生如此熟悉政治的丑陋,反而像是作者的话外之音,强行通过主角的口来诉说当下对政府不满与愤懑,毕竟将政治课题引入小说进行探讨与诠释,是那天晴的拿手好戏——只是在《狮子山传奇》里就显得过于简单粗暴。 相关报道: 【马华读立国】赖殖康 / 以死论生的警世寓言 赖殖康 / 开花的果树 赖殖康 / 极致的悲恸 赖殖康 / 静的时光屋
9月前
这些年来,我几乎每晚都有梦。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脑海中一闪而过的镜头,好像大地在白天吸收的热气,晚上散发开来,在梦里发酵。 我时常梦见死去的亲友,父母亲、五弟、同学朋友,左邻右舍等等。梦里面,他们如平时一样和我话家常说政治论时事,谈笑风生,谈吐举止言行都和以前在世时一样:刘隆昌一直拍我的肩膀、林明华又约我喝茶、诗人田土(陈振汉)又送我新的录音小卡带,是70年代从新加坡曾经带给我,齐豫唱的〈橄榄树〉(那时流行录音小卡带)、更早去世的朱也山微微笑地看着我。 我曾经写过散文或诗歌怀念上述去世的挚友,发表在各报刊杂志上。 梦里的故事多姿多彩,情节曲折离奇古怪,没有惊险紧张的追逐逃难,醒来后不久模糊不清,忘掉了七七八八。 这些梦一个时期困扰着我,因为多是往生的亲友们,怎么回事?有什么预兆吗? 私下请教老前辈才易兄,他是无神论者。我的很多朋友都是无神论者,他们的思想积极,要把青春献给祖国。 才易听了对我说:没关系,百无禁忌,没有什么问题的。他还认为是一件好事呢! “如果可以,你就放下一切吧!不要想这样多!不要太执着。正如顾正秋的回忆录《休恋逝水》中说的‘来是偶然,去是必然’。豁达一些开朗一些!黄泉路上他先去,我们将会随后来。还是放下,放下吧!” 放下?我放不下。 经过一阵子深思熟虑,最后才整理好心情:有梦到也好,没有也无所谓,平常心对待好了。 白天的缝隙之中,有时脑海一角触及他们,晚上的海阔天空,会出现他们的影子灵魂,也是正常的。也可能因为写作这个爱好,时刻注意周边故事细节,酝酿着各种题材,比较多动脑的关系而影响到梦境吧! 《金刚经》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当梦幻来的时候,梦幻是真,当梦幻过去了,梦幻是不存在的。梦幻泡影是叫你不要执著。(引自南怀瑾讲述《金刚经》) 我终于放下了。 在新的一年里,正如刚才新加坡的大嫂传给我视频中的四句话:物质生活求简,精神生活丰满,寻找兴趣爱好,自娱自乐休闲。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能随心所欲的阅读各种书籍,每天去公园快步慢走,保持身心健康愉快。写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娱人娱己,自得其乐,也希望在创作的路上有所突破。 放下,放不下,放下。
11月前
前文提要/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论语》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后面,紧接着便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缘故吧! 有所不知,有所不懂,是人之常情,不宜求全责备。学无止境嘛!不过,由于我执在作怪,人有时候会仗着我慢,任其不懂,不自反省,进而做出不懂事、不懂礼貌、信口雌黄的行为来。这些都属于“不知”的范围。但孔子不生闷气,依然诲人不倦,为之开示,不但不希求人家立刻觉悟,连这“不希求”的想法也没有。过去有不少人把“人不知而不愠”解释成自己心中怀道,即使不为人之所知,也不怨恨。这未免忒将孔子看得小了!孔子怎会有“我是怀道者”的念头呢?《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世人往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五四”以来,许多人爱批判孔子,恰如子贡所言:“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不懂,要问。您可以下乡一一请教各处父老,“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即使跟前没有您看得上眼或有资格指教您的人,您也大可以去请问古人。古人往矣,而古书在。开卷有益,问问无声的老师,定然可以释疑解惑的。 人本该“学而时习之”,所学能落实、用得上,自然“不亦说(悦)乎”了。“说(悦)”字从“兑”。说到做到叫“兑”。懂了,自然做得到。做不到,非真懂。做到了,就有能够兑现的快乐。装出来的嘻嘻哈哈没有用,只会令人越发空虚。不要不懂装懂。懂则悦,不懂则不悦。懂么? 不懂?要问! ● 集市 缘,令那些到人间来做亲友的人,暂时相遇。好比集市上的客人,一时云集,很快却要或先或后,一一散去,如同朝露一般。 在南洋,集市叫巴刹,可谓无人不晓;在新疆,集市叫巴扎,也是尽人皆知。一般书籍会告诉您“巴扎”是bazar的译音,原是波斯语,而“巴刹”是马来语pasar的译音,也借自波斯语。库珀(A. E. Coope)编纂、麦克米伦1976年版的《巫英词典》(Malay-English Dictionary)就注明pasar来自波斯语(Pers.),英文拼作bazaar: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 南洋的“巴刹”,广府话原有两个读音,一是pa sat,一是pa cat,前者是马来语pasar的译音,后者是淡米尔语pacar的译音。由于最终普及开来的是马来语的pasar,久而久之,淡语曾起过的历史作用便遭淡忘了。更由于华语普通话的推广,“巴刹”的华语读音一经规范,其中的“刹”据说要读如刹(煞)车的“刹”,不能读成深山古刹的“刹”。这两种因素交加在一起,大众便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巴刹”是pasar的“华语”译音了。 其实,我们看旁遮普语的bajar,就知道它是直接来自bazar;再看马来语的pasar,就知道它不是,而是经过另一种印度语言的转手,那就是榜噶哩语(孟加拉语)的pasara了。 ● 瓜 《旧约》记载,以色列人回忆他们在埃及吃过一种叫abattich的甜瓜(〈民数记〉11:5),这应是尼罗河流域一种形似南瓜、蜜瓜的瓜属作物。〈以赛亚书〉1:8还将“锡安女儿”(指耶路撒冷城)比喻为“瓜田的茅屋”。司密(W. Smith)的《圣经词典》(Dictionary of the Bible)第1880页指出:以色列人所说的abattich相当于阿拉伯人所谓的batikh,都泛指瓜。它不一定是某些《圣经》译者所译的西瓜。 库珀的《巫英词典》没有注明马来语betik一词的来源,这不能不说是他的疏忽。显然,betik就是batikh,只是进入马来语后改指木瓜,也许因为木瓜不失为一种甜瓜的缘故吧。 ● 芋颅头 芋圆是福建小吃。闽俗把搓芋圆比成摩挲光头,故称光头佬为“芋圆头”或“芋颅头”,见于下列这一阕童韵: 芋颅头,硞橄榄。 十二岁,做阿嫲。 “阿嫲!”长,“阿嫲!”短。 阿嫲偷食油炸粿 。(按:闽音“榄”na与“嫲”ma 押韵,“短”te与“粿”ke 押韵) 地方戏有一出故事,讲述刘全(闽音 lau tsuan)的妻子李翠莲因为拔金钗施僧,被刘全责骂,愤而自缢,留下孩子,思母啼哭。刘全自悔,但求一死。正巧皇榜招募愿往地府向阎王进献南瓜的人。刘全便揭了皇榜,以死进瓜。这在过去是妇孺皆知的故事,《西游记》第11回就有“进瓜果刘全续配”一大段,《聊斋志异》也提到城隍庙内有刘全献瓜的塑像。不过,笔者年少时听长辈讲古,其中并无翠莲施僧的情节,而是说翠莲在家里照顾孩子,孩子啼哭时,翠莲便让孩子摩挲她的膝盖,哄孩子道:“来,来挲芋颅头。”刘全回家,孩子也吵着父亲要“挲芋颅头”。刘全误会妻子趁丈夫不在家时,勾搭上了某个光头佬,便大骂翠莲,翠莲遂羞愤自缢而死。后来,皇帝的御妹在御花园荡秋千时,被鬼仔(闽语指鬼卒)铰断绳索,当场摔死,翠莲便借尸还魂,而刘全献瓜还阳,奉旨与御妹续配。 至于翠莲的孩子看见母亲变成了御妹的模样,只是声音依旧是翠莲的声音,是否还要母亲让她“挲芋颅头”,那就留给听故事的人自己去想像了! 笔者所知有限,相信一定还有别的方言的版本。希望您也能把听过的版本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好么? 语林续拾(上)/鹰童(居銮)
12月前
1年前
2年前
我几乎拥有蒋勋全部的著作。 对于蒋勋所谈的美包罗万象,有艺术的、有天地的、有生活的,也会有人体听视觉之美在内。 随心取出4本书即《美的觉醒》、《身体美学》、《天地有大美》与《汉字书法之美》,进入他文字书写里,把种种人为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朿缚与牵绊解放出来,带给我们感觉到荘子所谈的美,还原到那对美的坐禅心情,以及从日常生活里体验出来,实实在在,仿佛是一种从容生命里的写照。 如何体验美,蒋勋说要有一个宽阔的心胸,最基本来说即是要有一种尊重的态度,对万物点点滴滴的关心,单纯又不抗拒。比如身体的美,互相包容、接纳与肯定,当作欣赏一种静态或动姿,那种美就这样体现出来。 而大自然之美包括对石头的观想,它圆朴,线条柔和,裸露,甚至有肌肤欲动的神韵,抚摸时有着融入一种生命之喜,浑厚舒畅之感。其中他对石头随着岁月淘洗,形成自然状态,或经过艺术的雕刻,给人看到、摸到与感到人间万物之美。 举个例子,蒋勋也对汉字书法之美倾心不已,他这么地形容书法线条之美,美在于它:沉重朴实、飞扬婉转、肆意狂放、森严宏大等,是多么触动人心呀! 我的手头上拥有一本蒋勋手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抄写笔锋随书写大美的情绪流走,广大、清浄与平等。 【我读蒋勋(版主的话)+(一)】 锺雪芬 / 一切要舍得 【我读蒋勋(二)】廖国强 / 仓颉发明汉字? 【我读蒋勋(三)】黄惠晴 / 母亲无辣不欢 【我读蒋勋(四)】陈翠薇 / 折叠每一片时光 【我读蒋勋(五)】高邛逸 / 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读蒋勋(六)】陈川兴 / 要有宽阔的心胸
2年前
【我读蒋勋(版主的话)】 蒋勋说:“美是回来做自己,知道自己生命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活着。我觉得它是一个大智慧。” 美学大师蒋勋的文字安静细致,感性,却也理性,有一种柔软却能击中内心的力量。 林青霞说:“蒋勋是我唯一的偶像,半颗安眠药。” 希望在生活的美学里,“美”不再虚无飘渺,而能踏踏实实在我们的生活里体现出来。 人在岁月里,走走停停,若有想,非有想。这本书,我读得特别慢。 原以为,这是一本讲述《金刚经》的书。可读着读着,倒像是一本游记。此书共分成3卷,即回头、肉眼和无梦。老师在书中分享带着金刚经游历世界的心得,书中不时穿插《金刚经》的经文,呼应他在旅途中的体悟,眼观风景,耳听经文,读罢令人心旷神怡。 不惊、不怖、不畏。 喜欢在〈回头〉里提到的京都禅林寺那尊回头阿弥陀佛像。这尊不做正面,而是由左肩回头向后看的佛像,与第七世住持永观律师有个传奇故事。话说他在弥陀堂上念诵,一时心不专一,就看到弥陀佛显身,回头向他说:永观,你迟了。为了纪念这个故事,禅林寺因此制作了世上唯一一尊回头阿弥陀佛像。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在〈无梦〉,老师提到在清迈的无梦寺。这里曾是南亚南传佛教中心,寺庙依山而建,大佛塔露出地面 ,佛塔下是一层层的甬道。树林间有各种不同姿态趺坐盘坐,残缺破损的佛像。其中一尊佛头,仿佛低头沉思,垂眉敛目,微笑宛然,却又如此忧愁悲悯。老师把这尊佛头像用作此书的封面照,而我,就是被这张照片吸引,与此书结缘。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如此眷恋,放不了手,青春岁月,欢爱温暖,许许多多“舍不得”,原来都必须“舍得”,“舍不得”终究只是妄想而已。 无论甘心或不甘心,无论多么“舍不得”,我们最终都要学习“舍得”。 这是一生的功课。 【我读蒋勋(版主的话)+(一)】 锺雪芬 / 一切要舍得 【我读蒋勋(二)】廖国强 / 仓颉发明汉字? 【我读蒋勋(三)】黄惠晴 / 母亲无辣不欢 【我读蒋勋(四)】陈翠薇 / 折叠每一片时光 【我读蒋勋(五)】高邛逸 / 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读蒋勋(六)】陈川兴 / 要有宽阔的心胸
2年前
在杭州,没有人能抗拒文化底蕴深厚的灵隐。古寺离开西湖不远,坐落西湖西部飞来峰旁,隐藏在山峦环抱的山谷中。游了西湖,第二天早上,火速追上一辆公交车,直达灵隐。下了车,走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两旁挺立错落茂密的参天老树。沿着溪水信步而上,山路逶迤,却不难走,蜿蜿蜒蜒直达千年古刹的正门。 踏入青瓦黄墙的寺院,有人递上三炷香,可是,我却没有为自己求佛。延续了千多年,袅袅萦绕的烟火是否和遥远的魏晋或五代或唐宋的香火相似呢?人们祈求的是什么?渴望被指引的又是什么?钟鼓齐鸣,祥和的声音,能否唤醒迷茫的众生? 灵隐的长远历史,让人震撼和感动。它隐藏了许多艺术价值连城的珍品及古物:明代的水陆画、明董其昌手抄《金刚经》册页、敦煌石室藏唐人书写《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等。古人熟练精美的书法字迹及他们染制的坚韧纸张,至今仍然完好无损,未被岁月蚕食成碎片。凡人如我,又岂能手捧细细观摩,亲炙大师的技艺。 诗人们来了又去 清帝康熙一时失误,后来将错就错,书写的匾额“云林禅寺”,高高挂在天王殿门前。后人哪管这么多,继续采用印度高僧慧理建寺时取的名字“灵隐”。好一个“隐”字,没错,藏在山林中的灵隐寺就只能以“隐”来形容。当然,希望自己也能乘机离开尘嚣,在深山中隐一隐,感受山林里的静谧深沉和灵气。 经过禅房,飘出清脆的笃笃木鱼声,僧人禅坐蒲团上,翕动着嘴唇默默诵经。一波一波空远的声音,宛如置身西域古道。 向更高处走去,进入邻近的树林,空气中有一种淡薄的味道,无关泥土,亦非植物腐烂时发出,也不是野花青草的芬芳。淡淡传来,若有若无,似茶香。莫非苏轼约了历代诗人,在不远处的冷泉亭边品茗边赋诗? 冷泉亭是诗人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的处所。众多诗人,在灵隐即景题咏,创作出历久不衰的佳作。南宋辛弃疾的〈满江红·题冷泉亭〉,苏轼的〈送唐林夫〉,白居易的〈宿灵隐寺〉……诗作辞赋道尽古寺的魅力。苏轼饱尝宦海沉浮之苦,数次入朝、贬官,贬官、入朝,在逆境中,笔下的诗词歌赋让他找到慰藉。白居易被贬职,灵隐亦是他喜爱的地方。前者有诗句“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后者写下“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他们坚定的朝着自己的人生方向行走。岁月如云烟,毫无痕迹过去了,那些篇章,永存天地。 忽而,听见一片蝉声。众多的蝉,在地底下潜伏苦修多年,终有所感破土而出。它们黏附树木,慢慢的从裂开的外壳露脸探看这花花世界,甩开污泥,换一身光滑洁净,知了知了知了,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鸣声,一把一把连珠炮泼洒林木。知了,知了,不停灌入耳膜,纯粹噪音,或是另有深意,不得其解。 总要有一段机缘,才能走着遥远的路,爬上一座遥远的山,来到寺院。离开前,回头望望禅坐的古刹,游人熙熙攘攘,分辨不出,谁来祈求平安,谁来探幽问禅,谁又是来目睹古刹的庄严。那又如何,根本不重要,我啊,只想拥有一份淡泊的心境。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