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饮食习惯

几年前刚嫁来马来西亚,有次与家人外出到煮炒店用餐,一上桌便送来新鲜红辣椒末,以及蒜头末。看着夫家人,拿起酱油碟,放入辣椒末及蒜头末,再淋上酱油,我开心地想着“等下应该有白斩鸡、蒜泥白肉等美食,可以大快朵颐”。 滑蛋河、咕咾肉、蚵煎、炸鸡、炒青菜等,一道道菜被送上餐桌,就是盼不到我所期待的佳肴。看着家人每一道菜几乎都可以搭配着辣椒蒜头酱油吃,内心嘀咕着这些菜都很有味道了,怎么还要沾酱油吃? 台湾料理搭配蒜头辣椒酱油,都是属于清蒸,水煮等没有过多的调味料理,因此台湾的白斩鸡,必定搭配蒜头酱油,喜欢辣的加点新鲜辣椒,完美绝配。如同这里的鸡饭,一定要搭配辣椒酱和黑酱油,一样的道理。 喜好蒜头的我,当时只能将调好的蒜头酱油,捞起蒜头末配着饭一起吃,当天实在没有一道料理我可以沾着酱料一起吃的。逐渐地,我才明白大马人饮食习惯,不管是吃粉类,或是吃饭叫菜,甚至是一些小食,无论order什么食物,不管调味是否为重口味料理,一定会附上一小盘辣椒才算完整,不然好像没有味道似的。 连当时我去速食店都被吓一跳,台湾速食店附的酱料都是番茄酱,薯条搭番茄酱就是绝配,大人和小孩总喜欢一根根薯条沾着番茄酱吃,非常过瘾!然而大马人不仅吃薯条,连吃炸鸡都要沾着辣椒酱吃,小小年纪的孩子便很会吃辣,而且速食店不是随餐附上几包酱料包,竟然是一大瓶酱料摆在一旁,人人各自拿着小碟自己去按压盛装酱料,看着大家一盘接着一盘拿着辣椒酱,被无辣不欢的场景吓一跳。再说,我们吃炸鸡都撒上胡椒粉,怎么来马来西亚变成辣椒酱了! 没有最辣 只有更辣 此外,初次在速食店点餐,倒是被搞混了,这里一律给辣味炸鸡,除非点餐时特别强调要点original口味的,完全颠覆想像“原味不是理所当然,辣味才是正常版。”可见辣椒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它们在大马人的心目中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辣椒就是整份食物里面的灵魂,不同的辣椒酱会搭配出不同的味道,如云吞面搭腌渍过的青辣椒,吃椰浆饭少不了Sambal(参巴)辣椒,肉骨茶要加蒜头和小辣椒黑酱油,印度煎饼配咖哩酱汁和参巴辣椒酱…… 因应不同的食物,配上不同的辣椒,没有了辣椒,似乎食物也失去了灵魂,连水果(Rojak)吃起来也能是辣的。仔细一想,不难发现大马三大民族饮食习惯都离不开辣,把辣混合在当地传统的美食内,形成不同的风味,导致辣的食物形形色色,对于辣椒的追求也非只限于味道或单一的辣味,更讲究辣椒和香料的调配,以及辣酱与食物的组合,各家甚至有自己的祖传秘方,无形中培养出大马独有的“吃辣”饮食习惯。 再则,随处都能找到辣的相关食物,大马饮食文化与环境从小培养嗜辣高手,即使对于辣没有特别的偏爱,却也已习惯每餐都有辣椒的踪迹。我时常看见大家吃辣吃到痛哭流涕,一边嘴里喊着辣,一边又大口吃着,再灌下几口水。不吃辣者,感觉他们是自虐,对吃辣者而言,则是享受着味蕾的冲击,吃辣的爽感。 婆家餐桌也时常出现自制辣椒酱或是辣椒酱油,患有胃痛毛病的家婆,总是抵挡不了辣的诱惑,每每嘴里喊着“很辣,不能吃太多!” “吃一点点可以,不要吃太辣就好!”但是下一餐,餐桌依然会出现超级辣的辣椒。虽然要不要加辣、要配哪种辣终究是个人偏好,但不可否认,大马人吃辣就是吃大马独有的饮食味道,对于辣“没有最辣,只有更辣”的热情,随着岁月不曾削减。
1月前
2月前
4月前
4月前
我是鸡蛋控,举凡有蛋的料理皆来者不拒。爱它能千变万化,既能独领风骚,也能藏身于甜品和食物里,增添风味。它上得了豪华的飨宴,入得了市井的餐桌。虽然如此,我的最爱,还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荷包蛋。 提及荷包蛋,就不得不搬出我笑掉大牙的煎蛋处女秀。厨房白痴,要闹笑话才像话。我常这样自我安慰,企图漂白那段黑历史。可不知为啥,每提一次,丢脸的火辣感,依旧清晰。唯有在他人亦聊起类似的经验,才在彼此的笑声里,瓦解了所有的尴尬。 80年代出生的孩子,却在29岁之年,连煎一个蛋都不会,该是多么难以启齿的事。可是,当时厨房是雷池踏不得,出外也鲜有下厨的机会,也就耽搁了我成为厨娘的大好时机。好吧,我承认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忘了是什么原因,我突然就自告奋勇要煎蛋给家人吃。平时看老妈轻而易举,三两下就把蛋煎好上桌,也就自以为能处理得来。只不过啊,当蛋清蛋黄随着崩开的裂痕落在沾油炒锅中响起噼哩啪啦的惨叫时,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落荒而逃。 我不只跳得老远,还捂住耳朵,被吓得脸青口唇白地哆嗦着。那蛋发出的声响,怎就像从地狱来的声音?眼见周围都冒烟了,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唯有硬着头皮,拿起锅铲拼命想要铲起它,心中还念着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偏偏,蛋跟我不熟,坚持粘在锅中。就这样,原本完好的太阳蛋给我硬生生“碎尸万段”,成了名副其实的炒蛋。而且,摧残的,还不止一个。接下来的几个,都无一幸免。后续如何,就由看官们自行想像,此不赘述。这次惨不忍睹的煎蛋记,却让我有了煎蛋恐惧症,以后打死不煎蛋。 时至今日,我不仅为自己洗脱“厨房黑料理毒妇”之名,变成“爱胡作非为的巧妇”,连煎蛋也成了小菜一碟,还颇感自豪(我也不晓得这自豪感从哪来)。我必须承认,这得多亏了不沾平底锅的发明,大大缩短我的血泪史,不至于成天沦陷在自我怀疑的挫折感里。 成为母亲后,我立志要当个好妈妈。以孩子健康为前提下,所有饮食习惯全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煎个蛋都需思前想后,更甮想尽情放纵吃生熟蛋。皆因,生熟蛋藏有沙门氏菌,容易让人感染致病。同时,它含有抗胰蛋白酶,影响人体的消化能力,能阻碍蛋白质被人体分解、消化、吸收等等。看得越多研究,内心囤积的恐惧愈盛,她们也就被我排除在能吃生熟蛋的名单外了。 每每出外用餐或老妈煎的荷包蛋蛋黄在薄膜里轻轻摇曳时,我的反应皆是惊恐和阻止,赶紧要人把那些蛋吃掉,总之不能让她们吞下肚。昔日的爱宠,一朝下狱,顿成避之唯恐不及的洪水猛兽。单身时期的喜好皆藏在好妈妈的躯壳里,动弹不得。 那一天,我给自己和孩子煎蛋当午餐。蛋落入碗里,我拿起筷子熟稔地把蛋黄蛋白搅拌在一起,确保稍后煎的蛋是全熟的。可我在煎蛋的当儿,突然就想为自己煎一个半生不熟的荷包蛋。 最好是咬下去,能有蛋汁在口中爆裂的痛快。溢在嘴唇周围的蛋汁,再用舌尖轻轻舔干净即可。我特别享受这样简单的吃蛋过程,那是刻在骨髓里的记忆。 偶尔,我会跟她们提起爆汁的美味荷包蛋。两个瓜你看我,我看你,完全无法切身体会那种美好,眼里流露的是尽是羡慕和期待。我在那种目光中,蓦地觉得刺痛,仿佛站在一座茫然无措的桥上,一边是女儿们对新体验跃跃欲试的渴望;一边是当了母亲后,那个逐渐萎缩的自己。我知道,所有起因来自我太害怕无法成为一位好妈妈,进而受到他人的谴责。自己给的枷锁,反而是最跨不出去的囹圄。 惊觉无法守护孩子一辈子 此时,孩子大伯娘的劝告如及时雨来到。她说,其实她们的年纪已可吃生熟蛋,无需再像小时候样样戒口。我才惊觉自己的育儿方式一成不变,并没有尾随她们的长大而灵活变通。孩子们对我,更多是恐惧妈妈会生气的若即若离,也拼命地压抑了自己的喜好。 有必要因为我个人的恐惧,导致孩子遗失了探索这世界的美好吗?生熟蛋并非十恶不赦的罪人,毋须避如蛇蝎。我无法守护她们一辈子,何不在看得见的范围里,放手让她们品尝最平凡的美味? 于是,我亲手为她们开了生熟蛋的通道,我学煮国民早餐的水煮蛋。7分钟的水煮蛋,蛋白蛋黄分明,却又处在摇晃水嫩的半固体状态。此时,倒入生抽和胡椒粉,搅拌成浑浊状,再用汤匙一勺勺往嘴里送。喝完后,意犹未尽的舌头,还把碗里的残渣舔干净方休。馋嘴的老大,此刻总会把埋在碗里的头抬起来对我笑说:妈咪,太好吃了! 望着她稚气满足的脸,我在恍惚间,仿若瞧见小时候的自己。那个总被调侃为贪吃婆的小女孩。喜好厌恶可完全表露的年纪,离我太遥远,远到我亲手埋葬无邪的自己而不自知。万幸的是,如今我还能重新拉她出来,与我和孩子,共享那一道我们念兹在兹的生熟蛋盛宴。
5月前
今年的新年特难忘。除了家里人重新完整相聚,长辈也发生巨变。婆婆一直是家里的大家长,德高望重的她拥有权威的发言权。大年初九,身体向来健朗的她,居然在毫无预警之下病倒了。 诊所医生细心触诊后发现,胸闷、呕吐的婆婆并不是一般的食物中毒,于是马上安排心电图检查。先进的仪器更进一步确定婆婆是大血管堵塞。听到消息的当下,众人都骇然不知所措。经验老到的医生临危不乱,马上写诊断书让婆婆进院治疗。婆婆年事已高,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但这项“通波仔”手术得马上进行。外子的兄弟姐妹们听到消息就马上请假赶去支援。祖先庇佑,婆婆的手术很成功,她逃过这场劫难。 这场突如其来的心肌梗塞,叫孩子、孙子们都措手不及,也掠夺了婆婆的自由。婆婆出院后,生活作息有了很大的转变。她现在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尽量减少在外头用餐。这瞬间的变化,让婆婆及身边的人顿时也无法适从。养病中的婆婆行动受到限制,她感慨无奈及无言。当她心情悒郁,难免会有微微的怨言。渐渐地,婆婆也意识到上了年纪的她,必须调整好心态,才能重新出发。 经过分工分组后,住在对面的我自动请缨负责婆婆平日的午餐,及定时定量喂食医生所规定的药物。婆婆不挑食,其实是蛮容易照顾的。欣慰的是,孩子看到自家奶奶的状况,也自愿配合。我们平日的膳食,就改为糙米,或是低升糖指数的印度长米。年长人士一般都有吞咽问题,婆婆也不例外。她现在的饮食都得趋向柔软物质——不易噎到,易于消化食用即可。 现在的我也坐四望五了,外子亦已到达天命之年。后疫情时代,在外头吃香喝辣,蔚然成风。大家仿佛疏忽了年纪主导饮食与健康。咱们也该一块儿调整饮食习惯,顺道配合婆婆养病。 婆婆的大病,似乎敲响了警钟,警惕了家里人得关心关心身边的人,也提醒自己定期身体检查的重要。万一出炉的报告并不理想,就应该及时补救。正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婆婆深知,我这外地媳妇并不是煮饭高手,一直以来,她对我的膳食也挺包容的。不过,她乐于提供观点,提携后辈。每当我黔驴技穷,就会反过来问婆婆,你有什么菜肴想吃吗?虽说她是病人,很多禁忌,但是保持心情愉快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哦! 某个午餐时段,她就说:“鸡蛋炒小白苗,也可以加点辣椒。”我心想,婆婆是否已经厌倦家里清淡寡味的伙食,想来点刺激的呢?但,这道菜我可真没有煮过,感觉好像把两道菜混为一盘,二合一。算我孤陋寡闻,外头杂菜饭档口也没看见过。我不敢贸然行事,唯有向婆婆讨教。 婆婆娓娓道来,准备两粒鸡蛋,打散后加点水,这样炒出来的鸡蛋才会滑溜溜地,有入口即化的口感。鸡蛋要快速炒起来,不需要100%熟透。接下来,就是准备炒小白苗。炒小白苗就依据一般的炒菜步骤,炒到一半时,就可以拌入鸡蛋,与小白苗一起翻炒,一下即可熄火上桌了。 小菜抚慰了婆婆空虚 言听之下,这道菜似乎没有什么难度。隔天准备好食材,我就开始烹煮长辈的订餐。由于婆婆牙齿不灵光,我便把小白苗切成一吋左右,好让她较易咀嚼、吞咽。为了添加这道菜的色彩,我加入了红灯笼椒。这红彤彤的小东西,甜甜脆脆的,提升味蕾,且营养丰富。 婆婆念兹在兹的小菜终于上桌啦。看着她谗涎欲滴,大快朵颐,吃得眉开眼笑,我就可以放下心头大石了。这道菜听起来并不特别,想不明白为何婆婆就是想吃。我心里暗忖,或许她想重温那些想念的味道。这仿佛也抚慰了婆婆空虚、落寞的心灵。那好吧,我可以把这道小菜归入疗愈系菜单里了。 外人眼里,我是在照顾及陪伴婆婆,是在尽孝道。予我而言,却是在学习,就是所谓的“做中学”,同时也在长辈身上探索知识。生活处处都存在着学习的契机,机不可失啊!
5月前
7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饮食治疗系,不管是现今还是数年前,都属于冷门科系。因此,在迎新会上,不乏新生迫切地想知道此科系的就业机会,似乎若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就计划转系了。犹记得教授在听闻此问题后,只是无奈地笑说万一当不成饮食治疗师,至少还可以成为具备营养学知识的家庭主妇,学以致用呢! 我们听后,面面相觑,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才好。 时隔数年,每当回想起这段记忆,我始终认为那时的决定是对的,毕竟在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前,我可是尝尽了苦头。 17岁那年,为了应付重大考试,我耗尽了心力,不分昼夜地伏案疾书。也许是久坐不动及水分摄取不足的缘故,我得了令人难以启齿的病——便秘。每当便意来袭,如临大敌的感觉都让我坐立不安。纵使是在办“大事”,我依旧手持书卷,分秒必争地学习。 在那煎熬的时光里,我常幻想自己是在生产,只是胎儿过大,需要花点时间及力气罢了。若生产的疼痛等级是10级,想必,我这点痛楚可说是小巫见大巫。我如是安慰自己。只不过,女人怀胎10月,才历经一次分娩之痛,我却天天都得排练一次,更别说用力过猛时那钻心的疼痛了。每当触目惊心的鲜红花卉绽放于洁白的厕纸,我都会呆若木鸡地观察它,多么希望那是生理期的印记。 至此之后,便意就如刑场的时钟般,提醒我上刑的时间已到。有一次,我试图强忍便意,虽然得到短暂的舒缓,刑罚却在隔日加倍奉还。 在缺乏常识的情况下,我误以为便秘的始作俑者就是蛋白质类的食物,尤其是略带嚼劲的肉类,更让我避而远之。就这样,我的日常饮食便以米饭及蔬果为主,任凭家人如何劝说也无法改变我这坚定不移的想法。无谓的坚持就这样持续了数月,最终有没改善便秘,已不得而知,因为接踵而来的烦恼取代了便秘的困扰。 便秘和蛋白质无关 施行了低蛋白质饮食数月后,我发现青丝常如雪花般纷纷掉落。起初,我并不以为意,认为这只是新陈代谢的一部分。直到有天,当我在无意间发现左耳上方面积约10平方厘米的头皮已光秃时,那陌生的触感如触电般让我感到一阵刺痛。何止是左耳上方,头上的一些区域也不知在何时秃了。我不敢置信地拿着小镜子多番察看,一直到手臂酸痛才罢休。我轻轻地让发丝穿梭于指缝间,数十根脆弱的发丝即刻奄奄一息地躺在手掌里苟延残喘。不幸中的万幸是残留的发量足以遮盖那些光秃之地,才让我有勇气继续日常生活。 身体敲响了警钟,让我意识到饮食需要调整了。大量脱发往往与营养不良有关系。于是,我走上了极端的一方,开始暴饮暴食了起来。每晚,我都会在日记本上记录三餐,看着长长的食物清单,仿佛就看见我那即将破“皮”而出的新发,顿时倍感安慰。我最高纪录是一餐可吃下一碗干拌面、6片花生酱三明治、两条香蕉,外加一杯牛奶加燕麦。吃下这些食物,胃撑得就如一颗快爆炸的气球,隐隐作痛,着实难受。 我日复一日地折磨自己,却没得到预期的回报。生发远不及脱发的速度,若头上真的有3000根烦恼丝,我的可能仅剩300根,其余早已散落在各个角落,环游世界去了,身为主人的我反而因它们的离去被迫与世隔绝。望着镜中的自己,自卑感油然而生,整日不断地查看头皮,并以泪洗面。若泪水可以灌溉寸发不生的头皮,让发丝发芽滋长的话,我已干枯的泪水必定如泉水般涌出。 父母亲焦急着寻医,期许中西合璧的治疗会见起色,希望却落空了。尔后,我们也向美发业、植发业咨询专业意见,但依旧无法挽留发丝的离去。民间的各种偏方也试过了,例如用姜片刺激头皮、用椰油按摩头部穴位、用洗米水洗发等等,但都无效。我还曾试过一日洗发3次,只因听闻过多的油脂分泌是大量脱发的诱因,那时洗发液可说是一换再换,累积了不下10瓶置放在浴室里。走投无路之际,我们还向神明祈求协助及庇佑,以早日解脱此困境。那段心力交瘁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啊! 农历新年将至,为了让我体面地向亲友拜年,母亲提议把仅剩不多的发丝剃掉,至少看起来较为顺眼。那时才芳龄18的我即刻潸然泪下,泣不成声。父亲不忍,帮我买了顶假发,还选了咖啡色的,说是看起来自然一点,发型还是那年最流行的鲍勃发型呢。我看着戴上假发的自己,露出了久违的笑颜。 在多番尝试却依然无果下,我开始学会随遇而安,让一切顺其自然,不再执着于发丝的多寡。我把重心调回基本的日常作息。除了早睡早起及做运动,在饮食方面,我也不再抗拒蛋白质的摄取,并停止了暴饮暴食,三餐讲求均衡及定时定量。 数月后,当头皮传来瘙痒的感觉时,无数个毛囊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仔细一瞧,如婴孩般的柔软发丝也已遮盖往日光秃的区域了。我欣喜若狂地在镜子前反复确认,才将这大地回春的喜讯告知父母。大家顿时都喜极而泣。 当我接触了营养学,才发现多年前的毛病其实都根究于饮食不当,只是当初我们都在治标不治本。便秘其实和蛋白质无关,一味的避免只会造成营养不良,最终导致大量脱发,而暴饮暴食也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捷径。头皮就如土地,若没得到雨水的灌溉及肥料的滋养,又何以变得肥沃而五谷丰登呢?为了拥有茂密、强韧的秀发,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从不后悔选择了这个科系,纵使有天无法成为饮食治疗师,学到的知识仍然会成为滋养血肉筋骨的养分,获益匪浅。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