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鸡场街

19小时前
3天前
(马六甲21日讯)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除了在鸡场街周围挂上灯笼外,今年也在该办公室前摆放十二生肖甲骨文立体灯饰,希望让年轻人了解汉字的演变。 该工委会获得被誉为“甲骨文故乡”的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寄送来十二生肖甲骨文立体灯饰,并于昨晚亮相。除了十二生肖外,在鸡场街及周围挂上了约百个有甲骨文“福”字的横幅。 马六甲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主席拿督威拉颜天禄指出,今年正值春节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农历新年,同时也是马六甲春节年景布置嘉年华会举行35周年。 成中华文化独特风景 “因此,马六甲作为马中两国友好关系的起源地,除了在鸡场街以一系列的喜庆饰品进行应节布置,而且也有别以往获得被誉为‘甲骨文故乡’的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寄送来十二生肖甲骨文立体灯饰,进而助力增添马六甲市世界遗产区的浓郁年味。” 他指出,所谓“一岁一瑞兽”,生肖文化是春节文化的重要元素,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特的风景。 “因此,鸡场街在迎接与欢庆首个非遗版春节之际,并在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委、市政府及马来西亚豫商联合会的支持与协作下,不仅将展示由中方所寄送的十二生肖甲骨文立体灯饰,而且更将甲骨文元素融入值年各式应节装潢作品,例如贺岁牌楼、贺岁横幅、‘大福灯’甚至活动T恤等,从而趁着这个中华传统节日向当地民众和国际游客推广生肖文化及汉字根脉。” 弘扬文化 促进国际交流 他表示,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华文教育甚至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崇高的意义。 他说,甲骨文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在结合马来西亚所拥有中国地区以外最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可为马中双边在进一步传承与发展汉字文化创造巨大交流合作空间。 他指出,甲骨文所历经数千年而演变成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未来必将继续担负起记录、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因此希望此次将甲骨文元素注入马六甲春节年景嘉年华会的创举,有助促进安阳作为“中华字都”与大马在具有良好的华文教育人文基础上,共同以汉字为媒介推动双边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 出席者包括金马广告董事经理李传财及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委员陈炜建。  
5天前
1星期前
(马六甲16日讯)688公斤的重量级吉祥物“发财貔貅”(阿财)今早升空坐镇鸡场街,正式“打卡上班”成为乙巳蛇年值班吉祥物,金光闪闪的它面向东方迎接每日第一道曙光,也朝向甲河寓意“吸财”,为各界人士带来满满正能量。 奥妙的是,当吊车准备为貔貅升空的那一刻,现场瞬间刮起了强风,而当顺利运上铁架后即阳光明媚,使貔貅在蓝天白云下更显威武及喜气;接着,在调整方向朝东面后,天空又吹起了阵阵凉风,令人感受到空气中象征财气的湿度。 东盟最大貔貅塑像 不仅如此,16呎22吋高的“发财貔貅”更荣获《东盟纪录》(ASEAN Records)颁证,成为东盟国家中最大的貔貅塑像(以高密度聚苯乙烯制成),进一步提升其含金量及魅力,以期吸引全球游客来打卡。 在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主席拿督威拉颜天禄、哥打拉沙马那州议员刘志俍、金马广告董事经理李传财见证下,《东盟纪录》董事经理黄子宁及辜军茗移交证书给吉祥物赞助商Himalaya Sports董事经理拿督罗德发。 颜天禄: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颜天禄表示,希望“发财貔貅”成功被列入东盟纪录后,为35年历史的节庆品牌活动——马六甲春节年景嘉年华会申报为国家文化遗产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以便次春节传统得以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他期盼“发财貔貅”象征以旺盛蓬勃的生命力,昂首挺胸迎接新一年,同时适逢马来西亚接任东盟轮值主席国、马六甲承办世界旅游日,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经济的成长。 他说,竖立“发财貔貅”工程从构思、雕塑、点缀到装置耗费近5个月的时间,有幸获得热心商企Himalaya Sports的鼎力支持,以及金马广告有限公司的设计和制作,为鸡场街营造浓郁春节年味、推广中华祥瑞文化、增添旅拍打卡点等注入独特资源。 罗德发:盼吸引游客到来 罗德发表示,秉着发扬中华文化精神,自2021年开始赞助鸡场街年景布置,今年除了“发财貔貅”,也赞助2025个红灯笼、“福”字灯笼、即将亮相的巨型米桶及5座牌楼,希望鸡场街更具吸引力,吸引全球游客到来。 他说,将在貔貅下方打造东盟纪录纪念碑,进一步介绍给访客认识及拍照留念。 “我们希望持续为鸡场街出一分力,期盼每年打造更多的打卡景点,带动鸡场街及马六甲的旅游业。” 刘志俍:鸡场街将成旅游热点 刘志俍表示,世界旅游日及峰会将在马六甲举行,将吸引东盟的官方代表及游客访甲,随着“发财貔貅”被列入东盟纪录大全,有助吸引世遗核心区的鸡场街进一步成为旅游热点地标。 他有信心,鸡场街新春布置在发财貔貅的加分下,将能吸引超过百万名游客到访,通过打卡照片分享宣传马六甲,吸引更多人慕名而来。 李传财:制作中不断调整细节 李传财表示,这次打造貔貅的挑战不小,制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其架构、样貌和尺寸比例等细节,而三角坡喷水池经过重建且缩小后,脚架也跟着缩小,故安置貔貅时须高度谨慎,确保其稳固及安全性。 他说,“发财貔貅”是最高重量的升空吉祥物,今日从升空、安装、调整到加固貔貅需要5、6个小时,特别是风力的影响,他与团队会密切关注。 “我们采用了月光漆和UV防晒漆料,也经过了反复测试,确保貔貅外貌的完整亮丽。”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马六甲10日讯)马六甲鸡场街文化坊自2012年起,每逢春节都会精心打造与推出户外巨型值年吉祥物的应节布置,14年来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更是民众和游客每年期待的“作品”。 大家是否还记得过往曾经出现过的巨型吉祥物呢? 《古城》社区报帮读者回忆一下,首度现身在鸡场街半空的是壬辰龙年“一个马来西亚兴旺祥龙”,接下来的是农历癸巳年“郑和宝船”、丙申年“灵猴”、丁酉年“大公鸡”、戊戌年“旺旺旺”、己亥年“老板兴兴财神爷”、庚子年“好运鼠”、辛丑年“开运牛”、壬寅年“金虎”、癸卯年“兔圆年”、甲辰年“龘龘龘”。 颜天禄:吉祥物深受各族喜爱 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主席拿督威拉颜天禄对《古城》记者说,之所以打造巨型吉祥物旨在营造马六甲,特别是老街区欢庆中华传统重要佳节的氛围。 “14年来,鸡场街春节年景嘉年华会展示户外巨型值年吉祥物的创作,深受大马各族人民的追捧和喜爱,甚至成为市民及国内外游客到访这座世界遗产地,特别是鸡场街时都会拍照打卡留念的标志性景象。” 他表示,这不仅有助增添春节年味,也充分发挥着促进民众了解中华传统生肖文化和吉祥瑞兽等认知的积极作用。 传承节庆装潢旅游亮点 他指出,这项常年制作与置放户外巨型值年吉祥物的工作,一般从构思、雕塑、点缀到装置的过程,需要耗费4至5个月的时间,为了良好延续春节布置的传统惯例,以及致力弘扬中华文化,工委会在热心商企支持下,并委托金马广告有限公司参与相关设计和制作部分,从而传承这项节庆装潢与文化旅游亮点。 “之前疫情肆虐全球,并严重冲击甲州旅游经济和人文活动之际,工委会反而在严守防疫标准作业程序前提下,成功推出辛丑年(2021)“开运牛”、壬寅年(2022)“金虎”、癸卯年(2023)“兔圆年”,借着吉祥物祈愿疫情早日消散,恢复社会经济活动,同时祝福民众团圆共庆春节。” 他表示,乙巳蛇年是鸡场街文化坊成立25周年、鸡场街春节年景嘉年华会举行35周年的纪念日。因此,工委会在有别以往的做法,将打造一尊以“貔貅”为造型的户外巨型吉祥物坐镇街口,希望借着这尊吉祥物在新一年向各界人士传递美好祝福。 李传财:负责值年吉祥物具挑战 此外,金马广告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李传财表示,自2012年起承接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委托,负责户外巨型值年吉祥物相关设计与制作,期间面对一些工作难度和挑战。 “2012年我们尝试将全长398呎的‘一个马来西亚兴旺祥龙’悬挂在鸡场街街口半空中,尽管在制作、组装和置放方面产生诸多压力,然而最终成功吸引民众瞩目和青睐,让这个吉祥物在日后一直成为各界人士的回忆。” 他表示 ,金马广告有限公司参与春节年景嘉年华会的工作,不仅希望进一步将工艺美术与中华文化充分融汇,更希望让新生代和友族同胞通过欣赏吉祥物作品方式,认识生肖文化、中华瑞兽、吉祥饰物等,拉近彼此的距离。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马六甲8日讯)每年农历新年前,甲州老街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美景,是不是充满了浓浓年味?民众们又知不知道这些体积不小、重量不轻的大红灯笼是由谁挂上去的吗? 这期《带你去找爱》就是要介绍这群默默付出精力和时间,却永远没有人懂“他们是谁”的年景幕后英雄。 他们在新年前一个多月已经展开熬夜的工作模式,为了让老街呈现红彤彤的氛围,每个夜晚都在鸡场街爬高爬低,从晚上7时许忙着挂灯笼,直到凌晨3、4时,那个时间点大家已经在梦乡之中了…… 颜天禄:夜晚默默付出劳力 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主席拿督威拉颜天禄对《找爱》记者说,这些无名英雄每天晚上都要牺牲睡眠时间在老街挂灯笼,而且都是义务和自愿性质,这种精神值得大家给予赞扬! 他指出,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人夜晚默默为年景付出劳力,更加不知道这些人为了让老街散发春节氛围,天天工作到凌晨才回家,第二天一早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他们要将每一粒灯笼打开,然后安装灯泡再将灯笼用铁线串起来,最后通过升降机把灯笼一粒粒拉起来、挂起来。” 颜天禄表示,他们必须爬高爬低,还要接触电,有着一定的危险性。 他说,这些幕后英雄不止要将2025粒灯笼挂上老街半空,同时必须负责维修,一旦刮起北风就有可能将挂灯笼的线吹断,他们就要马上进行处理。 “幸亏他们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慢慢摸熟整个安装工作,虽然外界不认识他们是谁,但是老街街坊都认识他们,知道他们的辛苦;因此,工委会非常感谢他们的付出。” 他表示,早期老街的灯笼只有500粒,一直发展到现在的2025粒,很多第一代的工作人员年纪大了就由第二代接手,这也象征着年景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 “就是这样的5、6人把老街弄得红彤彤,为年景布置付出无数心力。” 翁诗洋:一年比一年好成就感满满 20年来不间断参与挂灯笼工作的翁诗洋笑着说,因为这是华人农历新年的文化特色,能够为自己家乡奉献一点力量,然后看着老街年景布置一年比一年好,本身能为年景出力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他表示,老街的大红灯笼越挂越高、越挂越多,吸引了很多市民和游客来打卡,形成了所谓的“年景保佑”特色,也让参与工作的人更有精神。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担心风大雨大时,灯笼的稳固性,所以每次在张挂灯笼都会非常小心,一再检查,确保没有问题。” 《找爱》记者晚上所见,来老街工作的人都是带着愉快的心情而来,他们亲力亲为,用体力将大灯笼挂满整条老街;翁诗洋60多岁的父亲翁绍健也在现场帮忙处理灯笼,两父子携手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让老街“红起来”,这些人值得大家给予掌声!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