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停尸房

3月前
“从窗外望去除了可以看见夕阳,还有的就是一小区的坟墓,你会介意吗?”站在8楼的公寓里,另一半透过手机让我看见了窗外的景色。熔化了的火球把天空染成了绯红色,色彩不小心滴落在河里,以致波光粼粼的河面也出现了同样的倒影。往他指着的方向看去,一直被强调的墓区仅是整个景色的一小部分,并不显眼。 “没关系,那里也是人住的地方,况且我的办公室附近就是停尸房,没差。”天晓得4年前的我是说不出此话的。 依稀记得小时候,家里长辈最忌讳的就是白事,若有灵车从店前经过,而我们正好撞见,就会被催促去洗脸或是洗澡。如果不久后,撞见者的身体抱恙,就会用红绳子把抹草捆绑起来,丢入水桶里,沐浴驱邪。若是无效,就要去请示神明,寻求帮助。因此,当我初来乍到,得知医院厨房的后方就是停尸房时,顿时吓得脸色惨白。顿时想到,只要不到后方,不就行了吗?但,事与愿违。由于办公室位于厨房后方,前门仅限餐车出入,因此每日上班,后门是我唯一的通道,我终究会与停尸房碰面。 难道每次进出都要洗脸吗?那可不行,我的护肤品都不便宜,洗了多可惜。 我为此绞尽脑汁,突然心生一计。每当停尸房快闯进我的视线范围,我就用文件夹遮挡,一开始我为这主意自喜,殊不知在玻璃窗的反射下,我还是免不了与它撞个正着,前功尽弃。当下,我只好默念佛号,希望一切安好。我也曾索性闭上双眼,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傻气。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阵子,不知是时间冲淡了我内心的忧虑与恐惧,还是工作让我见惯了生老病死,以致最后我不仅不需要文件夹掩护,还有了巨大的转变。我竟然可以因为赶时间而走上会经过停尸房的捷径,真是不可思议。 一辈子可以吃多少顿饭? 说到这个捷径,有一次,习惯使然,在带卫生局的官员前往食堂稽查时,我不假思索地就往捷径走,不但没有意识到对方恐怯的神情及加快的步伐,还轻描淡写地向她介绍这里是停尸房,真是不懂人情世故啊!但愿那位卫生官员会原谅当时涉世未深的菜鸟。 除了我现今任职的医院,距离这小镇一小时的市区医院也有相似的设计。若要前往厨房,必经之路一样有座停尸房。在那里接受训练期间,停车位可说是大家每日早到的动力,若比平时迟了几分钟,就一位难求。眼看上班时间就快到了,心急如焚的员工往往实行B计划。因此,广播员不时播出挪车的通告,地点就是在停尸房门前。没错,如果所有的停车位满了,这里一定会有个空位为逝者而留。可想而知,非常时期,有时真的是百无禁忌。 透过我的观察,这小镇的华裔逝者大多会在停尸房前举办告别仪式。这个时候,医院停车场就会泊满送殡的车辆,每辆车的右后视镜则会绑着不同颜色的毛巾。虽然已经习惯,但我还是会刻意回避这样的场合,只有在〈感恩的心〉播放时,才知道告别会快到尾声。副歌响起,千言万语都隐藏在了激昂的旋律中。这首歌不仅道出了逝者的心声,也唱出了生者对他的感恩之情。这一生,有缘成为亲友,要好好珍惜这缘分啊!那日,回家的路上除了有被烈日烤枯的落叶及凋落的红花,也多了数张冥纸。过了数日,淡黄色的纸就不见踪影了,唯独落花及落叶常驻于此。 没有人希望停尸房是个热闹的场所。但在冠病最严峻的时期,我们第一次见证了正门及旁门同时打开的景象。尸袋的使用率攀升,此课题也因此被搬到了会议桌上。灵车进出的次数比往常来得多,镇上唯一的棺材店铺也供不应求。少了人满为患的告别仪式,但多了令人闻之辛酸的哭嚎。那时,群聚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当10人席地坐于厨房后门,我有义务前去劝告。其中一人见我走来,即刻告知家里有人死于冠病,只好在这里等候遗体送往停尸房。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着,我见状,把将脱口而出的话硬吞回肚里。同事得知,责备我没有采取行动,还姑息他们不遵守标准作业程序,我只好再次以沉默回应。我明白,在理性及感性面前,我始终摇摆不定,但庆幸的是现在的停尸房已经冷清不少。 厨房里的厨师闲来无事就会往停尸房望去,偶尔随口问起,他们竟然还可以告知逝者的身分、年龄及死因,看来这小镇真的很小,小得任何风声都可以传到民众耳里。一日,看见某位厨师一脸凝重地在窗口伫立,询问下才得知他的挚友意外身亡,因为事发突然,他还需要时间去消化。他没有勇气前去慰问,只能透过一层蚊网,一片玻璃,一扇窗,目送他搭上灵车,待整顿好情绪后,才前去灵堂祭拜。我看着他落寞的身影,感叹着世事难料,每次欢聚后,我们都要好好道别。 说来挺玄,厨房的后方是停尸房,前方却是产房,一个因新生命的到来而洋溢着喜悦及希望的地方,那里可说是医院的一片净土。当我从厨房前方走向后方,闻着从油烟机传来的美味香气时,不禁在想人是不是一出生,就注定一辈子可以吃多少顿饭,一旦吃完,就要从人生舞台退下,从后门走去,告别一生。愿谢幕时,舞台上满是鲜花,更希望可以如梅艳芳一样,向她爱及爱她的人大声说句“Bye bye!”
2年前
他静静地抱膝坐在人潮汹涌的面包店门口旁,一旦有人经过,就会把身子缩成一团。他的眼中充满了对食物的渴望,每当玻璃门一开,希望之火就会被点燃,但很快地,又被浇熄了。纵使昏黄的灯光拉长了他的影子,但每一个人都对他视若无睹。他的亮色上衣早已蒙上一层灰,松松垮垮的衣物下是骨瘦如柴的身躯。我在踏进面包店的那一刻,忍不住瞟了他一眼,竟看见他手中握着的是一本经书。 这位街友经历了什么呢?无人知晓。 我闻着各式面包所散发出的奶油香气,心里很不是滋味。该不该帮他呢?还是别多管闲事,买了面包就走,走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就好。但看着他一次次失落的神情,我实在是于心不忍,随手就拿了瓶1.5公升的矿泉水及6粒装的豆沙包走到柜台前结账。接下来的一连串动作是一气呵成的,我推开了玻璃门,直接把食物递给了他。之后,我就在他错愕的神情及连声道谢下离开了。 不知为何,我的心狂跳不已,双颊发烫,我好像做对了事,但同时又好像做错了什么。我坐在驾驶座位上思索着,终于想起不久前一位网友在脸书的分享。为了维护街友的尊严,她并不会把食物直接递给他,反而是把食物放在街友的视线范围,让他们自取。我当时一心只想着让他解渴果腹,而忘了这些细节,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但转念一想,从他得到食物时的反应来判断,我又何必庸人自扰呢! 我从望后镜看见自己纠结的神情,顿时摇头苦笑起来。 无论是繁华的城市,或是偏僻的小镇,都不难发现街友的身影。他们徘徊于热闹的菜市场,也步行于车来车往的路旁,但大多时候则是如那日一样,静坐于商店前,祈求从他人那里得到一丝温饱。偶尔,我也会在医院遇见他们,正如某个街友一样,虽然当时医生并没有转介予我,但却令我难以忘怀。 因为一场车祸,他被热心人士送到了急诊室,并入住于骨科病房里。孤家寡人的他虽然没有亲友照料在旁,但只要想到他在院里至少有片瓦遮头,有张床可以安眠及不愁吃穿,就替他感到安慰。当我们看见他狼吞虎咽地吃着被大多数人嫌弃的医院膳食时,都会有默契地把多余的饭盒递给他。兴许是被饥饿折磨多时,他总能把医院的膳食一扫而空。 两全其美的办法 原以为他会慢慢好起来的,但事与愿违。由于入院前的清洁卫生及营养状况不佳,一直对他虎视眈眈的病菌趁机对他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任凭医护人员如何伸出援手,也无法将情势逆转。 “我有事相求,你可以提供豆沙包给6号床的病人吗?”某日,电话那头传来了张医生的请求。 “怎么了?医院的食物不够吗?”我对这突如其来的请求感到纳闷。 “我们今天问他有没有什么想吃,或是喜欢吃的。他说只想吃豆沙包。” 我听了之后,瞬间明白了一切。 其实,为了避免食物中毒的意外,医院是不鼓励病人食用外带食物的。此外,不适当的食物摄取也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我平日会坚持这项原则,但如今的情况特殊,我的内心上演了拉锯战,是要坚持原则,还是妥协才好?如果打破原则,日后,我会不会面临骑虎难下的处境呢?若那位街友不是在医院,想必我就不会陷入两难,而是毫不犹豫地去买豆沙包了。 思索许久,我想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规矩是规矩,但人是活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灵活处理。看着以芝麻点缀,6粒相连的豆沙包,我深知它除了让人饱腹,还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我不知道他喜欢哪家面包店的面包,也不知道他接过面包时是否露出了灿烂如阳的笑容,但我从别人口里得知那6粒面包全被他拿去祭五脏庙了。那就好,那就好,但愿绵密又香甜的的豆沙馅可以为他带来一丝温暖及喜悦。 “那位病人怎样了?”数日后,我在走廊上偶遇张医生并随口问起。 “谢谢你的豆沙包,他吃得很满足,很开心,现在已经换病房了!” “是吗?哪个病房?”我的眼里满是惊喜,语气里充满着希望。 “5楼的病房咯。”语毕,张医生叹了口气。 这是我们同事之间的暗语。小镇里唯一的医院就只有4四层楼高,如果病人去了“5楼”病房,就意味着他已撒手人寰。我听了张医生的回复后,心中感慨万千。 还好,他有吃到心心念念的豆沙包,了无遗憾! 我与这位街友在生活上本无交集,但这段经历让我对食物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特别是对临终关怀也有了更深的领悟。或许是上天策划了这一切,让我上一堂生命的课吧。 正当我渐渐淡忘这已逝去的生命时,冷不防地,我们再次重逢了。那日,我前往停尸房进行稽查工作,无意间发现白板上出现了他的名字,而他所属的栏目竟是无人认领区…… 我呆呆地望着标记为A2的冰柜,内心最柔软的一处仿佛受到了重击。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多买几包豆沙包给他……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