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公民课

5月前
10月前
近年,很多组织都在提倡社区参与和社区营造,学生在这些活动往往只是参与者,少有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自发去带动社区活动。但近年越来越多学校把社区参与视为公民教育的一部分,所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用实际行动关心所在的社区。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林毅钲 2022年,随着冠病疫情趋缓和防疫措施放宽,很多沉寂一时的学校活动又热闹起来,学生也终于可以走出教室。马六甲培风中学去年就办了一项社区导览计划,叫作“Jom Tengkera一起懂街纳——东街纳社区导览计划”。 准确来说,这是培风中学2022年高二德班的学生,在公民与社会教育科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完成的计划。整项计划难度颇高,对中学生而言更是不容易,因为从前期的田野调查、整理口述历史和宣传活动,到活动当天的导览、表演和展览,学生都全程投入,前后总共花了4个月,中间还碰上校庆和考试。 这项计划关注的东街纳社区(Tengkera),是跟培风校园紧密连结的UNESCO世遗缓冲区,在这里可以看见跨族群和跨文化的生活样貌,只可惜这里也跟大多数的老社区一样,面对年轻人外流及人口老化的情况。“一起懂街纳”这个名称以近音字“懂”取代东街纳的“东”,就是寓意邀请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个社区。 培养学生对在地的认同感 这项计划的目的是“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培风公民课的评量重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培养学生对在地的认同感。他们最初想法是做社区导览,但公民课老师翁汶峰说,由于不是所有学生都对导览有兴趣,因此为了让班上所有学生都找到各自能够发挥的角色,这项计划把五感体验融入活动设计,例如自编结合马来传统乐器Kompang的开幕鼓乐,以及由当地峇峇娘惹居民指导Joget社交舞。 去年,培风中学凭这项计划参加董总主办的“为土地发声——2022年大专青年社区参与企划”,打败其他青年参赛者荣获特优奖。事实上,这是培风的公民与社会教育科第一次结合课程主办社区导览活动,科主任辜秋莹坦言,这对老师来说也算是一种实验,他们并不知道活动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会是怎样。后来从当地居民的反馈得知,居民起初也是对这项计划将信将疑,他们担心学生只是玩玩,直到观望了一阵子,确定学生是认真的,他们才越来越乐意跟学生分享社区的故事。 带领学生进入社区前,老师必须先做好功课 从学生角度而言,这项计划确实有让他们更了解这个社区,因为像活动总筹黄巧妤同学,即便她本身就住在东街纳社区,但直到参与这项社区导览计划,她才了解一些过去她不知道的历史故事,还有一些她从前不知道的地方美食。 作为学生,她认为这项计划的最大挑战是时间管理,因为在短短4个月的筹备期,学生既要到社区做田野调查,又要应付校庆和考试,常常觉得分身乏术。另外,活动副总筹雷泓彬同学说,筹募经费也是一大挑战,他们单单打电话寻求赞助就花了不少时间,同时他们也通过众筹募款,而众筹又是另一个挑战。 至于老师,他们其实更加忙碌,因为他们首先必须熟悉社区,还有跟社区里的人建立关系,他们才敢带学生过去,不可能让学生去冒险。欣慰的是,辜秋莹说,这项计划确实有让学生跟社区产生连结,因为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变得会主动参加很多导览活动,“你会开始看到他们真的喜欢这个地方、想要了解这个地方,这些对我们来讲是比较重要的教育成果。”   学校的社区计划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近年,很多组织都在谈社区参与和社区营造,但培风这个小组比较不一样,毕竟他们还是高中生,所以着眼的重点比较不同。 辜秋莹曾经在一些活动,听到一些人感叹他们的社区没有学校愿意积极配合社区营造,认为学校有责任带领学生走入社区。但辜秋莹觉得,老师有老师的难处,老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考量很多因素,例如活动会不会碰到学校考试?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其他学习?“这是我们跟做社造的人士很不一样的角度,因为我们对象是学生,我们一定首先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像社造工作者是从社区的需求出发。我觉得我们对于这个部分需要彼此协调和同理,才有办法结合社区的力量,让这些事情永续。” 也许外人会期待中学生为社区做更多的事,但她说作为老师,其实更重视学生是否有所成长。例如,经历“一起懂街纳”之后,学生在行为上有一个明显改变,现在他们每次过马路的时候,都会向让路的车子鞠躬,这是因为受活动的交通组组长影响,这位组长每次指挥交通时都会这么做,班上同学以前还嘲笑他,但现在大家反而向他学习,“这就是我们作为老师,我们高兴看到的结果。” 接下来,他们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把“一起懂街纳”融入公民与社会教育科的课程里,那么以后就算换了其他老师和学生,这项计划依然会延续,只是可能主题会不同。 培风公民课借鉴新加坡课纲 “一起懂街纳”可以说是培风中学公民与社会教育科的成果发表展。其实在培风,公民与社会教育科2020年才创设,短短几年便有这样的成果实属不易,何况才创科不久就一而再地受到疫情耽误。 创科之前,校方用了一两年时间筹备课程,包括到一些开设公民课的学校,例如巴生兴华中学考察。辜秋莹说,后来培风主要借鉴新加坡的公民教育课纲,因为新加坡的课纲比较接近本土也比较容易执行,同时因为华文独中的关系,培风也把中华哲学融入公民教育,课纲主要分为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和国家几个层次。 培风公民课基本上是以时事议题为导向,老师会根据时事去设计课程,所以没有固定课本和教材。无论如何,有些技能肯定会教,比如高一学生第一个要学的技能是判别事实与观点,但要怎样教还是由老师自己设计。 社区参与是培风公民课很重视的一部分,占每个学期评量比重大概15至20%。辜秋莹举例,高一学生的第一个社区参与任务通常是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里完成的,比如设计一个家庭活动。接着,他们会参加马六甲三宝山的导览活动,等升上高二之后就要筹办公民议题展及像“一起懂街纳”这样的社区活动。历年他们主办的公民展,有谈性侵课题的《平凡的衣天》,还有谈原住民教育权益的《我们与学校之间的距离》。 公民教育引领学生客观认识世界 校长黄雪莱打趣,创设公民课就好像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因为公民课有很多活动,办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问题浮现,比如学生常被诟病不懂沟通礼仪,这些事老师平时未必有机会在课堂上向学生说明,但只要办起活动,大家就不得不去正视这个问题。 黄雪莱本身也有教公民课,她说学生虽然为了这门课很忙碌,可是这门课带来的正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他们以前长期在网上接受同温层的资讯,看待事情也许会很主观甚至很偏激,但经过公民课的训练之后,他们养成客观判断的能力,且因为要办活动,他们不再一天到晚对着电脑,这些改变家长其实都看在心里。 对学生来说,公民课确实称得上最忙碌的科目,但也是特别好玩的一个科目。黄巧妤表示:“尤其在经历过MCO之后,我们通过策展有机会拉近跟同学的关系,更了解每个人的性格,”而且通过公民课,他们得以了解时事还有公民议题,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 比起其他科目,公民课多了很多需要走出教室去实践的课程内容。黄雪莱说,学生现在只是做他们这个年纪有能力做的事,但只要种子在心里埋了下去,“等他们长大后有更大的能力,他们便可以发挥更多影响力。”   更多文章: 德国汉学研究者来马收集资料,赞叹新村迷人魅力 自由创作人林嘉嬿苦拼7年,创艺之花盛开 专业吉他手黄子达把音符刻在骨子里 少年足球踢向世界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