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养家

2月前
2月前
4月前
我有5个兄弟姐妹,我排行第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和妹妹。那个时候家境不太好,父母自然是专注工作赚钱养家,好让我们可以三餐温饱和上学读书。然而身为老二的我常常觉得自己是被忽略的那个,总觉得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关注。 那时的我还是个中学生,非常叛逆,像个刺猬,充满攻击性。每当和父母有不同的意见时我就会和他们起争执,觉得他们就是针对我所以处处和我对抗。渴望父母关注的我却落得常常被责骂,也因此让我更愤怒。 年少轻狂的我还对父母说过忤逆的话。我曾经对父母说,我只有一个父母,我对他们的爱是100%的,但他们有5个孩子,所以只能爱我20%。现在已为人母的我回想,那时的我是多么无知,想必当时父母应该很无奈和伤心吧! 现在的我有了3个孩子,和其他父母一样,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养育孩子。然而我是人不是神,我不完美也有我的有限。二儿子就如当年身为老二的我,他对我说,本来他和大哥是各得50%的关注,现在因为有了弟弟我的重心都在那里了。 一如当年的我,他说他和大哥只得到10%的关注,弟弟一人就拿了80%。当我听到这句话时真是好笑又无奈。我可以同理他的感受,同时也理解身为父母的为难和不易。我只能告诉他我爱他,我也爱我所有的孩子。我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唯一的条件就是他们是我孩子。
5月前
6月前
8月前
1/点石为金 男人啊,所需的是一个会点石为金的女人。 那天在副刊读到“化废木为工艺品”的薛应杰。他的转捩点是有一天妻子对他说:“你知道么?你做木的时候眼睛会发亮。”那时他四十几岁,中年迷茫,尽丈夫尽父亲打着一份养家的工。 与这个女人相遇时他眼睛发亮,多少日子以来那眼睛逐步少了一丝光彩,男人需要有一份他能喜悦地做的事。 当初他看到有人用树枝做了汤匙,他说,从未想过树枝可以这么美。从此他把捡来讨来的枝桠,或是垃圾堆里的旧木,重新修整成一个新的样品。是一个怎么样的样品?他说,木会告诉你它的故事。这样的说话,薛先生不是木匠而是艺匠了。 眼睛发亮,让人想起曾经流行许多年的一句话——认真的男人最有魅力。 报纸一角,照片中薛应杰夫妇俩中间站了一个少年。少年一手搭在父亲的肩,另一只手合在父亲的手背。这孩子必然觉得父亲的肩头撑得起,父亲的巧手能让任何事都迎刃而解,重要的是——父亲的眼睛会发亮。 2/石未点金 姓马的马哥哥没受什么教育,日日像马一样奔驰在路上,去了这家又去那家——他与妈妈及助手到办公室及住家打扫。 星期天在教堂里他几乎每次都要弄音响、电线、麦克风,做崇拜前总是在那里走上走下。他眉清目秀,衣着随便,若是整理一下,外型也可列入韩剧偶像。 他言语表达迟缓,有一回不知提了什么,第一句话几乎让我晕倒。他说:“我就好像圣经里的摩西……” 摩西是伟人啊,他怎会如此自诩?他不是那种口出狂言的人,大家噗哧一笑,下来他说:“上帝赐摩西一根杖,杖伸出去,海水排开两边,使以色列人过红海。”接着说:“摩西拙口笨舌,我也是。上帝赐我的是一把扫把,我就好好的出去打扫。” 哦……是如此。 没有轻视蓝领或劳力,只知他曾经有骨伤,工作时过多的屈身弯腰也会面对困难。他学过一阵小提琴,也上台演奏过,后来却停了。马哥哥单身,他需要一个让他眼睛发亮的女子,之后再让这女子去发现他的眼睛什么时候又再发亮。
9月前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谷林在《书边杂写》记买书经验。1949年初在上海,报上刊有谭正璧出售藏书广告。谷林收集周作人著作,希望谭正璧抄示书目,以供挑选。却得复信说,有二十余种,多为初印本,可以出让,代价白米五石,不过书目多,不暇抄写。意思清楚,要就全买,要就不买,不容别择去取。 谷林断了念想,最后交易不成。当时物价一日数跳,对货币失去信心,谭正璧用白米换书。不给书名非不近人情,实则泥菩萨过江,别无他法。 大一时“国学概论”为必修课,吉隆坡上海书店有谭正璧《国学概论讲话》,很便宜,马币5角,立刻买了。当时也买他的《文言尺牍入门》,一样是5角,封底特价书标签,至今未脱落。这两本汉学入门读物虽然帮助不多,作者名字毕竟入脑。刷淘宝网页看到《煮字集》及《谭正璧传》,想到谷林所写一段,将两本书买下。 谭正璧不善稻粱谋,一生和穷有缘。写文章〈哭一个无知的灵魂〉,声泪俱下。“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心情和755年杜甫写〈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相似。 1943年初,谭正璧第6孩子出世,是个女儿。妻子奶水不够,一天喂一次,本以奶粉弥补,价钱一月内却上涨数倍,最后以粥糜及白开水取代。一天早上醒来,想到孩子夜里不哭,以为母亲忘记喂食,饿得哭不动了。“看到孩子依然好好地睡在襁褓里,我用手轻轻向她仅存皮的脸上一摸,冰也似的冷。”立了十多分钟,热泪在颊上淌。 上海寸土如金,又为安置遗体烦恼,最后采取妻子表姐意见,晚上料理后事。“我亲手将孩子的尸体包裹好,放在一只小小的硬纸匣里,用绳子来捆绑好了,再由我亲自挟着出了门……找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把她放下后,才像肩上卸下了担子……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把它收去埋掉。”谭正璧说。 在书中倾注了全部的感情 谭正璧好朋友杨荫深说他读此文,又流泪又悲愤,文章是“上等的杰作……不是读了叫人有趣就完结的。”撕心裂肺事不只一件,之前已被逼将一男一女送出。男儿由陆姓朋友领养,本名谭余,后改名陆寿筠。他写过文章怀念父亲,充满谅解:“兄弟姐妹多,母亲又常年患病,一家八口的生活就依靠父亲埋头写作卖稿维持,每天能喝上三餐稀粥已属不易之举。”虽然见不着早逝母亲,陆寿筠却有机会和父亲重逢。被送出去的女儿随养父母到台湾后,音讯全无。虽然设法寻找,未能了愿。 值得一提故事很多。谭正璧留下一百五十余种著述。涉及范围广泛,所作研究他分为学术概论、文学史、小说戏曲研究、人物传记、古书选注、文字学、文章选译、语法修辞、文章作法九领域,若加上小说、散文、诗词与剧本创作,笔耕之勤,让人一惊。 谭正璧之所以孜孜不倦写作,因为“家境贫穷,要靠版税养家”,并且“对所写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写时并不以为苦。”另外则因使命感,他告诉执教山东大学时学生璧华,因为对中国妇女几千年来被压迫的同情,所以撰写《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我在书中是倾注了全部的感情的。” 谭正璧曾执教鞭,但是大部分时间以稿费糊口。他的研究精神让人肃然起敬,但也有朋友不堪其苦,以“迂”形容。文化大革命时他受尽折磨,1976年以后,生活一样不好。他和赵景深、杨荫深、陈汝衡、任中敏同列南方俗文学五位大师,却只有他晚景凄凉。失明以后,仍然坚持写作,由长女代笔。长女名谭寻,小学五年级辍学,母亲去世后代母职,未嫁。由于经常帮助父亲抄写稿件,摘录资料,打下国学基础。《谭正璧传》收金名文章,他说谭正璧晚年坚持写完《三言两拍资料》、《弹词叙录》、《木鱼歌、潮州歌、南音》。他为人作嫁,为学术牺牲,“就是不为自己想,不为女儿想。” “螺居笔耕几沉浮,书海寻觅多甘苦,斟字酌句心血付,钩沉辑佚谱寒暑。”这是谭正璧一生写照。他求学之路不顺坦,曾在上海省立第二师范学院及上海大学就读,但都没有毕业。却因为爱书写书,为自己开拓学术研究之路。 谭箎和他的双胞胎哥哥谭埙在家排行最小,战后出生,而能侥幸留在家中,没有送人抚养。兄弟姐妹没有一位埋怨父亲煮字生涯。谭箎说他对父亲的选择肃然起敬,他说他用10年时间完成《谭正璧传》后,才真正读懂父亲“不平凡的人生和他的著作中蕴含的思想”。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