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冲突

5天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博爱主持人, 你好!我和我的老公恋爱5年后,在6个月前才刚刚步入婚姻。原本我认为新婚应该是很快乐的,可是才短短半年时间,我已经非常难受了。 在婚前,我和我的老公遵守传统的观念,没有婚前性行为。可是婚后,我们却在性生活上有很多的冲突。 首先,他经常嫌弃我的私处发出异味,他要我注重个人卫生。我觉得他这样说我,对我来说很侮辱。他每次一讲到这件事,我都会大哭,因为他完全不顾我的自尊心。 夫建议改善卫生伤自尊 后来,他还给我建议,说不然就剔除阴毛,说可以改善卫生也可以增进情趣,我觉得这是更加的侮辱我的尊严。 为了这个问题,他渐渐没有和我说话,才新婚6个月,他就已经开始没有主动性生活了。 我真的很难受,他伤害了我还要和我冷战,这种得寸进尺的态度叫人怎样受得了呢? 后来,他甚至还提议我经常更换内衣裤以保持卫生,也叫我去给妇科医生检查看是不是有妇女病,我真的受不了他对我的指指点点。 请问我应该怎样叫他不要这样侮辱我?他应该怎样才能学习到讲话不伤人呢? 有什么书可以推荐给他的吗? 5年的拍拖他都很尊重和迁就我,为什么一结婚就变成这样?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受伤的妻子上 沟通彼此喜好维持婚姻 夫妻须学习良好沟通 受伤的妻子 谢谢你的来信。从分享中感受到你们夫妻在拍拖时的恩爱,你们走过很长的一段路,你也很珍惜当时他对你的尊重和迁就。 然而不得不说,在婚姻初期,你却感受到了沟通上的困难和痛苦,这意料之外的处境令你感觉彷佛从天堂坠入地狱,你太受委屈了。 婚姻中的沟通确实是一门大学问!有些问题不说出来,我们心里会难受;但是一旦说出来,听的人会难受。这种情况下,问题是该说还是不说呢?谁的感受又是比较重要呢? 在沟通中,不仅是说话的人要学习把话说得别人很想听,听的人也要学习把话听得别人很想继续说。 所谓沟通,不是只有说话的人的责任,听的人如何诠释一句话而不扭曲他人的意思,也是一门功课。 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你们夫妻面对的性生活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你的先生是否对气味和个人卫生条件特别敏感。每个人对气味和卫生的感知和容忍程度都有所不同,沟通彼此的喜好和差异是维持婚姻稳定不可避免的内容,讨论差异和喜好并不代表对方要攻击我们。 夫妻的联盟常常考验的就是不同的两人,如何在众多问题以及漫长的日子里异中求同。看似轻松的4个字,却极度考验两人的幽默感,而幽默的能力关乎一个人的见识。 一个有见识的人能驾驭许多困难的事,并将之轻松化解。没有幽默感的人则相反,常常把简单的事升级成两败俱伤的下场。 第二点,从提及私处发出异味,到剔除阴毛、勤劳更换内衣裤到咨询妇产专科,这些话题的讨论都涉及常识和医学,令人想不到何处关乎自尊和侮辱。 性课题是夫妻契合重要讨论 性的课题是夫妻契合重要的讨论,女性也能表达在性生活上,先生如何让我们不满意,比如缺乏前戏、某些性爱体位令人疼痛等等。这些讨论当然涉及一方的不满,但是提出不满,也同样意味着对方想要处理问题并提升关系。 你能想像吗?只要一提出不满,对方就形同火药库一点就燃,还要被认定为找茬、不知感恩、难讨好等等,种种负面标签都往提出问题的人头上扣,那么或许不解决问题可能还更能轻松过日子。 可是一段堆满了问题的关系,最终即使还有性生活,也只是机械性地“性交”,而不是“做爱”。这样的婚姻关系最后谁得利呢? 我会说:第三者,可以在别人婚姻里来去自如的第三者。 第三点,在性生活上,男性总是比女性多一些想像力,就如同女性在浪漫氛围的营造,也比男性更得心应手。 先生提出剔除阴毛的建议,是增进情趣的要求还是对卫生的期待都是需要被理解的,主动理解对方并不代表我们一定要接受对方的条件。有部分女生也会自动剔除阴毛,以防止尿液积累而发出异味、或者减少对皮肤的摩擦等等。 建议咨询妇科解决问题 这些都不是下流和侮辱人格的讨论,如何寻找更适合个人的卫生条件,通过咨询妇科医生就能妥善处理,实在没有必要损及夫妻的关系。 再者,异味的产生的确也是生理疾病的信号,先生在这个课题上不断提及,是否也是他担心的体现? 第四点,关于介绍书籍给先生,让他学习沟通以顾及你的自尊心。 亲爱的,我想和你分享这些日子在咨商室工作,我领悟的几个道理: 一) 期待通过别人改变来解决问题的人,通常都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到山穷水尽; 二) 与其要求对方顾及我们的自尊心,倒不如我们训练自己不玻璃心; 三) 等待别人先改变、先付出善意和爱的人,也常常过得很不幸福; 四) 把焦点定在他人身上以求解决问题,常常令人发疯,但是把焦点放在自身以寻求解决方案,常常一想就通。 最后学习理解:批评是比歌功颂德更真心的交流。学习倾听批评,却不被批评所伤害。 博爱与你共勉 ■小启: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尔会跌倒、甚至受伤。《让心亮起来》愿意听你的细诉,并安排辅导机构为你排忧解难。 读者无论在亲子、生活、学习、职场、家庭、爱情、友情、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或感到迷惑,都欢迎写信来交流,寻求心灵咨询。 不过,《让心亮起来》并不是一个来函必答,有求必应的专栏。主答机构有绝对权力拒绝答复不宜在报上讨论的议题,或是性质类似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谅解。 来函请寄: 《让心亮起来》负责人 12, 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博爱辅导中心新山分会 地址:02-45, Jalan Masai Jaya 1, Masai 81750 Johor Bahru, Johor 脸书:新山博爱 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016-275 9195 工作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六(9.00am – 5.30pm ) 服务收费:半津贴制 如有任何疑问, 欢迎您拨打 016-275 9195
2月前
2月前
去年年杪食欲不振,一年来经常为了饮食课题与妈妈起争执,令原本失眠的妈妈为我担忧。除了伤了她的身,我的言行举措更是频频伤透她的心。不知如何概括母女俩的矛盾,姑且称之为“饮食冲突”。 这一年,我对“能吃是福”这四个大字极度反感。对我而言,“吃”不过是为了补充精力,好让我面对接下来一天的工作。我堪比实践“过午不食”戒律的苦行僧,兼职回家后,看着一桌妈妈烹煮的家常菜,但没有一样食物能引起我的食欲。那时,大学毕业的我忙着思考人生规划,不知道自己要先工作,抑或继续升学,在兼职与计划入学之间徘徊,还得按报名程序撰写入学计划书,可谓身心疲乏。 原以为1月份重返学府,恢复全职学生身分后情况或许得以好转。然而,此时学业方面的问题如修课、撰写阅读报告、应付开题答辩等考验接踵而来,我陷入无止境的轮回,终于诱发了人生的第一个“黑暗期”。我压抑着情绪,颇具苛责的意味,在不打乱日常秩序的前提持续生活。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原因,我彻彻底底颠覆了“食色性也”的观念,饮食变成了不重要,甚至不需要的事情。为我忧心的母亲不解我内心的滋味,用强硬的手段逼我吃东西,而我以更激烈的方式反击,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彰显绝食的毅力,形塑为我和母亲的隔阂。 在那以前,我和母亲一直处于形影不离的关系,谁也不曾想到,把我们隔开的,竟然是“吃饭”这件事。2月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医院做入学例行健康检查,抵达护理站,护士先让我量体重。我忐忑地脱下鞋子,站上体重秤。在我左侧的护士在表格记录我的体重,同时,站在身后的妈妈双眼早已直勾勾地盯着指针。护士以马来语报数字——empat puluh dua kg(马来语,42公斤),另一名实习护士则以罗马数字写下,妈妈看了那组数字,频频摇头。 表单公正的“42”,是我日思夜盼的数字。我的体重迅速降到了人生最低,但是我一点也不快乐。等候检验的过程,妈妈抓紧时机叮咛我要多吃一点,我不太高兴,只是嗯啊哦地回复几句,直到我走进X光室之前,我托妈妈帮我拎背包,她突然对我说:“如果现在的学校真的让你感到压力,那就不要读了吧……”我的眼眶忽然饱和,但该死的倔强要我不要在妈妈面前认输。“我没有那么容易放弃的啦!”随后,我把门关上,留下在X光室门外拿着我背包的妈妈。 餐桌成为我和妈妈的擂台 其实,我一直清楚身边的亲戚朋友纷纷议论我瘦了。“瘦”本身隶属病字部,亲友们口中的“瘦”是个贬义词,而这些舆论不论在我和妈妈的耳里都不是滋味。对我而言,言语无法刺激我的食量,要我多吃,我也做不到。相比之下,妈妈一天比一天担心我的健康,不肯放软态度。我让她晚餐别准备我的分量,她依旧,餐桌上永远留一碗饭。我一度想要妥协,但饭快送入嘴里的时候,我又突然不想吃了。我把自己躲在房间,隐约听见厨房里清理食渣的妈妈不停喃喃,说我“拍损phah-sńg”(闽南语,浪费)。我对她的形容极为不满,我明明提前让她别留晚餐,她却擅作主张,岂不多此一举? 说着、说着,妈妈受不了了,推开我的房间门,开始质问:“以前你都不是这样子的!以前我们吃不完的东西,都是你吃掉的,为什么连一点点东西也吃不下?”在妈妈的连珠炮中,我被妈妈铿锵有力的“以前”触动了。以前,我因为爱吃,大人总是叫我“小肥”;以前,我不喜欢浪费食物,身边的人叫我“垃圾桶”……总而言之,以前,对现在的我而言,非常遥远。我想回到“以前”,但内心非常清楚,自己回不去从前了。 妈妈的言说打动了我,但是我依然对“吃饭”这件事深感无能为力。后来,妈妈终于不给我留晚餐了,取而代之的是,厨房的储物柜多了一堆营养食品。开题答辩之后,我的情况似有好转,亦似愿意向妈妈妥协。我开始在晚餐期间补充营养食品,然而情况持续不久,我病了。一连5天的发烧、感冒、咳嗽,不偏不倚落在居住地30年一度的花车游行,妈妈一直希望带我去一睹游行风采,而我深知自己体力不支,拒绝了她。游行的最后一天,妈妈带着尚未痊愈的我在大树下看花车,我的身体冒出了戏剧般的症状,心肌绞痛、头昏目眩,眼前随即闪过一帧黑幕,我失重地蹲在原地。妈妈在我身旁手忙脚乱地给我擦风油,随行的表弟给我买了饮料和包子,余光瞥见在场者不时打量我。 回家的路上,妈妈似乎颇感自责。我大病初愈,妈妈恢复坚硬的态度,要我多吃这个、多吃那个,我感到压力,瞬间对所有食物失去兴致,和妈妈的关系也被餐桌上的佳肴拉远了。换言之,餐桌成为我和妈妈矛盾的擂台,尤其晚餐时刻,我和她最敏感的时间。妈妈对我失望,我也非常难受自责。于是,我趁自己的生日给妈妈打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向她诉说我的“情不由衷”,请她给我空间和时间,让我好好面对自己。至此,我和妈妈的饮食冲突逐渐好转,至少,她不再逼我吃饭了。 数日前与妈妈逛街,我示意自己还不饿,她点了一份板面。她和服务员多要了一个小碗,并把板面夹入另一个小碗。我大概知道,她又想让我吃东西了:“呐,你不要再逼我吃啊……”妈妈口是心非:“没有啊,我夹出来,你要吃就吃咯,不要的话,我再吃掉咯。”妈妈把话说得很轻,我动了筷子,浅尝两口再把碗战战兢兢地还给妈妈。小碗里还有半碗的面条,她顿了一顿,突然对我说:“这样才乖。”我对妈妈的表现感到错愕不已。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你目前殷切期盼我能多摄取多一些营养,按三餐吃饭。不过,目前的我更像学习“吃一点”的孩子。我想,在“多吃一点”之前,你能否先把“多”字擦掉,我们一步、一步地迈进,那距离我俩饮食冲突的终结日,应该不远了。
3月前
博爱主持人, 您好。 我有一个非常难搞的小六男生,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哥下有一弟。 怎么说呢?有自己固执的想法、自己的情绪、自己做事的方式,当纠正错误的行为时他会和我辩论,例如为什么你不说哥哥弟弟只会针对我?为什么你只会看到我不好的一面?为什么你只会注意哥哥弟弟?有一次发生激烈的争执时,这孩子甚至和我打架! 我已经濒临崩溃,到底要如何让孩子振作? 无力的妈妈上 冲突或是个人成长机会 重新检视当妈教养方式 无力的妈妈: 谢谢妈妈的来信,感觉到你很气馁,似乎不知如何面对这位“非常难搞的老二”?儿子一切的行为回应方式看起来已和妈妈产生了对立,例如相互打架! 请妈妈回想一下,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关系会与妈妈闹得那么僵硬?再者,妈妈认为孩子应当如何做才算是振作呢? 用行为宣泄内心不满 孩子的家庭排位属于中间的位置,和兄弟的关系如何?从过去的辅导经验发现,“孩子每个行为的背后必会有原因”,当孩子说到妈妈只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只针对自己、专注力在哥哥弟弟身上时,似乎让我感受到孩子在用行为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当孩子和妈妈表达情绪时,当下的你是如何回应呢? 曾经辅导的孩子表达其实自己不喜欢发脾气时的样子,其背后要表达的需求是:【请帮帮我!我也想好好讲话!】。因此,妈妈不妨观察孩子是否也在表达:【我不喜欢失控的感觉、不喜欢撒野!】,也是换个角度来思考孩子情绪或行为失控的原因。 我能理解当孩子情绪处在高昂的状态时,妈妈要听见这些内心潜在的需求并不容易,孩子诸如此类的极端行为,通常会激发大人们的怒气。 未找方法表达难受情绪 我想说的是孩子所谓的行为上偏激,或许不是因为他们坏,而是尚未找到适当的方法来表达正在经历的难受情绪,因此正确的表达情绪或需求是要被教导的。 再者,除非孩子内心的需求能获得适当的处理,否则外在的行为会持续,甚至会恶化! 鼓励妈妈找机会与孩子坐下来彼此敞开心的沟通,回顾过去一些经验,去理解彼此的感受,也可以坦诚说出对彼此的期待。 轮流倾听孩子内心世界 此外,家庭里有三个儿子,可以轮流和孩子有精心时间,在这段时间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关系。 如果孩子经常性在情绪上或行为上失控,这或许是一个警示,提醒妈妈要反思处理方式。例如当孩子撒野,大人的回应方式是持续性的怒骂,那么行为非但没改善还会有变本加厉的危机! 因此,大人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因可能会有激发怒气的危机),清楚的向孩子表达行为上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要教导他们表达情绪是有界限的(如同信里所描述儿子与妈妈打架)。 渴望好的一面被妈妈看见 我看到一个疑问,儿子与妈妈辩论为什么只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让我感受到似乎孩子很渴望妈妈看见自己也是有好的一面,那么请问妈妈儿子的优点是什么?他真的只有“坏”的一面让你留意到吗? 我想,妈妈也不想要与儿子起冲突,这会让我们感觉到很糟糕!但是冲突或许可能会是个人成长的机会,也就是让自己重新检视教养的方式。 在调整的过程中如有遇到困难,请与我们来联系。 祝福妈妈与孩子的关系能在新的一年里越来越好。 主持人启 ■小启: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尔会跌倒、甚至受伤。《让心亮起来》愿意听你的细诉,并安排辅导机构为你排忧解难。 读者无论在亲子、生活、学习、职场、家庭、爱情、友情、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或感到迷惑,都欢迎写信来交流,寻求心灵咨询。 不过,《让心亮起来》并不是一个来函必答,有求必应的专栏。主答机构有绝对权力拒绝答复不宜在报上讨论的议题,或是性质类似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谅解。 来函请寄: 《让心亮起来》负责人 12, 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博爱辅导中心新山分会 地址:02-45, Jalan Masai Jaya 1, Masai 81750 Johor Bahru, Johor 脸书:新山博爱 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016-275 9195 工作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六(9.00am – 5.30pm ) 服务收费:半津贴制 如有任何疑问, 欢迎您拨打 016-275 9195
3月前
我一直保持着安静的形象,从不大声喧哗,从不做引人注目的举动。我行为规范,举止斯文,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对于每个人的要求我都会尽量满足,就算委屈我自己,我也很难拒绝别人。我害怕犯错,害怕得罪别人,害怕惹怒旁人,会下意识卑微的讨好每个人。脸上挂着一贯的笑容,温和的对待一切人和事,就算面对恶意,心在流血,也会扯着嘴角微笑。 在我还是青少年时,我曾经遭受到半年之久的霸凌。我们原是一起长大的玩伴,可是不知从何时起,他开始对我不耐烦,对我说的话越来越难听,态度也越来越冷漠。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其他同学面前为我起了一个难听的外号。他还经常到处诋毁我,企图联合他人来排挤我。我平时吃饭比较慢,也会被他拿来说事。这导致我后来有好几年吃饭的时候都倍感压力。我害怕我吃得慢让别人等我,我害怕我吃得慢听到他人不耐烦的催促,我害怕我吃得慢受到他人的白眼。 我是非常内向的人,不曾与人发生冲突。我整日沉迷在小说世界里,安安静静的看书,没想到也有不足之处可以惹恼别人。从那日起,我开始每天自我审视,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不犯任何错误,不惹恼任何人。我觉得只有这样,我才不会再受到伤害。我开始讨好周围的人,极力满足他们的要求,只希望他们不讨厌我。 事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不过这一个心结始终在我心里。这么多年来我依旧对每个人都战战兢兢的,生怕一个不小心的举动又惹怒他人,又遭受霸凌。被霸凌的痛苦到现在我还是能够清晰的记起,是那么的孤立无援,无助彷徨。 现在的我已然成长,思想也更成熟了。对于当年的伤痛也能够更好的面对。时隔多年,我终于可以提笔把埋在我心底很久的心结写出来,直面伤痛。这就说明了伤痛已渐渐平复。虽然在书写的过程中,细细回想时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不过我知道我的内心一定比那时的我强大了许多。这伤痛也是时候该告一段落了。今年我想要把被霸凌后的伤痛放下。我告诉我自己:受欺负不一定是我的错,不要过于苛求自己,尽量远离让我觉得难过的人。
3月前
(新加坡3日讯)新加坡一名女子与友人起冲突后气不过,事后跑去对方吃夜宵的餐馆泼火锅汤伤人,导致对方全身29%烫伤。 《新明日报》报导,被告林思慧(33岁)昨日承认一项持危险武器蓄意重伤他人罪,另一项蓄意伤人罪则交由法官下判时纳入考量。 被告离过婚,育有一名14岁女儿,如今已再婚。她和伤者梅俊豪(36岁)相识,对方于2020年还认被告的女儿当干女儿。 调查揭露,2022年4月19日晚上11时许,被告、伤者和数名朋友一同到当地布连拾街新开张的酒吧喝酒。 被告和伤者在酒吧内起争执,伤者摔坏被告的手机,被告则掌掴了伤者。 事件惊动当地警方到场,双方随后分头离开。 伤者和女友、朋友到附近餐馆吃宵夜,被告则回到酒吧继续喝酒,等丈夫来接她。 当丈夫抵达后,被告重述之前发生的事,越讲越气,想再找伤者对质,丈夫劝阻不了。 被告找上餐馆,冲到伤者的桌子,用沸腾的火锅汤泼向伤者的下半身。伤者痛得站起身,试图要脱掉上衣,却因满地的汤水滑倒,一度失去意识。 其他人协助伤者脱掉上衣,又把裤子和内裤拉到小腿。伤者恢复意识后,到厕所冲水处理烫伤的部分,之后送往新加坡中央医院诊治。 医生检查后,诊断他的腹部、双手双脚和下体,共有29%的身体面积被烫伤。 根据餐馆监控器画面,伤者倒地后,被告仍指着伤者大骂。(人名音译) 称伤者冷笑侮辱她 根据被告的说辞,当时伤者冷笑侮辱她,说她的女儿一定会跟她一样,变成单亲妈妈。 伤者是被告女儿的干爹,被告称没想到他会讲出如此羞辱人的话,才会气得扇他巴掌。后来,当被告向丈夫转述事件时,怒火再起,才一时失控。 律师希望法官考虑被告是初犯,当时也等到警方抵达配合调查,恳请法官网开一面,考虑判她两年半到3年的监刑。 由于法官需要时间考虑,案展1月25日下判,被告目前以1万5000元(新币;约5万2424令吉)保外。 烫伤后植皮留疤 伤者指失去自信 伤者做了4次植皮,住院28天,于隔月18日出院,称失去自信,性生活锐减。 医药报告指伤者后来因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TSD)看心理医生,也将因烫伤后植皮而留下永久性伤疤。 根据身心创伤报告,伤者当时痛得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住院1个月,天天吃止痛药,伤疤也让他失去了自信心。 伤者也称他的性生活锐减,认为妻子觉得他失去从前的吸引力,工作方面也受到影响。 控方指被告凶狠的行为,攻击伤者最脆弱的部位,造成伤者永久性的伤疤,也可能伤到同桌的朋友,促请法官判她坐牢5年半到6年。
4月前
(新加坡3日讯)男子与69岁阿叔在新加坡一个熟食中心爆发冲突,不但用长夹钳打中阿叔额头,还推了对方一把,结果阿叔随后倒地,送院9天后去世。 《新明日报》报导,56岁的被告洪亚乐面对10项控状,包括蓄意伤人导致他人重伤、鲁莽行事、骚扰等。他早前承认其中6项,余项交由法官下判时纳入考量。 新加坡警方于2022年7月12日晚上10时53分接到报案,指有人在当地勿洛北路第16座的熟食中心打架,并要求救护车支援。 调查揭露,被告当晚到熟食中心的神坛上香,发现神坛处肮脏,就通知清洁工清理。 不过,清洁工说要明天才清洗,被告却坚持立刻清洗,清洁工于是请被告联络自己的主管沟通。 当时,在熟食中心喝酒的死者(69岁)发现两人在说话,就上前了解情况,并与被告谈话。被告之后拨电给清洁工的主管,死者待了一阵子也离开。 岂料,被告挂了电话后,抓起一个挂在神坛附近的长夹钳跑去和死者对质,两人因此吵了起来。目击者隐约听到两人争吵的内容,与清洁工和清洗地板相关。 根据庭上播放的监控器画面,可见死者一度走开,被告却紧跟在后,两人便开始激烈争吵。接着,被告从地上拿起一个的黄色告示牌丢向死者,但没有击中,死者就捡起来当“护盾”。 两人越吵越凶,也发生肢体冲突,被告的长夹钳敲中死者的额头,也将他推开。随后,死者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目击者看见,死者后脑勺开始流出血。 死者头颅骨骨折,住院第9天情况突然恶化,随后去世。验尸报告指出,死者是因心脏原本就不好而导致死亡。(人名译音) 律师指被告精神分裂影响 主控官:非犯案原因 庭上播放的监控器画面可见,被告在死者倒下后,查看了死者的情况,也将他拖到柱子旁,一起等救护人员和警察抵达。 头部伤势稳定 心脏问题离世 死者送院后被诊断脑部积血、头颅骨骨折,原本情况逐渐稳定,却在7月17日突然高烧不退,送往重护病房。 死者情况3天后好转,转回普通病房,却在同月21日突然情况恶化,并于早上10时14分宣告不治。 验尸报告指死者因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大面积头颅骨伤势致死。 医生解释,死者头部的伤势已经稳定,但因为心脏本来就不好,才会突然出现心脏问题而离世。 律师说,被告患有精神分裂症,影响了他的言行举止,而死者倒下后没人上前帮忙,唯有被告留下来帮忙。 他说,被告无意造成对方如此严重的伤势,恳求法官从轻发落。 主控官则指被告前科累累,而精神疾病并非导致他犯罪的原因,希望法官严惩以达阻吓作用。 法官最终判被告坐牢25个月以及12周。
4月前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如果当局者是你的孩子,你是否真的能够保持冷静? 孩子今年15岁。两周前放学后,他在校园的篮球场上,因不服教练的判令,险些爆发严重的肢体冲突。实际上,当时孩子是直接冲到裁判面前,龇牙咧嘴,还朝教练的胸膛重重撞了一下。幸好教练没随着孩子的情绪起舞。若是同龄的少年,可能已扭打成一团了。 我知道,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是父母的天职。可是怎样才能顺利展开对话,拨乱反正?我也是第一回当父母,不太晓得如何处理这类冲突。才刚提起篮球场的风波,孩子的脸色就沉下来了。所谓的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就是了吧?可是作为父母,我只能继续往风雨里走去。因为我的孩子在那里。 刚开始对话还算顺利。我问孩子当时的感受,孩子说教练不公平。明明是同学推倒了他,但教练却没有惩罚那个同学。孩子越说越激动,我按捺着想插嘴的冲动,努力接住孩子无处安放的情绪,听着那些因为委屈而放大的愤怒,我心疼不已。我能感受到孩子希望我站在他这边,一起数落教练的不是,我甚至应该到学校一趟,为他讨回公道。 发现孩子对这件事仍旧耿耿于怀,我建议他尝试接受专业辅导咨询,但被拒绝了。他认为陌生人不值得托付心事。我尽可能委婉的告诉孩子,他现在可能正处于叛逆期,情绪波动较大;也强调教练是个成年人,一定会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但越是讲理,孩子似乎越愤怒。他很快打断我的话,气呼呼的说:“不要给我答案!不要教我怎么做!你只要听我说就好了,为什么这样也做不到?” 我和孩子的对话,就这样结束了。自那天起,我们对这件事绝口不提。我不敢问:为什么你不接受我给你的答案?为什么要作茧自缚?我想起那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多像此刻我在育儿这条路上,跌跌撞撞的心情啊。什么时候,我才能体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惬意?我相信,爱是一切的答案。耐心等待,继续陪伴,我仅仅需要这么做就够了。
4月前
4月前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