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华教

不争事实,请行动党拿出成绩来说话吧! 马华作为团结政府的一份子,有责任为人民、为华社监督制衡政府施政。虽然我党只有2个国会议席,我们也不畏强权、不平则鸣,坚决积极为人民发声,捍卫华教发展等其他课题及政策,但在行动眼里,竟然变成吃里扒外,这真是叫人心寒! 最近行动党领袖还在访谈节目中提到“不喜欢马华”论、甚至诋毁马华是头家政党、从还没当政府到成为政府,都一直在消费马华,转移大家质疑行动党的视线! 马华始终坚持扮演团结政府里的一颗良心;绝不会袖手旁观或包庇不当施政。若政府施政出现偏差,马华有责任提出批评和反馈,这是作为政治领导者的基本态度。 我们从来都不提倡搞针对,而是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评价政府的工作。做得好,我们赞扬;做不好,我们谴责。 在恒毅二校课题上,马华总会长拿督魏家祥已努力履行责任,主动向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提出,并争取批准恒毅中学分校行政独立的申请。 作为最大执政党的行动党和有着副教育部长的行动党,却和自己的党主席林冠英两人处于在状况外,在媒体上继续胡言乱语,让整个行动党上演了说多错多的闹剧。 他们甚至还要求马华两位国会议员拿督斯里魏家祥及拿督斯里黄日昇,必须跟进恒毅二校准证的课题。 林冠英此言论形已经展现出有着5名内阁部长和教育部副部长的行动党,在恒毅二校课题上却无能、无所作为的表现。 如果真的醒悟了,拥有5名内阁部长的政党,肯定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在内阁中发挥并善用他们的权力和资源,应该立马解决此问题,而不是花时间在媒体上车大炮,只会找马华吵架,然后把责任推给只有2个国会议席的马华。 行动党领袖应该好好发挥作用,拿出实际行动,把精力用在为人民发声请命! 与其一直在耍嘴皮子,行动党不如做出成绩,实践他们的承诺,为华教事业做出实际贡献。
9小时前
(新山11日讯)新山宽柔学校董事会今早进行明墓春季祭拜仪式,宽柔中学董事长郑振贤希望借此让人们,尤其年轻人了解历史,从而秉持新山一山一校一庙、华社全力支持华文教育的传统精神,齐心协力为华教献力。 今早进行的明墓春祭仪式,是由新山宽柔学校董事会担任主祭,联合祭拜者包括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与众理事,以及新山五帮会馆和华团代表等。 郑振贤在明墓春祭仪式结束后受访时表示,新山宽柔学校董事会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都会配合新山中华公会及五帮会馆和华团到明墓进行公祭。 他提到,根据史料,义兴公司于1916年被令解散,即将保留的2万元款项交由华社处理,其中1万5000元拨款给宽柔学校推动华文教育,至于另外的5000元则用来建造明墓。 根据文献,义兴公司早年为反清复明组织。明墓建于1921年,墓中埋葬的是诸义兴公司先烈的神主牌,共108位及文件、账簿等。 郑振贤表示,有关的1万元5000元拨款给宽柔学校,体现了华社对华文教育的全力支持,而从以前到今天,此精神依然传承至今,保持不变。 他说,今天,新山华社依旧秉持新山一山一校一庙的精神,全力支持宽柔学校的发展。 他希望年轻一代能借此了解历史,并秉持上述新山一山一校一庙的精神,大家一起来,一同为华文教育献力。
6天前
交通部长陆兆福作客前卫生部长凯里播客平台,回应询问,他选择加入行动党不是不喜欢国阵,而是讨厌马华。 陆兆福的心底话听在忠贞的马华党员耳里,会觉得不是味道。 我来自外资园丘胶工之家,六十年代外资园丘逐渐售买撒出,我生活成长的园丘,售卖给本地财团,园丘工人顿时面对裁员因而失业,雇主没有妥善解决,引发一个小小工潮。没有外人支援,只有财团的保安驱赶和恐吓,没组织的工潮,无疾而终。 财团把大园丘分段出售,谋取更大利益,可怜园丘工人离家四散,另谋生计,我心中对这些大老板没有好感。当时的马华就代表着这些大老板,没有为被欺压的工友发声,所以我也就讨厌马华了。 七十年代人浮于世,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城市走入乡镇谋发展,初到乡镇获得当地地方议会书记,协办商业执照和营业执照,顺利营业。他是马华党员,挺热心助人。 初到小镇,感觉乡情浓厚,一家有事,不论喜事或丧事、好事坏事,似乎与每个人有关。可要知道,大部分的村民都是马华党员,马华公会可是地方上的金字招脾。 地方上的华小发展靠马华推动,从董事长到家协,清一色马华马青,甚至校长也是马华秘书,独我是无党无派。 独中的学生来源靠华小,为支持当地独中,争取华小生入读,我有责任和当地马华领导人搞好关系,争取支持力量,和他们做朋友,求同存异,成了搞华教的好朋友。 维护华教,人人有责,在乡区的马华基层虽然文化水平低,但在教育课题上是抱着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这个大道理。我虽然讨厌马华,但总不能讨厌支持华教的马华基层党员。 应该说,我虽然不喜欢马华,不认同马华过去在国阵不作为的表现,在维护华人权益不敢据理力争,即使是在该党最强大时,总屈服于巫统一党独大的压力下,息事宁人。 但是,不得不认同马华公会在建国过程中对华社的贡献,替华族争取了公民权,也努力推动华人教育。 我不曾憎恨马华,他不是敌人! 憎恨只能满足心中怨气,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加深彼此间的误解,对己对人没有好处。 面对当前国内外的种族宗教纷争,加上民粹主义、仇恨政治,破坏世界和平与社会和谐,应该即时制止。 大家应具有求恕宽恕之心,媒体人和公民社会已经行动了,发起全心求恕运动,喜欢搞种族和宗教的政治人物,你们以身作则了吗?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1星期前
解不开的董总缘 去国半年,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探望旧同事、校友李万千。 同行的,还有柯嘉逊博士和夫人。 一进入屋里,映入眼帘的是饭桌旁边显眼处,摆着去年10月在文冬度假村时,我为万千和莫生哥儿俩拍的放大照片,心里不觉一愣! 不一会儿,相约的旧同事周丽娟,也从加影独大办事处赶来相聚。大家来到熟悉的地方、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可惜呀,就是少了一个人,就是那位被誉为“华教园丁”,刚与我们永别两个月的莫泰熙,老同事、老友。 在我们这几个人当中,顺序加入董总的,首先是李万千、然后是莫泰熙(1981)、柯嘉逊博士(1982)、周丽娟(1983),下来是我(1984年)。 虽然,我们先后离开了董总,欣慰的是,40年来,我们曾经在这个华教机构建立下的情谊(注),却不曾因时光的流逝而减弱、消失,相反的,简直可以用“形影不离”加以形容。 1983年,李万千和莫泰熙两人,结伴南下麻坡小镇,盛意拳拳地邀请我上来吉隆坡加入董总。当时我们只是租用教总大厦两层楼作为办事处,全部职员,只有二十来位(与现在的一百多位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这些外地来的职员,包括有家眷的,都被安排住在由天台改装的五楼宿舍,虽然空间有限,但大家融洽相处,其乐也融融。 过后,李万千将蕉赖丘必花园的房子退了租,建议我成为下一个租户。 原来他已经和莫泰熙商议好,在康乐花园附近置下新居,两家人特地选了遥遥相对的单位,不仅是同事,还成了好邻居。 两年后,我也在租住处附近新住宅区,订了一个单位,就是目前居住的房子。有件往事不妨提一下,原本我和柯嘉逊博士可以成为对面看过来的近邻,没想到一个飞来横祸,他成了“茅草行动”中的阶下囚。 也许注定我们友谊缘分未尽,再后来,他总算在我家附近花园住宅区,找到一个颇为理想的住房,两家相距不远。 这就是我对前面说的“形影不离”的诠释,这不仅是董总情、华教情,更是经过40年淬炼的真挚友情。 老话常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在我看来,万千和莫生之间的情谊,可以说比手足还要手足。就在去年当我们得知万千健康欠佳时,莫生比谁都着急,但又不想过于干扰他,只能默默地透过万千长女欣葵,互通有无,告知父亲治疗过程和进展,然后与我们分享,以慰大家对他的关心(5年前万千已经搬离原来的住处)。 我们3人,万千、莫生和我,我为之名为“3老”。 3人之中,我居长,与万千相差一岁,莫生小万千两岁,谁也没料到,那个年纪最“轻”的,竟然撒手先离我们而去,让人情何以堪啊! 那天聚会过后,一如既往,我们就到经常光顾的附近某家餐馆用餐,餐后,也许是触景伤情,万千忆及往日时光,座中少了一人,一个铁铮铮的男子汉,不顾周围的目光,悲从中来,突然失声痛哭、泪流满脸。一时间,大家不禁愕然,但也禁不住泪水,对故人的骤然离世,怀念特别深。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第一次看到我心目中的铁汉子,竟然动情如此之深。 柯嘉逊夫人立即走了过去,围着他的肩膀,不断地轻声安慰。 莫生在国内外主讲的华教故事,深受欢迎,少说也有千遍以上,听众更是难以数计。莫生曾告诉过我们,早些年受邀到中国做巡回演讲时,由于舟车劳顿,气候变化,对他这么一个年过70的老人,无疑是一种体能的极大挑战,幸好有刚在南京大学修完博士学位的林敏萍校长一路陪伴、照顾。但他从不喊苦,不说累,声言一定要讲好我国的华教故事,让国外人士理解,我们现在能读华文、说华语,绝对不是必然的。 去年新年过后,有一天在闲谈中,莫生以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语气对我说: “爱薇,你是我老同事,又是老友,我讲了二十几年的华教故事,你一次都没有来捧场。今年6月,我将会在循人中学做一个3天的华教课程,主要内容是有机制地培训讲华教故事的接班人,针对那些有‘民族爱、华教情’,有热情、有激情、有使命感的人。你再不来听,可能以后就没机会了。”经他这么一说,再也没有拒绝的余地,立刻报名参加。想不到是,竟然被他一语说中,从今往后,再也没机会聆听他的华教故事了。 大半时光奉献给了华教 我想对那些曾经听过莫生华教故事的,不论是莘莘学子或公众人士,都算是有福的人。如今,这些“小树已经”“成林”,应该可以告慰这位“园丁”于九泉之下。 回国之后,我仔细地翻阅友好为我留存有关莫生生病、往生后的种种新闻报道,一切是如此虚幻,如此不真实,令人难以接受。归来时,那个想见的人,已经不在了。 “感谢每一个好人”这是莫生最后的遗言,可他却忘记感谢自己。 79年的峥嵘岁月,他将大半时光奉献给了华教。死,固然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之分,但作为一个坚定的华教捍卫者的莫生,他应该可以说走得坦然,问心无愧。 莫生次子,莫泽林这段话,应该能充分表现其父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和地位: “这几天看着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前来的悼念的人们,有白发苍苍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者,有朝气蓬勃十几、二十岁的青年人,我们不禁感慨父亲的交游广阔;望着大家悲伤流泪不舍的神情,我们才知道父亲这么多年来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值得的。我们为自己能作为您的孩子您的孙儿,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莫生:您已经鞠躬尽瘁了,您就安息吧,不少跟随者将会遵照您的遗志,一定讲好华教故事。 注:《美好的记忆——我们在董总和新院的日子》一书,出版于2020年。这是在莫生建议、主催、邀稿下,由我负责主编任务,作者多达近百位。每个人抒发了曾经在这两个单位服务期间的感受。这是一本交织着不舍、感恩、相互理解和浓得化不开的华教情,充溢着暖情怀的好书。 稿于莫泰熙逝世双月忌日后
2星期前
3星期前
(麻坡30日讯)2024年“我要当老师”说明会柔佛州第一站,今早在麻坡中化中学掀开序幕,吸引约530名独中及国中生出席,为我国华教事业带来一丝曙光。 这场活动是由“我要当老师”工委会主催、柔佛州华教董教联办、麻县发展华小工委会及中化中学协办,由教总师资教育主任暨董教总“我要当老师”工委会主任董荣山主讲。 来自麻坡及峇株等地的15所中学的530名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出席聆听,麻坡中化中学的全体高二生也参与,进一步了解“老师”这个专业的职责、师训招生条件与录取制度,以及薪金待遇等。 董总主席陈大锦致词时指出,董教总于2020年起推行“我要当老师”运动,联合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各州董联会及各区华校教师公会共同成立“我要当老师”工委会,开展各项推广工作。 他说,配合教育部师范课程的招生,工委会从3月份以来,在各地巡回举办了18场说明会,让大众了解申请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及详情。 他说,除了巡回说明会,董总于去年与怡保师范学院合作,由黄瑞发讲师带领数位学员进行的宣导说明会,今年也会扩大范围进入更多校园,包括西马和东马,安排就读师范的独中校友回到母校分享经历。 另外,董荣山在说明会上披露,如今的教师公务员享有优渥的待遇及加薪制度,而教育部为独中生设下的门槛也变得非常低,以鼓励更多学生申请。 2024年教师学士课程(PISMP)华小组的录取名额是784人,申请截止日期为4月15日。 “我要当老师”说明会让出席学生获益匪浅! 麻坡康文女中的16岁学生王思洁就通过说明会,对老师的专业及录取条件有更深入认识,让她知道自己需要加强的方面及所掌握的优势。 她披露,当老师是她的选项之一,加上妈妈是名老师,所以家人都非常支持及鼓励她朝这个领域发展。 无论如何,她指说明会也使她更了解我国华文教育的状况。因此,她将慎重思考未来的路。 来自新山的18岁女生邱尔靖,与父母趁着回麻坡家乡扫墓之际,特别安排出席“我要当老师”说明会。 向来喜欢小孩,并在老师妈妈的影响下,她早在中五就立志当老师,目前也已申请师训华小组的数学科,出席说明会主要是想对师训课程有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说明会,我知道如何在面试时争取分数,如何应对教师资格测试,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我被录取的机率。” 她希望课程毕业后能被派遣到新山的小学执教。 麻坡中化中学校长蒋璁江指出,该校派出约350名高二生出席说明会,以了解当教师公务员的讯息,并借此鼓励学生考虑将老师当作终身职业,协助解决教师短缺问题。 他说,今年教育部对独中生设下的低门槛,对独中生是项好消息,加上老师的待遇好,相信能吸引更多独中生申请。 “在活动举办前,校方有询问学生当老师的意愿,有学生回馈说希望能有当老师的机会。” 他披露,该校将鼓励学生申请进入师训华小组,并会在适当的场合做出宣导,他也希望“我要当老师”说明会未来可每年在中化进行,让学生掌握更多资讯。  
3星期前
众所周知,语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否则,就如失去灵魂的躯体,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或被消灭。 同样的,如果人活着,而没有本身的语言文化,就等同于一具行尸走肉,没有了生命力,没有方向。 语文本身不单是沟通的工具,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失去它,犹如失去一切。 华文教育是华族的根,华族的灵魂,不容他人剿杀和消灭。 华教一旦灭亡,华族就失去根、失去灵魂,惟有任人摆布、欺凌和宰割。因而,不忘初心,维护华教,人人有责。 发展和捍卫民族的语言文化是各民族的基本权利。单元教育违背了此基本权利,应被严厉谴责和批判。 正因为语言文化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所以古今中外,各民族都为发展本身的语言文化而奋斗,或为捍卫本身的语言文化而战斗。 也因此,历来的统治者都深知,要消灭异族,首先要瓦解该民族的语言文化。 近代列强在大肆侵略、占领他国的过程中,几乎毫无例外地,在强权征服他国的同时,采取各种手段,强力推展本身的语言文化,挤压、改造和禁止被侵略者、被殖民者的文化,以达到瓦解和消灭其他民族的最终目标。 走笔至此,想起读过一篇《最后一堂课》的课文,说的是,法国被德国占领,德国强制法人读德文,法国老师韩麦尔在上最后一堂课时声泪俱下。最后与同学们悲伤告别! 欲发展本族的语言文化,和欲消灭他族的语言文化,千百年来,进行着剧烈的,甚至是生死存亡的斗争。 从1819年,梹城的第一间私塾──五福书院算起,我国的民族教育走过了约200年的历程,期间,与其说是血泪史,毋宁说是奋斗史、战斗史! 早期,受到英殖民统治者的重重压迫,而继承其衣钵的联盟政府等,亦不遑多让地高喊“Bahasa Jiwa Bangsa”,更加紧欲实现“一种语文,一个源流”的终极目标,因此推出多项法令和强硬手段,力图削弱或消灭他族的语言文化。 试举其荦荦大者,计有:《巴恩教育报告书》、《拉萨报告书》、《拉曼达立报告书》、褫夺林连玉公民权、否决独大、“茅草行动”、《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等等。 在新加坡,李光耀政权则通过白里斯葛、魏雅聆,王赓武等报告书和褫夺陈六使的公民权等,关闭南大,令人发指。 然而,有压迫就有斗争。华教并没有在迫害中走向衰落或死亡,反而越斗越强! 陈嘉庚、陈六使捍卫华教,名留青史,林连玉“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学生血书抗争,挑战李光耀,董教总成立,独中湼槃重生、统考获好评,南院、新纪元、韩江学院先后开办,让华教的千秋大业更加茁壮成长,绽放光芒。 创办于1998年的新纪元学院,于2016年升格为大学学院以来,取得长足进展。学生亦倍增至4000人,其中包括近500名国际学生。 董教总教育中心代主席林裕于去年新纪元欢庆25周年时宣布,以5500万令吉购买一栋现成的大厦,命名为“南大楼”,意即继承南大未竟的宏愿,传承南大精神。 新纪元大学学院随即展开筹款活动,并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支持,尤以南大校友和各地老友会最极积,据悉,迄今,已筹获千万令吉以上的款项,而且捐款还源源而来。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不忘初心,齐来为新纪元添砖加瓦。是盼。
3星期前
3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新山25日讯)柔佛州老友联谊会署理主席张北琛指出,为响应新纪元大学学院筹募购置南大楼,该会将以“接龙”方式筹款,支持华教并延续南大精神。 他表示,我国华裔向来注重华文教育,而世界正处于中华文明复兴,因此中华文化对世界日益发挥重要的影响,身为华裔在推广华教更应责无旁贷。 他说,为了应付学生人数倍增及开拓更大的发展格局,新纪元开展筹款运动准备购置一座南大楼,所需款项为5500万令吉。 “这么做除了可实现华文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华社夙愿,也延续南大的精神。” 张北琛今日在柔佛州老友联谊会新春联欢会上致词时指出,该会对于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领导的政府抱持希望,并认为如今昌明大马在安华的领导下,已逐渐脱离贪污、种族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 他说,我国是个已贪污腐败了半个世纪的国家,不仅千疮百孔,这个时候又是世界经济最糟糕的时候,成为政府是非常辛苦的。 “如果根据孙子兵法,退也是进步。” 为此,他呼吁在场者保持身体健康,期待这三四年内可看见首相把经济搞好,如此一来也可能是社会改革的起点。 上述新春联欢会迎来全柔各地的成员及亲友逾400人出席,包括来自丰盛港、哥打丁宜、古来、居銮、昔加末和麻坡;柔佛州老友联谊会合唱团及华乐团也呈现表演。 出席者包括:柔佛州老友联谊会主席何声让、秘书杨秋顺、成员韩庆祥,士都兰区州议员曾笳恩、柔南华文报从业员俱乐部主席舒庆祥,新山小商公会会长郑添皇、副会长郑锦铭,巴西古当区国会议员哈山卡林的代表邓授文、华教工作者黄剑锋、Marrybrown创办人拿督廖泳发。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