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周作人

上个世纪30年代张中行在北京大学求学,选修刘半农“古声律学”,听课学生十几人,1933年9月开始,第二年6月结束。刘半农说声律课与数学息息相关,可惜学生只学过一点数学。知道后刘半农皱眉,上课尽量深入浅出,学生却依然莫名其妙。“比如有一个怪五位数,说是什么常数,讲声律常要用到。”张中行虽然一知半解,到底有收获,从此明白声音美恶和作用。其他老师只说“五微韵使人感到惆怅之类,半农先生则是用科学数字,讲明某声音的性质的所以然。” 考试提前,因为刘半农要赶到西北考察语音。张中行惊觉自己是唯一学生,其他都是旁听。《负暄锁话》记考试一幕:“在半农先生的休息室。题尽量容易,但仍要他指点我才勉强完了卷。半农先生笑了笑,表示谅解,给了70分。我辞出,就这样结束了最后一面。”刘半农在西北途中染上回归热,被送回北京几天后过世,享年43岁。 知刘半农,因为我朗朗上口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歌词是他所写。后来研究胡适,对这位五四文学革命支柱多一份了解。胡适、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主张后,钱玄同和刘半农认为反响不大。商量之后,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以旧文人立场,给《新青年》编辑写信,综合各种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观点和理由。刘半农以编者身分,逐一回应,借唱双簧,引读者注意。虽有大业意图,胡适对凭空捏造的“王敬轩”不以为然,视之为“轻薄”之举。周作人在〈王敬轩〉一文也认为刘半农“年少气盛,笔写得滑了”,但是他在多篇回忆文章正面评价刘半农,认为他为人真诚,“不装假,肯说话,不投机,不怕骂”。 北大除3位属兔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名闻天下外,另有卯字号人物也不少人提及。“十七年尔汝旧交,追忆还从卯字号。廿余日驰驱大漠,归来竟作丁令威。”这是刘半农去世时周作人所写挽诗。“丁令威”指学道成仙,后形容人过世。“卯字号”是北京大学文科老师办公室,革新派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保守派如辜鸿铭、黄侃、刘师培等出入期间,偶有对峙气氛。周作人谈起这段故事,说办公室“不知什么缘故,普通叫作卯字号”。卯字号有逸事可传,这里有两只老兔子和3只小兔子:“因为文科有陈独秀与朱希祖是己卯年生的,又有3人则是辛卯年生,那时胡适之、刘半农和刘文典,在民六才只27岁”。 耿耿于怀没有博士学位 刘半农脑筋灵活,思维开阔,在《新青年》发表不少文章。陈独秀被聘北大后,推荐他给蔡元培,没有中学文凭的刘半农因此在北大有一席之地。刘半农是杂家,除了语言专业留下著作外,写过不少文言小说,刊登在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杂志,因此有“礼拜六”作家之名。他有音乐基础,写过不少歌词。他也爱写小品文和打油诗。业余癖好是照相,在非职业摄影家里,张中行说他造诣第一,留有著作《半农谈影》。 “我来北地已半年,今日初听一宵雨,若移此雨在江南,故园新笋添几许?”这是刘半农的〈听雨〉。癸卯春节,想到几个属兔的人,找了有趣典故消磨假日。〈听雨〉,可在优管下载,这是额外调剂。〈听雨〉作于1918年,赵元任谱曲于1927年,是赵元任为〈教我如何不想他〉谱曲后一年事。《赵元任年谱》说此曲以常州古诗调为基础,但是时间“差不多改得慢一倍。假如照平常常州吟诗的调儿吟起来……一遍只十几秒钟工夫,这几点儿雨似乎不够使‘故园新笋添几许’了。” 赵元任和刘半农1921年相识。从美国赴欧洲进行为期一年学术访问期间,赵元任急见刘半农,欲知其汉语字声实验结果。刘半农耿耿于怀没有博士学位,1920年离开北大到英国伦敦大学院学习,1921年转到巴黎大学,只因巴黎物价相对便宜。靠着经常被拖欠的官费,一家五口生活拮据,他却能耐贫守挫,用功求学,平时不与人往来。经张奚若介绍,赵元任找到刘家,二人见面即如故知。杨步伟在《杂记赵家》记之甚详。 赵元任要照相留念,刘半农说挨苦“是因为要得这个臭博士”,家人不曾换过新衣服,像叫化子,照片就是“叫化子相”。刘半农为人风趣,他要双生儿子趴地,作讨饭样子。刘半农1925年完成学业。杨步伟说写刘半农窘境,是“为了给大家看看当年的这些学者是怎么成功的。”
1年前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全诗三章,不长,共48字,大意说风雨凄凄,鸡鸣声急。见到此人,如何不兴奋?风雨潇潇,鸡鸣不断。见到此人,如何有病?风雨交加,天色昏暗,鸡鸣继续。见到此人,如何不欢喜? 诗本有乐,可惜乐已失传。〈风雨〉每章只换几字,容易上口,层次分明的节奏感显示作诗者音乐基因。清朝李光地曰:“鸡初鸣则喈喈然相和,再鸣则胶胶然相杂,三鸣而将旦,则接续以鸣,而其声不已矣。”一波接一波,读得如此细心,让诗更加余音缭绕了。 《毛诗序》解释此诗说“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社会意识因此而得,其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二句为人所知。儒家对知识分子有期待,要有担当精神,要不平则鸣,在险恶的环境中积极介入政治,纠正失序乱象。 我念大学本科时,在吉隆坡大众书局买过一本苏雪林著作,书名《风雨鸡鸣》。苏雪林为人直率,文字奔放。序文中清楚表明反共立场,并大骂鲁迅,说他是“土匪大师”。那时意识形态骂战层出不穷,是是非非,读后便忘。 徐悲鸿1937年抗战前夕在桂林所画〈风雨鸡鸣〉也从〈风雨〉中吸取灵感。一只雄鸡昂首挺立,似鼓励被欺压的人勇往直前。落款引《诗经》原句,写有“悲鸿怀人之作”,又似有凄苦心情。颠沛流离之无奈,涌现笔端。 扬之水在《诗经别裁》分析〈风雨〉,《毛诗序》释“君子”句虽有独立于诗外的深刻意义,但是她认为文学“并不存在一个明明白白的是与非”,读诗不能如此断案,因为“诗意虽好,情意却平,实际上它的原意也许只是表达了一种最平凡最普通的情感”。又说朱熹在《诗集传》早已点出两情相悦主题。朱熹原话是“君子,指所期之男子也。淫奔之女,言当此之时,见所期之人而心悦也”。 见书如见人 观念质朴,读诗乐趣无穷。周作人在《风雨谈·小引》说他早想以《风雨谈》为书名,只因喜欢这3个字,“内容是什么都未曾决定”。郝懿行《诗问》卷二载王瑞玉夫人解说〈风雨〉让周作人念念不忘。王瑞玉曰:“雨荒鸡,无聊甚矣,此时得见君子,云何而忧不平。故人未必冒雨来,设辞尔。” “故人冒雨来”是不是设辞不重要,诗之好坏,不由实或虚决定,引起翩翩联想才是美学主轴。有病,见君子即痊愈。内心苦寂,见君子就喜悦。无聊,见君子则没有忧愁。周作人说他朋友不多,彼此忙碌,少见面。“若是书册上的故人则又殊不少,此随时可晤对也。”君子即故人,故人即书上人物,这么一联想一跳跃,“故人冒雨来”彻底化为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缘分和交流。 不一定非得面对面找人互诉衷肠,浏览读物也能出现同样效果。见书如见人,“可谈的物事随处多有,所差的是要花本钱买书而已:翻开书画,得听一夕的话,已大可喜,若再写下来,自然更妙”。杨绛在〈读书苦乐〉提大致雷同喜悦。她说读书如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几页就升堂入室。” 既然触及周作人,不妨加几句和书上故人相关文字。周作人在〈书房一角〉序文说看人所读之书,“至少便颠出一点斤两来了”。因此书上故人是谁,不能轻视。我找来钱理群的《周作人传》一读,第八章第七节以“风雨故人来”为题,描述周作人深夜读书意境。 周作人最佩服的3位古人是王充、李贽和俞正燮。他是杂家,读书不计其数,所居苦雨斋经常“高朋满座”,钱理群以文学笔法发挥:“时有朗朗笑声飞出窗外,惊破满院的寂静,更多的则是会心的微笑。每当宾客散尽,周作人就连忙把这会心之处,连同微笑,一起记录在纸上。”这一段值得一引,前半段说的不只是周作人,爱在书斋流连的人或也适用,至于后半段,则看天分,毕竟知识和文字都达同样高水平的人不多。 周作人是董桥书上故人。董桥说他学周作人多年,“学不像,学不了,就不学了”,最后才走自己的路。12月如往年般多风多雨,我懒惰出门。读〈风雨〉,伴有周作人、扬之水、钱理群、董桥等人,最享受事莫过于从作者处看到人间温情。
1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