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和平

1天前
3星期前
3月前
5月前
(新加坡21日讯)获颁新加坡全面防卫最高荣誉“国民服役倡导奖”个人奖,狮城前艺人沈倾掞说,和平不是理所当然,必须居安思危。 沈倾掞昨天在全面防卫常年颁奖礼上获颁发全面防卫最高荣誉“国民服役倡导奖”个人奖项,今早他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表示感到很荣幸,也有点小惊喜。   沈倾掞说,今年上半年从乌克兰回国处理出版《入侵印象记》(Impressions of an Invasion)事宜时,在国防部全面防卫与联系署的提议下,向不同的群体提倡全面防卫意识,包括向学生分享粮食安全知识等。 “我向这些群体分享自己个人在乌克兰的经历,从而提高大家对全面防卫的意识。” 对于这次的得奖,沈倾掞说他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奖项,获奖对他而言是一种肯定吧,不过还是有点小惊喜。 记者问他除了以个人的经历之外,如何提高国人对全面防卫的意识? 他答道:“不要视和平为理所当然,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 沈倾掞表示在和平的年代,大家都会忽略了防卫的意识,逐渐地视和平为理所当然,他认为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家,不能将全面防卫视为别人的问题,而是应当作自己的问题来集体解决。 沈倾掞今年2月曾在蔡厝港民众俱乐部举行的全面防卫日纪念活动上,透过自己去年在俄乌冲突爆发时拍下的照片和视频,包括被炸毁的建筑、被清空的超市货架、一片荒芜的废墟、流离失所仍挣扎求存的市民等,分享自己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经历,当时他呼吁民众要有居安思危的观念。 此外,去年6月底,他也和两名创始人在新加坡注册了一个非盈利组织“Ppabota”(乌克兰语意为“正义”,意涵做正确事情),主要帮助有需要的乌克兰医院,为它们提供急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由于这一年来,沈倾掞积极从事人道主义事业,也因在乌克兰危机中和新加坡红十字会展开人道主义合作,因此上个月获新加坡红十字会颁发“新加坡红十字会之友奖”。 妻仍在乌克兰行医 沈倾掞的乌克兰籍妻子娜塔利亚(Natalia)目前仍在当地行医。问起近况,沈倾掞告诉记者,忙完新书的宣传工作后,他曾回到乌克兰处理一些人道救援的事情。 “因为之前筹募到一些款项,必须回到乌克兰进行一些人道物资的安排工作。” 那妻子呢?“她仍在乌克兰,借用别人的诊所为病人进行针灸护理。” 《入侵印象记》明年中旬推出中文版 访问中,沈倾掞也向记者透露目前他正在着手筹备《入侵印象记》中文版,预计明年中旬推出。
5月前
5月前
杯葛的行动、冷清的快餐店、新闻画面里的残垣断壁,都让孩子们开始发问:“为什么要罢吃麦当劳?为什么要打战?哈马斯是谁?加沙在哪里?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为什么打不停?为什么他们要炸医院……” 以巴冲突因为复杂的历史因素,加上“圣地”的纷争,问题一直悬而无解。告诉孩子们,哈马斯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叫“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组织。战争一拉开序幕,估计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停下来的,让我们多为受战乱影响的平民百姓祈福。 我们可能会以为乌克兰和中东离我们很远,其实人类是相互牵连的。战争再次吹响和平号角,在硝烟阴影中,我们都更明白和平的可贵,也更感受到跨宗教种族的包容和理解的重要。 在日常里,期许自己多跟孩子们读读绘本,多培养一颗以爱化解仇恨的心,并一起修习包容接纳的平等心;我们,或许不一样,但其实一样。 用心看、用心听、用心付出与接受 书架上,《我和你一样!》或许是一本不起眼的绘本,但一翻开首页,打从心底就“wow”的一声,被惊艳到了!这是一本三折横开本设计的绘本,字很少,但很有意思。首页是全红底色,左页有一只眼睛,写着: 我和你一样, 有两只眼睛。 一只用来——看……(阅读全文) 更多相关文章: 许雪翠/面对离别 我准备好了 许雪翠/正因我们独一无二 所以勇敢做自己 许雪翠/我是小孩,我也有烦恼! 许雪翠/认识沙巴原住民丰收节 马来西亚日快乐! 许雪翠/美丽的马来西亚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8月前
8月前
微弱的灯光下,偌大展示柜里,万双复古旧鞋堆积成山,一只鞋面蒙上厚厚的尘,散落在角落的女鞋,色彩斑驳,历经数十年的岁月早已不见往日的艳红,但它吸引了我的目光,仿佛一位长者借物控诉他们的不甘与怨恨,只因生为犹太裔。过去,这里是邪恶世界的制造工厂,被贴上“生人勿进”的标签,现在是战争与和平的教育遗址,出发前我认真研读并观看许多邪恶工厂的相关电影与纪录片,当时觉得影片内容是否为了达到效果,太过夸大,对真实性感到存疑,直到亲自造访,感受更胜影片描述,太惊悚 ! 走进营区岗哨大门 ,眼前出现熟悉的分叉铁轨,那是在历史课本上出现过的二战篇章,史上绝无仅有的生死铁道。那时,车厢内的男女老幼,以为仅是另一次的迁移,天真的带上家当行囊,殊不知已来到人间炼狱。当火车缓缓驶入终点,左转生离,右转死别,即便幸运走向生路的青壮年,未来的日子,在致命电网内苟活,处于生不如死的境界,而被判死刑的车厢,直接开往毒气室,让毫无生产力的老弱妇孺瞬间化为乌有,仅留下他们尚有利用价值的家当,做二次回收,贩售换钱。 这不是杜撰剧情,是史上最血腥的种族灭绝惨案,由德国纳粹领军操刀,并要胁盟友配合执行,为期5年的大屠杀,造成数百万异议人士与犹太裔平民魂断异乡。七十多载过去,车厢还停留在铁道旁,周围的草地已开出一朵又朵的小白菊,这样平静的假象,看似黑暗已远离,但前方大批的房舍,一砖一瓦又将杀戮过往重现。 踏着碎石路前进,首件证物是令人震撼的生死车厢,窄小密闭空间是如何塞进上百人,横跨欧洲数日,无提供饮食,无法如厕,许多人在途中早已归西,这是第一轮的自然淘汰法。正专心听导游解说时,隐约听见车厢另一边传来应答,好奇绕过去探究,非常惊讶,竟然是一群犹太学生,挨着车厢,席地而坐,由老师带领,来到家人受难的地方,详述时代背景与发生原委,即便这是一趟令人揪心之行,却也是后代与先人最靠近的连结方式,这样的校外教学兼具省思与体验,让历史伤口不得碰触的禁忌化为日常课题,相信他们不远千里而来,是为了教育后代,避免憾事重演。 世纪大骗局 离开犹太学生后,我们走向前方不远处的砖红色平房,大门半掩,我轻轻的推开门,“哈……哈啾”满是灰尘,阴暗潮湿的环境让我浑身不舒服,空气中且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气味。整个房子不大,大概只有两间课室大小,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三层木床,虽然木头早已腐朽不堪,依稀还能一窥当年的样貌,单人床的尺寸,高度大约只有60公分左右。 我不解的问:“这样的床位安排不算残酷吧?”答案是:“单人床位要睡8个人,”导游回答。 顿时惊呆,这样狭窄的空间要如何容纳这么多的人,难以想像。整栋房子就只留一扇窗,勉强流泻些许微光,这道微光或许不能划破明日的黑暗,却是多数人活下去的希望。 走出舍房,此时的心情颇感沉重,望着前方空旷的草坪,仅见排列整齐一管又一管的烟囱,每管烟囱代表曾经存在的舍房,约有三百多座,范围之大、受害者之多,可以想见。而最残酷的毒气室,纳粹为了湮灭证据已部分炸毁,但不管罪恶如何隐藏,终将昭然若揭。令人恐惧的还有生活在高压电网包围的空间里,尖锐的刺刀网上,不知断送了多少冤魂,再多的铁网,也网不住一颗向往自由的心。 跟着人群的脚步,来到世纪大骗局的主场景,“劳动换来自由”,标语高挂在大门上,迎接每位相信这句谎言的俘虏,进入悲惨世界。主营区不像第二营区那样空旷,而是一栋栋砖瓦色的多层建筑,俨然像个中型社区。这里可是当年主宰百万条性命存亡的最高指挥所,也是关押高级政治犯的牢房区,现在已经规划成纪念博物馆,骇人遗物血淋淋呈现。 我随意走进其中一栋建筑,墙上贴满黑白照片,照片中多是被折磨到不成人形,瘦骨嶙嶙,皮肤龟裂,甚至处处都可见无法瞑目的大体。这是营区最常见的画面,也是施暴者引以为傲的战绩。拾级而上,眼前的一幕,更是撼动我心,展间橱窗内,堆积如山的眼镜、鞋子、锅碗瓢盆、行李箱、甚至头发等等,全是罹难者的遗物。刹那间,脑中出现他们在车站与家人生离死别的那一刻,当自由,食物,空气成为一种奢望,当母亲将襁褓中的孩子抱在怀中,绝望赴死的时候,所有人内心在哀嚎,在淌血,为了一口气而挣扎。唯一能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这个世界的,只剩下那堆积如山的遗物,它们的任务是代替主人,见证平反之日的到来,就像那只静静躺在橱窗角落里的小红鞋。 这里是死亡工厂——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收录于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它不是美丽的旅游景点,却是充满警惕反思的教育园区。历经一整天的参观行程,感触颇多,纳粹暴行罄竹难书,为后代上了一堂最血腥的历史课。战争与和平,操之于少数领导者之手,而坠入战争深渊的多数是无辜百姓,我们要记取教训,齐力维护世界和平! 【星云推荐】 与奥斯维辛集中营相关的书籍有很多,推荐其中3本—— 1.《如果这是一个人》普利摩·李维(Primo Levi) 意大利作家李维的纳粹集中营经典回忆录。李维送往集中营后,被刺上编号174517,遭囚禁10个月,直至1945年1月苏俄军队解放集中营为止。当初一同被送往集中营的犹太裔意大利人有650名,最终存活的仅有二十多人,李维是其中之一。 2.《奥许维兹卧底报告:自愿关进纳粹集中营的波兰英雄》威托德.皮雷茨基(Witold Pilecki) 1940年9月清晨,波兰地下抵抗组织的军官皮雷茨基趁着德军在华沙街头搜捕囚犯,趁机混入队伍当中,故意被送进刚启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集中营残酷如炼狱,不断有囚犯被整死。皮雷茨基靠着过人的体能、机智与意志死里逃生,甚至在集中营里建立秘密组织,相互援助并将内部讯息传递出去。 3.《纳粹知道我的名字》玛格达·海灵格(Magda Hellinger) 、玛雅·李(Maya Lee) 、大卫·布鲁斯特(David Brewster) 这是较为少见的集中营女性回忆录。回忆录主人公玛格达是一个被推选为“看守长”的犹太女囚,她游走在刀刃边缘,一边想尽办法帮集中营的女性存活下来,一边又与奥斯维辛最恶名昭彰的纳粹建立紧密关系。她的故事揭开了集中营女性的真实处境。
9月前
11月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