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忏悔

薪当尽处有谁知火焰尚未死 梦已醒时怕听说人事的凄凉 车尘十丈奔波在邯郸的衢市 不知主人在何处炊煮着黄粱 吴兴华〈宴散作〉共有四节,这是第二节。第一句取《庄子·养生主》中之“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指为脂之通假,即燃物之油脂。用油脂点燃柴薪,油脂很快烧尽,火种由柴薪传续下去,有谁知道其中真意呢?一朝醒来,心中火种未灭,年华却已逝去,最怕听到感慨人事凄凉的谈话,总会联想自身,过去不堪回首,未来一样不易。 人生匆匆,犹如黄粱梦般虚幻。一群人为名为利,奔波于闹市中。落魄困窘的卢生,自认学问不错,当官不成,靠耕田过活,一肚子牢骚。在邯郸客店遇道士吕翁,得一枕头。此时店主正做黄粱饭,卢生一躺即睡。梦里中进士,娶美妻,做宰相,平步青云,如意安详,子孙满堂。80岁后想退休,皇帝不让请辞,接诏书当天,卢生过世。一惊梦醒,自己仍然在客店中,店主所蒸黄粱饭未熟。悠悠人生,失固然可惜,得又如何?成败最后都是空梦一场。放下则好,放不下就郁郁寡欢。道理浅显,大部分人却诸事看不开,自筑愁城。 吴兴华中英文俱佳,典故运用拿捏从容。巫宁坤为他燕京大学同事,长他一岁,回忆录《一滴泪》和《孤琴》中,吴兴华都被提及。2014年9月又在《明报月刊》发表一篇题为〈一个天才的毁灭:吴兴华教授殉难四十八周年〉的文章。 1951年8月,巫宁坤抵达北京,学校安排住房不及,吴兴华住处二室一厅,邀巫宁坤一起。巫宁坤说吴兴华身材瘦长,面有病容,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终日手不释卷。二人一见如故。客厅有壁炉,初冬寒夜,在炉火前席地而坐,喝咖啡或喝酒:“不论他背几首古诗,或读几首他的旧作,无不让我感到满心的喜悦。” 几个月后“三反”运动爆发,被认为是“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堡垒”的燕大首当其冲,吴兴华被学生包围,要他站稳立场,靠拢组织。校长陆志韦器重吴兴华,视他为忘年交,二人常玩桥牌。陆志韦1952年3月被批判时,吴兴华在全校师生面前,“不仅痛诉自己如何长期为陆某的学者面貌所欺骗,而且讥刺老人家在玩桥牌时好胜的童心。” 极端时自认是正义化身 希望自己喜欢的作者或诗人白璧无瑕,无疑是阅读中潜意识取向。人生处处都是考验,巫宁坤所记,让我万般滋味在心头。1952年底,燕京、辅仁等教会大学停办,燕大外语系并入北大。吴兴华被任命为英语教研室主任,后又提升为副系主任,领导数十名教师,包括资深老教授如朱光潜、赵萝蕤、杨周翰、李赋宁等。 社会失序情况之严重,让人眼花缭乱。陆志韦唯一女儿陆瑶华也“大义灭亲”。她说父亲被蒙骗,失去人民立场,又指责父亲是“美国走狗”,她要帮他改正过来,不再欺骗民众。 1951年10月1日的《人民文学》中,老舍发表题为〈新社会就是一座大学校〉的文章,老舍描述批判大会对他的影响,面对万众一心的喊打声,他不由自主地加入群体。他的嘴和几百个嘴一齐喊“该打!该打!”刹那间成为另外一个人。“我变成了大家中的一个。他们的仇恨,也是我的仇恨。”他说不能也不该袖手旁观。“群众的力量,义愤,感染了我。”他号召和他一样文雅羞涩的人坚强起来,把温情丢开:“伸出拳头,瞪起眼睛,和人民大众站在一起”,不要对那些“在我们面前跪着,颤抖着的家伙们有所怜悯。” 极端时刻自认是正义化身,情绪被操弄后,无理性可言。语言学家林焘说群情激愤,高呼“打倒陆志韦”、“陆志韦必须坦白交代”,身在其中的陆志韦举着手,一起与群众叫喊。林焘最后被叫出来批判陆志韦,此事让他一生悔疚,他没有理由批判老师。但是吴兴华却来不及说忏悔的话。1958年轮到吴兴华面临苦果,被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活活整死,印证他诗中的“梦已醒时怕听说人事的凄凉”。 吴兴华长诗〈森林的沉默〉1937年发表在《新诗》中,主编周煦良为巫宁坤好友,多年以后不忘初读此诗的激动心情,周煦良不敢相信诗作者是16岁青年,说其作品“为新诗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一代天才,惨遭荼毒”,巫宁坤94岁时在《明报月刊》写纪念文章,提供第一手资料,充满惋惜之情,他说吴兴华的遭遇令人“椎心泣血”。
9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年前
分别亲了早睡的两个孩子,没有留话给妻子,睡了一觉。半夜醒来,周遭低微鼾声。轻轻坐起,下床不复瞻顾,到廊上,转身拉紧卧室房门,跨进厨房,把厨房门推上。门后有一瓶敌敌畏,“拿过瓶来,摇晃一下,剩下不多的一点儿,一仰脖子喝下。火油味有点恶心,也就忍住。移过一条凳子,坐在煤气灶前,俯身将脸庞贴在煤气孔上,一手捻开气管。” 谷林在2002年1月致沈胜衣信记难忘泪痕,信收录在《书简三叠》里。事后琢磨,还好自杀不成。“我在医院中清醒过来,便向妻忏悔,要她放心,再不会有下一次了,我太自私了,竟然一丝一毫没有为她设想,走我自己的路。” 文化大革命是历史悲剧。陈原为《书边杂写》作序时说谷林是“为书而受难的天下第一傻瓜” 。无书不欢,爱书如命,“迷上了‘黑’书,‘黄’书,或者还有‘灰’书,在那疯狂的年代,这就够了。他受了难,可他没有听从死神的召唤,但从此他就降到牛鬼蛇神那一档。” 工作单位被点名时,谷林首当其冲,只觉得走投无路。他有一男一女。女儿健康,儿子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出生后不久摘去双目,是个盲童,听觉灵敏,在谷林从煤气灶前倒下之际,独自摸到门边,太太以及和儿子睡同一寝室的母亲被吵醒,谷林得救。谷林说儿子经过手术后“居然生存了20年,我们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又过了数年才去世的。” 读后迂回再三,情涌心动,印证我们身居福地。谷林《书边杂写》有两篇文章提萧乾,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垒块之意。萧乾〈我这两辈子〉记相同经历。虽然惜命,却无法继续坚持,“安眠药全从嗓子眼儿倒下去”。被医生抢救回来后,命就不可再度糟蹋。“上半辈子死里逃生”,萧乾说下半辈子就要“活得像个样儿” 。 欢欢喜喜地再度人生 早识苦难滋味。念完中学已算大幸,谷林不敢妄想进入大学。父亲长期失业,身为长子,生计压在肩上。1937年高中结束,到杭州中国银行当练习生,换了几个地方,不同单位,跌跌撞撞,1950年到北京,在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任会计科长,1954年调任文化部出版局,任财务部副处长。工作圈子让他有丰富书讯,方便买到想读的书。 会计事务是工作,不是精神需求。他习惯在下班后留在办公室看一小时书,找新印书本错别字或可商酌标点,把意见告诉出版社熟人,乐趣外人难以理解。一度出现离开账房转换校对的念头,结果挨上司批骂。 不求显达,爱书竟成苦戏。1969年被安排去湖北咸宁干校,母亲回宁波老家由弟妹照顾,妻子和女儿则跟他到干校。政府收回北京住房,楼下开来一辆卡车,七手八脚把床头屋里的书搬走。母亲喃喃说:“这么着,屋里倒是宽敞了。”书全都当废纸处理,“以每公斤7分钱消化”。 谷林著有《情趣·知识·襟怀》、《书边杂写》、《答客问》、《淡墨痕》和《书简三叠》,去世后止庵将他早年文章结集,出版《上水船甲集》和《上水船乙集》,我断断续续购买。单行本不多,读之惟恐易尽。这两年先后出版的《杨之水存谷林信札》和《谷林锺叔河通信》,给我另外惊喜。 谈往事不涉险奇。被批被骂,浓浓苦痛淡淡着墨,没有长吁短叹,没有宏论谠议。谷林说从干校回北京,被调到历史博物馆,工作和杂览稍趋一致,“欢欢喜喜地再度人生” 。 下半辈子仍然离不开书本。有益无益,大益小益,了然于心。陈原说谷林“从所迷恋的书中得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向上的理想,一种人生的乐趣,一种奉献的品格。”这种人世间难找,他“是宁静的,淡泊的,与世无争的,绝不苟且的,诚恳到无法形容。” 单纯心思有始有终。看他写周作人、胡适、萧乾、台静农、胡风、沈从文,提他们沧桑时皆无浮言,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大体还是幽默练达的。其中引萧乾话说他们这类人,“照例是不提往事的,过去那些年,仿佛是空白” ,偶尔破破例,冒点风险,写亲身经历,让后世了解历史,庶几“珍惜自己享受到稳定的日子”。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止庵在《书简三叠》中作跋时引《论语》句,他和谷林通信10年,常以文章请益,“我所学者亦在做人也。”止庵有感而发。2022年底多雨,我有意避开社交纷扰,漫读谷林文章,未见过其人,却感受相同温度。
1年前
2年前
当外在变动不安,安顿自己,是给世界最好的祝福。 这是一个最迷乱的时代,却也最有机会找回初心。 透过一字一句贴近生活的诚恳解读,著名作家吴若权让我们再一次,读懂《心经》。 你就是爱,爱就是你。除了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 所有不爱、与不被爱的,都只是妄念而已。 常独自一个人,朝向墨色的夜幕走去,静静坐在草地上,看着停止不动的摩天轮,伫立在已经打烊的游乐园里。 这个巨大的滚轮,周边和最高点设置几盏红色的小灯,据说那是确保飞行安全的设施,即使未必在航道上,也标示着耸入云端的高度。于是,它在夜空中,就更像是一颗价值恒久的钻石,许诺着人间所有的祝福。 摩天轮,明明在夜空里静止着;但所有乘载过的欢乐与悲愁,似乎都还继续在人间流转。此刻,它仿佛什么都没有,却又已经拥抱所有。 河堤那端,连结着的是歌手刘若英作品〈各自安好〉MV的拍摄地点,描述着分手后已成陌路的两个人,如何在没有彼此的成家立业中继续想念。导演刻意让演员的神情表现平静,亦如荧光幕下的我们──每一个平凡百姓,是怎样安度人生的波涛汹涌。 大海,深邃辽阔。曾经起伏的欢喜与悲伤,也一样。只要拉开距离远眺, 所有惊滔骇浪,看起来都归于安稳平静。 这是,人生;也是,修行。 穿过岁月的长廊,一步一步走向侘寂。身处喧闹红尘,内在素朴简约。反璞,终而归真;乘载,继而放下。在永恒的凝视中,忘了今夕是何夕。望着星河对岸,已经远去的另一个我,在沧桑之后,还能各自安好。所有曾经的流动;成为此刻的定静。所有曾经的虚空;化为当下的圆满。 我一直知道自己着迷,静夜中的摩天轮。也一如我多次重返,星空下的无人海边。那是一种极致梦幻的真实,当下眼前所有静止,都曾经是生命最深刻的涌动。 沉默以对,是因为千言万语都无法娓娓道尽。 镜花水月,在当下都认真地盛开绽放,并非妄相; 贪恋花开不落、执着月圆无缺,才是妄念。 父亲离世即将二十载,通常逢年过节都是由我开车,载送家人前往祭拜。许多年以来,这是第一次,在非重要节日时,由好友陪我来到位于北台湾的海岸线山巅的墓园。因为不是单纯的旅游行程,心情无比庄严。 之前在清明节扫墓时,发现原本装饰在塔位两旁的塑胶花,看起来有点凋零。是的,世间没有永恒。即使是几年前精心特选的人造花朵,也会有谢落的姿态。不想劳烦家人跟着我舟车劳顿,于是接受了好友的心意,让他开车载送我前往置换。 路途遥远,回程时已近黄昏,路边小店用餐之后,原本亮丽灿烂的海天一色,被快速垂降的夜幕染成一片深沉漆黑。 只有月光,还醒着。 把自己带回观世音菩萨面前 原来,这20年来的红尘如烟,只把思念都留给了远方的浪花,在无尽的翻腾中,静静陪着月色皎洁。 镜花,水月。所有会流转的,都是无常。但镜花水月,在当下都认真地盛开、绽放,是真实的存有,并非妄相;只有贪恋花开不落、执着月圆无缺,才是妄念。 花开花落,是尽心尽力的过程; 月圆月缺,是尽情尽兴的轮回。 千江有水,千江月。 多少心事,投影在多少人的心波。 就算是同一款月色,也已经是不同的心情。 无论你想与谁、或只和自己,千里共婵娟,一切的过程,都只是移动的布景。往往真正会想要探究真实存在的时候,都是因为我们被迫要面对心里最挚爱的人已经不存在。 许多年来,教授《心经》课程超过百堂,从学员身上发现多数人认识《心经》的机缘,跟我有些类似,通常都起始于自身一个悲伤又温馨的故事。 我是在父亲过世的法会中,忆起童年时外曾祖父诵经的画面,重新连结起对这部经典的音律。然后在不断思索着:“人,离开之后,究竟到了哪里?”的疑惑中,试着去精读理解经文里的字句。表面上是探询生死议题,内心却是叩问自己存在的意义,从而开启灵魂的疗愈之旅。 度过丧亲的痛苦,是一段非常深刻的过程,但也因此而学习更深度的灵性成长。 2017年春末,母亲突然被检查出身体7处有恶性肿瘤,经医师诊断已经远端转移,最大的肿瘤影像面积达6.9公分。这是比她前两次中风,都让我更沉痛的消息。原来,死亡离我们比想像中的更近。 习得接纳与臣服的我,很快地从众人眼中的绝望抽离,不否认、不质疑、不抵抗、不挣扎、不议论,只是把自己带回观世音菩萨面前,长跪于寺庙的殿堂之下,经众神慈悲指引,走向那条更漫长而无止境的感恩道途。 经过一年治疗,母亲得以痊愈重生。我开始以还愿的诚敬与谦卑,讲授100场《心经》课程,至今还在继续行进。 当能力足够,就相信自己; 若能力未竟,请交付上天。 爱,一直在途中。你、我,其实也在成佛的路上。所有的菩萨,都已经可以成佛,祂们只是舍不得众生,才重返人间,陪大家一起学习、精进。 曾经以为:最该忏悔的是,我们总在痛苦深渊,才记起要千方百计地找回自己内在完美的神性。只要欢喜得意,就理所当然地忘了要对天地感恩。其实在庆祝与喜悦的情绪里,是我们最敞开的时候;唯有珍惜感恩,可以最直接召唤爱的能量。因为生死交关,能驱策自己前进的力量,多半是恐惧。 直到接触《心经》以后,经过更深层的学习与历练,割舍对所有二元对立的批判与论断,让我懂得效法自然,消除内心大部分的恐惧不安,才能够更进一步地放下,并且完全彻底地接纳与臣服。 像风中的叶子, 因为叶子无条件地信任风, 所以可以自由地摇曳、 也可以自在地飘坠; 如枝头的小鸟, 由于小鸟不保留地信任树枝, 所以可以安心的驻足、 也可以潇洒地起飞。 要懂得回来疼惜自己 是的,信任。当能力足够,就相信自己;若能力未竟,请交付上天。让所有的爱,来成全一切。永远不要在匮乏中乞讨爱,不要把爱当成辅助站立或行走的义肢。因为,你就是爱,爱就是你。除了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所有不爱、与不被爱的,都只是妄念而已。 爱的反面,是恐惧。那是小我作祟,不是真正的自己。累积多年来的灵性学习,《心经》教我最多的,就是:消除自我的执念。 而最深刻的体悟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管是顺境或逆境,都不要轻易论断,只需要接纳臣服;无论亲疏远近,也不管是敌人或朋友,都会愿意同理,进而心生慈悲;但愿无论是多大的哀痛、也不管是多么地不舍,都能安渡难关,超越生死轮回。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据说是唐朝李白写得最好的一首送别诗。虽然在当时,他要惜别的是友人;而人生更多时候,我们需要欢送的是自己。从“此岸”,到“彼岸”。过程中即使迷路摸索,只要不贪恋、不执着,都能活得像云般自由。 人生,是一座游乐园。就像摩天轮乘载欢乐与喧哗,周而复始地,一次又一次学会放下。在寂静的夜空,闪亮着为这个世界祝福的光芒。百般轮回,直到涅槃。《心经》教会我们:看透,而不看破;放下,而不放空,换个角度看事情,如果你愿意把所有的困境,都当作只是一场游戏,终将发现:它只是一种爱的锻炼。其实我们从未真正受困,而且一直拥有翱翔的能力。 请时时记起,自己完美的灵性;不再用世俗的标准,批评贬抑。来自外在的论断已经够多,我们要懂得回来疼惜自己,为生命喝采!此后,终能找回天赋的力量,效法菩萨与诸神的精神,以利他成全的心念,看见此生来到这一世,因为灵性觉醒,而展现崇高珍贵的独特自我价值。 时值全球正为新冠肺炎疫情所波及,心灵渴望再度飞扬的此刻,推出《先放手,再放心——我在[心经]学到的人生智慧》全新增订版,重新编列为我的第116号作品,献给所有与我在茫茫书海中,同船共渡的读者,也献给在茫茫人海中,寻找靠岸的众生。包括:懂得忏悔、愿意感恩的你。 /读者评价本书/ 书痴:值得大推的好书!作者吴若权以细腻和感性的文字诠释了“心经”。无关乎宗教信仰,纯粹从“心经”的深远寓意,阐述人生观乃至宇宙观,提升了自我的灵性修行与正向能量。真的值得细细品味! 芸儿:此书让我获得心灵的平静,找到内心安定的力量,不再困惑,不再迷惘。以前的我很执着,看了此书,我学习要去除我执,看淡人生的聚散无常,真的很喜欢这本书。  心灵疗愈名作家吴若权 《先放手,再放心》线上分享会 12月19日(星期日) 3PM-4PM 脸书:popular malaysia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