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挑战

来到这个城市已经超过大半年,还是觉得眼前一条条的马路像极了河流。 每一天上班下班时我开着的车子,还有整条马路的车子就像河流上堆满的东西,顺着水流动,时快时慢;有时,车子来到两条马路的交汇处,仿佛处在河流的交汇口,一时拥堵,一辆辆的车子便会慢慢停止不动。这个时候,只有那些灵活的摩托依旧迅速前行,宛如在很多垃圾的河流中仍然顺着水势在空隙间流动的细小物件。这一种静止中的流动,告诉我世界并没有静止,时间也不曾停过。 同事告诉我,她曾经在车龙中向坐在副驾的女儿抱怨这座城市到处都有的严重塞车,她的女儿回了她这样的一句话:因为人们不是蚂蚁,只有一个目的地。每个人要去的方向都不一样,才导致塞车。小姑娘说得实在太好了,在这个欲望城市,每一天谁不是从生活的牢笼奔往一个又一个目的地?独行也好,蜂拥而至也罢,在讨生活或追逐理想,同时平行交错的时空里,又怎能不拥挤呢? 遇到天气不好下起雨,困在进退不得的车龙中,那种逼仄和无奈是我以往住在小城少有的体验。然而,当我看见很多暂停在交架桥下避雨的摩托车主,想想自己还能安稳地坐在车子里,心情也就没那么坏了。在一条条时间的长河里,除了阴晴不定的天气,意外也常发生。只要看见车子亮着紧急讯号灯停在路边或发生了车祸,交通就会瘫痪,此时此刻,埋怨和气急败坏只会让心情掉入谷底,而让自己不再那么烦闷的方式就是收听电台,又或者想想塞到住所后如何快捷简便地完成一道晚餐。 勇敢面对生活挑战 只能说塞车是大都会生活的内容,是一种日常,若是一塞车,就表现得歇斯底里,那就是患病了。除了上下班,我学着选择避开塞车的时段出门,毕竟有些路走与不走,还是可以选择。为了工作,我常常需要北上南下,比起塞车,我更害怕迷路。实际经验告诉我全球定位系统并不十分可靠。记得有一次,我跟着系统的指示竟然去到一片竹林的小溪旁,正伸长着脖子四处环顾寻找出路,即听见“您的目的地已经抵达”。每一次的迷路都是历险,不断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车子有足够的汽油,即使迷路也可以重新定位再前往目的地。至今,还是害怕迷路,只是胆子好像一点一点变得大了起来。 遇上各族的佳节,公假或学校假期,从吉隆坡南下就会一路塞到小城,那是一条漫长的回乡路。有的人说:你这是自讨苦吃,不就还有几年便可以退休,在小城安稳过日子吗?也有的人说我很勇敢,离开了舒适圈,敢于接受新的工作挑战,体验新的生活;对于这些说法,我笑而不答,毕竟生活中不想说的有许多无奈。我只知道,若不能停下,就必须继续前行,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不只是我的想望,想必也是很多人对生活的期许。 在生命的长河里不必随波逐流已是万幸。而今,我还在路上,方向盘还在我的手里。
2星期前
2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新加坡21日讯)一班运动爱好者共同挑战徒步从新加坡最西部走到最东部,历经15个小时、64公里,从原本的13人,最终仅剩4人成功完成挑战,共走了7万4000步! 根据外籍男子“certified_gmo”在TikTok发布的视频, 称他们13人相约于3月18日晚上9时在大士连路地铁站集合,要挑战从大士徒步走到樟宜。 他接受新加坡网媒《Mothership》访问时说,他们一行人是通过一个为计划徒步旅行而创建的WhatsApp群组认识的。 “我们当中有些人是朋友,有些人是在当天才认识的。” 根据视频,一行人开始旅程后,一路上会走走停停,包括停在油站或便利店,购买零食和饮料后坐下休息聊天。 他们在穿过了新加坡的西部后,于凌晨1时49分在一家餐厅停下来吃宵夜,而也在这时起,参与的人数开始减少。 其中三个人在这段旅程的18公里处与大队告别,剩下10人继续这段艰难的旅途。 他透露,凌晨5时15分左右,他们已步行了30公里,而在这时,已经再有6人前后退出挑战,仅剩下4人坚持下去。 “我觉得大家在某个时候都有放弃的念头,只是当我看到仍有人决心继续下去,我心想为何不(继续下去)呢。” 他指出,新加坡面积虽然很小,但仍有很多新的体验可以提供,而且新加坡还非常安全,大家可以“走遍整个国家”也不必担心安危。 直到中午12时30分,剩下的4人终于抵达了最终目的地樟宜,虽然感到极度疲累,但都对于各自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另外,根据男子的手机记录显示,他在这趟64公里的旅途中走了约7万4000步,共耗时15个小时,其中走动的时间约12个小时。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资优儿童是社会宝贵的资源,他们拥有卓越的智力和创造力,当社会大众普遍认为他们升学之路定会顺畅无阻,毫不费力拿到学位时,殊不知他们面对一系列独特困境,让他们在求学之路上障碍重重。 遭大专学府拒收、社交适应、学科选择及适应大专学术环境等,皆是资优儿童升大专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各单位透过深入理解资优儿童在升学阶段的需求后,才能更好协助他们创造更公平及包容,且能充分发挥其潜力的学术环境,这对资优儿童极其重要。 报道:本刊特约 叶心圆 摄影:本报 陈敬晖 根据韦氏成人智力测验,正常人的智商范围落在90至110分之间,这世上约三分之二的人智商会落在平均分数100分,而资优儿童则高达130分以上;与同龄相比,资优儿童生来就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能力,他们可在一个或多个特定领域表现出惊人的潜力与天赋,包括体育、艺术、音乐、科学等。 大马全国资优儿童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 Malaysia, NAGCM)近日在双威大学办了一场以“支持资优儿童:提早接触高等教育”为主题的座谈会,邀请教育心理学者英德贝儿‧山都博士、辅导与咨询心理学与资优教育专才罗琳达‧尤索夫助理教授、双威大学美国教育学校文理系主任贾妮达、吉隆坡卫理学院注册官吴永华主讲,主办单位也邀请前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为开幕嘉宾。 担任国家精明宝石计划中心兼NAGCM顾问的英德贝儿‧山都博士(Dr. Inderbir Sandhu)在讲座会上讲解,资优儿童的大脑可表现出独特的连接模式,增强了神经通路,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沟通”,让他们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与同龄孩童相比下,资优儿童的特点尤其明显,他们拥有出色的记忆力、对事物有丰富的想像力、高效的处事率,也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天生具有求知欲,会质疑和深入探索各种感兴趣的课题,或许在别人眼中性格有点古怪,他们甚至有一股成熟的幽默感。”她说明,资优儿童属高强度和敏感性体,他们的情绪敏感,同时具同理心,这些特质有助他们深入学习,对周围环境持有敏锐度。 一般人认为资优儿童智商高,父母无需担心孩子的学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德贝儿博士称,资优儿童在学习上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学术、社交和情感方面的挑战。 她逐一讲解,在学术方面,资优儿童或因标准课程的“无趣”而感到无聊,缺乏挑战性使他们陷入缺乏动力的困境,这情况反导致他们成绩不佳,继而引发沮丧及自卑感。 “自我要求极高的资优儿童,更可能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导致焦虑、拖延症,难以完成课业。” 在谈及社交层面,她说明,资优儿童难以找到共同兴趣和能力的朋友,缺乏社交情感下,或提早感受社会孤立,引致情绪管理问题。 “至于情感方面,资优儿童比同龄人体验更强烈的情绪,在年幼时开始对存在主义产生质疑,令人担忧的是,若他们在学校和生活都缺支持,将导致他们备受孤立沮丧。” 她表示,资优儿童需要支持与理解,才得以充分发挥潜力,避免陷入负面的学术和情感的恶性循环。 加速学习制度 重拾对学习的乐趣 当资优儿童表现出超乎其年龄或班级程度的能力、知识及技能时,加速学习制度是否合适他们呢?英德贝儿博士指出,这项教育模式将让资优儿童比同龄人更快速完成课程,提供更具挑战的学习体验,让他们重拾对学习的乐趣。 “加速学习模式涵盖多项层面,包括年级/科目加速、课程压缩、伸缩性提早修读大学、双课程或先修课程,及专业指导。”她说明,当加速了年级与科目,资优学生有机会快速推进,超前完成同龄学生的学业。“课程压缩让学生专注于更具深度和挑战性的学习,课程伸缩则结合了高级和常规年级课程,提供多元的学习体验。” 她认为,资优儿童提早进入学校或大学,取决于学生是否准备好迎接更先进学习环境,这允许学生同时修得高中和大学学分,提前体验大学水平的学习。” “尽管加速学习制度对资优儿童是一项具有价值的教育策略,但必须考量个人需求和情况,以确保加速学习真正发挥功效。 课程设计的水平和复杂性应与孩子的程度相配,个别化的课程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挑战,却不至于过于困难而失去动机。” 她认为,透过适当的加速学习,将有助资优儿童在求学之路上茁壮成长,充分发挥潜力才最珍贵。她也温馨提醒家长,保持开放沟通及持续支持是加速学习制度的关键,建议家长与学校和教育领域人士维持沟通,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进展、学习加速的原则和方法,更好支持孩子的学习旅程。 优点 学业成绩提高:更快掌握课程内容,取得更优异的学业成绩 增强动力和参与度:更具挑战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热情 社交成长:与同学互动,扩展社交圈,培养社交技能 培养自信和自尊:成功完成加速课程,有助提升学生自信 为高级学术追求做好准备:有助学生在未来追求更高级学术目标   挑战 与同学的社会隔离:由于学习需求和速度不同,或会与同学产生社会隔离 情绪压力和焦虑:快速的学习节奏和高要求的课程,或带来情绪压力 难以跟上加速课程的要求或难度 缺乏同伴或老师支持 上表为资优儿童加速学习制度的优点与挑战。 教学方式应超越传统  打造启发性学习环境 高等学府过去普遍与资优教育缺乏连结,使得资优儿童的求学之路面对挑战,但国内教育领域渐注重资优儿童的教育发展,双威大学美国教育学校文理系主任贾妮达(Dr. Janitha Nadarajah)认为,资优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超越传统,透过各种教学与评估方式,打造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采用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如实验室课程、课堂活动、讨论和小组作业、演示分享、游戏和短视频,多元化方式旨在激发资优儿童的学习兴趣。 “我们也会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例如把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场景相关联,也鼓励他们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再指导他们解决问题或应用基础知识。 “营造学习环境非常重要,通过教室空间设计,培养资优儿童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技能,再通过清晰课程活动,让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框架。”她强调,资优儿童也可按照本身的节奏学习,且灵活性选课。 贾妮达认为,资优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也难免会面临焦虑、自卑、羞怯等情绪,这需要特别的关注。为营造安全舒适的课堂环境,她鼓励班内设小组讨论、可在课堂里走动及互动,确保学生跟上课程,每隔20-30分钟休息,有助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在聊天群组友好提醒作业和评估。 她认为,另一项重点则是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是建立良好教育环境的关键步骤。 国家精明宝石计划中心 每年举办面试 辅导与咨询心理学与资优教育专才罗琳达尤索夫副教授(Dr. Rorlinda Yusof)指出,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KM)的国家精明宝石计划中心(Pusat PERMATA@Pintar Negara)每年会举办一次面试,以识别全国8至15岁的资优学生。 她指出,获遴选的学生需通过UKM1、UKM2和UKM3的面试,有机会进入国家精明宝石计划课程。 “UKM1面试评估是以线上方式进行,UKM2则会进一步进行测试,成功通过的学生将受邀参与一项为期两至三周的学习营(PPCS),该学习营将提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为基础的课程。 “对于11至12岁的学生,他们将参与进一步的筛选测试,如果他们通过所有这些筛选测试,则获录取入学。” 吉隆坡卫理学院注册官吴永华指出,该学院可录取最低年纪15岁的资优学生就读该校的教育计划。 他透露,在做出录取资优学生决定前,校方曾多次讨论,包括教学方式、资优学生的情绪与社交能力、独立性等问题。 “15岁的话尚算成熟,但年龄低于10岁的话,我们曾讨论他们会否与其他同学交流?会否被欺负?甚至会不会自己点食物?” 他称,学院最终秉持第二次教育理念,决定接受最低年纪15岁的资优儿童,无论如何,他们必须通过面试评估。 更多【新教育】: 【专访台湾成大前校长苏慧贞】永续发展目标 培育未来社会永续人才 【21世纪教育01】 传统与数码间的选择 【21世纪教育02】 电子化时代 纸本书仍有优势 【21世纪教育03】 幼儿教育更需要人际互动 【21世纪教育04】 让教育回到最初的模样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