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昆虫

3月前
8月前
(新加坡14日讯)新加坡食品局预计今年下半年批准16种昆虫当成食品,到时在餐馆和超市或许就能看到昆虫食品。而在新加坡早有一群人在推广和研究食用昆虫产品。 《8视界新闻网》报道,一名餐馆业者还积极部署将昆虫纳入菜单,成为美味佳肴。餐馆计划新政策施行后正式贩售昆虫菜肴,每道售价介于10到20新元不等。 大麦虫、蝉、蝎子等等,这些可不是昆虫标本,而是昆虫学家符懋昇的零食。 昆虫学家符懋昇说:“这些是我这8年来吃的虫子,大部分都是经过烤箱烘干处理的,然后只是稍微加点盐来提味。” 符懋昇认为昆虫食品好处多多,可以作为另一种蛋白质来源。 养殖一公斤牛肉蛋白所需的时间和水可能需要数月、数年的时间,但是养殖等量蛋白质的昆虫例如蟋蟀可能只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也有新加坡业者发现把昆虫作为蛋白质来源大有可为。 食用昆虫公司联合创办人陈凯恩说:“2020年开始的,我们是新加坡的第一个公司把昆虫变成食品给人吃。” 公司从泰国进口蟋蟀粉,加工成蛋白棒,百多人试吃后反馈良好。虽然目前蟋蟀蛋白棒只能预购,不过已有食品经销商表示有兴趣。新加坡餐饮业者也对食用昆虫跃跃一试。 餐馆老板黄泯莱说:“今天很特别的,我们邀请了很多美食家,博主还有网红这些来试我们的昆虫的一些菜。” 为了推广昆虫食品,老板找到研究蟋蟀棒的陈凯恩,从泰国引进大麦虫、蚕等可食用昆虫,一同策划试吃活动。 黄泯莱表示:“我们今天准备了黑胡椒螃蟹,把蟋蟀放在里面。另一道菜我们用的是大虾,把那个蚕放在一起。” 试吃顾客郭成福表示:“口感跟味道我觉得恰到好处。在泰国没有那么卫生,所以我不敢尝试。可是在新加坡我觉得是安全的,在安全情况之下我会去吃。” 另一名试吃顾客黄楒闵则说:“我很期待说可以把它纳入我平时的日常饮食。因为昆虫的蛋白质高很多,而且也比较环保。” 使用昆虫入菜成本会提高,不过餐馆并不打算调高售价,更看重的是未来的市场潜力。
8月前
嘿,如果你不介意靠近我,就来听听我的故事吧。没事,虽然看起来不卫生,但我脚下的牛粪主要是干草组成,闻起来也不算太臭。 唔,你好,我是一只屎壳郎。 这么介绍自己的时候,你的脑海所浮现的我的模样,是怎样的呢? 好吧好吧,还是别告诉我了。每次听到答案,我可难受了。虽然同类们都告诉我,认真完成工作、传宗接代,就算任务完成,但我觉得屎壳郎的一生不应该只是如此!只要有机会,就必须要发声,告诉地球上的高智慧生物,也就是你们人类——我们存在于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万物皆有其存在价值的这个道理。 因此我就来投稿啦。 想一想,如果地球上的生物每天都需要排泄,那一天下来可以累积多少排泄物呢?而且不仅仅是人类而已,还有无数的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动物都需要排泄。这么一来,自然界就需要分解者这样的角色,帮助把排泄物分解、循环,回归滋养土地。 我们屎壳郎就是地球上重要的分解者。我们天生就被派来清理哺乳类动物的粪便。根据真实数据,我们的存在大大舒缓了牧场的负担,因为我们特别擅长处理家畜的粪便,尤其是牛粪。 这时候就要搬出一位南非大学的昆虫学家的话:“南非有1500万头奶牛,每头奶牛一天排便12次,相当于每天约有5500吨牛粪。屎壳郎每晚可以处理比自身重250倍的粪便,很是快速,否则人类将生活在齐膝,甚至齐肩深的牛粪之中。啊,这个预估还没有纳入大象的粪便。” 所以啊,我的祖先世世代代都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感到骄傲,对我们来说,粪便是自然的一部分,它们是我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也是雌性屎壳郎产卵滋养后代的地方,没有粪便,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 因此作为一名屎壳郎,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粪便。 屎壳郎分成三种:推粪型(Roller)、地道型(Tunneller)和粪居型(Dweller)。简单来说,推粪型屎壳郎用后腿把粪便制成球状,挖洞埋粪;地道型屎壳郎先挖地道,把粪便拖入地道里;而粪居型最果断,就直接住在粪便里。除了粪居型屎壳郎,其他两种屎壳郎都会把粪便埋入土里,清理了粪便同时,也让大地肥沃。 而且啊,所有屎壳郎都有辨认方向直线前行的能力,因为我们体内拥有一个精准的导航系统,可以利用太阳,月亮,甚至是银河进行定位,厉害吧! 好啦好啦,篇幅有限,我就用自己的真心话作为结尾: 世界上有许多渺小又伟大的存在,即使微小如我们屎壳郎,即使巨大如大象,即使聪明如人类,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不论你是谁,只要生存在地球上,就要对万物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因为我们彼此相互连接,互相赖以生存! ——屎壳郎,阿玉 敬上 【六日情/人类暂时闭嘴01】蜗牛与石灰岩山丘/Tiyo(峇株巴辖) 【六日情/人类暂时闭嘴 02】榴梿花下的蝙蝠/Tiyo(峇株巴辖) 【六日情/人类暂时闭嘴 03】穿山甲的隐士生活/Tiyo(峇株巴辖) 【六日情/人类暂时闭嘴 04】谁在呼唤莱佛士叶猴/Tiyo(峇株巴辖) 【六日情/人类暂时闭嘴 05】龟之论坛/Tiyo(峇株巴辖) 【六日情/人类暂时闭嘴 06】渺小又伟大/Tiyo(峇株巴辖)
9月前
9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你知道霹雳州武吉美拉有个人猿保护区吗?很多马来西亚人都不晓得这个地方,但来自中国的动物学博士陈睿倒是很熟悉这里,而且他能够如数家珍地说出在马来西亚哪里可以找到红颈鸟翼蝶;在哪里可以见到华莱士蛙;到哪里又可以看见长鼻猴…… 难能可贵的是,他和他的科学家团队虽然来自海外,但他们曾经出版《马来西亚探秘》少儿科普书籍,接下来还会推出《马来西亚物种图鉴》和《马来西亚科考日志》,向中国孩子介绍可能连马来西亚本地人都不认识的物种。 2023年3月,陈睿博士和他的中国科学家团队又一次来到马来西亚进行科学考察。采访当天,他们风尘仆仆从金马仑下山来到吉隆坡,陈睿受访时感叹,昆虫是反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而金马仑的昆虫数量每年都在下降,这与土地开发脱不了关系。 陈睿是中国科学院动物学研究所动物学博士,他还有很多其他身分,例如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科普部主任、中国石探记科学家团队总负责人等等。他的科考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和美洲的雨林,至少有两种物种以他的名字命名,例如史前甲虫“陈睿纹雕菊虎”及“陈睿刺足大花蚤”。 他2015年第一次来到马来西亚,而他的团队比他早了个五六年就已经来到这里,“整个团队来马来西亚的次数至少有40次,在马来西亚记录了几十万张生物的照片。”这是为什么他对马来西亚的生态环境了若指掌,包括金马仑近年的变化都看在他的眼里。 为什么会选择马来西亚作为科考据点呢?他说那是因为马来西亚旅游局希望推动这里的生态旅游,所以在旅游局的牵头下,促成中国科学家到马来西亚进行科学考察。 大马“更牛”的地方——华莱士线 他去过亚马逊雨林、马达加斯加、加拉巴哥群岛等地,看过无数风景和自然生态。说起各地的特色,他说每个地方的生物区系(又称生物群系)都不一样,例如马达加斯加有马达加斯加的特有物种,婆罗洲也有婆罗洲的特有物种,“而马来西亚有个更牛的地方,那就是华莱士线。” 华莱士线是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于19世纪中叶在马来群岛做研究时,发现似乎有一条隐形的界线将这边的物种分开,形成两大动物区系,北边的叫东洋区,南边的叫澳大利亚区,而这条隐形的线就被称作华莱士线。陈睿之所以觉得马来西亚得天独厚,是因为婆罗洲这个地带既是澳大利亚区动物生活的最北线,也是东洋区动物生活的最南线。 “这个过渡地带孕育了大量的特有生物,你看亚洲象到了婆罗洲这个地方,演化成了全世界最小的象,还有黑熊到了婆罗洲变成全世界最小的熊,叫马来熊。”他说:“但是又有一些很有趣的花会变成全世界最大的花,很多生物又会变大,所以我发现这个雨林非常的神奇,它的神奇之处不是任何一个地方能比拟的,全世界不同的角落有不同的奥秘。” 问他马来西亚生物哪一点最让他惊叹,他不假思索回答“各种会滑翔的生物”,比如像蜥蜴,多数蜥蜴都是靠爬行来移动,可是婆罗洲的蜥蜴会从一棵树滑翔到另一棵树,还有其他物种例如华莱士蛙也会这样,这表示很多不同的物种都发生了“趨同演化”*,这是一件很迷人的事情却也是未解之谜。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游乐场 陈睿领导的石探记科学家团队,是一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学家组成的团队,致力于科学教育、科普推广和科学研究。他说,石探记团队有两项重点工作:一项是自主研发一套适合5岁至高中孩子的自然科学课程;另一项是推动生态旅游,由科学家带领中国孩子去看世界,希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这个世界。 根据他对孩子的长期观察,他觉得走进自然这件事非常重要,因为人类所有的文明,包括音乐可以说都是源于高山流水和虫鸣鸟叫,甚至像飞机也是人类观察鸟类在天上飞翔之后,总结出规律和发展出空气动力学才发明出来。不管孩子学艺术、学音乐或是学科学,他认为大自然就是孩子最好的游乐场,可以赋予孩子无限灵感。 然而,他也发现现在全世界很多孩子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仿佛学习只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赞许。如果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他认为自然科学就是很好的引入点,因为所有科学方法都是基于数学原理,所以我们需要掌握数学;因为如果要了解蜻蜓为什么会飞,我们需要懂物理;因为如果要了解甲虫为什么会放屁,我们需要懂化学;因为如果要了解生物的前世今生和进化,我们需要懂地理和历史…… “所以,一旦孩子能够对自然产生喜爱,他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不再是‘我学习是为了我爸爸妈妈,’而是‘为了解决我的好奇和我对自然界的向往。’” 只要孩子愿意走进大自然,他有信心没有孩子会再沉迷于玩手机,因为当周围有那么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等待他们去探索,他们就会意识到这个自然世界比手机里的世界有趣多了。 成为动物学家的要素 如果要成为像他这样的动物学家,他的建议有3个: 第一,一定要培养最初心的热爱,内心有了追求才能做科学研究,这是最重要的基础; 第二,有了兴趣之后,需要有很好的知识获取能力,不管是从书籍、互联网还是身边的老师同学都好,要不断地获取大量的知识; 第三,要去看世界,因为看过世界之后才会有大格局,不能只局限于一片森林,一个地方。 推广生态旅游,带中国孩子来马探秘 冠病疫情来袭之前,陈睿和他的团队其实已经安排过中国孩子来马来西亚展开生态旅游,当时马来西亚驻中国的参赞还给他们送机,不过那时候的规模还很小,如今随着疫情放缓,他和团队希望在全中国大规模推广马来西亚生态旅游,为此他们还规划出两条旅游路线:一条是霹雳怡保周边,他们定义为初级路线;另一条是升级版路线,将前进砂拉越古晋。由于东马和西马的物种组成不太一样,所以这两条路线代表两种不一样的马来西亚生态风貌。 要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生态旅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说,无数证据表明,人类其实可以跟野生动物和平相处,比如他不久前去厄瓜多尔的加拉巴哥群岛,他认为这是全世界生态旅游做得最好的地方,因为那里的动物不怕人类,动物知道人类不会伤害它们。但现在世界上有些动保组织主张人类应该跟野生动物保持遥远距离,他认为这不利于人类对动物的认知,而认知不足就谈不上热爱和保护,唯有提高了认知才会有更多经费去保护自然,“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此行他到东马考察,觉得野生动物跟人类的距离很远,以致人类看到动物的概率不高,这样会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他说,其他国家非常优秀的生态旅游景点,其实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投喂来拉近动物跟人类的距离,他认为本地生态旅游业者也应该考虑这么做。这个观点跟很多人认为应该避免投喂野生动物的想法大相径庭,但他觉得只要工作人员以合理,不会造成伤害且能促进动物营养的方式投喂动物,这种做法并非不可行。 为马来西亚物种科普助力 2022年,石探记科学家团队编著的《马来西亚探秘》少儿科普书籍在北京发布,2023年还计划推出《马来西亚科考日志》和《马来西亚物种图鉴》,为马来西亚物种科普献出巨大力量。 一旦《马来西亚物种图鉴》正式出版,陈睿打算送赠这本书给本地华文独中,与马来西亚学生分享他和团队的考察收获。他说,出版图鉴的初衷是希望不管中国或马来西亚的大人小孩,都能透过这本书了解马来西亚的森林和生物。 他应该不知道“Tak kenal maka tak cinta”这句马来谚语,但他想传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希望更多人对马来西亚物种产生认知和喜爱,“而这种喜爱才能促使更多的人热爱自然,探索自然。”
12月前
(新加坡8日讯)包括蟋蟀、蚕蛹、蚱蜢等16种昆虫将获新加坡食品局批准,在当地作为食物售卖,公众预计能从今年下半年起,吃到这类昆虫食品。 《8视界新闻网》报导,新加坡食品局在去年10月5日到12月4日期间,针对昆虫及昆虫制成品的监管问题展开公众咨询活动。 该局网站显示,当局一共收到53份反馈,一些业者对进口可食用昆虫表示欢迎,反观也有人担心食用昆虫是否安全。 该局指出,获准进口至新加坡的可食用昆虫必须符合一系列食品安全规定,包括:提交相关文件证明昆虫及制品是在受管制场所饲养或制造、已充分杀菌、须以卫生的方式处理和包装,和不含污染物等。 使用昆虫作为食材 业者须在包装上标明 此外,业者若在产品中使用昆虫作为食材,也必须在包装上清楚标明,以便让消费者知道他们所购买的食品含有昆虫。 当局也将允许蚕蛹作为食物在新加坡售卖,这主要是因为东亚、中国和马来西亚已在食用蚕蛹。 当局还表示,考虑到蚕蛹的纤维蛋白(fitbroin)已在日本和韩国获得批准,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也将它列为“普遍安全”,因此决定接受其作为食品在新加坡售卖。 至于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幼虫,该局指出,这类昆虫没有安全食用的记录,若业者有意作为食物进口,必须在新型食品框架下,向当局提交申请。 当局参考了欧盟、澳洲、纽西兰、韩国和泰国等国家的做法,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评估,所得出的结果是,已有食用记录的昆虫种类可当作食物来食用。 因此,新加坡只会允许这类昆虫种类作为食物在当地售卖,不在清单上的昆虫种类则需作为新型食品,另行评估。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