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李心洁

9小时前
5天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峇株巴辖15日讯)电影《富都青年》昨日在大马正式上映,不少观众观影时却拍下电影画面上传至社交媒体“打卡”,令电影团队直呼头疼! 为此,《富都青年》监制李心洁、编导王礼霖及主演之一陈泽耀(阿哲)今日齐声恳请爱惜这部电影的观众:“千万别这么做!” 继昨日在吉隆坡为《富都青年》大马首映宣传,这部电影的主创团队今日来到峇株巴辖与观众互动交流及接受媒体联访时,发出呼吁。 王礼霖表示,电影团队这两天透过社交媒体浏览观众反应,却发现不少本地观众在电影院观影时拍下电影画面,团队目前已逐一联络观众要求撤下照片或影片。 “这其实是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观众这么做对我们、对这部电影是一种伤害,如果情况继续下去,我们接下来会采取法律行动。” 李心洁说,这部电影在台湾上映这么久没有出现这个问题,她理解本地一些观众或许是基于电影好看或感动想要分享,但她希望观众能用其他方式把这份感动分享出去。 阿哲也补充,他明白观众兴奋与期待的心情,但拍摄电影画面的举动是万万不可,他鼓励观众拍摄电影海报,或是“多刷”这部电影,重温多次,把画面记在心中更珍贵。 事实上,根据1987年马来西亚版权法令第43(a)条文,任何人在放映室内摄录电影的画面,不论是电影的全部或是一部分,都属犯法。 在《富都青年》中,吴慷仁饰演的“阿邦”与陈泽耀饰演的“阿迪”的紧密兄弟情,令不少观众为之动容,阿哲受访时透露,自己在电影中其实没有杀鸡的戏份,但为了与“哥哥”吴慷仁培养默契,自动请缨陪他到巴刹上班杀鸡。 至于拍这部电影的挑战之处,阿哲则说,他的新突破在于学习做演员功课这一块,而最困难的地方则是打开底下阶层移工的心房,让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处境和生活。 《富都青年》在国外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王礼霖、李心洁与阿哲都希望这部电影回到大马也能缔造高票房,李心洁说:“希望这部电影让大家发现,不止是拍鬼片或商业片,才可以有好的票房!” 王礼霖也提到,拍电影其实就是在传达讯息,纵使电影无法阐明解决方法,但就是让观众知晓及让相关单位关注的管道,他预告未来若再拍电影,还是会挑选马来西亚社会边缘角落的故事作为题材。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孩子,你好吗? 上周二很荣幸参加心洁的纪录片《孩子,你好吗?》的首映礼,来观影的人非常多,连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都来捧场,实在是华社的一大好事。 《孩子,你好吗?》由4个单元组成,讲述了孩子当下教育生活的现状,也在不同的单元纪录和探索了不同的教育模式。〈鸵鸟骑士〉纪录了几对父母联合在一起,让孩子在家接受教育的方式;〈山顶小屋〉纪录了华德福国际学校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我的名字叫李心洁〉是心洁从小到现在,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在这个单元里,她把自己剖开了、揉碎了给大家看,希望大家能从她的经历中得出些感悟。而〈我是谁〉是整个纪录片里我最喜欢的单元,纪录了华文教育一路走来的风雨,可惜首映当天因为某些原因来不及上映,但后续大家很快能看到。 我更喜欢心洁了 说心里话,我觉得心洁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她和另外两个导演陈胜吉、池家庆,还有她的团队耗时3年,经历了疫情的种种不便,仍坚持把孩子当下的学习生活真实展现出来,令人感动和佩服。难得有部从不同角度来关注孩子教育成长的片子,我个人最喜欢〈我是谁〉和〈我的名字叫李心洁〉。喜欢〈我是谁〉当然是因为对华文深深的感情,以及这么多年来,看到整个华社为华文教育付出的努力,还有让人泪目的过往历史。看到华校生穿着校服坐在简朴的教室里听课,老师把华校的困境和过往的成就,平静的娓娓道来,那种经历了很多艰难却举重若轻的平淡,让我泪流满面。 我还记得我家小孩上一年级第一天回家,带回的课本是旧课本,而且有被橡皮擦反复擦拭的痕迹,我觉得好奇怪,先生告诉我,华校的课本都是这样的,上一年的学生用完后,下一年的学生再用,循环使用,这样能节约华校的资源。那一刻好心酸,太不容易了!而〈我的名字叫李心洁〉,让我看完后更喜欢心洁了,因为很少有女演员有勇气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真真是剖开了、揉碎了。这个单元让我感受到,虽然她一直在台湾和香港发展,取得了很多耀眼的成就,但骨子里她从未忘记自己是马来西亚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片稻田,她都深深热爱着,这个纪录片,也是她作为一个马来西亚人对社会的反思和担当。 不管用什么语言,华语、国语或者英语,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华人对教育尤其注重。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能好好学习,离开不利于他学习的环境,毅然决然背井离乡3次搬家,最终让他成为了伟大的人,可见,教育一直是父母望子成龙的唯一方式。 现在的社会,比古时候竞争激烈多了,为什么?因为古时候能读书的人少,不是谁都可以读书。现在读书的人多了,人人都在争取上名校,中国最近流行一个词“内卷”,意思是内部竞争非常激烈,不由自主就要“被自愿竞争”。在学校,从班里到年级,“内卷”无处不在,好学生要更好,差一点的学生就以好学生为榜样,拼命迎头赶上,分数分数分数,吃饭都在想分数。马来西亚的“内卷”情况虽然好一些,但我也听说一些学生,因为考试成绩,课业压力选择轻生的悲剧。这种情况在哪个国家都有,哪个家长都不愿意看到,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该静下心好好想一想,是不是我们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我们只是忙于工作,简单粗暴的只看孩子的成绩单而懒得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懒得去关心,他们内心的压力和不快乐有没有及时得到疏导?或者,我们一直用自己“想当然”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用“我觉得……”“我认为……”来替孩子选择,把自己不曾完成的理想抱负,一股脑的寄托在孩子身上?学习,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而不应该让孩子在无限压力下负重前行。我想,首先要让孩子保持一颗快乐的心,才能让他们保持学习的动力。我也不认为好成绩,念名校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格,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他会懂得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路。 孩子,你好吗?我愿你们,一切都好!(作者稿费转捐星洲日报希望阅读计划)
5月前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