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林良实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按:读完本篇丘思东与金宝的故事,也可以回头重读蔡慧沁7月在【星云】写的〈点石成金——悼念丘思东先生〉。 我国有许多小镇因锡矿业和橡胶业而开埠发展,当这两大经济支柱倒下后,小镇顿失光彩。近年来,这些凋零的小镇再度引起关注,不管是注入文化创意、古迹巡礼、生态旅游等元素,大家都在寻思小镇如何重振风光,展现活力。 每个小镇都具备不尽相同的天时地利人和,但振兴小镇却有不二法门,也就是由当地人善用和整合当地资源,发掘小镇的特色,将其潜能发挥尽致。《金宝:浴火重生的火凤凰》(2018年出版)是一本关于霹雳金宝如何从锡价崩盘的谷底爬上来,以全新姿态重新站起来的著述。 ◢见证金宝转型的过程 此书作者是丹斯里拿督丘思东局绅(1931-2022),他出生于广州梅县,3岁时随其母南来马来亚霹雳金宝定居,其祖父、父亲和他三代人,都是从事锡矿业。丘思东精研锡业,刻苦自持,成为金宝著名矿家。直至1985年锡价崩盘,他秉持着“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的信念,毅然转换跑道,从事房屋发展业。《金宝:浴火重生的火凤凰》正是从他的视角,叙述自己亲身参与和经历金宝转型的过程,因此此书更像是一部自传式的地方史。 此书分5个篇章:历史篇、建设篇、教育篇、复苏篇和展望篇,其中又以建设篇与教育篇占最大篇幅。 【历史篇】此篇讲述金宝从1886年开埠至1985年锡价崩盘,整整一世纪由锡矿业主导的经济发展史。其中概述金宝名称的来源、开埠后的情况、陆路交通情况、锡矿业的演进等。 【建设篇】此篇则叙述金宝如何从一座没落的锡镇,重现生机,作者把焦点集中在新街场的开发。启动金宝转型的契机是1989年,台湾3家制造电视机组件的高科技工厂在金宝新街场设立。此工厂创作了大量的工作机会,总共雇佣七千多名职工,每月薪资高达六百多万令吉。同时新街场的房屋和商业区开始大兴土木,周边设施如金宝大酒店、室内体育馆、西湖花园、近打佛教会等拔地而起。2009年,金宝从副县正式升格为“正县” ,因此也增建不少公共机构如县议会大厦、医疗中心、综合体育中心、火车站等。 【教育篇】要说金宝的成功转型和重新定位,拉曼学院霹雳州分院和拉曼大学总校的进驻,是关键因素。此篇正是详细记述两校建设的缘由和过程,文中一些小故事,为此篇增添亮点。例如拉曼学院的校地有其中一段是矿湖,当时的回填工程是仿效香港国际机场的填土方案,以填筑“石堤”的方法,以防止泥土流失导致坍塌意外。再来也有关于拉曼大学1,300英亩校地的由来、校地填土的过程和校园设计的巧思等,类似这些建校史中的小故事,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两所院校在草创初期,获得四面八方热心人士的祝福与协助。 【復甦篇】金宝因引进教育产业而逐渐复苏,作者便以“咸鱼翻生”来形容金宝的蜕变历程:一个人从公市买了一条咸鱼,这条咸鱼掉入河里,瞬间变成一尾活生生的鱼。 【展望篇】此篇提出了几项对金宝未来发展的建议,例如提升餐饮业、开发旅游业、发展淡水鱼养殖业,另外也希望改善交通系统如提升电动火车服务、在金宝设立南北大道出口、建设高速大道衔接怡保国际机场。 虽然作者丘思东以第三人称来叙述每个历史事件的发展,但对于金宝当地人而言,几乎无人不知,金宝转型的重要建设诸如高科技工厂的引入、新街场市镇的开发、两所高等学府的进驻等,其实都由丘思东鼎力促成。丘思东曾连任三届金宝区国会议员(1995-2008),其在任期间正是金宝急速转型的时刻。然而,他并没有在书中突显自己的领衔角色,反而在“复苏篇”里,将两所高等学府的进驻,归功于马华前总会长、拉曼大学名誉校长——敦林良实医生,因为拉曼学院霹雳州分院和拉曼大学都属于马华所创立的非盈利民办学府。 这本书提供我们一座市镇转型的模式,也就是由当地具有经济资源、社会地位的乡绅做主导,透过政治人物的支持,促成教育产业的进驻,让小镇重新活络起来。昔日金宝的旧矿地、废矿湖被发展成大学城,这里聚集精英专才和莘莘学子专研学问。这些新移民与原生居民透过经济与社区活动,产生密切的交流,加上好山好水的自然生态,也使金宝蜕变为一座宜居的慢活小镇。 ◢本地小镇转型的著述举隅 本地有许多小镇也具备转型潜能,需要有志人士去发掘和耕耘。例如由马华前副总会长周美芬主编,《星洲日报》特约记者张佩莉所著的《发掘劳勿》(2018年出版),从历史、人文、农业、生态旅游和饮食的角度,让读者深度游览彭亨劳勿这座黄金小镇,不再停留在劳勿只有“猫山王”的刻板印象。 《岳山古毛》(2016年出版)由侯雯诗和陈舒璇编著,以较为轻松、亲民的说故事方式,叙述雪兰莪新古毛的历史。从早期采锡的旧古毛,到现今这座以全马首座“花园城市”为傲的新古毛,历史沧桑中饱含作者陈舒璇对自己家乡深切的关爱。陈舒璇也开了“古毛人”茶室、 “欢喜居” 民宿、加入 “乌雪艺术青年协会”,共同推动新古毛的社区再造,身体力行为小镇转型付出心血。无疑新古毛将是转型小镇案例中的闪亮之星。 这些本地小镇转型的著述,皆从百年开埠为起点,产业没落为终点。小镇转型正是将终点化为支点,让小镇跳跃到另一个展望未来的高峰。不论是生活在小镇的居民,或是踏足小镇当个旅者,我们都需要地方著述,透过图文路径,了解每栋建筑的历史转变、每间老店的再造故事、甚至每个村民的草根心声,让这些小镇转型的轨迹,有迹可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也参考国外小镇转型的著述: 你想活出怎样的小镇?/何培钧等 台湾青年何培钧在南投县竹山镇,将一栋荒废的百年古厝改造成民宿,并且创办“小镇文创”,振兴地方产业。何培钧将15年的经验浓缩为9个创生观点,立足小镇,面向世界。 地方创生最前线/松永安光等 作者群均拥有建筑或城乡规划背景,他们走访欧洲各国如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等地,汇集各地的地方创生经验。这些欧洲小镇靠新创企业、观光食文化,带动偏乡的经济发展,值得借鉴。 转型与创新:浙江足迹/金雪军、张军 自2015年起,中国浙江省根据小镇的功能地位和产业特点,重新规划与建设特色小镇。在这些百余个特色小镇中,有历史古镇、现代产业园区、农业稻田等,结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大功能,振兴小镇的经济。
2年前
2年前
“只要是拉曼,我们一定支持。” 对一所大学来说,校龄20岁的拉曼大学(优大)尚未算得上是经过风霜洗礼、跻身国内外首屈一指的学术殿堂,不过仍算是经得住时间考验,成为孕育国家未来栋梁的学术摇篮。 根据学校调查,优大有超过50%的学生,是家里首位进入大学就读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都是来自家境普通的华裔子弟,怀揣着“教育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踏入优大的校门。 作为非营利的大学,优大的办校理念就是提供可负担又优质的大学教育。当学生实习表现获得业界的赞赏,毕业后工作能力获得业界的认可,纷纷用教育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时,优大的路线就被证明是走对了。 不过,肯定优大存在价值的,依然是促成该校建成的普罗大众,所以由他们口中说出“只要是拉曼,我们一定支持”,就是促成优大继续前进的动力。 各族落力捐款 很感动  校长尤芳达铭记于心 有一名年逾90多岁的老医生,听到拉曼大学要设立医院,就毫不犹豫地捐出几百万令吉,因为他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是获得别人资助,才能够完成医学课程。 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专程从彭亨来到金宝,把超过1万令吉的现金亲手交给学校,只为优大医院的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有一位印裔友族,骑着脚踏车来到优大金宝校区,保安人员问其前来的目的,他答说:“我是要来捐款给优大医院的……” 从优大宣布要建设医院以来,就一直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不论是来自什么阶层和肤色,都愿意自掏腰包,为这所国内首创中西混合教学医院添砖加瓦。 各界人士的不遗余力,优大校长尤芳达都铭记于心:“我感受到他们支持力量,真的非常感动和感恩。” “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必须坚定不移地自我提升和继续努力。” 不敷逾亿 最终会达标  陈祖排乐观 这所建在霹雳州金宝拉曼大学校区内的综合医院预计将于今年底全面竣工,提供涵盖现代医学与传统辅助医学,如中医学、阿育吠陀医学和传统马来医学的医疗和保健服务。 拉曼大学理事会主席丹斯里陈祖排指出,优大医院的工程费用预计为3亿3000万令吉,目前已筹到2亿令吉左右,距离目标还差超过1亿令吉。 “有时我会想,马来西亚民众,尤其是华裔人士会出来继续支持吗?毕竟这是一所教学医院,在治疗病患的同时,也会起到教学作用。” “不过其实我是相当乐观的,相信最终会达到我们的目标,对于学校未来发展亦是如此。” 他深信优大只要按照现有的基础稳打稳扎,勇往直前,未来就会持续发展和进步。     欣慰优大获肯定 陈祖排说:“虽然我不敢说所有华社人士都认为优大是学术殿堂,但可以说大多数华人都对优大有感情。” 他说,身边的人都给予优大诸多肯定,这是让他感到安慰的事情。 “朋友都跟我说:做得很好,再接再厉。而大多数华裔同胞给我的回馈都是正面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的人不以为然,我们也不用太在意,因为这是对国家和社会都好的教育事业。” 他指出,若要强国强民,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尽量办好大学,找到合格的师资,那学生就能具备一定的学术资格,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 “根据回馈,很多优大毕业生出来后都很快找到工作,所以我相信已尽到我们的能力,问心无愧。” 尽力提供奖助金 毕业后偿还比例非常高 拉曼大学一开始创校的初衷,就是为学生提供可负担和优质的教育,经过20年的努力,这个目标也算是达成了。 拉曼大学校长拿督尤芳达说,不管是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表现,还是教师在科研方面的不断提升,都看得出来学生和教师都不断成长。 “我们不但在学生实习方面获得业界支持,同时持续得到不少人士赞助提供奖助学金,协助成绩优异、家境困苦的学生完成学业,这让我非常感激。” 他指出,优大也为统考生提供特别的奖助学金,同时推出免息助学金和疫情即时零息贷款,为学生解决财务困难。 “学生毕业后偿还助学金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使我们能够用这笔钱继续帮助学弟学妹。” “隐性教育”向上更向善 除了确保提供可负担学费,优大向来都坚持一定的教育素质。这方面指的不止是正规教育,还有能让学生受用一生的“隐性教育”。 “我们希望这是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并在未来人生和职场中加以运用,而课外活动就有这个机会和场地供他们发挥。” 尤芳达说,如今很多教育都在提倡隐性教育,无论是课外活动还是在外参与服务活动,都能让学生汲取持续不断学习的能量。 “学校的校风亦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所提倡的六育——德、智、体、群、美、新,让学生无时无刻都在提升自己,向上向善。” 他说,优大是由社会所创立,理所应当要为社会做出奉献,所以学生不仅需要“向上”,还要“向善”,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若有能力就要贡献社会、国家乃至世界。 跻身一流大学之路仍远 尽管各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尤芳达坦言,距离世界一流的大学,优大还有长远的路要走。 “虽然说我们在20年里取得不错的进步成长,但还是要鼓舞自己向国际一流大学看齐。 “除了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准外,我们鼓励学生终身学习,做出贡献。学生本身也懂得说现在全球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才能走得更远。” 他始终觉得,优大还可以做得更好,为此接下来会把目标设得更高。 “只要我们不断求上进,就可以越做越多,毕竟优大还是有很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我们承诺会努力提升这所大学和医院,为人民提供更多服务。” 优大能成为成熟“大人”  黄丽绥打气续努力 离开时优大才6岁,如今已长成20岁的模样,创校校长黄丽绥希望优大他朝能够成为一名成熟的“大人”。 “一所大学的成长就跟人的成长一样,要经过婴儿、孩童、青少年到成人的阶段,如今优大经过两届校长的经营,已经过了青少年时期,至于达到成人的阶段,就要后人的继续努力。” 她强调,优大的使命不仅是要培养具备技术和专业能力的毕业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和负责任的公民。 实现世界闻名大学目标 “我希望看到优大继续蓬勃发展,学校教职员、学生和毕业生能够团结一致,组成大家庭向前迈进,共同实现优大作为一所世界闻名大学的目标。 “我很高兴看到优大在健康的情况下继续成长和发展,虽然我人不在这里,但心一直与优大同在。” 被誉“优大之父” 林良实笑称不可骄傲 敦林良实是外界眼中的“创校之父”,最近还被冠上“优大之父”的称号。听到记者问他作何感想时,他沉思了一会儿,委婉地微笑说:“太骄傲也不可以”。 对他而言,拉曼大学迈入20周年纪念的里程碑,而这所大学的诞生及发展的背后,总有一群默默耕耘的无名英雄。 “拉曼大学是每个优大毕业生的孩子,确保孩子健康成长也是毕业生的重责大任。毕业以后,你们有责任将所学所长回馈社会,也必须保证大学能长远持续发展。” 石清霖:根基稳固明天会更好 作为创校20年的见证人之一,拉曼大学教育基金会主席丹斯里石清霖形容,如果与其他有百年历史且闻名的大学相比,拉曼大学依然是一所年轻的高等教育学府,也正在努力实现创校人的使命和愿景,继续为年轻一辈提供可负担及优质的高等教育。 他说,拉曼大学不时审查所提供的科系,以便能与时俱进,更贴近社会及年轻人所需。 他表示,过去10多年,拉曼大学从涵盖大学预科至研究生各阶段教育,如今能够在稳定轨道上继续发展,而且也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和设立教学医院,兴建拉曼大学医院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说,待医院的建设工作完成之后,就是要向高教部申请以转换为一所教学医院。 捐款踊跃反映优大成功 谈到为拉曼大学医院筹款时,石清霖回想起多个团体及善心人士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女士骑着脚车到拉曼大学金宝校区,并要求以匿名捐款。 “捐款的女士告诉我,兴建拉曼大学医院是一项很好的计划,我想这也是拉曼大学受到认可的地方。除了她之外,也有不少匿名者捐款给我们,我可以感受到社会对我们的支持。” “我觉得筹款的活动也可以反映拉曼大学的成功,与其我们自吹自擂,倒不如由别人去评价我们。” 虽然过去两年的冠病疫情对各领域带来极大的冲击,但在石清霖眼中,拉曼大学凭着稳固的根基,继续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回首过去的弹指一瞬,展望未来的无限可能,期许优大能够更上一层楼,始终以作育英才为最大己任,以回馈社会为最终目标。 【总编推荐】为您百忙中导读好新闻与文章(8月5日)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