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珍惜

1月前
2月前
3月前
年少时曾听父亲忆述他与姑姑一起在表姑父家过年的事。 那是二战后百业待兴的50年代,他们失去双亲的第一年,兄妹俩寄人篱下,在一个生疏的环境中,度过他们有生以来最难忘的新年。 表叔(父亲的表弟)对他们说:“你们不可以过年哦。”根据华人习俗,至亲逝后,家属服丧一年期间,是有不参加喜庆活动、不围桌吃饭等禁忌。同是十来岁的少年,父亲当时明白表弟说这话时并无恶意,只是表达方式过于直率,而年幼的姑姑,则不服气问为何不能与其他小朋友一块玩炮仗。 表姑父怕晦气,在年除夕的大清早就叮嘱他们两个乖乖待在房间里,没事别出来。 父亲识趣,整日就把自己和妹妹锁在房里,外面喧嚣热闹的世界,将他们区隔。为了安抚闹别扭的妹妹,他教她剪纸来分散注意力,也苦中作乐。 然而,表姑母还是在大年除夕为他们留了丰盛佳肴,并不避讳地给了他们红包。 父亲说那是他毕生最难忘的团圆饭。没有双亲的团圆饭,兄妹俩挤在窄小的房间里,静静地把饭吃完。父亲说,眼前美味的食物不会再有妈妈的味道了,一切都变了样,但外面震天欲聋的鞭炮声却告诉他,应该变的是自己面对未来的心态。 “所以,幸福不是必然的。”父亲最后平静地总结,没再往下说。当时的我听了只把父亲这段往事当作他心酸的过去,未曾真体会到个中的五味杂陈。 直至许多年后,当我失去了父亲,终于明白那种至亲离世的锥心之痛,是刻骨铭心的。 父后的第一年,我在怀念和悲伤之间摆荡。望着父亲写过的新春对联,他栽种过的水仙花,他珍藏的贺岁CD,心里空荡荡的。犹记得去年今日,他还兴致勃勃地忙着布置、营造新春气氛,并不厌其烦地指导我春联要对仗工整,而其中的贴法则是上右下左。而今,物在,人不在。唯独母亲不怕触景伤情,坚持留下他的旧物作纪念。 少了父亲的新年,仿佛变得不再圆满了。我甚至打算把这自己喜欢的节日当作普通的假日那样地度过,不必大肆铺张,不必张灯结彩,反正也不会有亲朋戚友上门拜年。 然转念又想,父亲生前即使抱恙,也不会如此自暴自弃地封闭自己。他极喜欢新年的热闹欣悦。即使肉身衰迈,也无法熄灭他对新年的期盼和挚爱,他既写挥春、贴春联,也播放着新年歌。那时我还说他太隆重其事了,他却说:“这过年的心情啊,其实也反映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新的一年就是新的开始,所以,我们过年就有了重新出发的意思,你说能将就地过吗?” 言犹在耳。他已不在了。 新的一年,并不因为人世的沧桑和无常而停驻,年依然踩着欢快而隆重的步伐踅近。到处都是年的味道和声音。正月里难得好天气,阳光炽烈,春风和煦。不时听见燃放烟花疏落的劈啪声,还有,邻居在前院炭烤的鸡蛋卷香,那阵阵传来的浓郁焦糖香,以及,他们一家人的欢笑声。 只有我们的大年除夕,显得冷清。母亲强打起精神来准备团圆饭。热腾腾的食物不仅滋养身体,也温暖了贫瘠的心情。还记得,那是一场简单的团圆饭:香气四溢的南乳粗斋煲,精致的芦笋炒带子,还有香煎豆腐,一一被端上了桌,食物的分量减少了,也没有佳节应有的大鱼大肉,然而,却凝聚、延续着属于我们一家三口的味觉记忆。 蜕变重生迎新年 年,还是要过的,就像日子依然要继续。 我问自己,新年的禁忌到底是为了什么,若过于拘泥传统禁忌,则成了作茧自缚,与其说不能庆祝新年,毋宁把这当作是一个缓冲期,让我们调整心态去面对一个新的转变。因为,在另一个世界的父亲,也不会想看到家人终日沉湎于痛苦、无助的心情中。 除夕夜,承载着崭新一年的意蕴,也承载着蜕变重生的可能。 那一年的除夕夜,我想起了父亲的幸福论,终于明白了他隐忍不说的话:人这一生,与至亲能有多少次的团圆饭?是否珍惜、体会过当中的快乐和温馨?能否每年都是相同的人围桌欢聚呢?除夕团圆,是亲情的凝聚力,也像是一绺切不断的精神纽带,不论天涯海角,都会把一家人的感情紧密地系在一起。 新年伊始,是展望一个新的开始,不让幸福时光轻易地溜走,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片刻,说不定就是将来难再得的回忆。难忘的团圆饭之所以深烙在我心底,不是为了自哀自怜,而是使人反思,莫负时光,珍惜眼前人。
3月前
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节目的我又听到阵阵柔和而间断的咕咕声。难道它又来了?这只斑鸠第三次出现了。它曾经两次在我家的电表上筑巢时让纤细的干树枝掉落在大门左侧下。趁它飞走,我把电表上未成巢的干细枝扫落,希望它改往他处筑巢。想不到隔了几天,它重现了。这次它没筑巢,只栖息在电表上咕咕地叫个不停。 我拿了手机咔嚓把它拍下。它并没有因为我的干扰而受惊吓,反而一副安然自得的神情俯视着我,挑战似的:“你奈我何?”好吧,你不把干树枝落得满地都是,我也不赶你走,人与鸟虽不同类却都属于生物,我们就彼此和睦相处吧。 它似离群雁无处归,寂寞自怜地咕咕独呜。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鸟类也不例外,也有不幸福的吧。一天,不寻常的一呼一应的咕咕声驱使了我的好奇心,抬头向电表上探个究竟,愕然发现电表上多了一只斑鸠。无法分辨哪一只是已被我接受的,也无法辨识孰雌孰雄。只见其中那只体态娇小的耷拉着小脑袋,含羞答答的依偎着那体形略壮大的,仿若初恋的小情人羞赧的闪避我的凝视。我迅速回屋拿了手机不错过这富于浪漫的一幕。 享受与珍惜幸福 这时,那护花使者似的斑鸠毫不畏惧地俯视着我。我无法从它那双小眼睛看出什么,但它发出响亮的咕咕声,并猛捣着小脑袋,甚似宁为护爱而不惜牺牲自己。难道它们已商议好了在此筑巢、孵卵、育雏?当幸福到来的时刻,要享受每一分钟,这是当时它们给我的感觉。这对斑鸠白天互相叫个不停,夜晚却不见踪影。 后来,白天里,只听到一只斑鸠孤苦伶仃的呜叫声,好几天也不见另一只的踪影。直至有一天,刚踏入大门的老伴惊叫道:“咦 ,两只斑鸠都不见了!”我才猛然想到好几天没听到如怨妇般的咕咕声了。 我用手肘轻触老伴的手臂问道:“你幸福吗?” “我很幸福呀。为什么有此一问?”那不假思索的回答令我满意而笑道:“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要珍惜唷。 ”
3月前
身边的人经常说我想太多。别人小小的举动,我会把他当好人;朋友小小的帮助,我会加倍致谢。 初中时华文老师的那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敬佩,确实是做人的道理。可是我总不经意地常常把(过多的)心思花在不该花的友人身上。 不是说他们以怨报德或不懂得珍惜,因为问题出在我身上——损失的总是一厢情愿的那个,而对方往往对我的失望浑然不知。他们并没有把我的心思视作理所当然,更多的是惊奇,因为我表达致谢的方式难免有些过度。 说实话,我并没有因为对人花心思而失去自我,因为我享受其中那份“给予”的乐趣。从手写信、DIY礼品,到因注意到别人生活中的小细节而使对方感动,这些都是我向往的简单的快乐。朋友生日,我放闹钟卡点祝贺;旅行回国,我根据所好给他们买手信;收到求助短讯,我马上回复并随机待应。 只是如今想想,又有多少人愿意还以我同等的待遇? 心思细致的人,总喜欢奉献,给人舒适、给人方便。这肯定是好事,因为社会上人人针锋相对、尔虞我诈,在TVB宫斗、都市商战的剧情屡见不鲜。这些抱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座右铭的超级好人类,如今少之又少。 2024,我愿依旧当个感性细致的人。但为了自我价值的着想,我要收敛对每个人的期待,因为并不是尾巴摇得最猛的小狗,都会得到人类的认可和收养。同样的,不是每次的有求必应,都能得到同等的回报和肯定。 Ps. 感恩这次的征文主题,让我意志坚定地把想法化成文字,誓要铲除这个心底的祸根。共勉之。
3月前
先生出差的第四天,我带孩子们来到沿海区的游乐场。早上天气好,阳光很亮,我让孩子们搽了防晒膏,就任他们去玩乐。 “妈咪,你来捉我们!”孩子们钻进滑梯的隧道里头,笑着说。 我装扮怪兽的声音,喊:“我来追你们咯!” 孩子们一阵笑声,一溜烟地跑开了。 此时,不远处听到一位母亲的喝止,“不要爬上去啊!等下你滑下来裤子就湿了!”小男孩趁母亲没留意,又再悄悄的爬上去了。 “你下来!我讲过不能上!下来!” 小男孩站在高处,从滑梯溜下来,母亲刚好在下面接着他:“你看你,鞋子都湿了!和你说就是不要听!” 那位母亲的话,在我耳边非常熟悉,我仿佛看到之前的我,如此狼狈。 阳光越来越猛,我让孩子们去树荫下避暑,恰好小男孩的家人也往我们的方向前进。 小男孩有一位哥哥,他好奇地看着小宝手上拿着的坚果果干,为人母的我知道这孩子肯定饿了,我拿出包包的便当盒,给他一包巧克力饼。 此时,小男孩也凑过来,我也递给他一包。 “我饿了。”小男孩的哥哥满脸通红,汗滴在脸颊上悬着。 小男孩让他父亲打开饼干袋,但父亲的语气急促,“不要拿人东西。还给人。” 小男孩拿饼干找我,我也毫不犹疑地开了,小孩体力充沛,饿了当然要吃饱。 男孩边吃边说,“我在家里和弟弟打架,他打我的身体,我打他的脸。” “打架痛吗?” “不会啊。我还赢了弟弟。” 此时,男孩的母亲开口了:“你们两个三霸王,出到去就乱来,别和人家说啦,人家没兴趣听啦。” 我微笑和男孩说,“打架会受伤,别打架啦。如果要打,就打枕头,很软的,可以大力打下去。” 男孩的母亲说,大的越来越不听话,小时候还算乖,现在5岁就以为自己是大人。 想想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不一会儿,男孩们随父母去了海边。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深深觉得当父母真不容易。因为同是父母,我能理解孩子在大众场合失序时,父母承受的压力是很大,要同时制止孩子的脱序行为,还要承担内心的焦虑,担心留下不好的印象。做父母的,肯定很爱孩子,但当那份期望渐渐得不到回报,耐性会逐渐破灭,造成双方的冲突和不信任。 也许做父母的我们,也得适时停下来,让自己透透气。试着放下所有的既定印象和期望,看着眼前幼小的孩子,想想你希望他们成为怎样的人,把目光放远,就不会轻易因小事动怒。再调皮的孩子,心里也需要爱,父母若能温柔地扶一把,孩子肯定感受到这份爱的力量。 那天海风很凉,我牵着孩子们的小手,一路上谈有的没的,心里是满满的爱。孩子们,也许前方的路崎岖不平,但愿我们能继续牵手前进,珍惜每个当下。
4月前
清晨的公园,忽然细雨纷飞,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本该露脸的太阳却躲着不出来,导致欲亮未亮的天色变得暗沉沉地,四周的人潮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雨,跑得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我和妹妹两个人,孤零零地躲在公园的亭子里避雨。 早上出门搭乘123号公共巴士,到离出租屋不远的公园跑步时,都没察觉将会下雨。为了方便跑步,没有携带雨伞,连来回的车费都算得刚刚好,装在小裤袋里,只差没把零钱用塑胶圈绑在衣服上,生怕掉了一毛钱就无法顺利回家。 我们坐在亭子的木椅子上,把手撑在身旁两侧,晃悠着双腿,抬头望着飘落的细雨,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不经意地,妹妹提了一个建议:“与其搭巴车又被雨淋,不如趁机学个在下雨天也可以做的室内运动?” 还记得当时等了差不多3个小时,雨停了,我们才返家。 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公园等雨停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人生中,有3件对我意义非凡的事,要特别感谢妹妹,公园一幕是其中一件。因为妹妹不经意的一个建议,促使我积极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并且让我一直保有健康的身心,去面对日常生活。不但如此,这项运动也为我带来了一连串的因缘巧合,让我有机会到国外去开拓视野,进而接触到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事、物。 妹妹比我小两岁,长得比我高,做事积极,以至于做事慢条斯理的我,常常被别人误以为是妹妹。做事情永远慢半拍的我,常常还来不及反应,妹妹就已经替我安排好了一切,就好比买车、学驾车。 以前工作的地点偏远,需要转两趟巴士才能到达,因此清晨5点45分一定要出家门,步行一小段路到大马路旁,赶搭最早班的巴士到下一个车站转车,以免上班迟到。我都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出门,尤其害怕走在路灯昏暗的那一小段路,因为妹妹就在那里被抢走了手提包。有了这层阴影,导致我每天上班都是战战兢兢,左顾右盼地,生怕有不怀好意的陌生人,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兴许妹妹亲身经历过抢劫,也考虑到早上路段寂静的危险,她毫不犹豫地找到了相熟的朋友,帮忙联系二手车行,看车、选车、检查车的状况,联络贷款银行等等;妹妹着手处理这一切事宜时,我这个当事人却一无所知,还在日复一日地过着战战兢兢的上下班日子。 直到某天中午,一切准备就绪的妹妹直接在电话里通知我:车子已经选好,贷款已经联系好;而我只需要把钱准备好,周末把贷款手续签妥就行了。在我还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妹妹接着告诉我:教驾车的师傅已经安排好,星期六傍晚5点妹妹知道用快、狠、准这样的手段,来对付优柔寡断的我,是最好的撒手锏。 事到如今,连驾驶执照也需要考两次才勉强过关的小白,也只好硬着头皮地重握方向盘了。起初还不断地埋怨妹妹,埋怨她不懂得体恤我害怕驾车的心情,慢慢地,我逐渐明白了妹妹的用心良苦。以至于后来每次驾车害怕得手心直冒冷汗,也不断鼓励自己要勇敢地去面对,因为不想辜负了妹妹的一片苦心。当初看似无情的推动,日后,它却成了我有车代步、出入方便、自由的幕后大功臣。这是我特别感谢妹妹的第二件事。 心直口快的妹妹,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妈妈说妹妹的脾气像炮仗,噼里啪啦吵过就没了。很多时候我刚要发起战斗力,紧张的气氛差不多就过去了。所以不只是夫妻关系,姐妹相处在一起,也需要互补的养分,关系才能走得远。性格上的互补,它后来也是促成我跟妹妹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因素之一。 一双能独当一面的手 妹妹比我早一步在大都会居住。念大学时,我总喜欢在周末到妹妹租的小房间住。我们挤在小小的空间里,度过了无数个周末。一间出租屋里,间隔了五六个小房间,住了十多个人,环境嘈杂。屋里的租客换了一批又一批,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脏乱、昏暗的楼梯间;家门、房门、洗手间——我们在出租屋里像个机器人一样,三点一线机械性地来回走动。生活就如此这般地过了许多年。 直到妹妹发觉个人的隐私被冒犯,自那一刻起,我们才开始认真考虑:如何才能住得安心的问题。最理想的方案,当然是拥有自己的房子。当做事温吞的我,还在努力琢磨一份完善计划的当儿,做事积极的妹妹已经确定了买房子的地点,然后直接告诉我应该准备多少的头期钱,以及需要存多少的钱,来缴付每个月的房贷……在我还来不及确认自己的薪水到底足不足够应付时,就已经稀里糊涂地被妹妹拉着、跟着她的脚步走,继而买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因此,买房子就成了我特别要感谢妹妹的第三件事。 始终记得还没上学的时候,因为我这个姐姐的疏忽和失职,差点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我当时牵着妹妹的小手,想越过家门前的马路,也许是大意,又或许是年纪小,不懂得估计车速;正当我们双脚踏上正在修建的马路时,一辆越野车已近在身侧,刺耳惊心的刹车声、漫天飞扬的尘土……那辆为了闪避我们的越野车,早已经远远地驶离了车道。这个劫后余生的画面,一直被我铭记于心。我时时刻刻以它来提醒自己:且行且珍惜那些有缘留在我们生命中的人;并常常以它来警惕自己:“马路如虎口”。 以前被我牵着的小手,如今变成了一双能独当一面的手。它还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我力量与方向,再推着我往前走。但愿我和妹妹,能够这样相互扶持、相互照应地,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一直到老!
5月前
下过雨的周日午后,应朋友之约来到她公寓的游戏室打台球。开球的第一杆,瞄准小白球发力,“哒”一声清响,多年前的画面闪过脑海,我想起教会我打台球的那个朋友。 2015年的圣诞节,报完新闻后与同事兼朋友们一同晚餐但舍不得回家,正好附近有个台球室,就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圣诞夜。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台球,也因朋友认真教学,我学会了打台球,然而我并没有机会与他再玩一次,他就人间蒸发了,自此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得彻底。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一个人真的会“不见”,不是因为交恶,不是因为争执误解而远离那种,而是所有联系方式都找不到人,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那样叫人束手无策。 世界上那么多人,人与人之间到底要历经多少个轮回,积攒多深的缘分与运气,才能相遇相知,相伴相惜。自懂事以来我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路走来遇见的良朋知己,我格外珍惜。 曾经以为真挚的友情是属于青春的,长大后步入职场或在不同领域所遇见的人很难如年少时交心纯粹,但我错了。有些人初次见面,因一句话,一个浅笑,一个眼神,就能自然地感应到彼此意气相投的默契,愿意敞开心房交换纯挚的情谊,所以我有识于儿时的三十多年老朋友;陪伴彼此经历人生起落分享喜怒哀乐的知己;一起追寻梦想筑起革命情感的战友;突然闯进我的生活一见如故的新朋友;还有几天前因志同道合而刚结识的新朋友。这些新知旧雨,都在我的大小日子扮演不一样的角色,如生活大师莫洛亚所言,几乎所有人都因相识而改进,他们的出现让我一直不断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朋友为我做的“浪漫事” 无论是朋友为我做的还是我为他们做的“浪漫的事”,都是我生活很重要的养分,闪光的记忆。如果你问我,朋友为我做过最浪漫的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为我母亲守夜”。11年前母亲骤然离世,当时我与家人奔波忙碌早已筋疲力竭,与弟弟说好深夜轮班守灵,岂料两人醒来时已是清晨时分,直奔灵堂看见好几名朋友彻夜不眠聚在那里替我守护着母亲,昔日画面至今历历在目。我想他们都忘了,但我一直铭记于心。 值得感恩的是,这些朋友如今还在身边,但人生就像一辆疾驰的列车,有人会在某个交叉路口相遇驻足、停留,有人会擦肩而过,同行一程,而时间与经历带来“最残酷的成长”莫过于曾经腻在一起的人儿不知何故渐行渐远,如落下的帷幕般隔绝了两个世界的人生。 渐行渐远,是关系里默不作声的疏离,或许大家依然走着,只是不再并肩了;或许走的方向与人生的追寻早已不同;或许是彼此都给不了对方恰当的回应;或许两个人本来就只适合当“阶段性的朋友”。面对突如其来的单方面离场,我也曾经无所适从,殊不知后来的我也成了“中途退场”的人。 友情有时像极了爱情,年纪越大越向往相处间的宁静感,尤其舒心,在光辉中得以柔软,在沉默中得以心安。如果一段情谊让人伤痕累累,满心疲惫,请原谅我不够体面地全身而退,当一回别人的过客。如此的友谊固然遗憾可惜,但人人皆完美有瑕,我们终究会适应,只是慕然回首或突然听见对方的消息,难免感慨万千。 据说,我们的一生会遇见8,263,563人,当中只会与275人亲近。未来,我们还会经历多少次的友情迭代?没人说得准。于我而言,最好的友情,是茫茫人海中有幸相遇,恰好合拍且行且珍惜;如果走远了也没关系,在各自安好的世界里,如果你回头,我也还在。 那个教会我打台球的朋友,多年后依然杳无音信,偶尔还是会想起他,也还是会默默期许他终有一天平安归来。
8月前
臭豆臭不臭,见仁见智。 其马来名称“petai”翻译时稍加创意,应该会让人惊艳,更让敬而远之的人愿意尝一尝——我喜欢称之为“宝袋”。 长约一呎或更多,如果完整没虫咬吃过的,圆鼓鼓的豆粒,粒粒分明兼饱满,侧看像极了绿宝石,剖开的豆瓣更是“珠圆玉润”,惹人食欲。 70年代后期,家父还是伐木工人时,常在深山发现野生的“宝袋”(当时绝对没什么人有商业种植的概念)。负责巡视森林的人(mata kayu)常会记录森林里这类可食用的植物,这些都是受保护、禁止砍伐的,保留下来是为了住在森林里的原住民有足够的食物。 原住民向来懂得珍惜稀有和得来不易的食材。他们通常会徒手爬树,把“宝袋”从高高的树上采下来。这是为了确保宝袋树生生不息、开花结果,持续供应粮食。大芭野生的树木不比人工施肥栽种,一棵树要生长很久,拼命往上升高吸收阳光养分才能开花;有时需耗上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但凡事都有例外,盛产季节里,那想亲宝袋芳泽的森林巡逻员,会献计砍伐工人选订目标,偷偷用电锯砍下一棵宝袋树,供整组有份参与山里头活动的人分享,然后有人毁灭证据,最多也是上交一个误砍的报告了事。 家父就在这情况下,第一次将几大麻袋的宝袋载回家,而我也是在那个时候才认识了这个好料。 与原住民抢饭吃 当年会吃此类重口味豆类的人不多,后来传闻可以治疗糖尿病,掀起了抢吃风潮,一直到邻国泰国开始大量栽种,市面上才充斥着这个有人爱,有人恨的食材。 吃过宝袋的人,隔天小便味满是腥臭,要几天后才消失。通常母亲会挂条茄子在厕所,据说能除臭。 宝袋今天是餐馆名菜,任谁也想不到,当年政府规划为原住民粮食的东西,现在已变成城市人的最爱,这不知算不算是与原住民抢饭吃。
8月前
最近几年是短视频崛起的黄金时段,我爸爸也乘着这段风潮,开始热衷于向我们推送一些链接,并点名让我们一定要从头看完然后附上观后感。我不晓得我的姐妹对此举是何感想,不过我非常困扰,以至于每每看见他分享的内容都选择忽略,却又被迫回应,从而陷入两难。 主要是那些视频都在歌颂父亲的伟大,套用曾经的催泪歌曲〈父亲〉,搭配一样的内容:爸爸赚钱把我们养大的辛苦,子女却不晓得感恩。一样的内容,有些是电影片段,有些是动画,千篇一律,让这首本应感动万千子女的歌曲沾染了流量气息,徒增几分市侩感。 最初看到这类视频我还会有些触动,到后来却已麻木。到底这些视频的受众是谁呢?应该是要提醒子女珍惜父母的付出,但不孝子并不会因为一个视频改变,有孝心的也不需要这些反复的提醒,只能够在某些特殊的日子赚取几分眼泪罢了。 我爸爸的要求让本就不知道如何反应的我更加为难。该给什么样的回应呢?谢谢爸爸,你辛苦了?这应该是他要的回答,我却觉得难以启齿。不是因为我不感谢他的付出,而是因为这一切都显得太过表面。每条视频都在强调爸爸的好,爸爸的难,却没有一条提到子女在父母面前失去的话语权和子女相应的付出。爸爸们确实赚钱撑起了这个家,但他们也赢得了这个家的绝对话语权——父母是绝对不会犯错的,就算犯错也是为你好;最极端的情况下,孩子反驳的任何一句话都被视为不孝。这种情况难道就没有发生吗?为什么没有一起被放在视频里?单就这一点我就不想对这个视频发出任何感想,因为平面的视频不可能展示出生活的立体。 不举牌并不代表看不上 但偶尔看着这些视频我又会想到我爸爸的脸,想像着他当时的心情。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画面,他看到了他的付出,我看到的却只是视频。曾经有一段时间家里很穷,那时没有人明说但我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压迫,映照在爸爸向我们借钱时视线游离的双眼。后来好不容易撑过那几年,爸爸用讲故事的语气告诉我们那时他兜里只有10块钱,面对见底的油桶,无助化为眼泪一滴一滴落在方向盘。轻描淡写的同时挥舞着一把刀把故事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是怀着怎样的迷茫,却又尽全力再次扛起了这个家,甚至做得更好。 这难道不比一条条流量视频更动人吗?一次次刻意的指出像为父爱估了价,不举牌并不代表看不上这份无价之品,但求爸爸能够明白这一点,少发这些视频。 好啦,该去给他回馈了。谢谢你爸爸,你辛苦了。
9月前
《圣经》关于无花果树的比喻,广为人知,也有不少文章谈论过。此处介绍一般人较不熟悉的佛经比喻。 印度的无花果树,今天淡米尔语仍称utumparam,榜噶里语则称udumbara,就是佛经上说的“优昙钵罗”。 无花果树非不开花,不过其花“隐现”,掩藏于果表。只有佛出现在世上,无花果树的花才会完全“显现”,赢得天人的喜爱。 释迦牟尼在古印度示现成佛后,住世才四十多年,非常短暂。广本《佛说阿弥陀经》中说:“如世间有优昙树,但有实,无有华(花)也,天下有佛,乃有华(花)出耳。世间有佛,甚难得值也。”释迦牟尼灭度后,这个世界又进入漫长的无佛时期。我们生在这个时期,无佛出世,所以任谁都不曾见过无花果树“显现”的花。 所谓“无佛出世”,是说佛不以“佛”的身分应世。你可能遇见过佛,只是你当面错过,不认识佛罢了。 过去的佛在即将示现灭度前,放光现瑞,说《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简称《法华》)的上乘宝典。释迦牟尼亦如是。一直到说《法华》时,释迦牟尼才透露自己并非在印度出家求道后才成佛的,那其实是一种表演。释迦牟尼其实久已成佛,那年代之久远,不但凡夫的心力无法想像于万一,就是佛寿,也是无法用时间的数量来描述的,所谓“不可思议”。 然而,佛如果一直活着,世人便会懈怠、骄慢,甚至嫌弃佛。只有昙花一现,难遭难遇,世人才会痛念无常,才会去珍惜佛法。因此,佛以权巧方便,示现灭度,而实际上,久远的过去和今朝是同一时刻,佛一直都在呢。正如无花果树并非无花,花在,只是“隐现”而非“显现”罢了。有谁发精进心,他就可能见到释迦牟尼佛正在说《法华》,正住持着我们所在的这个刹土,而这个刹土原来是净土,竟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那个五浊【注】秽土!其实,释迦牟尼在我们这个刹土“隐现”时,可以同时在其他刹土“显现”说法。 那么,释迦牟尼佛的灭度算不算是一个谎言呢?佛给我们说了一个比喻。 肯听《法华》比遇到佛更难 有一个神医拥有多达百数的孩子。神医因事在国外时,孩子们不慎误服了他人的毒药。神医回来,孩子们跪求父亲救他们一命。神医便依方配药,对孩子们说:“这可是大好的解药,色香味俱全。你们可以安心服用,速除苦恼,永无后患。”孩子们有中毒较浅、不失本心的,见父亲调配的解药果然色香味美,便立即服用,彻底痊愈。那些中毒较深、已失本心的孩子,眼中所见的解药,并不佳美,所以不肯服药。神医怜悯他们的颠倒失智,对他们说:“父亲已老,死期不久,良药留在这里供你们取服,不消担忧不能康复。” 神医说完,便出国去,派人回来通知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已经病死啦。”孩子们想到慈父不在了,世上再没有人能救自己。在极度的悲伤中蓦然醒悟,发现父亲留给自己的解药,明明是色味香美的良药,于是立即服药,全都药到病除。神医这才回来与孩子们相见。 佛问:有谁敢说神医犯了撒谎的过失呢? 佛说,能遇到佛出现于世,很难。能遇到佛出现于世,还能遇到佛说《法华》,更难。需要等待亿亿万劫,乃至不可思议的那般漫长的时间,人才有机会听闻《法华》。你肯听《法华》,比你遇到佛说《法华》更难。假如在佛灭度后,你不但肯听《法华》,还能在听后欢喜地赞叹一言,佛说你这人比优昙花更为稀有:“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花!” 请好好想想,这话是何等分量!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佛没有说只有自己如优昙花般稀有,而是说你也可能稀有如优昙花,甚至超过优昙花哩。有机会听闻如是妙喻,该当如何地欢喜庆幸啊! 【注】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统称五浊。劫浊,是说人必定受时代所囿。见浊是说人必定被充满错误知见的思潮所误导。烦恼浊,是说人必因贪欲而陷入烦恼。众生浊,是说人随所属的群体而沉沦。命浊,是说寿命短促,令人措手不及。
10月前
12月前
和先生确认恋爱关系后,我们第一次出游日本。当时小姑给了我一些日币,托我在日本买某牌子的保温杯。 当时和先生两人都没什么钱,算是穷游日本,每一顿饭都在便利店解决。但日本就是这样一个衣食住行都很人性化的国家,便当零食选择繁多,即使餐餐都吃便利店,我们还是很尽兴。 我是一个受人所托就心心念念要完成任务的人,所以第二天就买了小姑要的保温杯。无奈我这人也粗心大意,在搭地铁回民宿的旅途中把手信落在车厢里了。 我非常恐慌,担心受到指责和埋怨,问当时还是男友的先生怎么办,他却毫不在意,说:“丢了就丢了,跟姐姐说一声就行了,也不必多花钱再买一个。” 对于他的如此反应,我是很震惊的。因我从小就在一个高压的原生家庭长大,我犯的错再小,都能受到来自母亲严厉的指责和往后几天的唠叨轰炸。她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你连这个都做不好,将来怎么做大事?” 不得不说,有这样的母亲,导致我成了一个极度害怕犯错的人,即使犯的错不算什么,都能让我成为惊弓之鸟。这样有好有坏,好的,就是让我变得凡事小心翼翼,无论做什么都要检查几遍;坏的,则是变得过度敏感,容易自卑,觉得自己真的不如别人。 如果和我一起旅游的是母亲,她要是见我把受嘱托的手信搞丢了,肯定又会用最极端的字眼指责埋怨我,然后当晚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会闹得很不愉快。 可当我准备好要接受指责和埋怨时,先生的轻松回应让我在震惊之余也非常感动。当时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会有这样一个不会把你的错误放大的人。原来这个世界上,会有这样一个人,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不会指责抱怨,反而会鼓励你不要回头,也无需自责,继续往前进即可。 开始认识到世界美好 这对长期受到原生家庭负面影响的我来说,可谓是照进了一线曙光,开始认识到这世界美好的一面。 后来我才发现,不只是先生有这么好的人品,他的家人也是如此,凡事不计较、宽容厚道。能找到这样的家庭,实属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若不好好珍惜,就是我的损失了。 如今和先生已经结婚几年,有一个可爱的女宝。他一如既往地宽容厚道,我们没有吵过架,有矛盾也是他谦让我更多。我感恩遇到他,遇到一个好婆家,内心那个极度敏感容易自卑的小女孩也逐渐被治愈,这就是双向奔赴的健康的感情吧!
1年前
想像我是一张白纸,我会被用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不负使命? 我忘了是什么时候被制造出来,被包装好还被送到了这间办公室。我每天看着同伴们被不同的人带走,有的不一会就被丢弃在垃圾桶里,有的被印满了英文字母收藏在柜子里,有的却是被机器切成碎条!我每天都提心吊胆,不敢预测自己的下场,但还是期望自己能有个完美的结局。 那天终于来了,我被一个愤怒的男人带走。我很害怕,害怕得什么也做不了。他突然把我捏成一团丢出窗口,我就这样从12楼飞了出去,相信地心引力很快就让我着地,然后被风吹雨打,再被日晒雨淋……我就结束了;我边坠下边想着。然而戏剧性的我却掉在一个漂亮女孩的面前,她拾起我把我打开还对着我笑!是的,最后她把我带回家了。 她用熨斗想把我复原,但皱皱的我还是留下了伤痕,她用不同的颜色沿着我身上的痕迹画出了很多线条,她眼中闪着光芒,不停地在我身上展示她的创意。一幅精心彩绘的抽象画完成了,我完全不认得自己了。我被女孩框起送到一个展览厅挂在墙上,我不再是一张白纸了。我是一张被扭曲后从12楼跃下,经历了痛苦也回复不了的抽象画。那个女孩为我命名为《重生》。以前我是一张白纸,但现在我叫重生。 一张白纸要有多么的幸运才可以被好好地被利用与珍惜,一种米养百种人,从不奢望他人都能实行物尽其用,我只能管好自己而希望能够影响身边的人。我用的那张白纸已经被高高挂起,它的名字叫《重生》。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