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用眼睛去旅游

5天前
(马六甲12日讯)甲市区荷兰红屋广场布满宏伟壮观的建筑群,马六甲基督堂作为当中最著名的活建筑,吸引游客怀着对古迹和时代的一份敬意,通过各种角度和位置与它留下最有纪念性的合影。 马六甲基督堂(Christ Church)是一座外表呈红色的古老教堂,由荷兰人于1741年兴建,历时12年后于1753年完成,是马来西亚最古老且仍在开放使用的教堂。 公鸡风向标具特色 基督堂正面建有三个拱形门廊,上端有一个大大的白色十字架,还有“马六甲基督堂”的英文字眼及“1753”年份标志,而顶层的钟楼上面设有一个公鸡风向标,散发时代特色之美。 教堂坐落在四周开阔的广场中,游客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这座古迹建筑,都能感受它的美,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尽管走过271年岁月,它因为保留完整而坚固而不沧桑,令人感到肃然起敬。 因此,无论是在广场周围、喷水池旁边、红屋外墙楼梯二层,都有以教堂为背景拍照的游客群,甚至会出现排队人潮,为的是留下最有纪念性的照片。 根据许多史料介绍,教堂内部呈长方形,天花板高达40呎,巨大的墙壁是用荷兰砖及本地红土砌造,外表再漆上灰泥,这种坚固的结构,让教堂屹立迄今271年依然壮观,宏伟又挺拔。 每一角落珍贵历史文物 同时,教堂内具有工匠手造长凳,祭坛上有一个复制版本的“最后的晚餐”壁画,完好的釉于砖瓦上;天花板的木横梁非常壮观,屋顶也铺着荷兰瓷砖,每一角落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2009年,国家文物局将马六甲基督堂注册于2005年国家遗产法令(645法令)下,为国家级遗产建筑。 【基督堂简介】 荷兰人为纪念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100周年,在1741年打造一座新教堂,1753年落成后取代老化的“Bovenkerk”(圣保罗堂),作为马六甲主要的荷兰归正会教堂。 1795年,英国殖民马六甲,1838年以英国国教的仪式重新为教堂祝圣,并改名为基督教堂。1858年,该堂由海峡殖民地政府维护。 1911年,英国殖民政府为基督堂装修,并把教堂和毗邻的荷兰总督府建筑漆成红色,最明显的增设是教堂门面钟楼顶端的风向标公鸡。 2023年5月21日,基督堂荣升为副主教座堂,是南部地区的暂时“座堂”,所谓南部是雪兰莪、森美兰、马六甲和柔佛组成的南半岛教区。 (资料来源:甲博物馆机构、维基百科、基督堂)
2星期前
(马六甲22日讯)当每天反复操着庸庸碌碌的脚步过生活时,不如逛一趟甲河畔人潮相对较少的地区,欣赏一波马六甲朝代人物壁画,看这抹栩栩如生的人物色彩,如何为店面建筑带来新的生命。 这些壁画出现在文西阿都拉路店面建筑背后,拥有一双巧手的艺术画家在错综复杂,且设计和结构皆不统一的建筑外墙,绘上了多名代表人物的肖像、标志性物品、动物和船只等,巧妙地呈现毫无违和感的艺术。 英雄人物 平民生活皆入画 无论是乘坐游船欣赏河景的游客,还是沿着河畔漫步的晨运客、市民和游客,都很容易被这些五彩缤纷的壁画吸引了目光,甚至好奇跟着壁画一起探索马六甲的过去。 《用眼睛去旅游》记者走一趟这短短的路程,就驻足欣赏了好几幅壁画,譬如墙上有明朝航海家郑和将军,也有马六甲王朝的苏丹、马来英雄汉都亚、汉丽宝公主等。 当然,墙上也画有来自异国他乡的客人、欧洲的殖民统治者等,将马六甲的丰富历史刻画入墙,象征它繁荣、辉煌及多元的过去。 同时,马六甲子民早期的生活面貌,包括讨生活的方式、狩猎的方式、英雄之间的博弈等,也都被画在墙上供欣赏,彷佛带观赏者走一趟时光隧道。 波光粼粼照耀古今建筑 另一方面,走在这一段河畔的人们,必定也会看到近期获得提升的红色沿河走道,安心走在其中能将河景揽收于视野中,看着河面上烈日照出的波光粼粼,看看周边的古今建筑,偶尔也会遇到徐徐走过的游船。 当走完壁画这一段,眼前出现一座静静守护甲河的旧车站行人桥,另一端则有如钢铁般跨河的拿督莫哈末晋桥,彷佛两种不同的世界,却又奇妙共存。 其实这一趟旅程的收获是特别的,你会发现无论是古旧的、新颖的、转型中的,这些都属于马六甲河成长史的每一个部分,只要好好欣赏每一道风景,便是每一份收获,多看多思考,相信能为大家的心灵充电,快乐再出发。
1月前
(马六甲15日讯)走在古色古香的观音亭街,古刹、佛寺、会馆、老店和老招牌就像一幕幕往事在眼前掠过,散发着独有的古旧之美。 观音亭街(Jalan Tokong)是一条与鸡场街毗邻的短短老街,也是游客和香客必访之处,它的停车位一样一位难求,每逢周末、假日、农历初一和十五人流量大增,但它的美在于没有被时代改变,幸运地被岁月眷顾着。 尤其看到一间又一间的神料店老字号依然耸立,那停留在圆形樑柱的宝号雕刻,以及挂在二楼铁栏杆上的宝号,还有随着民间节日而上架的各种香烛和神料用品,阐述着不随时光流逝的民间信仰文化传承。 老屋大部分保留原貌 历史悠久的老屋单位彼此相连,大部分保留着原始面貌,散发着自然的年代感魅力,于是成为游客爱拍照取景的老街区,偶有数间新型商号的进驻,也用朴实自然的装潢融入这条老街。 观音亭街建有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华人庙宇——青云亭(始建于17世纪,东南亚历史最悠久的庙宇),也是全球游客慕名而来的旅游景点,大殿内高挂多道清朝年间的木刻牌匾(如乾隆及道光年间),而精致又复杂的木建筑结构、壁画和雕刻、屋檐和屋顶上的立体雕刻,更是文化、艺术、宗教和历史的精华所在。 青云亭对面是一座古老的戏台和装修后的“亭主厅”,前者主要作为举办酬神戏的表演平台,建筑手艺非常突出,后者原为中原节举办普渡的一座凉亭,2017年装修后命名亭主厅,以纪念历任亭主。 具有浓浓中国建筑风格的大马香林寺,是金星法师为纪念恩师香林老和尚发心建造,也是重要的佛教团体发扬地,它建于1985年,二楼为大雄宝殿。许多游客到观音亭街浏览时,都会到来参观或上香,感受庄严的佛教氛围。 老屋阐述着乡情故事 与香林寺为邻的是一个马来甘榜,名为甘榜葛迪(Kampung Ketek ),深入其中可看到其中一个木屋,曾是现代马来文学之父文西阿都拉的故居;然而游客大多选择在路边的传统浮脚木屋拍照留念。 在观音亭街,也可看到马六甲荥阳堂郑氏宗祠、冈州会馆、万宁社的会所,古老的老屋阐述着乡情和宗亲的感情故事,而位于街口数间低矮杂货店,则给人一种老岁月的美好,展示着不为时代而改变的骄傲。
1月前
3月前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