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相机

2星期前
3月前
4月前
8月前
9月前
10月前
“我要结婚了。” 一则短讯传到父亲的手机里,发信人是姐姐。 直到看到这行字,我才恍然发现,我们真的长大了,不再是以前天天黏在一块嬉戏打闹的女孩。 早些年,姐姐到新加坡去工作,每3个月会回来一趟。我从小与姐姐同房,即使她去了那么远的地方,她在这房间的一切都依然保留得很好,就好像,她从未离开过。 床单是她以往喜欢的简洁白色,衣橱里有一半的空间放置着她的衣服,她的书桌上,有中学毕业时朋友送的照片和小礼物,还有贴得满满的便利贴。这间房间,永远都做好了等她回来的准备。 得知她要结婚的消息,我知道这里有关于她的一切很快就要被清空,因为她准备嫁去新加坡,在那里安定下来。 姐姐结婚期间,正好碰上了冠病疫情,那时机场还未完全开放,我们只能透过视频通话,去见证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刻。 我曾在脑海里上演无数次,姐姐出嫁当天,我会作为伴娘陪在她身侧,手接住了她扔出的捧花,然而当这一切落实到现实当中时,我却只能隔着那有些卡顿的手机屏幕,默默送上祝福。 以前在电视剧中看见女儿出嫁的情节,父母总会双眼通红,一方面为女儿的幸福开心,一方面又不舍。这种心情,直到我姐姐出嫁那天,我才有体会,就好像心里突然空了一块。你知道那是你姐姐,但与此同时,她也是别人的妻子了,不再完全属于你。 屏幕里的姐姐笑靥如花 记得以前姐姐有一架相机,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时,相机成为了最主要的拍摄工具。她的相机里有好多照片,记录着生活的点滴,比如我俩早上做半生熟鸡蛋,那碗半生熟蛋里,有我不小心掉下去的鸡蛋壳;她为我绑了辫子;我们在后院各个角落的影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架相机早已坏了,再也拍不出与我们有关的故事,但它依旧被保留下来,就收在姐姐书桌的抽屉里。 白色,应该是每个女孩嫁给爱情时最幸福的颜色吧。 看着手机屏幕里的她笑靥如花,我知道姐姐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妻子这个新角色。 我拉开书桌的抽屉,看见银色的相机正安静地躺在里面,我下意识用手指按了开机的按钮,相机的画面依旧是漆黑一片。 坏了的相机没有被姐姐扔掉,我想那是因为她想保留的,是这黑色背后曾经绚丽的色彩吧。 那与我们有关的色彩。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基于受教育不高,为了增添身上所持的“小刀”,他如海绵般学习,在工作之余不断到夜校进修,希望把这些一把一把小刀汇聚成“大刀”,让自己的人生更添色彩。 星洲日报《大柔佛》本期要介绍的《今日面谱》主角,是现年55岁的肥料商蒋运发,他目前是加拉巴沙威四维华小校友会主席,曾担任该校多届家协主席。 早期最想学摄影 他以“色彩人生”来形容自己的人生,最早因为看到教会的弟兄姐妹拿相机拍照,心生羡慕而想学摄影,却基于摄影属高消费爱好而暂时割爱。 屈指一算,他曾经上过的课程,有社交英语班、电脑基础班、电脑理账班、水墨画、歌唱班、拉丁舞班、摄影班、高尔夫球班等。 此外,随著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夜间部的招生,他打算报名修读烹饪班,让自己也再添“一把刀”。 他表示,他选修的多数是经济实惠的夜校,包括之前马华所开办的终身学习班等。 在回忆过往的岁月时,他表示,最初学的是社交英语班,当时因为年少未好好学习,在工作时觉得有需要,就到新山去学。 到处拍摄掌握技巧 他表示,其实最初想学的是摄影,早期到教会,看到弟兄姐妹拍照就开始想学,但摄影是一项高消费,加上经济不宽裕,便不敢去碰。 他披露,在创业后,陆续有了出国旅游的机会,却因为没有相机,无法拍照留影而深感可惜,于是购买了第一台傻瓜相机,后来生活比较稳定,才买了一台较好的二手相机。 他表示,由于喜欢分享,经常与朋友交流,不时拿着相机到处拍,自然就能让自己掌握更多摄影技巧。 “随著时代的进步,如今手机拍照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甚至修图都非常方便。” 摄影为事业加码 他坦言,摄影也为他的事业加码,摄影让他学会观察入微,到顾客的园地时,很自然地投入观察植物,甚至用微距的方式拍摄,在发现一些叶虫时,提醒顾客预先做好防范,防患未然可减少损失。 住在加拉巴沙威的他表示,沙威新村属乡区,早期没有什么活动,一般晚上都是跟朋友喝茶,而夜校的上课时间是在晚上7时至9时30分,他就提早下班到夜校上课,下课后再找朋友喝茶。 “我读书不多,没有文凭,就想多读夜校拿几张证书,结果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上课。”  曾开中心让同乡学习 他表示,为了让更多同乡有机会学习,他于十多年前,曾一度在沙威租了一间店屋作为学习中心,邀请曾经教过他的舞蹈、水墨画、电脑等的导师,以优惠课程授教,后因为负责打理的导师离开,在没人协助打理下结业。 他坦言,喜欢学习,却不喜欢面对压力,在课堂学的只是一些基础原理,虽然导师鼓励他多参赛,但他都不会特意去参加。 “我只是好玩,像学拉丁舞,我学了六七年的基础课程后,更喜欢在受邀参加慈善舞会时,放松心情跳一跳。” 他说:“很多人说我的人生很精彩。但一路走来,我的生意起起落落,面对很大的压力,只是我不肯认输。在我彷徨无助之际,唱一首歌、跳一支舞或打一场球,就能将负面情绪赶走,让头脑清醒。” 他表示,通过上课结识不少朋友,也能将所学的各种技巧用在生活,例如上口才班和学唱歌,让他在上台致词时咬文嚼字更准确,也更具信心。 好动的蒋运发,除了曾经在七月歌台唱歌,也曾指导四维华小的学生唱客家歌,到古来韩何公会与会员分享传统舞的技巧,担任歌唱评审等。 喜欢跟别人分享 他表示,由于身上有这些“小刀”,在出席不同的场合时,他都能应对自如,在外旅游时,也能带动气氛“玩”起来。 “我喜欢跟别人分享,分享越多进步就更多,能丰富自己的人生,让生活更精彩。” 他坦言,在夜校修学的是基础课,只有不断地练习这些基楚原理,多与人交流及向老师请教,才能掌握得更好。 蒋运发也活跃于各社团组织,他也将社团视为一把小刀,认为多参与社团的活动,就能认识更多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收获也会更多。
1年前
在古力巷跳蚤市场买了几张50年代的旧家庭照。一共10令吉,就把别人家里的大江大海拎走。 会在这乱七八糟的旧物摊前蹲下,因为被眼前一大叠摊开来,大大小小的的黑白家庭照吸引。谁家的幸福快乐和青春韶华,辗转丢失于此?谁是谁,可能已查无此人,更多是顺序老死。在影像如此珍贵的年代,尽管时光流逝,缺失故事简介,这些光影定格,却显得灵魂饱满。 细读老照片背后的留言多遍,相中人秋娟在1954年于北马影相馆拍了全家福,照片赠予欣泛兄,将4位6岁至5个月大的小儿女姓名和岁数写下,加上当天日期。秋娟字体娟秀,相中娴静微笑。那时候那年代,那样的娴静,是难得的。 早年古力巷跳蚤市场有特多好看多元的旧物,这样的优势近年已减退不少。这年头旧物有价,二手形成经济学,有价有市的旧物打从抛出家门,早被收藏家跑腿全数带走。虽然如此,身边那些恋旧朋友,还是时不时会报到寻宝。 相对之下,价廉的旧物如老照片,带回家之后还可以干嘛?艺术家朋友Howard会把的老照片再创作,以不同媒介和手法,加入能改变旧的叙事方式,为每幅黑白照赋予新的含义和生命。觉得这样的创作很有意思,他通常将不同形状的剪纸图案遮盖人物面部,在照片空间里添加微小细节,更新了被抛弃的老照片的故事,让它们重获新生。 回到家里,你可曾记得橱柜抽屉里,还收藏着实体相簿和家庭老照片吗?十几年没再冲洗硬照,有了手机早丢了相机,相片都在档案里了。那些多年下来,在各种场合和各种对象的影像,堆积起来也有几千张。还好智能手机把照片置云端,不至于将走过的路忘却。 临近大选,这样的时候,总想起一张2013大选年的旧照。脸书每年就会弹出这画面。那天晚上我们把车子开上渡轮,一行人在船尾迎对晚风海浪,看着缓缓靠近的乔治市万家灯火,请路人甲帮我们拍下这一刻。那一晚,大家心里那么亢奋,登上渡轮前,我们陪同从香港飞来的文化人梁文道,到威省马章武莫区给新晋蓝眼候选人李凯伦站台。 看回旧照,10年前后,世界早已改变。槟城渡轮停驶了,相中好友,古迹建筑师耀威去年离世了,文道也好久未再来马,大马政局亦翻转再翻转。仿佛,时代的意义 ,城市的变换,政治的多变,生命的交替,人生的际遇,都在这张旧照里了。   更多文章: 张丽珠/为你种树 张丽珠/煎饼人生 张丽珠/​走错路 张丽珠/一碗Laksa 张丽珠/炉火纯青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成为洞穴〉 满分的黑 往深处织网报答夜的母爱 里头堆满毛团跟着染上天黑 或许是鸦叼走了它发亮的心 而生命的缺角终于看开 变得宽广容得下日息的膨胀 漆黑成就漆黑 使得蝙蝠也安全入睡 当石与石发掘聚会 常常惹出火花 他总想起还有熊在洞的后脑冬眠 而这季节的破口长期开门 接住两个世界的肉体和气味 我分不清黑与亮的形容词 只知道时间依在身旁小睡 而深渊无穷败坏如 祷告室渐渐暗下 我们说的谎都曾泛出蛾 沉静的黑和飞 成为洞穴,而不是黑洞 所有生态的文本至上 我也进入了一种熊的状态 中年左右 拥抱肉食主义 快乐地养起皮毛 〈成为峡谷〉 水曾往幽静蛇行过 却也留下干涸的蜕皮 气候射下的太阳 在这里群居 河渐渐退出低地的寓言 故事虽然未竟 回音卷起空气扬帆溜达 你说行程若盛开峡谷 你还会不会涂防晒油 头上顶着帽 通向指南针因寂寞许久而故障的远方 多像一则神话,也像大地造化出来的艺术 我们谁都买不回去 唯有常常前来搭上风速 走遍岩石的画廊 你启齿的赞叹,套上了镜回弹 掉到水面形成云 或雾采集着仍沉睡的蓝天 你说这里很像 小时候用过的操场 因童年轻而变得更湛蓝 〈成为相机〉 这洞穴只有天亮 没有黑夜的旧事 常常四处碰撞风景 调节他的食欲 你要的三餐或许: 在山崖、在沙滩、在摄影棚、 在车站被染成人潮之际 咔嚓已成为与时间约会的暗示 满地开花 细细的编写过去和未来的呼吸 这体积只有流通 没有死角,所有东西和死物 都要有进有出 不便秘 而他替世界的寓言建档 我们抽出一两片 播映,驱逐黑暗 仿佛所有身上光的特征 又活了一遍
2年前
相机能记录下许多生活中特别的时刻,但对一些人而言,相机记录的是别人的珍贵时刻,陪伴的却是自己成长的时光。 来自麻坡的陈嵘嘉(42岁)在成长的岁月里,都有相机陪伴左右,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热爱摄影的父亲,所以相机陪伴了他与父亲的许多时刻,同时见证了摄影的演变。 本期的《今日面谱》,就带领读者们听听陈嵘嘉成长过程中,与父亲及相机的点滴。 当父小跟班相互配合 陈嵘嘉的父亲陈庭玉曾在麻坡区为人知晓,他曾是报界记者,也因为热爱摄影,而成为麻坡许多会馆组织及活动的专门摄影员。 因为父亲的关系,陈嵘嘉从小与相机结下不解之缘,从拍摄、冲洗照片到拍照录影等,他都相当熟悉。 陈嵘嘉表示,父亲从50年代还是中学生时就开始接触相机,60年代步入社会后则开始收集相机。 自他懂事以来,家中就少不了相机的踪影,其父亲还会跟进新的相机款式,每当更换新相机时,都会把旧相机收藏好,由于家人都知道他的爱好,并不反对。 珍惜保留父亲旧相机 他回忆,家中小孩只有他对相机有兴趣,所以从小学开始就伴着父亲出席活动,从小跟班直到能够独当一面,与父亲相互配合,当父亲分身乏术时给予协助。 他说,父亲于2012年去世后,家中就有数十台各类相机,惟一些在搬家过程中遗失了。 对他来说,相机是父亲珍爱之物,也是父亲留下的念想之物,他会把父亲留下的数十台旧相机好好保留。 难忘马哈迪访关圣宫 陈嵘嘉表示,他自小充当父亲的小帮手,在父亲拍摄时跟在左右帮忙拿东西,之后父亲才教导他拍摄技巧,包括光圈、速度等。 他表示,父亲带着他出席过许多场合,他印象较深刻的是90年代,时任首相马哈迪到麻坡关圣宫,当时他也跟着前去。 “我跟着父亲到许多社团组织或活动拍照,也认识了不少当时的领导,还一度被人误以为我是记者。” 他说,除了拍摄,父亲也在家中设立暗房冲洗照片;同时包办了家人几乎所有照片。 他指出,当时仍是菲林底片的年代,菲林对光非常敏感,一旦曝光就不能使用,因此暗房不能有窗户,只能安装一盏小红灯,因此,暗房相当热及弥漫着冲洗照片的药水味。 “父亲在暗房里,先把底片的影像照在相纸上,用药水冲洗直到影像出现后再过清水,才挂起晾干或烘干。” 当时,他在暗房的角色是负责吸干相片上的水分或用吹风筒吹干,印象中还曾把照片“烘焦”。 菲林年代考验技术 科技的进步,让相机起了巨大改变,智能手机更让人人可当摄影师。 陈嵘嘉指出,在菲林年代,摄影相当考验技术,由于拍摄后无法马上看到效果,菲林成本高,所以每次拍摄时,都要确保各方面到位,包括灯光及人物表情。 “当时拍摄前,还要特别提醒大家不要眨眼,以免影响效果。” 他说,数码相机让摄影变得简单,除了自动化设置,拍摄后立刻能看到效果,还能不断重拍。 “智能手机更进一步简化拍摄方式,相机内的各种设置,如美颜与特效都让成果不输专业摄影,拍摄后还能修图,而且还能进行录影。” 他表示,过去专业的相机与录影机体积大及沉重,数码化后则小而轻,令拍摄工作轻松不少。 喜欢动画录影短片 尽管自小接触相机,也对各类相机相当熟悉,但陈嵘嘉步入社会后却选择录影,并与父亲一起配合摄影及录影工作。 他表示,当录影开始普遍时,父亲也有帮人录制影片,而他发现自己更加喜欢有动画的录影短片。 他说,过去是使用录影带拍摄,拍摄完毕后他会把录影带带回家中,通过电视播放及进行配音。 他指出,当时录影带配音时必须非常小心,一旦不小心盖过现场声音,就无法复原;如今则便利许多。 他说,如今很多智能手机就能囊括拍摄、录影等功能,后期制作更加简单,所以许多人都会自行拍照及制作视频,加上航拍器的出现,让摄影及录影行业更具挑战。
2年前
闲来无事翻看旧相簿和电子相册,是我宅家期间最心悦的事。因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记录了当时最真实的一刻,能把人带进时光隧道,重温那些曾经亲临的现场。 年轻时我在台湾念新闻系,上过资深媒体人殷允芃老师的摄影概论。可惜学艺不精,没把这门课修好。我从未想过要成为摄影家,只是养成外出时随身携带相机的习惯,将遇见的美好拍下来。路旁一朵盛开的野花、一只在花间飞舞的蝴蝶、伫立在电线杆上休憩的翠鸟、潺潺的溪流或流动的云、一名陌生女子的微笑,都是镜头下绝佳的拍摄对象。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经典名作《论摄影》(On Photography)被摄影爱好者奉若圭皋,她说收集照片就等于收集世界,认为照片在教导我们新的视觉准则,告诉我们什么值得去看的概念。当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捕捉美丽的瞬间时,就是在用心阅读这个世界,甚至认为拍照和战争、迁徙行为有可类比之处。 我也认同吴明益在摄影散文集《浮光》的观点,他说光学改变了空间距离,相机把一个有限的空间平面化,并以辅助记忆的形式抵抗时间,同时改变我们所面对的时空关系。“镜”与“窗”都是很有魅力的视觉语言,镜是摄影者自我意识的反射,而每幅照片既是镜也是窗。 村上春树对摄影也有一番见地。他在《寮国到底有什么》这本游记里说旅行的时候他几乎不用相机,而是把精力用来观察形形色色的东西,把情景、氛围、气味和声音等烙印在脑中,让一切渗入肌肤,让自身成为录音机或照相机,让自己成为好奇心的俘虏。对他来说,所谓好奇心的俘虏不是告诉别人我曾到此一游,也不在于发现新的领域,而在于拥有新的、与众不同的目光。这跟我们每去到一个地方就忙着拍照打卡的心态有所不同。好的摄影者就是懂得用眼睛观察世界的人。 摄影影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影响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有人说摄影师是世界上最浪漫的职业,我虽成不了摄影师,却能成为世界的旁观者。摄影是艺术创作,是想像力构建的世界,也是一种对现实的重新认知。 相机是1839年发明的,时至今日,各种智能手机推陈出新,摄影功能越来越强大,大有取代相机之势。出神入化的修图App正企图美化这个世界,操控人们对现实的感知。然而肉眼所见的未必是事实,心灵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通过自己心中的眼睛去辨识世界的本质,那才是相机所要捕捉的。 我家闺女在大学读环境科学,摄影是必修课,她曾以“一名译者的日常”为题,跟拍我的日常生活,制作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摄影日记,听说拿了优等评鉴。等我百年归老后,或可留给活着的人当一个念想。   更多文章: 叶蕙/从前日本有座灵山 叶蕙/一方山水一方风情 叶蕙/美人骨的前世今生 叶蕙/猫头鹰先生养狗记 叶蕙/女人啊女人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