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聚会

3月前
4月前
7月前
清晨赶赴古城马六甲两小时多的车程,大都走在晴雨交替间,到达酒店正赶上分配住房,会场呈现一片久别重逢的欢笑声。 已延迟3年的聚会,对这群体质大多亚健康型的老同学来说,却也等得有点焦虑了。放眼望去,大家头顶的灰白色素似乎更多了;手握拐杖者也不寂寞,人数增加中;在后辈协助下,坐轮椅的也出席了。传唱六十多年的〈生活营歌〉再度响起,百人大合唱让这里成了最激动人心的一刻,今夜将会有好些人忘记了睡眠时间。 11楼房间落地玻璃窗外不远的马六甲海峡,雾霾浓得化不开,期待初升朝霞穿越海平线,散发出碧绿耀眼金光的日出景象顿成泡影。清晨这场绵绵细雨,打乱了好些脚力仍好的老同学前往马六甲河畔晨运的计划。原定8点左右集合的早餐时间变得更早,让酒店服务员有点忙不过来。餐后紧凑节目、欢腾的气氛让大家有重回年少的感觉。 期待的还是夜游马六甲河。灯光下河两岸朦胧景色配合船员的讲解,让人如进入时光隧道,穿越了强大的明朝郑和舰队,见证马六甲王朝的辉煌。而后经历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巧取豪夺,更让我们珍惜今日的繁荣热闹,更用心守护古城的世界文化遗产位置。 非常感激这次“情牵古城”之约,让一位失联近半世纪、原居马六甲,当年金马仑文青团队的老战友吴校长闻讯找了上来。彼此相望好一阵,方从惊讶中浮现那熟悉的轮廓。这一幕很自然地勾起当年在金马仑高原多次为艺文活动筹备工作,挑灯夜战的画面。 1972年4月15日,金马仑文青团联同霹雳和丰文艺组呈献的一场文娱演出,其中一个哑剧《求你动手要晚一点》让剧中男主角戚佳安(文青团秘书)主席朱清发被有关部门请去解释剧情是否宣扬共产主义,甚至还惊动了时任县长,幸之后大事化小,平安无事。随后在金马仑再也没有民间团体公开举办此类文艺演出。事件以后,文青团活动进入了冷却期,在那政局敏感的年代也是无奈之事。随后几年,这群年轻的朋友也为各自的理想生活散落国内外,除少数继续保持联络,大部分却是失联了近半世纪。 偶尔短聚 温暖久久 无法解释这种隐藏的情愫,每回途经马六甲总不期然想起1976年就回家乡为艺文和教育工作默默付出,现已退休多年笑容可掬的吴校长。半生缘一世情,50年弹指间,老天怜悯让我们有生之年仍能重逢话当年。我坚信经得起岁月考验的亲情友情不管分开多久多远,偶尔相约一句问候、一次短聚,总会温暖人心久久不散。热情始于那无悔沸腾的年代,祈愿这熟悉场景让生命光环持续绽放,直到挥手人间那一刻。 临别当天有幸借酒店高楼住房俯视一群白鹭从远而近,目送它们消失在那海岸填土方向。此时更远处的红树林一只掉队白鹭,正沿着大队航线努力追赶而去,在这雨后,天色朦胧景象显得是如此孤单落寞,画面甚是感人。 数十年友谊岂能相忘,感恩岁月让我们在黄昏之年,还能相遇白头话当年,让泛黄照片话题不断,让回忆充满激情,让生命不孤单也不落寞。因为有黄昏,才能遇上艳丽的夕阳红! (后记:吴校长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终于联系上戚佳安,原来他随工作迁居马六甲已经30年,而文青团主席朱清发多年前已离世。)
9月前
10月前
(新加坡26日讯)多用途私人包厢近年来在狮城如雨后春笋冒出,主打让顾客在隐秘空间聚会、受到不少年轻人欢迎。不过,一些包厢里没有设置监视器,引发部分家长的担忧。 一些包厢没有装监视器 据新传媒8视界新闻网报道,在一些私人包厢(hangout rooms)业者的广告可以看到情侣拥抱、一起用餐的画面,并称顾客可以在包厢里有绝对的隐私,包厢里面也没有安装监视器。 私人包厢的主要顾客群是年轻人,这类空间让他们可以在不受父母监管下聚会、庆祝生日、约会等等。 受访业者表示,他们有通过会计与企业管制局注册业务,是正当的行业。 不过,不少家长担心,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到这些地方聚会,可能会喝酒、抽电子烟,甚至进行性相关活动。 私人包厢业者诗涵柯乐说,旗下包厢更像是一种活动场地,不少人去那里拍TikTok和YouTube视频、庆祝生日、办粉丝见面会等。进入这里的包厢没有年龄限制,但12岁以下孩童需要家长陪同。 诗涵柯乐表示,知道一些同行主打情侣市场,不过她指出,旗下包厢的卖点是包厢的装修主题,推广的是“每个人都受到欢迎,应感到安全的地方”。 她也说,由于成本问题,也为了让顾客感到更舒适,旗下包厢没有安装监视器,但包厢没有锁,员工也受过培训,如果发现问题,员工随时能到包厢查看。 另一家私人包厢业主莎米拉则透露,虽然生意可能受影响,但旗下包厢都有安装监视器。 她说,监视器可确保店里仪器的安全,也让她可以查看顾客的情况,提醒顾客店里的规矩。 家长担忧安全 家中有青少年孩子的家长表示,对私人包厢是否安全感到担忧。 那依雯(译音)育有3名分别是13岁、20岁和22岁的儿子,她认为,包厢的生意模式是错误的,并透露,除非相关场所采取的措施到位,她才会让孩子去这些地方。 育有一名18岁女儿和一名14岁儿子的陈盈莹(译音)则说,如果孩子去这些场所,她会感到“不舒服”。 另一方面,受访年轻人则表示,他们到包厢时,都是进行健康的活动。 22岁的社工哈尼比斯里说:“想要找个家人不在场的地方,让我们有自己的空间。” 21岁的大学生诺依曼说,为了避开闹市的人潮,她会和朋友到包厢聚会,“有像在家的感觉”。
10月前
我和高中同学的聚会约在稍微远离市中心的炸鸡店。炸鸡店先在市中心开了总店,然后又在不同商场和小区开了几家分店,经营规模越来越见活力和野心。这个农历新年推出的促销商品是炸薯类,还特别量订了纸盒;盒子里头分成3格,分别盛装格子薯、薯条和卷薯,另外也备有3种酱料。这自然是瞄准过年人们群聚的需求。我则觉得想法聪明,往年曾经发生鸡肉缺货——新年假日鸡贩也放假造成原料供应不及——所以马上变通包装和主打其他较少原料短缺风险的食品。 我来到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叫了炸鸡胗、盐酥鸡和手冲饮料;事实上,年纪同样奔4的我们,已经鲜少肆无忌惮地消耗炸物。只有等到这类特别聚会,才会不顾禁忌和健康地先“吃”为敬。我自然是点了新年特备商品,全部都是“薯”,食物一上桌就不停往嘴里送,宛如仍是少年。 这个聚会已经延续了好多年。我们私下有个微信群组互通消息。上一次聚会是在全国大选,外地工作的同学们难得回来,投票日当晚就约了地方小聚,一边等成绩揭晓,一边“说三道四”。我总是在过后不记得大家说了些什么,却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那种彼此搭肩打气的默契。就像准备大学入学考那两年,无论状况多么焦头烂额,我们仍扶持着彼此,先过了这一关再说。许多年过去了,如今各自面对的挑战和关卡也变得不一样,但我们继续为彼此打气。不需要明说,默契就已经存在。 也便是那个时候,有人说起了W。我中学时代曾经和他同班几年,后来分班了就渐行渐远。但我一直都约略知道W的情况,中学毕业后去了哪里升学、完成学业后回来创立事业,此去经年。这次提起W,可从叙说中听出不少担忧。W过得不太好,事业、生活、感情、家庭和健康都亮起红灯。W并不是这个聚会的一员,却与我们是生命共同体。 听了W的故事,除了感叹,也没法多做什么。变成成年人的我们,都懂得人际之间的界限,许多时候只能隔着距离关心,在没有对方的允许之下不能逾越红线做得更多。吃着稍嫌过量的炸物,我们默默祝福W,然后转换其他话题。 默默哀悼着提早告别的W 那是一个下着雨的寻常晚上,我们逗留至店家准备收拾关店才离开。雨还下着,回家后各自传简讯报声平安,然后打点好自己就入睡。平平凡凡顺顺利利就是我们此刻的福气。 过后几天我继续陪家人,开始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临行的前一天早上,收到意外的简讯:W寻短见,人不在了。往后一整天就只是等着与W亲近、尚有往来的同学更新消息。除此之外,能做的也真是不多。人都走了,故事差不多就了结了。 当天下午到城里的咖啡馆窝了一阵。没有抽烟的习惯,就啜饮着咖啡,看窗外已然晴朗的风景。默默哀悼着提早告别的W。陌生又不太陌生,伤心又不太伤心,只是不断觉得可惜:我以为你家世比我好,应该会过得更好,但你的烦恼原来是我无法测想的烦恼。 伤心很快就消化掉。从新闻标题得知更多W被发现时的细节,报纸比我们懂得更多详情。10年前,日常开销通常要预留一笔钱封红包;近年这笔开销转而预留作为帛金。不得不接受我们已来到中年此一现实。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新一年的交替,人容易善感。关于过去365天里,那些年纪渐大、工作轻重、身体状况、家庭和睦等的好进展和恶循环,忧喜参半的。没有写长文记录年度得失,只是默默的跟自己说,有些事情真的控制不了就算了,有些情形真需要努力去追回来就使力吧。 这样的心情里,老想起12月那场中学同学聚会。临时起意的聚会,是因为从新加坡回乡路经槟城的学姐蔡欣洵,不久前出了新书《有时我们远行》,热心同学志雄马上召唤,把大家靠拢,请学姐给大家说说书里的米都家乡深刻情感,给当年离家的我们一些缅怀,也许更多是初衷。 赴会同学并不多,十来个年纪相仿的同校生和几位年轻听众,聚在召集人志雄的新创空间COEX里,气氛暖和,主持分享会的是欣洵的同学涂仲仪。端坐学姐和涂医生前的我们,有当了法官的学姐小燕,好几位建筑师子祥、培超,企业家丽萍等。那年的少年郎现在都是半百的男女了。 学姐说书,最想念的家乡风景,是中学周围的绿地毯稻田,那是她少女时代的缪斯。文艺少女学有所成初到新加坡工作,为了应征工作,只有能力买一件新衣一直洗换的岁月,那些难走的路,因为有米都人的韧性,现在说来像一阵轻风。 日常主持医院大局的涂医生,席间聊起青春,一直提到罗大佑,那个年代疯罗大佑的年轻人,大抵和他一样,一首鹿港小镇已经唱出了小镇青年的心。千帆过尽,那个内心叛逆的青年面对老去的现实,还有曾经对社会提出控诉的怒吼,现在都已幻化为对人生的感慨。 小燕当法官,不提什么一步一步往上攀的苦,而是提起自己的父母都是劳工,那些年大家从不会为出身贫寒而畏缩,反而加倍努力工作生活。 几个男同学席间弹唱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华语音乐,然后大家都有一种自觉的幸运,因为那是见证经典不断诞生的年代。今天这些经典主足于大家以各种方式怀恋。 大家的生命历程大不同,回想起久远了的青涩日子,原来刻印在大家心里的最美的风景,是家乡的泥土和故乡的风。尽管很多情景已经不复返,记忆渐渐老去,但因为都是纯念,它就会铭心。 那晚回家,脑袋划过一首很老,很久没有再听见,特别特别有感的老歌“说时依旧”:说时依旧泪如倾 ,星星白发犹少年, 这句话请你放在心底……   更多文章: 张丽珠/风起米其林 张丽珠/记得我们相处的时光 张丽珠/好糕兴 张丽珠/莫忘影中人
1年前
2年前
(新加坡5日讯)好久不见!你还认得谁是谁吗?疫情措施松绑,4年后欢喜再聚,70名狮城娱圈台前幕后、资深艺人,提前庆中秋。 疫情来袭,要见也见不了;疫情放缓,特别珍惜当下、碰面都会问“你还记得我吗?”昔日一起打拼的台前幕后,换了个场景叙旧、互相寒暄问好,整个聚会倍感温馨。 聚会欢乐队长汤妙玲告诉《新明日报》,艺人聚会最早由陈翔发起,办了几次,后由她接手。但这刚过的周末(3日)在餐馆提前庆中秋,是洪国锐建议的,结果一呼百应,妙玲还掌管“财政”,与国锐火速促成美事,另有艺人黄瀞仪、邱国浩协助,国浩还担任司机,负责接送年长艺人。 久违了的艺人王薇、塔琳托娅、蔡笃翠、朱永钦、陈安娜、翁瑞云、杨竣贺、郭崇仪、张永权、张思丽、陈天送、梁维东、陈蒙、张锦华、洪昭容,宏荣、叶世品、黄淑韵等,还有唐琥叔坐轮椅现身,电视迷还能记起他们昔日的荧幕风采吗? 当然还有冻龄的陈秀环、王昱清,导演王艳宾,前电视人蔡萱、胡益发、李建武、王尤红、廖明利等等都齐聚一堂,近70人。这是疫情过后的第一次聚会,也是聚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参与盛会的资深媒体人管雪梅说,除了吃喝,现场还准备电视剧歌曲,让70岁以上的演员猜歌名,年轻演员“给提示”,促成不同年龄段艺人互动,猜中送红包,非常欢乐。 导演王艳宾则告诉记者,年长艺人看上去气色都不错,尽管仍见生龙活虎,但毕竟年纪大了:“所以,大家特别珍惜聚会,因为,聚一次就少一次了……”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