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赵少杰

周末到大山脚去看赵少杰的“你忘了把雨声带走”装置艺术展。展览很深情,看完心里突然也充塞了对父母的想念。 少杰将展览献给他疫情期间离世的父母,展览物件是父母和家里的生活物品。寓意最深刻的一件展品,是他用父母旧衣服剪开绑结成的大圆地毯。随着雨声在展场木板楼上滴滴答答,听他述说父母生前的故事和展览缘由,明白了他想借由装置艺术形态,让观众踏入另一个时空,感受充满诗意与记忆的空间,看见新村人的生活面貌。 “随着居住在新村一代人老去,他们的屋子也跟着老旧败坏。这是一个关于居住在新村里几十年的记忆,新村老屋破旧的窘迫生活,屋内总是带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霉味,离世的父母生前最害怕下雨天,因为老旧的锌板屋顶,有永远修不完的坑坑洞洞,每逢大雨来临,雨水窜入屋内的各个角落,水桶承接滴滴答答的雨珠。”场刊的前言,记录了这一段。 一件件排列整齐,分成不同主题摆放的旧物,都是他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展览若有延续或更大空间,他甚至想把家里的摩托和床都搬到现场。他形容得极好:旧物是一个思念的漩涡,一旦陷入就会不停地旋转…… 回想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时光,生活中也有不少雷同展览里的物件,它曾经散落在木屋老家各角落,是母亲和家人的人生轨迹,它如此平凡,如此琐碎,却涵盖了一个家庭的时代和意义。 用橡皮圈绑紧的已付水电费单、不舍得丢但已经看不到影像的VHS录影带、从泰国合艾市场买回来多年却从来舍不得使用的搪瓷碗层、一年才用上一次的铜制老火锅锅具、几副旧眼镜等等。尾随的还有那些散不去的气味。那是一瓶瓶没用完,但未丢弃的驱风油,正骨水,青草油、黄药水…… 当木屋变成砖屋,这些老东西渐渐的被遗落被遗忘,没有人在乎它去了哪里,最后只剩下一些老照片和几件衣物作为思念。 豁达的人会说,人生啊,没有什么是带得走的,最后留下的仅仅是思念。如果被问起:人生走到终点前,你最想让大家记得的是什么?我会说,记得我们相处的时光就好。也请别把我的书我的衣服我的用品扔掉。   更多文章: 张丽珠/好糕兴 张丽珠/莫忘影中人 张丽珠/为你种树 张丽珠/煎饼人生 张丽珠/​走错路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无意间发现,赵少杰在《星洲》副刊上的专栏写了他的“造房子 ”故事。这几篇造房子的文章,读得我相当入神!我心想,天啊!这不就是我一直梦寐的,自己造房子的想像吗?结果,在马来西亚真的有人在做!真让人热血万分,激动不已。 对于房子这东西,我很受包豪斯(Bauhaus)概念影响,很多年前,把包豪斯那群“疯狂艺术、建筑家”的经验故事读完后,我梦想着,有朝一日,要在一片空旷土地上,盖房子,现代主义的房子。 赵少杰的其中一篇专栏文章里提到,他们家本来想要跟四姑买下木屋材料,再在空地上组装出“新家”,不料却被借钱给他父亲买地的大伯捷足先登。 向别人买不要了的木板屋材料这种事情,我父亲做过。村子里,有一户华人人家要把自己的木板屋拆了盖砖房,父亲得到消息,就花了一笔钱(忘了是500还是1000令吉)把人家的屋子材料买了回来,再聘请一位懂得盖房子,是华人穆斯林的Uncle来帮忙营造。 那间在我们芭里的房子的组装,如今想起来都很魔幻。当时年纪小的我,经常很好奇地看着Uncle带着他的两个印尼工人工作的样子。如今这场景只能在马来甘榜看到(我父亲说,马来人盖房子是有钱时就盖一点,甘榜里常看到扩建而未完成,但依旧有人居住的房子,颇有趣),华人基本上都是直接买现成楼房,或者以土地跟发展商交换楼房,不过也有部分村里的人,是自己打造家园的。 倾向于恰当的小居室 自己盖房子,确实麻烦,但在我而言,却是能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理想空间。尤其当下,在选择住宅时,我们可以选择的空间尺寸,几乎都是同一套格式;又或者,我们曾经问过自己:真的需要很大的空间,才“住”得舒服吗? 我更倾向于小。30岁以前,我梦想过住进空间面积大且宽敞的住宅;过了30岁,我只求功能齐全的,面积恰当的小居室,尤其卧室更要简单到像禅师的房间,小小的,聚气凝神。如果还有其他要求,那便是室内光照充足,以及有个不必太大的五脚基,让我养殖兰花、茉莉、菊花、晚香玉,有了这些,就满足了我居住的条件。当然,还有远离城市。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