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阅读障碍

(新加坡3日讯)狮城艺人陈毓芸将母爱铸就成一座坚实学堂!在发现儿子们在阅读方面出现障碍时,她就参与了新加坡读写障碍协会(Dyslexia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专科学院所提供的读写障碍学习证书文凭课程,上课10个星期,并成功考获证书。 陈毓芸与林明伦育有4个孩子,女儿今年19岁,已毕业;大儿子17岁,将参加IGCSE考试;二儿子15岁,最小孩子则是10岁。 陈毓芸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说,她是在2016年修完课程,因当时发觉大儿子在阅读方面有障碍,两夫妻也不懂怎么处理,为了学会与孩子沟通及如何教育他们,更好帮助他们克服问题,才会选择去上课。 “我们将(阅读障碍)问题告诉孩子时,他显得有点受挫,也有点沮丧,我身为母亲,希望与孩子共进退。但我事先没接触过这些知识,直到我上课后,才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学问。” 提及孩子所面临问题,陈毓芸表示,大儿子主要会对单词变换方式感到混淆,“比如Hate与Hat,多一个E、少一个E在后面,他都会读成Hat,而不是读Hate;二儿子则是自小就很好动,要静下心来学习非常困难,对阅读也不怎么感兴趣。” 至于最小的儿子,他并不像两名哥哥在家里自学,而是从小到政府学校念书,陈毓芸就会很频密与老师沟通小儿子的情况。 “他目前的阅读能力,与其他同龄孩子比起来稍微差些,不过相较哥哥们会较轻微,现在他还停留在看图片,没能学会独立阅读,比如我用手指着字,一边指一边阅读,他就将我的手拿开,因为被图片吸引了。” 不过,陈毓芸分享,小儿子平时在班上,学习还算跟得上,但在面临考试时,阅读就成为是绊脚石。 “考试会计时,他在阅读较吃力,很容易觉得累,就会中途放弃,考出来成绩会欠佳,但考完之后,我私下再问他,他还是能说出理解的内容与知识,只是限时情况下,没法将最好一面发挥出来。” 望孩子享受学习过程 对于如何正确对待有阅读障碍的孩子,陈毓芸强调必须要让孩子们有信心。 “他们要走的那条路会比较艰难,并不是每个人学习都那么顺利,给他们多些时间,家长也要有信心认为他们肯定会做到,保持一个平常心对待成果并积极鼓励。” 她觉得,心理方面扶持和引导很重要,家长们也不要太过紧张,急于想要看到成绩。 “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只是看他们几时开窍,大多数人可能需要10年,来达到一定水准的阅读能力。我们多花一两年时间,让小孩基础巩固些、过程愉快些,这不是更好吗?” 陈毓芸也感谢老公林明伦,称他为母子间最好的啦啦队员,因他对孩子有绝对信任。 “可能他也是过来人,小时也在考取好成绩方面受过很大压力,所以更希望孩子们享受学习过程,而不是只注重成绩如何。”
3星期前
9月前
我的小儿子有阅读障碍的问题。7岁了,自己的名字不会写,简单的数学也不会,比如“3-1”这类题目。他英语的小字母写得不好,甚至有些不会认。有些简单的活儿也干不好,比如穿有纽扣的衣服、裤子、收拾书包。 我跟我课堂上的学生分享这些事,他们的表情很诧异,觉得这已经一年级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啊? 学生A说,还不会写啊? 学生B说,别说话! 我说,嗯。 见他们一脸担心的样子,我继续说,有些孩子就是有学习障碍,比如他会把b写成d,就像镜像一样,甚至一个中文字也不会读。 学生提议,那可以送他去寄宿学校啊! 我说,寄宿学校?为何要送去寄宿学校?这样会学得更好吗?如果父母都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那么你认为还有谁可以接受他们呢?当然,有些父母会放弃,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很笨,为了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就送去了。但从我的角度看来,孩子本身是颗种子。他们只是还没发芽,或许也正在发芽,并向着他们的天性发展,而不是我们即刻就能看到的结果。关键是要得到足够的温暖、爱和温饱。 我常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参天大树,小草灌溉得好,也一样能绿油油的。一切不急于一时,很需要耐心等待。 但是人啊,总是害怕错过,总是害怕孩子们现在不努力便老大徒伤悲。 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阿姨载送他去,我和老公随尾在后。下车后,我叮嘱儿子:记得这个阿姨,等下放学老师会带你去校门,阿姨会来接你的。 过了几天,阿姨放学找不到他,紧张地拨电话问我:你接孩子回家了吗?我找不到你的儿子。 我教着书也回答:没有。 阿姨说,我这就去找找。 结果是儿子挂在胸前的卡没带上,被带到了另一个校门。 某一天他说:我买了橙汁,老师给的钱。 我说:你还会跟老师借钱买果汁?记得钱得还老师。 我就想,这儿子是那里来的自信。 我答:我也知道,但还是得上课吧!很快就有假期了。 这种对话我们从前年就一直说到今天。 他说:我不喜欢华语。 我说:我知道你不喜欢,不过你也得在那环境才能学习华语。 父母要学习扩大思维 我发现每个孩子不一样,并不是每人都合适这种学习方式。甚至可以说,这世界的教育指南多得是。 于是我问自己:到底什么对一个人最重要? 我想,就是有足够大的支持和爱吧!一个人在成长时,成绩表现如何,真的不重要。 我教书17载,看过很多学生。我清楚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大脑发育区域和身体息息相关。问题只在有没把孩子放在属于他的位置上。当然,这些孩子都是正常的孩子。 身为父母、身为一个学习者,更需懂得扩大自己的思维,接受每种可能的结果。懂得往外扩展能力之余,还需要能同理与接受每种不在自己掌握下的人事物。 学校老师对我说,他是有点特别,既不是自闭,又不是过动,就是学习上有点障碍。但是儿子的表达能力没问题,也没有交际问题。 我心想,这就代表孩子健康啊,不是吗?既然他是个健康的孩子,那么我们提供足够的爱与支持,扩展孩子的观点和世界,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他将来的发展也不会受到限制,不会因为我们狭隘的观念和爱阻挡了一个孩子的路。 是非成败转头空。既然如此,就好好陪伴你最爱的人过日子吧。余生他才会感谢上天赐予他,一份无法替换的爱。
10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长大以后愈发迷信人与人能否相处得来,靠的的确是前世修来的缘分。7号病床的女孩因其叽喳的个性招致同事反感,而我却特别欣赏她的牙尖嘴利。她就像一本通篇疑问句,却又没有附上答案的《十万个为什么》,每每遇到华人医生或护士,就会提出包括疫苗制作过程,病毒如何变种等等让人措手不及的疑问。虽然读了5年医学,如何把艰涩的知识简化成符合她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解释,我也一时毫无头绪。 同事把她跳跃式的思维和对知识如此庞杂的胃口形容为病态的“意念飞跃”(Flight of Idea),成功引起专科医生对她精神健康和智力发展的关注。我们从她的学习进度开始进行推断,最后发现她可能患上阅读障碍,因她无法念完ABC,同时难以分清b和d的区别,于是将她转诊精神科。 大医生离开病房后,我私下和她交流。她和我分享她平时用平板电脑写的说明文、讲稿和短句。虽有语病,但对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也算行文流畅,言之有物。于是,我提醒母亲下次到精神科时,记得向医生说明孩子能够书写华文文章的事实。能够认得中文字,也许会减低她被误诊为阅读障碍患者的几率。 我和女孩母亲同样感到好奇,方块字和阅读障碍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华文字的左右结构,诸多的形似字本该让孩子产生更大混淆,怎么反倒让她更得心应手?因鲜少接触阅读障碍症,我无法替女孩及母亲释疑,只希望精神科会诊时,在场有一个会读华文的医师,甚至是一位华文老师也好,负责评断女孩的阅读能力。我劝慰女孩的母亲无需过于担心,毕竟历史上不少名人都有阅读障碍的病史。听见“名人”二字,女孩立刻从床上跳起来,睁大眼追问我口中的那些“名人”究竟有谁。在她心中,阅读障碍竟成为上天的恩典,仿佛是让她和普通孩子区分开来的超能力。 或许她正窃喜地认为,和文字无缘,她便有借口全然投入她的画家梦。她是第一位和我讨纸笔的病人,说要把瞬逝的创作灵感画到纸上,否则“怕到时会忘记”。颜料和线条才是她的语言,获得一张画纸,她仿若鱼儿重归水中那般逍遥和自在。 巡房时众人一度把她当成智障儿,接连问她有关“失火时第一时间要通知谁”,“可不可以不穿衣服走在街上”等测试判断力的问题。她因听不懂马来文而面露紧张和不知所措的表情。但我十分肯定,她的智商正常,否则也不能和母亲针锋相对,一来一往地斗嘴,气得做母亲的总怨“这是上一辈子欠她的”。 我不怪一开始将她标签为“过动儿”的同事。医疗诊断过程中,往往是她这种仔细的性格,才能发现病人潜藏的问题。然而横跨在治疗团队和她之间的,更多是语言上的鸿沟,在她懂得渡水以前,我们是否愿意屈身俯就,主动用她熟悉的语言去深入了解她的实际情况,再下定论。 后来发现,女孩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因为抖音而爱上古风歌曲。我向来不认同那些新古典主义的歌曲作品,却也庆幸女孩这个年龄就有诗有画,于是从家里的旧书堆中淘出一本《唐诗三百首》转赠给她。这本童书只有白话译文而无导读。但我相信岁月会是更好的注释,就像长大以后因为不如意的事而陷落语塞之窘境时,那些苍凉的诗句便会从潜意识的沼泽中轻轻浮现。诗与生活的关系,总是如此自然而然。 女孩仿佛是来教我 时值清明,阳光到了午后便会自动从病房的窗沿和门缝中撤退,充沛的雨声接着由远而近涌入。这是最好替她导读杜牧〈清明〉的时机,向她解释诗词的意在言外、借问酒家何处有的欲言又止、还有为何诗要止于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情节安排。以她的智力,她定能听出一个所以然。 但是我始终和她保持距离,为的是病房护士的一句“小心她在尝试引诱你”。我未曾预想,那些成熟的大人竟然也会耽于扭曲一段正常的人际关系。这番论调使我想起骨科时遇见的一位老摇滚,因为话题搭调,我们总喜欢互通有无。热络的交流却给他招来“喜欢拍医生马屁”的冷言冷语。自此才懂我已经被架到较有权力的一方,而病人在医院轻易就会成为攀炎附势的弱者。病房莫名其妙成为权力场,处处都是多余的地雷和暗器。 几天后女孩康复出院,7号床留下安静的空白。匆匆来去,仿佛是来教会我,何谓障碍,尤其是人心和人心之间的那一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