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余华

9月前
10月前
不论是溪镇还是文城,都是林祥福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小美的地方。 余华的《文城》是一部浅白的抒情小说,但这个抒情不浪漫,它带着血色,死亡与厮杀无处不在,虽然网络上不少评价都说,余华的《文城》似乎有早期引起轰动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小说的影子。就我看来,这样的说法还是“过度”的评价。与其说余华归回从前,不如说,余华在《文城》里彻底将如何整死一个人、让主角不得好死的小说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 《文城》不是特别难理解的小说,平缓甚至可说毫无过多难解的情节,小说稳定的节奏,一段段将林祥福、小美、顾益民、阿强、溪镇和捏造出来的文城故事,仿佛画卷缓慢展开,让你看看其中的人间浮世绘,讲述人情冷暖的故事,中间不带批评地描写人性美丑。 余华在小说里,倒是巧妙避开了大篇幅描绘政治场景的叙述,甚至刻意淡化政治意识,或者说。在读《文城》的过程中,我情不自禁的把它联想到《水浒》,《水浒》讲的是梁山好汉的故事,是政治压迫下所诞生的产物,好比说溪镇商会领导人顾益民就有《水浒》里宋江的角色投射,是两边都要讨好,是能从多边权利中斡旋并且获得利益的人。 《文城》虽“匪气十足”,但整体而言对政治的批判意识是刻意淡化再淡化的,相对的,被余华在小说中提高的反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义关系。面对政治的无力,以至于有读者质疑,余华怎么在《文城》里那么“软弱无能”? 余华真的就“软弱无能”了吗? 换个角度,这是否也意味着,当下的中国政治意识形态,也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软弱无能”呢?文学在一片歌功颂德的情境中,许多议题被迫切割。 不能获得更多的创作与思想自由,对社会和政治做任何或轻或重的批判,是不是“余华们”所面对的窘困? 读这部小说的过程,正如前面所说,它是血腥抒情的。为何有这样的形容?我的理由是,几乎在每个小说场景里,余华都设计了血腥暴力的场景,即使有些章节没有那些血腥,但它们的存在也是在为下一个章节即将展开的血腥铺垫伏笔。 当中的部分血腥场景,很像发生在马奎斯《百年孤寂》马康多镇上的故事——好比剿匪军团进入溪镇、土匪进入溪镇绑架,又或者土匪与百姓组成的自卫队的厮杀等。我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联想到《百年孤寂》里的浩大场面。余华与马奎斯的差别在于,前者把暴力提升到让读者看起来是一种“抒情”,而不是感官直接的暴力! 话说回头,《文城》的构成共分两部分,即“文城”和“文城补”。“文城”以林祥福的遭遇为叙事核心,林祥福的作用在于出走寻找来了又去的“结发妻子”小美,以及一连串因找寻小美,停留在溪镇上,遇到的各种人事物,并且有系统地介绍(这座有点类似马康多镇的)溪镇的历史和溪镇在历史大河中的兴衰。 另外,《文城》的主角看起来应该是林祥福,不过真正的背后大BOSS,理应是小美这个被休之后勇气大发的女性。至于“文城补”这部分,恰恰就弥补了“文城”许多语焉不详的地方,好比小美和阿强的身世。 整体而言,“文城”是小说的谜面,“文城补”则是《文城》的“谜底”,“文城补”的确补强了“文城”许多情节伏笔,用一句网络语来说就是,余华在“文城”部分挖的坑,他就得在“文城补”来补那个坑。也因此,读者才有办法更全面和有连贯地了解到,林祥福、小美和阿强之间的关系与更能充分感受到小说所要呈现的故事张力。 《文城》算不上是余华登顶之作,但如果以近些年来余华的作品段位来排列顺序,《文城》的段位理应介于《兄弟》和《第七夜》之间——在《第七夜》之上。 《文城》是一本好看、浅白易懂的小说,但就文学的要求以及和《兄弟》之前的小说来评比,余华是否写出了伟大的叙述、人性的深度剖析与刻画,以及深刻的思想?只怕是沟渠开挖了,水却一直没有进来。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