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农历新年

2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摇摇晃晃的火车上,两小时迷迷糊糊的忽睡忽醒,我在接近最后一站时像感应到了什么一样,猛地清醒过来。火车伴随着刺耳的刹车声缓缓停下,我用双手按了按因靠在硬邦邦的座椅上睡僵的脖子,转头向车窗外望去。窗上还残留着火车从沙登出发以来一路沾上的雨水,但隐约可见窗外一片生机勃勃的绿,层峦叠嶂。到家了——我跟自己说。 拎着行李箱走出火车站,我贪婪地吸了一大口气,雨后潮湿的空气夹杂着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腥味,“呼……”我吐气,心里似乎也轻松了许多。 远处刚下班的父亲开着上班用的黄色大皮卡缓缓驶来,我熟练地打开车门往上一跳,行李往后一扔,二郎腿一翘,便舒舒服服地靠在椅背当“老板”。父亲看出我乘车的疲惫,便也不作多问,降下车窗让我透透气,他知道这是我上大学以后才有的习惯。淡边四面环山,山明水秀,我自小在这里长大,自然不习惯城市的空气,所以每次回到淡边我都格外珍惜这座小镇目前还算清新的空气,坐车连空调都不开了。 从火车站拐个弯出来就是淡边的主街道,大路两旁是两排面对面的二楼长店,其中以百年老店居多。有些店铺的二楼还保留木质楼梯、木质地板和窗户,店铺门上方也保留店名或堂号匾额,不难看出老一辈对华人传统文化的爱惜。虽是老街,但街道经过美化近年也吸引了不少媒体前来拍摄,几年前还曾有新加坡电视剧剧组取景,让我们这些小镇居民多少跟着沾了点光。只是两年前的农历新年不知道谁出的主意在街道后巷墙壁画了几幅壁画,巷子里摆上几盆假梅花,挂上几串灯泡,原本空无一人的后巷就变成了游客新的打卡点——梅花街,让人不禁感叹策划者实在是紧跟潮流,懂得利用网络风向搞噱头。 皮卡车跟着车流往前,匀速穿过街道,我一会看左一会看右,小诊所、银行、脚车店、理发店、超市、mamak档、文具店、油站……嗯,除了大巴刹外新建了个写着“TAMPIN”的大地标,或许是为了给这座处在森美兰州和马六甲州边界的小镇划个分界线,基本上就没什么变化了。沿着主街道走完,坐南朝北前方是一个十字路口,东南方向过去就是马六甲州,西边直通森美兰州首府,也就是我和外地人提及森美兰时大家比较熟悉的芙蓉。北边呢?我也不清楚,反正往那儿走能到家。 风水最好的住宅区 过了十字路口往前走,经过一座印度庙,一座清真寺,便又是一个十字路口。往左是条上坡路,是登山客前往淡边山的唯一路径。路口架着一个大约6公尺高的不锈钢架子,两边挂着俩大红灯笼,中间写着“淡边新村”4个大红字。穿过这个钢架顺着马路一路往上,道路两旁是五六十年代的新村板屋,天气不那么热时能看见老人坐在院子树下聊天、乘凉、发呆。过了板屋再往上就已是现代化的砖屋。 再继续往上,淡边山脚下,便是我自认为淡边风水最好的居民住宅区,这里的屋子依山傍水的,每天“开门见山”吹吹冷风,吸上几口新鲜的空气,日子过得好不滋润。如果你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会指一指山脚下那所华小跟你说:“喏,我也享受过6年的好日子。” 过了这片住宅区再往上,便是淡边小镇的“靠山”——淡边山。虽然不足800公尺高,但淡边山是我国半岛主干山脉蒂蒂旺沙山脉(Banjaran Titiwangsa)以南的最尾端,深具地理意义,而且依附森林保护区,听说还有人在山上见过黑豹,所以每年也吸引了不少登山客到访。从山脚到山顶的距离有100个电线杆之多,登山时数着电线杆的序号就能知道还有多远,50便是半山平台,左边有个凉亭,右边是差不多10公尺高的瀑布,路中间有个刻着“Gunung Tampin”的大石头,专门给坚持不到山顶的人拍照留个念想。 其实登山并不难,至少登这座山不难,因为山顶是电讯台基地,早些年人家建电讯台时顺带把山路也铺成泊油路了,与其说“登山”还不如说是“走山”,只是条比较陡峭的马路罢了。如果一大群人一起走,笑着闹着不出一小时就能登顶。只是人少的时候万籁俱寂,马路两旁的参天大树像巨人俯视人类一样充满压迫感,气温瞬间降下几度,偶尔传来一声不明生物的低吼便足以让人寒毛卓竖,硬撑到半山拍个照就灰溜溜下山了。 绿灯亮起,皮卡车在十字路口往右转,开过一座桥,桥下是一条小河,不宽,三四公尺左右,从地图上看往南下可衔接马六甲河。那河水不深但河堤高,下暴雨时起到不小的排水作用。过了桥第二个路口往左拐的花园住宅区便是我家。 皮卡车刚转进路口,家里两只“大番薯”仅凭引擎声便已经能认出车子,两条尾巴像直升机桨叶一样高速旋转,连带着屁股都摇了起来,张嘴吐舌兴奋地在门口迎接我和父亲回家。皮卡车停在院子里,我下车摸了摸两颗毛茸茸的脑袋,抬头一看,对面邻居阿姨堆着满脸笑容向我挥手,说:“回来啦?” 我也学着阿姨露出8颗牙齿:“嗯,回来了。”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实兆远21日讯)这是一场没有拨款,也没有政府资源的团拜,但这场团拜,有笑、有汗水,更结合了各族居民的真实感情,所以参与筹办团拜的各族居民都这样形容“这是邦咯岛民真心参与的团拜,也是马来西亚人的真实新年!”   领导各族岛民筹办这一场昨日傍晚在废置的邦咯岛吉灵丸码头举办的“邦咯岛新春团拜”活动的曼绒市议员黄丽娟致词说,在筹办的过程中,参与的各族岛民都受到感动,因为大家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用每一个人的创意、才艺及技能来完成布置及演出。   “从吉灵丸的大街,走进商店街的巷子,再到码头,大家可看到红彤彤灯笼、海鱼灯笼,还有大街上的打卡布置及码头上的新春布置等,都是各族岛民用创意及努力来完成的。今天摆在巷子上的10多个各族美食档口,皆是邦咯岛本地的小食档口,而由各族学生及男女老少演出的24节令鼓,马来与印度舞蹈,还有歌唱的歌手林亚狮等都是来自本岛,而且是义务的演出。”   来自实兆远,多年前被委为管辖邦咯岛区市议员的黄丽娟说,邦咯岛虽小,但人情味重,因此在办起活动时只要做为领导肯用心付出,就能获得各族岛民的支持与配合。   “我们选择在吉灵丸码头举办团拜是有原因的,就是自从这里的码头被关闭后,为岛民带来很大不便,尤其是行动不便的年长者在使用邦咯码头时,被迫走很远的路,看了让人心酸,所以我代表岛民恳求国州议员或高官协助争取重开吉灵丸码头,同时要求渡轮公司增加航次,恢复以前的每半小时就有一艘出岛的渡轮服务。”   从昨日下午4时开始至晚上7时的邦咯新春团拜,是由曼绒市第二区居民协会与邦咯彬南村委会联办,邀请木威国会议员拿督倪可汉、阿斯达卡州议员黄天荣、高教部长拿督斯里赞比里的机要秘书拿督阿兹里、上议员拿督哈达南利的代表骆永舜、曼绒县长三苏及曼绒市议会秘书莫哈末希米尔等人出席。           倪可汉说,多元才是马来西亚的强点,因此鼓励各族人民或组织更多的办各族节庆或文化活动,让各族群加深认识不同的宗教与文化。   “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宗教、语言与文化,甚至于同一族群,如华人或马来人也有不同的籍贯,但这都不是问题,反而是强项,只要大家认清我们都是人,要包容多元性,才样才能有和平与进步。”   倪可汉称赞邦咯新春团拜成功举行,尤其是现场可看到参与者来自不同的种族,而无论是华人、印度人或马来人,大家都穿上了象征华人新年的红衣,同欢共庆。   他也宣布拨款1万令吉给举办当局,做为赞助这项活动的基金。       阿兹里说,今天的新春团拜有助于促进各族岛民的了解与情谊,而且看到华巫印男女老幼同台义务演出。   “这是我第一次出席在吉灵丸码头举办的新春团拜活动,而今日的场面让我惊喜,因这是一场民间举办的活动,吸引了这么多的各族岛民参与。今天的活动也证明了黄丽娟在岛上的付出,获得各族岛民的认可。”     骆永舜呼吁国州议员体恤岛民的不便,尽快让吉灵丸码头获得重开,同时呼吁政府给予岛民或商家地契,好让岛民与商家可安心的发展他们的事业。   他也代表上议员哈达南利拨款3000令吉予主办当局。   另外,黄天荣州议员拨款2000令吉予主办当局。    
2月前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到目前为止,你捞生了多少次呢?我有个朋友,饭局特别多,每年农历新年前后都可捞生十多二十次。 新年捞生是马来西亚一个独特的传统文化。农历新年前1个月就可以看见捞生餐单出现在各大大小小的餐馆,甚至连超市也可买到盒装捞生。 所谓捞生,又称“捞起”,即人们聚集在一起,围绕着一盘鲜艳多彩且寓意丰富的食材,再配合把食材捞起、捞得越高越好的动作,嘴里大声说着吉祥如意的话语,顿时可感受到浓厚的农历新年气氛。 近年,也不知由谁开始,每捞起一次,说1到10的吉祥语,然后所有人一起喊“收到”,例如:一捞风生水起,收到!二捞财源广进,收到!三捞身体健康,收到! 四捞四季平安,收到!五捞五谷丰收,收到!……以此类推,据说喊得越大声,就越能把这些福气接收回家。 在餐馆捞生的价钱虽然不便宜,可是在佳节时分大家都不介意,都想沾一沾好意头,希望在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挥创意,捞生的方式也不断创新。家庭聚餐里也不难发现水果捞生、蔬菜捞生、素食捞生、鲍鱼捞生、龙虾捞生等各种变化层出不穷,每年都有新的元素加入,使得捞生不仅是一项传统,更成为一场精彩的创意展示。 为迎接今年甲辰龙年的到来,过年前我在商场举办一场创意捞生比赛。报名的参赛者多数是家庭主妇,也有一些亲子组合,甚至婆孙组合。 参赛者们的创意和认真的态度,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不得不说:高手在人间!当中的几组亲子组合,从他们的团队默契,就可看出平时在家里的互动。 时间虽然紧凑,但爸爸妈妈们都很有耐心地和孩子们讲解并一起完成比赛,而且成品也让人眼前一亮哦。 这一次的创意捞生比赛,不仅是一个比赛,其实更多的是让这一独特的马来西亚过年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在农历新年结束前,赶快再捞个痛快吧。 祝愿各位读者:龙年大吉、万事如意!  
2月前
最近有个久违的朋友突然找我,她说需要找人聊一下,尤其是我这个“过来人”。她知道过去的我和现在的她,经历着同样的悲恸。她想知道“妈妈离开后怎么疗伤”。 每逢佳节倍思亲,农历新年本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如今变成“家里少一个人”的沉重,我能明白数个月前痛失母亲的她,内心深处的痛不知如何安放,此刻经历着煎熬身心的痛有多深。残酷的现实在短暂的时间,将曾经的欢乐与圆满,撕裂成叫人措手不及,甚至招架不住的痛苦与哀伤,即使心里清楚日出日落,花开花落皆是人世常态,是人生的不得已与无奈,然而心中尽是忧伤之时,一阵清风吹来,眼见花儿凋零飘散,亦足以让人潸然泪下。 面对至亲的离去,以泪洗脸又如何?这是人之常情。“不要压抑,请允许自己难过”,是我给她的回答。 当我们哀伤时,要度过来临的每一天都非常难熬,现实一点的形容,是每一分钟都开心不起来。新年的欢愉氛围与悲伤的情绪形成强烈对比,更容易睹物思人,触景伤情。我也经历过这样的农历新年,纵使那已经是母亲离开后的第9个月。当团圆饭的餐桌上,真真切切的少了一个人;当我知道自此以后少了一封来自母亲的红包;当我打开社交媒体看到别人家齐齐整整的全家福;当我接受天伦从此缺失一角…… 我记得小时候在佛堂听过一个故事,记忆犹深。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名母亲因失去了儿子而悲痛欲绝,于是就去请求释迦牟尼佛让儿子活过来。佛陀跟她说:“要救你的儿子,有一个办法。你要挨家挨户去问看看他们家有没有办过丧事,如果没有,那他家里所长的‘吉祥草’就可以救活你的儿子。”这名母亲按照佛陀的意思到处去问,可是哪个家庭从未办过丧事?谁没失去过亲人呢?这名母亲最终没找到“吉祥草”,但她顿悟了,了知生死是世间最平常平等、自然普遍的事,她并非这世上唯一痛失至亲的人。 冲淡一切的不是时间,而是明白。我的“疗伤”之路,有这个故事相伴,但也走了好多年,如今12年过去了,每每想起骤然离世的母亲,还是会难过伤感,尤其在某些重要的时刻或是特别低潮的时候,难免会想“如果你还在就好”。然而我并没有把哀伤视为一种负能量,反而看见了自己陪伴自己的力量。从接受到疗愈自己、帮助他人,曾借助宗教找出口;与朋友深聊感受;看了不少书;上了无数的心灵辅导课程等等,多年以后我终于与自己和解,原谅了那个时候曾经愧疚自责的自己。 接受缺 即是圆 这个过程中,我也理解到每个人哀伤的步调与接受现实的时间不一样,不强迫自己振作起来,也不急着要家人走出来,默默的陪伴,让对方知道“你还有我”便已足够。母亲离开的那个时候,正值我不断试镜以为正式播报新闻做准备之时,我毅然决然地放下一切,待在家乡陪伴丧偶的父亲。身为儿女,我无法完全理解父亲的伤痛,而他也没多说什么,但我知道默默地陪伴与发挥同理的沟通奏效了。待在家人身边,是我当时做得最正确的事。 丧亲的农历新年,也不一定只有“哀伤的模式”。想哭想笑,随心而行,只要自己觉得舒服自在就好,无须与他们比较,更无须在意他人眼光,毕竟“疗伤”还是得靠自己,对自己也要温柔和慈悲。 面对生死离别,是艰难的人生必修课。接受缺,即是圆,我只是个凡夫俗子,既然不能全然放下,就把爱放在心里,善待哀伤,善待回忆。即使真的放下也不代表遗忘,且让过去的美好成为继续生活的动力,在每一次的学习与经历的悲痛中成就更好的自己。而更重要的是,趁还有机会的时候,多和你爱的人在一起,且行且珍惜!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