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坚持

2月前
5月前
8月前
今天用完午餐之后,我像往常一样推着轮椅上的奶奶到客厅休息。离开之前,我准备把一串佛珠拿给她,让她消磨时间。拿起佛珠时,我却哭笑不得。原来是奶奶早前把玩佛珠的时候,不自觉地将佛珠互相缠绕在一起,就连佛珠尾端的流苏也绕了一圈之后绑起来。本来准备离开的我,只能留在原地把佛珠解开。 这串佛珠乍看被绕得乱七八糟的,但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这条长长的佛珠是被一圈一圈整齐地缠在一起的。在不懂其中原理的我们看来,只能是一点一点解开。它虽然相互缠绕,却不失有序,尤其作为装饰的流苏。解开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流苏虽短,但奶奶可以把两串流苏打出一个漂亮的结,且不显杂乱。很快地,我就找到了这个活结的源头并解开了它。 当初以为最困难的部分到最后根本花不了多少时间,这让我觉得有趣又神奇,对奶奶的手法却也有些费解。看到这样的手法我才意识到,虽然奶奶早已记不清很多事情,但潜意识还是保留了自己的做事风格。 我的奶奶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可就是一个行事如此仔细的人,却在某个早上不慎跌倒,血流满地,吓坏所有人。远在森美兰的大女儿当晚赶到麻坡医院探望自己的母亲,其他孩子也纷纷捎来信息。 这次的意外让她只能长时间卧床,一切的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解决。高龄88的她,记忆本就出现一些衰退的迹象,但这次的意外让她彻底忘了自己的孩子,忘了自己的年龄,甚至忘记了自己遭遇的意外,只记得意外之后留下的疼痛。幸好,奶奶的意识仍然清楚,没有因此失去表达自我意愿的能力。 虽然记忆衰退,但个人行事风格和习惯早就刻在骨子里。她从不允许自己的被单乱糟糟地放在床上。每一次,她都会把自己的被子叠好,像豆腐块一样方方正正。母亲每日三餐准时奉上,渐渐能够自己吃饭的她也像从前一样,把碗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虽然记忆不在了,但吃饭的习惯没变。奶奶依然喜欢用汤匙刮干净碗里的每一个角落,吃完饭的碗就像是不曾放过任何食物的碗一样澄亮。 奶奶就像一个小孩一样 很久很久以前,奶奶就是个忠于念佛的人,至今依然茹素。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奶奶每个早晨都会呆在佛堂念经,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虽然几年后没有了这个习惯,但骨子里的虔诚还在。每当走到佛堂,奶奶都会自动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 后来又是一个吃完饭的午后,我因为赶时间没来得及把昨晚又被缠在一起的那串佛珠解开,就这样拿给奶奶。只见奶奶不急不缓地拿起佛珠,准备解开它。在这个“解密”的过程,她的脸上不曾透露一丝不耐烦,手势也没有因为长时间的动作而感到疲惫,全程都是安安静静地解开。看着奶奶专注地解开那不知道被谁缠在一起的佛珠,我又开始佩服奶奶的坚持和耐心。 现在的奶奶就像是回归童年的小孩,不只言行举止,就连记忆也是。在她脑海里,父亲依然是童年的小男孩模样,面对中年的父亲眉头紧锁,还会发脾气告诉我们那不是她儿子,对她而言,我们都是在胡说八道。看来,固执的性格并不会因为记忆的消逝而消失。 虽然不知道奶奶将来还会有多少记忆,但我知道,那串佛珠在她手上还是会经历无数次缠绕,然后再不急不慢地被解开。
10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学生时代坚持写过一阵子日记。无论如何,感觉上坚持得最久的那一阵子,365页的日记本并没有写完,空白的页数不是遗漏,而是无事可写,脑子空白,纸面也空白。那时候,在老师的一半威逼一半劝诱之下,自己也硬起心肠,想励志求进,决心就从写日记做起吧! 日记所记何事?无非是生活中的际遇得失,周边环境的突发事件或变迁所产生的形态。老师说,只要肯用心,认真去发掘,天天有事可记。自己的生活圈子小,写着、写着,竟然觉得生活天天如是,卑微的生命中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有时候,逼着自己写,就重复先前的起居饮食读书作息之类的描述。到一个时候,也觉得没趣,日记如账簿,生活流程像止水。留一页空白,就骨牌效应般的感染成更多页面的空白。 日记簿可是每年都买的。年头立下一年的愿景,信誓旦旦。写日记也有了新的动力。自己像推犁的农夫,踩着烂泥前进,不能说没有好处。播种有收成,就不会埋怨犁田的艰辛。同样的,文章顺畅时想想,写流水账似的日记亦是无形的磨练。只是,我不敢打开日记重温。倒不是太过在意小事的啰嗦,而是见到空白的页数,就如窥探到自己意志薄弱的娇羞。再联想到那阵子可能是忙碌或处于情绪低潮,更是无法掩饰自己的缺憾。 到我出来社会工作,日记簿更多是拿来记事、记要见的人、记会议日期,当备忘志用的。生活忙碌,自己已经没有每天预留时间写日记了。其实,如果我信念够坚强,那个时候更应该写日记。我认同自己不写日记的借口,竟然让自己生命中人事交融最多最繁杂的年代没有留下详尽文字可以回忆、追踪、细细玩味。到现在我还不能肯定这是损失多呢,还是烦恼少了! 成功,一定有他的条件 唯一的结论是:写日记不难(反正有写就是了,又不是要公开,也不是要写给什么人看),难的是天天写。我有时想到,自己并没有坚持天天吃饭,然而,却天天在吃。我曾坚持要天天写日记,结果,日记簿反而有太多的留白。做人,是不是不坚持,有时更可以顺应自然或天性? 最近知道报人兼作家锺启章先生天天写日记。他说,他每天一动一静:动的是运动,静的是写日记。我听后,真的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想到自己,日记又写又断,说无情又似有情,情牵又不坚贞,在锺先生面前更是抬不起头来。 其实,有大志而保持天天写日记的名家伟人,古今都有。我自己做不到,只是因为我没有大志,不是什么成才之料。我有时想,当今生活这么忙碌,能够天天写日记的,应该是少数珍奇人物了。在我这么发着奇思异想的当儿,冰谷兄竟然兴高采烈地来电邀我跟他合作,处理一件不做将来就会后悔的事。你道是什么?原来,画家朋友张培业往生后,他的家人把他从年轻一直写到老的日记簿拿出来,选一些有价值的篇章编辑成书,故找上了冰谷。那天,冰谷送来了一箱,他又留一箱自己阅读筛选。我打开培业50年代的日记,已经是页页写满。培业不但一生坚持绘画,也保持天天写日记的习惯——就连出国旅游或参加画展,日记也没有空白过。我这才明白,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有他的条件。张培业坚持两件事:绘画和日记,塑造了他在我们心中突出的形象。 读着培业的日记,他的一笔一划,似乎暗藏了一个他不曾对我说过的玄机:坚持,难不难,只看自己要不要!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一扇窗破了,放任不管,其他窗口还能继续完好? 小区有个资源回收箱。本来大家都是好好的遵守,棕色放玻璃,蓝色放纸张,橙色放塑胶、铝和钢管。可是如今人人网购,纸箱越来越多,回收箱都满了。有人开始把纸箱放在回收箱旁边,接下来的人也跟着,于是乎,外边的纸箱越放越多、越叠越高。小区对此也发布了告示,让大家乖乖的,就让纸箱好好呆在回收箱里。可到现在,每回经过,还是看到一大摞一大堆的纸箱子。 某天,公寓底楼电梯口旁出现了一张启事,内容就是让楼上住户别跳绳了,瑜珈垫再厚,还是咚咚咚的,扰民啊。事情的后续我也不清楚,不过在此之后电梯口旁摇身变成投稿小天地,启事告示越贴越多了,五颜六色的、各种语言的、各种情感抒发、各种诉求抱怨的。 家里新买了一架52吋大电视。为了有更好的观影体验,爸爸直接在客厅就着小桌子用餐了,电视汁捞饭,棒棒哒。过不久,在客厅吃饭的爸爸,身边就坐下了弟弟。慢慢的妹妹也加入,端着饭碗坐在沙发。我也蠢蠢欲动,可是被我娘的瞪视生生的制止住。 不要得过且过 居家办公期间,我打算好好充实自己,每天做运动、每星期读完一本书、每月存一大笔钱。奈何工作很忙、客户很烦、老板很闲,空余时间根本不多。没事做的时候,自己只想躺着,一点动力也没有。期间,我做过最激烈的运动就是睡觉时的翻身,最常看的书也只有脸书。反正前两者计划都达不成,我更是破罐子破摔,干脆沉迷网购。本来的打算彻底成了泡影。 这是破窗效应。环境的不良因素如果被不闻不问或熟识无睹或纠正不力,人们就会被诱使就会仿效,甚至会变本加厉。一扇窗户破了却没人修缮,过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小问题会变成大问题,小谣言会变成漫天的流言,小稻草会压死骆驼。 举个例子,电影里电视剧里不是经常有这种反派。他从小在谩骂声嘲笑声中长大,周围的人都觉得他迟早会学坏。小反派被贴上了不好的标签,一旦他接受这种暗示,逆反心理不断加强。剧情持续发展,他干脆误入歧途、一条黑路走到底,为男女主角设障碍。 小心警惕“第一扇破窗”,当下大家要改善要自律,千万不要得过且过。 毕竟,千里之堤,不就毁于蚁穴吗? 毕竟,一扇窗破了,放任不管,其他窗口还能继续完好?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