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多元种族

3天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1月前
大马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节日多,相对的假期也多。 农历新年刚过完,斋戒月已来临,接下来还有开斋节、母亲节、国庆日、屠妖节等节日,几乎每个月都在过节。 即便在这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已经有了那么多节日,我们会发现怎么现在的节日越来越多,几乎一直都有节日。 各种的情人节、单身日或双十一,难道没人质疑这些节日从何而来?究根究底,这些节日都是商家大力宣传而来。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所以商家推出了各种女性用品,如化妆品、包包之类的。 而后,商家还想赚男人的钱,他们就想到了对策。 商家开始不停宣导男人应该送女人礼物,如此广告效应下,衍生越来越多的送礼节日,慢慢地各种情感语录也跟着出来。 群羊效应就开始诞生,不送女朋友礼物就是不爱她了。 政治界亦是如此,选举前各种美好宣传,把自己包装得要多好有多好,聘用“水军”疯狂留言带风向,抨击敌对正营,互揭伤疤。 群羊效应就此开始,人们开始跟风,多数选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投给谁,就只是“别人”说投谁就投谁,不去求证,不去做更深层了解,跟着大队就对了。 这就是从广告效应移至羊群效应的恐怖之处。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大多数政治人物的豪言壮志,最后都有如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甚至有些还背道而行,做了当初许下承诺的相反行为。 然而,还有许多人默默为大众、为社区、为人民、为国家付出却没被广为人知,只因为这群人不懂得利用广告效应制造群羊效应,他们把心思都用在造福各大群体上。 因此,大家应该更应该了解什么是群羊效应,懂得自己理性分析,更细微去观察,甚至如果有机会能自身体验,不被阴谋家耍的团团转。 这样,我们才对得起那一群真正在为我们服务、帮助我们的人。
1月前
2月前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而我们也常常引以为傲,认为多种族造就了马来西亚是多元文化的熔炉。 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你对于其他友族的文化都了解吗?当我们庆祝自身的节庆时,曾否邀请过友族前来参与呢? 种族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一种社会互动,更是我们共同构建和谐共存的重要基石。 不讳言,每个种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信仰,而通过跨越种族界限的交流,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彼此,从而促进相互尊重与理解。 在这种交流中,我们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文化,也能够学习并欣赏其他种族的文化。这样的交流不仅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偏见的存在,还能够促进文化的交融与创新。 除了文化交流,种族之间的交流也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与团结。当人们能够跨越种族界限,共同参与和分享各种活动时,就能够建立起更加紧密的社会联系和情感认同。 例如,我们庆祝农历新年或天公诞时,其实也可以邀请友族一起参与,我们可以从中交流解释节庆的由来。 同样的,我们华裔也应该更积极出席友族的节庆活动,彼此之间多交流,肯定能促进友好关系,减少种族之间猜疑不了解的窘境。 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能够为我们共同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组织都应该共同努力,为种族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通过推动种族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加包容与和谐的社会,让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真正多元共融的典范。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东甲23日讯)为了让友族同胞对华族传统文化与习俗有更深入了解,马华礼让区会特邀请巫统与国大党成员出席冬至联欢晚宴,众人一同搓汤圆、品美食、赏节目,好不热闹。 大会也邀请东甲区八大华团出席活动,并安排中学生呈现各民族舞蹈,凸显我国多元文化特色。 马华礼让区会主席拿督侯振德致词时,向来宾介绍冬至与汤圆的文化意义,希望借此踏出东甲县内各族相互了解的第一步,成为各族融洽相处与尊重的领头羊。 他表示,唯有互相了解才能减少各族间的误会与猜疑,华族文化才能继续在这个国家发扬与传承。 他希望所有的努力都能获得各族的良好回应,一同团结引领国家前进。 巫统礼让区会署理主席兼甘蜜州议员沙利翰强调,我国各族必须互相尊重各自的文化与习俗,才能共同发展国家。 他呼吁出席者拒绝极端的种族与宗教主义,并指极端主义是导致国民分裂的危险病毒。 国大党礼让区会主席拿督阿苏占指出,我国虽然由多元民族组成,但大家都是马来西亚人,不能被分裂。 他认为,各族必须互相了解不同的文化,并区分文化与宗教活动,因为宗教活动不能勉强他人参与,但文化活动却是各族都能共同欢庆。 柔州行政议员兼实廊州议员凯琳妮莎呼吁出席者团结一致,巩固与加强各族之间的联系,成为独具特色的柔州子民。 她期望未来有更多文化节庆让各族一同参与,以培养感情及团结精神。 大会主席兼马华礼让区会妇女组主任李采玲致词时表示,希望通过代表着团圆的晚宴,与东甲县各领袖团聚一起,加强情谊与了解。 与会者包括马华礼让区团团长王祺翔及多位马华东甲县议员与村长。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不知不觉,我与老妻通过“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计划”落足新山将近5年。 不少在重庆老家的朋友总爱如此提问:英文半桶水的我、国语不到四分之一桶的我,居住在人生地不熟的马来西亚,是否会感到无聊,难以过日子。 我的回答似乎已成了口头禅,马来西亚从来不会缺少新闻。单是阅读华文日报,就足以消磨时间,若是琐事缠身,甚至不够时间看完整份报纸呢! 这个国家除了多元种族和多种美食,国内新闻也挺“百花齐放”,绝不“单调乏味”, 有时比娱乐版还精彩呢! 一般上,纸媒的新闻来自政经文教方面。反观马来西亚,可能是多元种族使然,再加上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多源流的小学制度之故,该国的新闻触觉会比较“敏感”,在宗教和教育的层面步步追踪。 只要“好事之徒”挑起宗教问题,就会有人接棒地推波助澜,瞬间成了新闻的焦点;一旦“滋事分子”试水温般地在教育领域燃起火苗,便会有人赶紧出来兴师问罪,一方蓄意点火,另一方频频灭火,上了国内新闻算是事小,闹至国际新闻可谓事大。 有关宗教及教育的新闻,局外人的我会读得“脑洞大开”,往往读得叹为“观”止。 我有一位记者的朋友曾对我笑说,祖国的记者为了寻找新闻,经常忙得身心疲累。反之,马来西亚是个新闻不会少的国家,一段时间后坊间便会传来新闻“爆点”,当地记者不愁没有新闻可写,轻而易举地就能写稿交差。 此言听起来蛮玩味的。我则调侃地回答,新闻不会少的马来西亚,让我阅报阅得爱不释手,并更加认识这个国家。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