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挂名董事

(新加坡21日讯)男子担任超过980家公司的挂名董事,却没有履行董事职务,公司被用来洗黑钱,他也逃避不了责任,被判监禁4周,罚款5万7000新元(约20万令吉)。 《8视界新闻网》报道,根据法庭文件,37岁的新加坡籍被告谢勇在2013年成立Tox Technology Pte Ltd,随后将公司改名为DD Corporate Services Pte Ltd。 他在2019年进行业务转型,开始提供会计和企业服务,包括会计服务、税务服务、提交年度申报表、协助客户在新加坡注册公司,以及开设银行户头。 与客户签署“挂名董事”保障协议 被告大部分的客户来自中国。他在中国网络论坛上打广告后,有多名代理找上他,为他介绍更多中国客户,这些代理包括楼勇、陈贵梓和李莹莹。 2020年到2021年之间,为了满足法律上的要求,被告每次为中国客户在新加坡设立公司,就会将自己注册为公司的董事,客户则会被注册为公司的董事兼股东。 被告也会把自己注册为这些公司的秘书,而这些公司的注册地址都是被告公司的地址。 被告也会和他的客户签一份“挂名董事”保障协议,确保他们不会进行非法活动,而他也不会参与公司的业务。 不过,尽管被告清楚知道自己应该检查清楚,确保客户的公司没有从事非法活动,但除了简单的网络搜索工作之外,被告并没有彻底调查这些公司是否有进行非法活动。 客户一家公司涉洗钱超过700万 2020年2月,楼勇将一名客户萧伟安介绍给被告,表示后者有意在新加坡成立公司。 楼勇过后也告诉被告,萧伟安想要进行“贸易生意”,但是他的生意通常都不在新加坡。 被告知道萧伟安想要在新加坡开设银行户头,以便避免中国外币限制的规定,但他没有向萧伟安了解在新加坡设立银行户头的作用,就同意帮他设立银行户头。 除此之外,他也在没有和萧伟安见过面的情况下,将自己注册为对方公司的董事,也不知道对方在公司的主要职务是什么。 银行户头开设没多久后,就有数笔大额资金被转入这个银行户头,并在不久后被转出去。 2020年10月,一名美国公司的总裁坠入骗局,被骗将88万8261美元(约413万2190令吉)和62万6550美元(约291万4711令吉)转到萧伟安公司的银行户头。这些资金随后被转走。 被告因为没有履行职责,导致萧伟安公司的银行户头被用来进行非法活动。 被告担任董事的另一家公司也在2020年7月间,涉及洗钱89万7699美元(约417万6096令吉)。调查显示,涉案的公司户头在2020年11月被清空,2021年5月27日关闭,而被告也在2021年10月27日不再担任公司董事。 自己被列黑名单还另找帮手 其实,被告在2020年5月就得知自己被新加坡银行列入黑名单,无法为客户开设银行户头。 他不知道自己为何被列黑名单,但也没有尝试了解原因,而是找人代替他担任客户公司的董事,包括他公司职员的51岁中国籍母亲蓝芳。 2017年移居新加坡后成为永久居民的蓝芳原本在餐馆工作,月入1400新元(约4899令吉)左右。被告要求她担任客户公司的“挂名董事”,每次可获50新元(175令吉)。 蓝芳随后也为被告介绍客户在新加坡开设公司,而这名客户的公司户头也有资金在转入不久之后就转走。 调查显示,截至2021年1月,被告共担任过980家新加坡公司的董事,当时名下还有831家公司。 被告共面对49项控状,总检察署以其中3项提控,会计和企业管理局(ACRA)则以15项提控。 被告最终被判坐牢4个星期,外加罚款5万7000新元。(人名皆译音)
4月前
(新加坡14日讯)聘请多人当挂名董事,再用他人资料申请津贴,一对中年夫妇与身为主谋的男子在一年半内欺骗新加坡政府超过600万新元(约2106万令吉)津贴。妻子与主谋已相继被判刑,丈夫则于昨天被判坐牢28个月。 《联合早报》报道,昨天被判刑的被告李丹(40岁)面对欺诈和抵触雇用外来人力法令等234项控状,他被指与中国籍妻子王娇(41岁)和另一名男子林哲湖(40岁)在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合谋欺骗国内税务局的生产力与创新优惠津贴(PIC)。 王娇早前认罪后被罚1万新元(约3万5093令吉),她也须缴交20万3968.80新元(约71万5788.24令吉)的罚金。除了与夫妻俩共谋骗取600多万新元,林哲湖也单独骗取约500万新元(约1755万令吉)的津贴,最后被判坐牢9年4个月。 被告李丹早前承认其中两项控状,余项交由法官下判时一并考虑。 3人设多家空壳公司    聘挂名董事 案情显示,在PIC计划下,聘请至少3名新加坡员工且在新加坡营业的公司,若购买科技和自动化器材,每年可向当局申请优惠津贴抵消部分花费。 林哲湖于2015年4月谋划欺骗国内税务局发放津贴,并成功说服被告和王娇加入。 3人先设立6家空壳公司,假装售卖科技产品和软件,随后再另设多家空壳公司,并谎报这些公司向那6家科技公司购买软件,上报当局申请津贴。 为了设立公司,3人聘请多人当挂名董事,让他们交出Singpass资料,然后使用这些资料申请津贴。被告和妻子就曾在2016年3月邀男子蔡明达注册为挂名董事,每个月给他1800新元(约6317令吉)酬劳。 被告也与男子蔡珀永合作,要对方为3家公司开设银行户头。骗来的政府津贴会转入这些银行户头中,而被告事后也会将部分款项转入自己的银行户头。 根据法庭文件,在2016年3月11日,被告的银行户头就有约10万1492新元(35万6166令吉)的赃款。 当局在2016年9月发现申请文件有造假嫌疑,展开调查后最终揭发被告的罪行。 控方指出,被告在短期内犯下多项罪行,涉案金额巨大,且为了隐藏行径,还利用他人的资料进行注册,因此促请法官严惩。(人名译音)
4月前
6月前
(新加坡28日讯)三天内第二人!开设户头,签署文件,持有大学商科文凭的无业汉,借出名字当186家公司的挂名董事,其中一家涉洗323万新元黑钱。 根据《新明日报》报道,被告余明华(49岁)持有商科大学文凭,在疫情暴发后失业,2020年到2021年从事不同工作糊口。失业后的被告经济陷入窘境,无法还房租,前房东便将他介绍给郑嘉(41岁),看对方能否替他找到工作机会。 被告从而得到赚钱门路,不过也因此触法,他被控两项抵触公司法令的控状,在昨日承认其中一项,另一项交由法官下判时纳入考量。 调查揭露,被告联系郑嘉,得知每替一家公司当挂名董事每年都能得50新元,每为一家公司开设银行户头也能赚50新元,公司的账目和运作都无需他参与。 2020年10月,被告和郑嘉经营的其中一家秘书公司Atoms Global有限公司的协议条约进行调整后,以每月1400新元受聘当代理人提供“服务”。 随之,郑嘉将被告登记为Rui Qi Trading有限公司的董事和秘书。该公司于2020年8月3日在新加坡注册为建筑公司,还有个外籍董事侯晓辉(中国籍),他是郑嘉的顾客。 该公司在新加坡两家银行开设户头,银行的单据都寄到Atoms Global,被告对公司的一切都没有过问。 调查揭露,Rui Qi Trading有限公司的两个银行户头,涉嫌洗白不法之徒骗来的323万新元赃款。 根据昨日的报道,设立秘书公司的会计师梁建森(33岁)帮外国人在新加坡注册公司和开银行户头,自己也为此担任135家公司的董事,助诈骗集团将约465万新元的赃款转移到这些公司的户头,被判罚款9000新元。(人名译音) 疏于董事职责 罚款4000新元 主控官指被告疏于董事职责,为逾9000新元答应当挂名董事,应当严惩以达阻吓作用。 代表律师则说被告只是纯粹听从郑嘉的指示,恳求法官从轻发落。法官最终判他罚款4000新元。 经营三家秘书公司的郑嘉则被控三项抵触公司法令的控状,案件仍在审前会议阶段。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7月前
(新加坡8日讯)德士司机缺钱想赚外快,当上空壳公司的挂名董事并伪造文件,参与精心策划的骗局,导致新加坡国内税务局蒙受约77万元(新币,下同)损失。 这起“失联贸易商骗局”(missing trader fraud)发生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这也是我国首起涉及这类骗局而被控上法庭的案例。 被告李宗宏(42岁)昨日认一项抵触公司法令的罪状,另2项伪造文件罪名交由法官下判时一并考虑。 共有10名男子涉案,包括首脑严子轩(40岁)、越南籍男子程添勇(Trinh Tien Dung),及另7名同谋。 在一般的“失联贸易商骗局”中,不法之徒会利用多间公司组成供应链进行多项交易。 供应链中的第一间公司从一开始就逃税,消费税没缴,但位处供应链末端的出口商却向当局申请消费税回扣,以此骗得不义之财。 在这起骗局中,涉案人操纵空壳公司Nagore Trading,伪造收据声称已向本地供应商买货,但这些交易其实根本不存在,供应商因此也没向税务局缴交消费税。 Nagore Trading跟着伪造更多收据,把货物“转售”给供应链中的其他空壳公司,最后再卖给不知情的出口商。 出口商会把买货的钱,连同消费税一并支付空壳公司,直到把货物出口卖给外国买家。 由于卖出国的货物是免消费税的,出口商在交易完成后可回头向税务局申请全额消费税回扣。 然而,这个“外国买家”其实也是由同一个犯罪团伙操纵,他们支付进口货物的钱之后,出口商早前支付的消费税就会进入他们的口袋。 这个犯罪团伙永远是赢家,税务局与出口商损失多少,就得看有没有消费税回扣,或消费税回扣的多寡。 为获每月1万元酬劳 被告成为挂名董事 本案中的虚假交易总额近1亿1400万元,税务局被骗发放了77万2188元消费税回扣,出口商的具体亏损则不得而知。 案情显示,为了获得每月1万元的酬劳,被告在2015年6月加入计划,成为Nagore Trading的挂名董事,伪造总值112万元的虚假交易。 2016年1月尾,空壳公司在营业近一年后,被认为东窗事发的风险太高,Nagore Trading因此结束营业。 被告前后当了8个月董事,至少赚进8万元,但他至今没做出任何赔偿。 10名涉案人中,至今有6人被控,当中5人的案件仍在审理中。法官将择日处理李宗宏代表律师的求情和判刑。(人名译音)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