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书

5天前
4星期前
我和庆祥是相识超过半世纪的老朋友,大约于1967年初识。翌年,我们因支持笨珍泉成园工友罢工,被捕,入狱,在麻营朝夕相处约2年。不过,真正在一起活动,是从2000年陶德书香楼创立时开始,结下深厚情谊。 他和已故吴华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珍惜书香楼的藏书,遗憾的是,10年后,书香楼业务因故停摆。然而,庆祥仍继续深耕文史研究不辍。 去年尾,他来电邀我出席他的新书发布会。我因近年健康每下愈况,走路有点颤颤巍巍,不便出门而不克出席,但答应会买一本。 他的新书《新旧对照。新山故事》,于去年12月30日,在新山中华公会礼堂举行推介仪式,出席者包括公会会长和五帮会长及众多闻人,冠盖云集,盛极一时。新书亦卖得满堂红。 柔佛州《星洲日报》高级采访主任贺婉蜜受邀为新书推介,她赞扬新书内容紧贴时事脉搏。另外,在为新书写序言“为老舒鼓掌”中透露,原来是她提议,专辟一栏目让作者写稿,遂有今日新书之面世。如此说来,婉蜜主任还有一份功劳呢。 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为新书主持推介仪式时发表精辟见解,并强调:“唯有我们本身努力保有自己的历史,才能避免年轻一代,被那些别有居心的政客所蒙蔽”。 何会长醍醐灌顶的谈话,道出了华裔的窘境和困境。 是的,华族的拓荒史非但未被记录,还遭到刻意的歪曲和伪造,而我们只能借著民间文史工作者来做这方面的研究。 但是,单靠民间为数不多的业余文史工作者,来推动这项既难巨又吃力不讨好的深具历史意义的工作,能起到多大的功效! 走笔至此,让我勾起一段南大的往事。 1957年,著名历史学家许云樵先生受聘南大,出任史地学系副教授兼南洋研究室主任。校方特辟一栋研究室,内藏丰富史料,还有数名职员帮他收集和整理资料,供他潜心研究,成绩斐然。 在此大胆提一建议:由中华公会牵头,联合五帮等及南院,设立100万基金,在南院辟一“柔佛州研究室”或其他名称,礼聘专才,进行深入研究柔佛史及出版文史工作者有价值的书刊。 以公会及五帮雄厚的财力、物力、人力,应可水到渠成,何况,还可向外筹款,玉成此美事。就算三、五年内办不成,希望也能作为今后努力的目标。 庆祥的书全是精装本,据说花了4万令吉出版费。简单精美,图文并茂,落笔严谨。可惜字体太小,上年纪的人,读来费力。 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王室与华社的互动、义兴公司的兴衰,又有华团组织和个人的介绍、宽柔学村的简史,兼及墓园的探讨和政坛春秋,总之,犹如万花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信手翻来,读到介绍已故朱顺荣的篇章,感慨良多,浮想联翩。 顺荣是我们宽中1960年同届同学。离校后,表现让人惊叹!不但投稿于《劳工报》的政治漫画,风靡一时,后被《新明日报》看中,高薪聘请写马经,预测精准,“荣叔”大名,红遍整个赛马圈。 可惜,天忌英才,英年早逝,辞世时,记得,我们同学都前去吊唁。转眼已是25年前的事矣。
3月前
笔者的第二本自著【新旧对照,新山故事】出版了。 第一本是于2000年8月17日出版的【走过历史】,并于2015再版。 与此同时,近23年来与同道、友人或与华团合著或编审的各类文史著作不下13本。笔者深感自豪,能为丰富新山的文史库存,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对于民间学者、文史工作者及其他业余写作者,多年来在出版新书的征途上,尤其在资金、出版及推介礼上面对的诸多问题,笔者有深深的体会与理解。 其实,在处理近日出版这本新书过程中,就遇到了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本来原定于去年5月15日面市,结果一拖再延,至去年12月30日才算大功告成。 华文文史类书在出版与推介面对的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已有之,只是在现今科技网络时代,旧问题依然存在,新的问题却接踵而至。 新的问题主要是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纸媒不论是报纸或书籍都受极大的冲击,销量相继应声下跌,已是不争的事实。 加上3年疫情的影响,人们许多习惯纷纷转向网上,视野更广阔,资讯能更多与更快的获得。 面对科技进步带来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不能回避,而是要挺身而出面对挑战。 笔者因此毅然决然的决定,自费出版这本名为【新旧对照,新山故事】的新书。 在新书推介礼的日子越加接近之际,此时冠病疫情一再加温,一度心生疑问,推介礼能否举行吗?即使能进行,又有多少人出席? 结果,12月30日的场面,证明笔者的忧虑是多余了,当天排好的座位坐满了人,后来又加排座位。一位公会负责人指出,这是在公会会所举行新书推介礼史上人数最多一次,摆出来待售的320本书,几乎被抢购一空。难得的是,新山中华公会及五帮会长全部在台上一齐亮相,这是对本书的出版一个最大的肯定。 笔者一向深信新山华团的力量,这场推介礼邀约的华团及领导众多,也们都给予积极的回应。地点选择在新山中华公会会所及安排周六上午11时举行,事后证明是正确与明智之举,因这方便了来自四方八面的人群。 买书的热情,迄今依然持续,而且各种形式,令人感动。而另一好现象是,即使是最好的朋友相见,第一句就抢着说,你不要送,我要买,这是对出书人心血创作的支持与喝釆,应加以推广的读书风气。 粗略统计,这本书自去12年30日推出以来,在两星期内卖出或已预订的数量已达700本,占出版总数的70%。 今天虽已进入一个全然不同的读书世界,但只要出书人有毅力与决心,再结合华团的力量,出书人还是可以出书,并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愿大家共勉之。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3月前
距今将近20年前的《郭鹤尧传》推介礼,当年的盛况及一些感人的事迹,迄今仍令人记忆犹新。. 这场于2004年8月14日举行的推介礼,创下了第一次在大酒店举行、参与人数达千人以上、列入《亚洲周刊》热销书排名榜多时、书籍卖到满堂红所得达14万令吉等,诸多迄今还保持的记录。 而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书中的主人翁丹斯里郭鹤尧,坦荡荡地开放心胸,书的内容,他在出版前一概不过目或审查,书的出版一分钱不赞助,出版后还自掏腰包买下5本。后来此书掀起的争议,他也视而不理。 这是新山中文的文史类书籍的出版与推介礼中,最为传奇的故事。 近二十多年来,本地新书出版不少,具代表性的诸如郑良树书写的《柔佛潮人拓殖与发展史稿》,及其两本同一内容的专著,为柔佛潮人史做了一次很好的阶段性梳理与总结。 安焕然的专著《文化新山──华人社会文化研究》,是一本学术性强及对文化新山作出高水平的论述,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同时他撰写的《南方侠客.陈联顺传》,更是一书风行。 吴华编篡的《柔佛古庙专辑》,事关该庙史上第一本专著,掀开了该庙不少不为人所知的秘密。2007年10月28日,为庆祝新山中华公会创会85周年暨大马建国50周年,而出版与推介的华文版《新山历史图片集》,更是新山史上第一本类似的图书集,本书已再版了一次,并出版英文本。此外,张礼铭的着作从官方档案局挖出了的史料,为丰富本地华文史料作出了重大的补充。 另一改变是,陶德书香楼与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取代了成为新山出版新书最多中文文史书的单位。 前者出版的书,引人关注的包括了前述的《郭鹤尧传》,叧一本是《新山华族史料汇编》;后者出版的标志性书新书,计有《义兴史料集》、《天猛公与柔佛及新加坡的发展,1784-1885》,同时自2017年以来,已先后出版了5本年刊。 新山的中文文史书的推介,不再仅限在会所或礼堂,这是另一创举。 新山中华公会出版的英文版的《新山历史图片集》,以及文物馆出版的《陈旭年与文化街》,都曾安排在晩间,于陈旭年文化街举行,令人耳目一新。 在疫情之前,新书推介引人闗注的一次活动,是于2018年2月6日,在南院举行的安焕然主编的《吴华文史选集》的推介。 这次推介十分成功,这是对耕耘文史工作一生的吴华一大肯定。 最近4年来,本地中文文史书的出版与新书推介礼活动,因疫情的影响,大不如前。 笔者订于2023年12月30日上午11时,在新山中华公会礼堂举行的新书《新旧对照、新山故事》推行礼,可说是近年来较大型的一场中文文史书推介活动,希望这会是好的开始。 这是笔者第二次为自己出版的新书举行的推介礼。第一次于2000年8月17日在大洲酒店举行的《走过历史》推介礼,由时任新山中华公会会长拿督张文强主持,安焕然博士评述。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7月前
8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八打灵再也12日讯)前首相敦马哈迪指出,华裔在许多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和泰国都能够融入得很好,却无法很好融入马来西亚的社会。 他举例:“在马来西亚,我们有26至30%的华裔和10%的印裔,他们都保存自己的文化及习俗,例如华裔用筷子吃饭,我们用手。” 他还说,泰国就曾有华裔出任首相如朱安和塔辛,但他们跟随泰国人的生活方式,泰国华裔之间说的是泰语,而不只是说中文,他们都融入了泰国社会,甚至宗教信仰。 “但在马来西亚却不是,你是华裔,你说中文,你采纳中国的官方语言,这里的华裔应该说的是广东话、福建话或其他,但是因为你一直看向中国,当中国采纳华语(Mandarin),你也采纳华语,你遵守的到底是谁的政策?” 要完全被接纳应说马来语 马哈迪今日在新书《抓住希望:为新马来西亚继续奋斗》推介礼上说,马来西亚人对此非常宽容,但也因为这样,导致华裔难以被同化,反之,当阿拉伯人和印度人来马后,却被同化成马来人,说马来语,行为也像马来人。 “所以,要让华社完全被接纳,那么他们也应该像这些来自印度和阿拉伯的人学习,完全融入土著居民的生活。” 针对我国是否要像印尼般强制同化华裔,马哈迪表示不认同。他说,这是因为印尼只有10%的华裔,若他们不融入印尼人的生活,他们会觉得自己被孤立。 族群认同分化大马人身分  马哈迪认为,大马人以祖辈出生地作为族群身分认同,是导致大马人被分化的原因。 他说,我国在争取独立时,需要来自各社群的合作,而当时这些社群都坚持,需要保持他们的身分。 “因此,就算他们成为了大马人,必须保持他们的身分以及他们和所来自的国家的联系。” 仍和祖辈出生国有连接 他说,在马来西亚,大马人将他们的种族和祖辈出生地连接在一起。“他们并非如他们的祖辈,是在中国出生然后来到这里,而是在这里出生和成长,但他们还是和之前的国家连接起来。” 他说:“这分化了人们,(比如)这是大马华裔、大马印裔、马来人,他们不能被同化。” 他指出,在其他多元族群的国家,当地人都以身为该国人民作为身分认同,而不是祖辈的国家。 大马拥潜能各族须合作 马哈迪强调,尽管我国是由三大族群所组成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和宗教,还是非常稳定和平。 他指出,一般上,多元族群国家不稳定且无法发展,就算只是在宗教的观点上有细微大变化也可能发生冲突。 他认为,我国在未来拥有很多潜能,若国人要以族群作为身分认可其实没问题,但各族必须合作,而各族之间其实有着许多共同点。 “我们有不同的意见,无论是马来人、华裔还是印裔,例如华裔要华校,尽管遭到马来人的反对,但华校一直都存在。”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