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旅行

3星期前
而当旅行成为常态,朵卡萩认为旅行书写便变成一种浩劫,描写某个地点就像使用它——会损坏、掉色、边缘会模糊,甚至消失,那些百万本多国语言的出版品让一个地方变得脆弱,并将之定型,导致原有的轮廓不再清晰。 关于旅行书写或是旅游文学,我想起詹宏志说过的两大类:旅途本身就足以成就伟大的硬派旅游文学,和以叙事与经验分享为文本的软派旅游文学。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女作家奥尔嘉·朵卡萩的《云游者》却无法轻易被归类到其中一种。 《云》集结了116则篇幅长短参差的文字,有短至一两行的札记式描写,长则有逼近短篇小说结构的叙述性故事,时间维度更是从17世纪跨越到近代,题材触及当代旅游心理学、解剖学、历史神话到个人的观察体会,在写实与奇幻的边界织锦出一场内外同时辐放的旅行想像。 当代人丰富的跨境旅游经验已不足为奇,每个人都有穿梭此地与彼方的自由,以至旅行早成为一幅日常风景,机场的液晶荧幕和目的地可以是我们的客厅和厨房,一个转身一次身分置换,我们走过衔接机舱与空港的空桥,便踏进全新的世界观。 朵卡萩因而对机场与登机前后的情形有着入微的观察,也许从一瞥某个脱了鞋子盘腿坐在待机室写字的中年人身上,或是一场安排在转机室的旅游分享会中捡拾到了某些碎片,进而延展出其后续的更多细节和体悟。针对机场这座新型共和国,她说:“地点是固定的,但公民是常变的。每张机票上都写着宪法,而每张登机证则是其公民唯一的身分证。” 而当旅行成为常态,朵卡萩认为旅行书写便变成一种浩劫,描写某个地点就像使用它——会损坏、掉色、边缘会模糊,甚至消失,那些百万本多国语言的出版品让一个地方变得脆弱,并将之定型,导致原有的轮廓不再清晰。 《云》的波兰原文书名为“Bieguni”,指为了躲避灾祸而游离他方的宗教信徒,英文版译为“Flights”,巧妙并列了航班和逃离之意,而中文版的“云游者”则多了一种避世弃世又入世的禅意,正好用来借喻当代不断上路的旅人所追寻的形而上朝圣,如那句有名的匈牙利谚语:“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朵卡萩擅用其临床心理咨商师的背景,把外显的移动与内在的解构类比对仗,渗透在文字里。书中几篇短篇故事都和人体解剖学有关,如荷兰解剖学家从自己的截肢中发现阿基里斯腱;女儿上书请命奥地利君王撤下被制成标本供人观赏的父亲遗体;音乐家肖邦死后心脏如何从巴黎送返华沙。 如果说每一次向外探索都是往内深究自我,那么剖开血肉之躯也是另一种意志的传递。读《云》让我理解旅行不该只框限于既有的概念和形式,那些逸乐成分居多的或是时候暂缓,何不借这个肉身静定的时刻,重新寻访遍布在体内的巨大地图集。朵卡萩说:“每一个朝圣的目的,都是另一个朝圣者。”而我是自己的旅地。 相关文章: 颜书韵/《First Love》初恋以青春之名悼念 颜书韵 / 借逝者之口与眼目 颜书韵 / “使用”这个世界
3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024.1.1  0:00 是夜,是烟火,也是新一年。 一小妮子皱眉对笔记本涂涂改改多时终抬头。 “21岁的新年愿景都长什么样?” 对于没来由的疑问,我一时语塞。思考片刻,反问道,“那你觉得呢?” 她脱口而出,“大人样呗。” 我不由得失笑,继续追问,“什么是大人样?” “对未来很有想法,遇见事沉着冷静,说起话很有自信……” 一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跟她说,这世界跟她想的不一样。 话锋一转,她又问“姐,那你明年会是一个怎样的30岁?” 我莞尔一笑,耸肩:“我不知道啊……” 做一个执著的人 半晌,我道:“不知道会踏上哪个征途、不知道一路上会遇见什么人、不知道会读上哪些文字,有什么想法,也不知道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一愣,我紧接话,“但是,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代表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人啊。” 她歪头,反复思考我说过的话。 良久,她开口“那你想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我想做一个执著的人——终其一生旅行、阅读及思考。” 这个回答云淡风轻,却只有我明白它其中的重量。 她疑惑不解,我又道,“因为它们让我觉得生命里有很多可能。它们会打破你原有的认知,再重新拼凑,让你变得更完整、更像你自己。” 她颔首,眉心逐渐舒展开来。 说时迟,那时快,“砰!”的一声,跨年烟火便在夜空绽放。 烟火依旧璀璨亮丽到——夺目耀眼。 她的视线瞬间被烟火吸引,停留在半空。刹那间,我看见了,她的眼睛装着星星。 我想这一定就是21岁愿景的样子。
2月前
“随着早期的奋斗逐渐获得成功,我经常发现自己在为中国辩护,以对对抗西方不友好的声音。他们中许多人从未到过中国,却对中国把持经济主导地位十分担忧,同时仅凭某些缺失背景和细节的新闻报道就否定整个国家。” 记得不久前,习近平在接见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说:中美的交流在民间。 这句话似乎含有特殊意义。民间人士往来,讲究真诚、务实,不同于政客。政客讲的话,承诺的事,经常比翻书还快。 《寻乡故事——林登的故事》(ONE VILLAGE AT A TIME),作者林登(Brian Linden),美国芝加哥人,少年时干过各种各样的临时工,包括给人洗地毡、房屋油漆匠、加油站临时工、高尔夫俱乐部球童等,晚上则在社区夜校上课。就因为服务雇主的一句话:你愿意一辈子替人洗地毯吗?如一记闷棍,敲醒了自己的脑洞。 1984年(22岁),林登成功申请到一份前往中国留学的奖学金,先后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位,较后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此后,开启了他一百多个国家之旅,经过比较、眼见、亲历,最后他选择了中国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从事古迹修复和文化交流。前后37年。 本书可以说是林登的回忆录,讲述了他在中国三十多年生活的人生经历,并以个人的视角,长期的观察,将中国和西方的差异,给予客观的评论。  “当全世界都在批评我的第二故乡时,中国街头治安稳定、医疗费用可以承受,乡邻们把孩子们送进有政府补贴的大学读书,乐观主义者无处不在。政府主导的国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包括世界用最广泛的高速铁路网,这激励着我们所有的人。” “中国和西方都渴望社会和谐。但是西方在歌颂个人主义的同时,淡化了对社会整体的关注。中国也重视自由和个人的价值,但并不以牺牲社会团结为代价。” “中国有五千多年具有开创性的价值观,如果西方像刺猬一样过于自信固执地批判这些传统,则注定会在外交上失败。” 引述以上3段话,那是作者经过长期的观察,与中国民众近距离的接触,才能以客观和精准的视角,表达自己真知灼见,不同于人云亦云的独立看法。 “随着早期的奋斗逐渐获得成功,我经常发现自己在为中国辩护,以对对抗西方不友好的声音。他们中许多人从未到过中国,却对中国把持经济主导地位十分担忧,同时仅凭某些缺失背景和细节的新闻报道就否定整个国家。” 或许这正如中国发言人常用的一句话:误判吧? 如果你当它是本激励故事也无不可,尤其是对喜爱旅游的年轻人来说。 他说:“很多旅行者常在旅途中计较花了多少钱,而我却将旅行视为教育,旅行开销等同学费支出。我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同时学习,而且经常从消极的体验中收获更多,同时诚恳地欣赏积极的一面。——我偶而也会被欺骗,却从来没有把被骗经历当成私人恩怨,我愿意将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当作学习的一部分,就像我父母在古董市场买错东西一样。” 这些肺腑之言,或许对年轻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目前在云南大理主持的“喜林苑”,作者刻意要将它打造成一个艺术、古迹和文化的传播站,特别是对老外的游客。他似乎非常崇敬梁思成的保留古建筑理念。 “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更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但它不属于单一的国家或民族。它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 他说:中国原有的文化非常经典,永远会吸引经验丰富的旅行者。——游客去这些地方旅游,并非为了体验如同自己家般的舒适感,而是为了感受前人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 这点,我认同。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从寒冷的北京回到吉隆坡,6个小时的距离也是冷热的两极。不了解马来西亚的朋友会经常问我,吉隆坡最冷几度?哈哈哈,冷?吉隆坡和冷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只有冷气倒真的冷。对于一直生活在四季鲜明的北京又超级怕冷的我来说,最爱马来西亚的四季如夏。还记得第一次来,落地吉隆坡,天空蓝得不像话,阳光耀眼得肆无忌惮,满眼的棕榈树绿得像假的,或许是因为阳光灿烂的缘故,感觉走在街上的人都很快乐,而且本地的朋友经常都有“Happy Hour ”的习惯,那也是我第一次听到“Happy Hour”这个词。下午四、五点,三三两两的朋友聚在一起,享受着一天中最舒服的时光,喝着一切有酒精或无酒精的饮料,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脸上都有忙碌后悠哉悠哉的惬意。那时候我在想,哇!要是可以一直生活在这里多好,结果……愿望成真!   这些年我不停和中国的朋友聊马来西亚的好,当然也会和本地朋友聊中国的大好河山,总之我的朋友们确实因为我,去了北京上海,或者来了马来西亚,玩了山下了海,有意思的是,本地朋友去中国基本不会选夏天,因为他们说在吉隆坡已经热够了,除了最舒服的秋天,他们也会选冬天,说是想感受一下寒冷。结果到了北京,冻得直哆嗦,缩在房间不想出门,因为北方屋里都有暖气,外面再冷,屋里都是暖洋洋的。说好的爬长城逛故宫,临到了开始找借口不去,其实就是怕冷,后被我胁迫,咬着后槽牙去,一边爬一边埋怨太冷,说是感觉嘴都被冻到都不会说话了。及至带他们去吃涮羊肉,好几个不吃羊肉怕羊肉膻的朋友结果瞬间爱上了老北京涮羊肉,找到了旅行的兴奋点。在你冻得感觉不到耳朵鼻子嘴巴的时候,来一顿涮肉,暖洋洋的炭火再配上绝香的麻酱,当然还得来一杯红星二锅头,涮羊肉加二锅头可是标配,好几个生平没喝过中国白酒的本地朋友,第一次喝小二(二锅头)就爱上了,第一口呛,第二口香第三口永远忘不了,更有朋友夸张的说,除了人生三大喜,他乡遇故知、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冬天吃涮羊肉也可列为人生四大喜了。这边说完本地朋友冬天去北京挨冻,再聊聊中国朋友来吉隆坡挨冻。我的好几拨朋友来大马,带的都是夏天的装备,短裤、凉鞋、T恤背心,结果一进餐厅,5分钟不到,就开始嘴唇发青脸色发白,东张西望,望什么?望冷气,想找冷气开关关掉冷气,不幸的是,大部分的餐厅都是中央空调想关也没得关。结果一顿饭吃得那叫一个痛苦,白开水一杯接一杯喝,就靠一点开水的暖续命,基本吃到半场,肯定开始打喷嚏鼻塞流鼻涕,若不是有东道主请客不好意思离开估计早就脚底抹油溜了。反观本地朋友一样穿T恤夹脚拖,却泰然自若,冷气的冷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身体的一部分,如果室内空调不开19度估计大部分人都坐立难安难以忍受。所以,扛冷的北方朋友们被吉隆坡冷气的冷打败,扛冷气的本地朋友被北方的冬天打败,所以至今,我也没总结出来,到底是中国人抗冻还是马来西亚人抗冻。不管谁抗冻,最重要的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已经开始了互免签证,这时候正是中国的冬季,觉得本地空调不够冷的朋友可以去中国旅游感受一下冬季之美,而在过冬的中国朋友一定也会打包好夏天的行头飞来享受夏日的热烈!我们终于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了!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