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木屋区

2月前
5月前
10月前
1年前
居銮市区最繁华的商业区曾是一片非法木屋区。当年,在这片以哈芝马兰为名的木屋区,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华裔居民,而龙渡宫作为区内的老庙宇,至今仍屹立着庇佑四方善信,甚至成为打卡圣地。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这些人,那些事〉将回顾龙渡宫建庙至今的点点滴滴,与读者重温它是如何一步一脚印成为居銮市区仅存的两座华人庙宇之一。 拆除木屋区后仅留2古庙 哈芝马兰木屋区曾是居銮最大的贫民区之一。许多贫苦的华裔家庭在这里安家立命,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州政府决定和私人发展商合作,逐渐把这个地段发展成现有的商业区。 一直到2014年前后,最后一处木屋被拆除清空,拥有半世纪历史的哈芝马兰木屋区才正式走入历史,只留下龙渡宫和崇福庙这两座古庙为当年的历史留下印记。 龙渡宫经修缮成打卡景点 见证了时代发展洪流的龙渡宫位于新市区的中心地段,理事会在获得地契后展开修缮和提升工程,整个庙宇美轮美奂,吸引许多游客来打卡,甚至还有许多友族同胞来参观和拍照,成为居銮的旅游景点之一。 不得不说,经过连年修缮和提升,如今的龙渡宫十分亮眼,入口处有偌大的牌坊格外吸睛,庙的正门口也满是壁画和浮雕等,是居銮少有、精巧玲珑的老庙宇。 唐天泉:香火源自中国泉州金狮殿 龙渡宫理事会财政唐天泉(62岁)接受访问时指出,他的父亲唐金财和一群同乡当年从中国南来时,将家乡中国泉州安溪县温泉金狮殿的香火引到居銮,在现有庙宇前方的一片空地上进行供奉。 据他透露,龙渡宫是一所王爷庙,主祀朱郭施府大人,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庙址原本位于目前庙地的对面,并还有一个戏台。 1966年前后,龙渡宫搬迁到了现有的地点。 每年农历新年期间,庙里的香火都十分鼎盛,民众尤其会在除夕夜和年初一早上前来上香,祈求未来一年风调雨顺、家庭安康。 每年坚持以木偶戏酬神 至今为止,龙渡宫每年农历十月十七庆祝朱郭施府大人圣诞,理事会都会坚持聘请木偶戏团来演出酬神。 唐天泉说,庙宇四周都是商业地段,没有足够的空间能够搭台进行歌舞表演,因此庙方一直延续传统以木偶戏酬神。 他透露,一般上每年的酬神木偶戏都是手掌木偶戏,只有在比较盛大的节日才会请到拉线的木偶戏,因为需要较大的空间和费用。 他说,如今越来越少人懂得欣赏木偶戏,只有一些长辈才会特别到来观赏。 曾面临要求搬迁危机 从木屋区走向商业区,从善信护送南来的一丁点香火到香火鼎盛,龙渡宫当年一度面对被政府要求搬迁的危机。 唐天泉透露,如今庙宇四周都是土著商业区保留地,其实庙地原本也涵盖在内,直到2011年,在马华居銮区会主席颜炳寿的协助下,庙方才终于确定不必搬迁,随后更获得州政府发出原址的99年地契。 有了地契后,庙宇逐步进行翻新和修缮,才有了今日的规模。 清真寺建对面 和平共处 目前,龙渡宫正对面也建了一座清真寺,不同种族和宗教信仰相互尊重和交融,一直以来都相安无事,展现了马来西亚多元种族宗教的一大特色。 龙渡宫在1966年11月27日举行搬迁新宫开幕典礼时,更邀请当时的居銮县长阿都拉曼敏亚来主持开幕,当时众人的黑白合影至今仍高高挂在庙内。 成立武术组荣获多奖 龙渡宫作为一座老庙,在疫情之前就成立了叶式太极养身气功武术组,由吴国明和陈添发担任教练。 这个武术组也曾经在多个赛事中获得奖项,他们平日晚间会在庙前的空地练习,经久时日后慢慢累积了不少好成绩。 唐天泉说,目前武术队仍在庙内练习,但平日人较少,若到了比赛季节则会比较热闹。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太平15日讯)后廊新村边沿的苏丹路与草场路木屋区居民,联合呼吁拉律峇登土地局尽速发出地契,让他们得以维修残旧的木屋,并落实政府居者有其屋的理念。 当地15间木屋的居民今日举大字报表示木屋区已建立超过60年,希望政府在“大马一家”的精神下从善如流,尽快颁予一纸地契,让他们得以安心修建或重建木屋。 连长元:多次申请地契没下文 居民连长元(72岁)指出,他在7岁时便随父亲居住在苏丹路木屋,迄今已60余年,虽然父亲和他都曾多次申请地契,但至今没有下文。 他说,在最近5年,居民们已连续申请了3次地契,每次的申请费用为10令吉,但依然没有获得任何的回复。   “近年来,有一些屋地被外来者所申请,这加剧了居民的忧心,担心会失去居所。”   连长元指出,由于未拥有地契,木屋年久失修居民也不敢过度维修,一些木屋因为结构出现问题难于维修,居民只能任由倒塌而不敢重建。   他表示,近来有一些木屋区如中山路及后廊甘庶芭都已获得地契,因此居民希望当局能关注他们的困境,尽快发出地契让他们有一个安身之所。   “如果土地局无法给当地的屋地,折衷方法是发出其他重组村的屋地予居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念。”   王来建:怕屋地被他人申请迫搬迁 居民王来建(68岁)说,其父亲在60余年前便住在上述木屋区,当时屋地拥有临时地契,而且有水电供应。   他表示,父亲与他曾先后申请地契超过10次,但都没有下文,让他们感到非常失望。   “近年来,也有人持著地契到苏丹路,向居民表示已获得地契,令他们感到非常担忧,担心本身的屋地也被他人所申请,最终将被迫搬迁。”     何碧凡:安排居民提呈宣誓书 行动党第一花园支部主席何碧凡说,他在多年前接到居民的投诉后,便与支部秘书林庭绰协助居民向土地局申请地契,并在3年前提呈了居民的宣誓书,过后土地局也派员进行登记,但过后又没有了下文。   他指出,不久前再度前往土地局询查进展,获告知须再一次提呈宣誓书,因此将会安排居民办理,然后呈予土地局。   他表示,后廊苏丹路与草场路木屋区的问题已拖宕了许多年,希望政府能正视并尽速发出地契,让居民得以重建房屋及解除担忧。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太平12日讯)在历经近百年及五代人的申请后终于将在9月14日获得一纸地契,亚三古邦中山路居民难掩心中的喜悦,并希望能进一步获得自来水供应,以方便生活起居。   该木屋区存在已有近百年历史,虽然居民在安居后便不间断提出申请地契,但一直以来都没有下文,直至最近才获得土地局的批准,发出地契予26名住户。   这些居民也已获得土地局的通知,于9月14日到甘榜务央多元礼堂领取地契。   廖泰义:居民可放心重建房屋   保阁亚三区州议员廖泰义今日前往中山路向居民道贺时说,他在中选后廊区州议员时,便再度为该木屋区居民申请地契,并在中选为保阁亚三后,仍锲而不舍跟进,最终才成功。   他表示,在获得地契后居民便可放心维修或重建房屋,而当中若发现地契有问题,如姓名写错等,都可以向其服务中心反映,以便更正。   “除中三路外,乌鲁都拜木屋区也有21户人家,将在本月14日获得地契,让居民得以居者有其屋。” 戴宝来:多代人接力申请   居民戴宝来(88岁)表示,他一家已是第五代住在中山路,早前母亲曾申请地契,但一直无法要领,倒是其左邻右舍却获得了地契。   “目前我与8名儿孙仍住在中山路,在获得地契后,便交由孩子去打算是否要重建木屋。”   他对于政府发出地契予居民感到喜悦万分,因为在多代人的接力申请后,终于获得了安身之所。     古亚来:多年前开始申请地契   古亚来(43岁,推高机司机)说,其岳父住在中山路已超过50年历史,多年前便已开始申请地契,但一直没有下文。   他表示,在不间断的申请过程期间,也获得廖泰义的协助,并在近日获得佳音,而本身已在月前获得了地契。   “由于木屋区只有电供没有水供,而装置水供需要3000令吉,因此我们希望能获得协助装置自来水供,以方便生活起居。”     李福清:重建被风吹倒木屋   居民李福清(69岁)指本身在木屋区诞生,之前父亲曾申请地契,过后便由他接力申请。   他表示,其木屋在10年前被风吹倒,但因为没有地契而不敢重建,被迫在外借屋,在获得地契后将会重建房屋。   他也希望在得到地契后,也能如其他房屋般获得自来水供应,因为没有水供确实非常不方便。    
3年前